学科分类
/ 1
3 个结果
  • 简介:探讨经络的本质。基于生物光子相干性理论,通过简化模型的理论计算,并与实验结果比较。生物体内光子辐射场可产生强干涉现象。提出经络干涉假说:生物机体光子辐射场具有非局域相干性,在机体内发生干涉现象,其干涉聚束构成一个整体的立体性网络,在生物体表(相当半反射面)形成强弱相间的条纹(聚束)即经络。它携带着相关脏器的生物信息,将机体内各组织器官联系起来。

  • 标签: 经络 生物光子 干涉 假说
  • 简介:体表胃电图(electrogastrogram,ECG)具有幅值小,频率低和窄带宽的特点,并且极易受到心电、呼吸以及运动等干扰.我们研究了一种基于单片机的胃电检测方法,可以有效地从体表记录到胃电信号,采用低功耗设计,可长时间进行胃电测量.将MMC卡作为胃电的存储器,通过在MMC卡上创建FAT文件系统,可使记录的胃电数据以标准文件的格式存储在MMC卡上,保证了后续的Windows环境下数据的处理.

  • 标签: 胃电 单片机 慢波 便携式 多媒体卡
  • 简介:目的探讨肝衰竭患者进行人工肝血液净化治疗留置中心静脉导管的最佳时间。方法选择进行人工肝血液净化治疗留置中心静脉导管的190例肝衰竭患者,其中男性163例,女性27例;年龄13-81岁,平均年龄47.7岁。按中心静脉导管留置时间分为5组,即1-7d组、8-14d组、15-21d组、22-28d组、大于28d组。观察中心静脉导管留置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相关并发症发生率留置1-7d组46例患者,不良反应11例,不良反应率为23.9%;8-14d组56例患者,不良反应19例,不良反应率为33.9%;15-21d组25例患者,不良反应11例,不良反应率为44.0%;22-28d组41例患者,不良反应18例,不良反应率为43.9%;大于28d组22例患者,不良反应12例,不良反应率为54.5%。渗血不良反应的发生各组间无差异。结论肝衰竭患者进行人工肝血液净化治疗时,留置中心静脉导管相关并发症的发生与留置时间相关,随着留置时间的延长并发症呈增加趋势,留管时间一般不应超过14d,是否延长留置时间取决于临床工作中患者实际情况。渗血不良反应的发生与留置时间无关。

  • 标签: 人工肝 中心静脉导管 留置时间 血液净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