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9 个结果
  • 简介:引导组织再生生物材料的研究及应用现状张凤河,宋晖黄萍(山东医科大学口腔系济南250012)(山东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济南250012)八十年代初,Nyman等 ̄[1]阐述了引导组织再生(guidedtissueregeneration,简称GTR)技术。...

  • 标签: 引导组织再生 膜材料 生物材料 骨缺损修复 种植体 研究及应用
  • 简介:石墨烯材料是一种新兴的二维碳材料,在生物传感、肿瘤诊断、药物和基因载体、抗菌抗病毒、组织工程等生物医学领域的应用愈来愈受到人们的关注。同时,石墨烯材料能促进干细胞增殖及成骨分化,具有抗菌性和载药缓释性,在骨科生物材料领域应用前景广阔。本文总结了近年来石墨烯材料在骨科领域应用的研究进展,并深入探讨相关研究的细胞、分子机制,以期为未来基础和临床研究提供可取的信息。

  • 标签: 石墨烯 氧化石墨烯 生物相容性 间充质干细胞 成骨分化 抗菌
  • 简介:现行脉冲回波超声成像装置存在的固有缺点直接影响了超声成像装置的轴向分辨率,使得成像系统产生随机相位噪声或斑纹噪声。本文分析了产生随机相位噪声或斑纹噪声的原因及其对成像系统轴向分辨率的影响,并给出了一些斑纹噪声的模拟和实验结果。

  • 标签: 脉冲回波背向散射 轴向分辨率 斑纹噪声
  • 简介:颅内病灶的术前精确定位是手术能否成功的首要前提,如何做到简便、快捷和准确定位是每一位神经外科医生在临床工作中经常面临的实际问题。随着CT和MRI影像技术、三维立体定向和术中实时导航技术的发展,术前精确定位已基本实现,但导航和立体定向需要特殊昂贵的专用设备,基层医院不便于推广。笔者根据20多年的临床经验,结合立体几何学原理.总结出一套简便快捷的象限区域定位,经临床应用10余年,效果令人满意,现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

  • 标签: 临床应用 定位法 三维立体定向 颅脑 精确定位 导航技术
  • 简介:法国科学家首次成功的利用人类干细胞制造出了一块完整的表皮。法国科学家首次成功的利用人类干细胞制造出了一块完整的表皮,该成果可缩短重度烧伤患者等待皮肤移植手术的时间,减小感染的几率,从而挽救病人生命。科学家希望这种干细胞疗法未来可成为重度烧伤患者和遗传性皮肤病患者的替代疗法。相关研究成果发表于11月份的英国《柳叶刀》杂志上。此项研究由法国I-STEM研究所负责,该所主要使用干细胞来开发再生疗法。所长马克·佩先斯基称,人类干细胞具有无限增殖的能力和分化为机体各种细胞的多能性。在实验中,研究人员首先从人类皮肤干细胞中提取出了角质生成细胞,它可以使皮肤不断更新;然后,研究人员分别在体外和生物体上对分离出来的角质生成细胞重组形成功能性表皮细胞的能力进行了测试;接下来,在细胞生物学和药理学方法的支持下,研究人员在体外成功地利用角质生成细胞重建出了一块表皮,并将获得的表皮移植到实验小鼠背部的伤口上。移植后12周,小鼠移植表皮的局部皮肤区域完全恢复正常。佩先斯基表示,在传统的手术中,皮肤移植一般取用病人自己的皮肤组织,而且完成移植需要3周时间,对于很多严重烧伤的人来说,这个过程太漫长。每年,在法国都有200人到300人死于重...

  • 标签: 人类干细胞 出表皮 制造出
  • 简介:结肠镜注水进镜(简称注水结肠镜),是指用注水代替传统结肠镜检查过程中的注气,以达到充盈肠腔、辨认肠管走行的目的。相较于结肠镜注气,其优势在于提高结肠镜检查成功率、减轻患者腹痛、减少镇静镇痛类药物的使用、提高患者耐受性。文章就注水结肠镜的原理、方法、优势、局限性及应用前景进行综述。

  • 标签: 注水法 结肠镜 回盲部到达率 腹痛
  • 简介:目的比较局部应用复方骨肽超声经皮导入与静脉使用复方骨肽对于骨折愈合的影响。方法制备60只成年健康新西兰兔双侧桡骨骨折模型,分为超声电导局部给药组、静脉给药组、对照组3组。术后在4个时间点﹙按第2、4、6、8周﹚通过X片,光镜下观察及骨组织形态计量学分析评价骨折愈合情况。结果X片半定量、光镜下组织学观察以及骨组织形态计量学分析表明通过超声组和静脉组骨折愈合较对照组明显提前,有统计学意义﹙〈0.05﹚。超声组结果稍优于静脉组,但无统计学意义﹙〉0.05﹚。结论复方骨肽超声经皮导入与静脉使用对于骨折愈合全过程有相似的促进作用。

  • 标签: 复方骨肽 超声经皮导入技术 骨折愈合 骨组织形态计量学
  • 简介:哈尔滨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学院科研人员利用小神经球传代方法在体外培养神经干细胞,可在10个月时间内传代25代,从单一的细胞扩增至10万个细胞。目前,这一方已在哈医大卫生部细胞移植重点实验室普遍应用,并已发表多篇学术论文。  临床上,脊髓损伤后的轴突再生和功能恢复仍是难以逾越的障碍,对伤者而言脊髓损伤的破坏性是严重和持久的。目前,很多学者对发育的干细胞培养和应用潜力有着浓厚的研究兴趣,因为这些细胞可以提供神经元,神经元细胞作为再生轴突的靶点,能促进神经环路的重建。

  • 标签: 代法扩充 传代法 利用神经
  • 简介:提出了基于容积脉搏波振幅梯度的血压检测方法,并开发了相应的检测系统,进行了原理测试和对比实验。首先,对三名实验者进行了验证性实验,确认了系统的稳定性;其次,以水银式血压检测作为对比方法,进行了基于容积脉搏波振幅梯度的血压检测的对比实验,实验结果表明两种血压检测具有良好的直线相关性;最后,用Bland-Altman图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收缩压和舒张压均有94%以上的实验结果分布在95%置信区间的范围之内,说明两种测量方法具有良好的一致性。基于容积脉搏波振幅梯度的血压检测与水银式血压检测具有大致相同的检测精度,本研究提出的新的血压检测对间歇式血压检测是有效的。

  • 标签: 血压 容积脉搏波振幅梯度 血管壁力学特性 容积脉搏波 检测系统
  • 简介:五脏(脾、肺、肾、肝、心)气血盛衰与年、日、时干支及五行、五音、气化纳时、五运六气有关,估值极其复杂。本文根据[1]关于五脏气血盛衰估计的有关理论,通过研究编排组合,制出一系列表格,其估值速度大大提高。在临床针灸治疗及进一步深入研究五脏气血盛衰规律和经络穴位相互关系具有实用价值。

  • 标签: 五行 五运六气 干支
  • 简介:光流是一种可变形图像配准方法,已用来配准CT图像、四维CT(4D-CT)图像、锥形束CT(CBCT)图像、磁共振成像(MRI)图像、MRI/CT图像、PET/CT图像、SPECT图像。文章描述了光流在放射治疗图像配准中的应用。这种技术可以使放射治疗更加有效地杀死癌细胞,同时使正常组织毒性反应更少,提高肿瘤靶区勾画的精确性,进而使肿瘤放射治疗更精确。

  • 标签: 光流法 图像配准 放射治疗
  • 简介:提出一种基于遗传规划(geneticprogramming,GP)和进化策略(evolutionstrategy,ES)的学习方法,命名为遗传规划-进化策略(GPES),建立更准确的华林剂量预测模型。纳入247例汉族患者。GP进化复杂特征提取,ES进化模型系数,组成模型,得出预测的华林维持剂量,与线性回归模型、国际华林药物基因组学联合会模型,及三种机器学习方法相比较。GPES的均方误差(MSE)(1.68×10^-2)和预测值在真实值±20%范围内的比例(20%-p)(53.33%)表现最优;其平方相关系数(R^2)(69.45%)为次优;GPES在上述3个指标在测试集与训练集中的差值δMSE(0.43×10^-2)和δ20%-p(0.92%)的绝对值最小,δR2(-10.64%)的绝对值为次小。GPES总体表现最优。因此,本研究方法GPES提高了华林剂量预测模型的趋势相关性、精度、可用性与泛化性。

  • 标签: 华法林 精准医疗 剂量预测模型 机器学习 进化算法
  • 简介:对合并活动性出血的10例急性肾功能衰竭(ARF)患者应用吸附无肝素透析(HFHD)75例次,结果透析器有凝血现象6例次(凝血发生率8%),血液透析(HD)后全部病例出血停止,血尿素氮(BUN)、肌酐(Cr)较HD前显著下降,纠正了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症状改善。临床治愈5例(50%),好转2例(20%),死亡2例(20%),自动出院1例(10%)吸附HPHD应用体会:ARF的预后与HD前BUN、Cr、出血量无关,与ARF病因、患者的身体基础情况、开始治疗的时间,特别是合并脏器衰竭的数目密切相关。本法生物相容性好,HD效果确切,简便、安全;不影患者的凝血机制,不干扰HD中的治疗操作。对救治合并多脏器功能不全(MSOD)及可疑有出血倾向的ARF应用HFHD为宜。

  • 标签: 急性肾功能衰竭 吸附 血液透析 多脏器功能不全
  • 简介:我们通过设置静卧以及运动两组实验对比,研究随着精神压力的增大,心率变异性的各个指标的升降变化,确定影响精神压力的评估指标。利用改进的层次分析建立模型层次结构,结合九标度与三标度确定判断矩阵,并通过最优传递矩阵确定各指标权重,避免了一致性检验。最后结合模糊综合评价实现精神压力量化。验证表明,本方法可以准确合理的进行精神压力量化。

  • 标签: 心率变异性 精神压力 改进的层次分析法 最优传递矩阵 模糊综合评价
  • 简介:目的研究注射型磷酸三钙骨填充物促进腱一骨愈合的效应。方法实验采用比格犬48只建立动物模型,在双侧后肢切取趾长屈肌腱进行前十字韧带重建。重建方式模拟临床:肌腱两端采用悬吊式固定,肌腱只充填骨隧道靠近关节腔的一部分。。。侧作为实验侧,在肌腱移植物两端的隧道内注入磷酸三钙骨填充物;另一侧作为对照侧,不作类似处理。术后2、4、6、8、10、12周,各取8只犬,其中3只作组织学检查,了解腱一骨界面的组织学变化;另外5只作生物力学检查,了解腱.骨愈合强度。通过对比,了解注射型磷酸三钙骨填充物促进腱一骨愈合的效应。结果实验侧,术后2周组织学显示腱.骨界面充满磷酸三钙骨填充物,并被少量成骨细胞分割成小岛;4周在磷酸三钙骨填充物内形成许多骨岛,腱.骨界面出现不规排列的Sharpey纤维;6周时腱-骨之间充满新生骨,出现大量排列规则Sharpey纤维;8周时腱-骨间Sharpey纤维集结成束:10周时腱.骨问出现纤维软骨,未见钙化软骨;12周时腱.骨间纤维软骨和钙化软骨问出现潮线,类似正常ACL止点。对照侧,8周时新生骨明显,腱-骨间隙出现稀疏的Sharpey纤维,与实验侧4周时类似;12周时腱-骨界面出现的Sharpey纤维和实验侧6周时相仿。生物力学检测发现,在术后6周内,实验侧腱-骨结合部的抗拉脱强度高于对照侧,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注射型磷酸三钙骨填充物在肌腱移植物两端骨隧道内的填充可以促进并增强腱-骨的愈合。

  • 标签: 注射型磷酸三钙骨填充物 前十字韧带 腱-骨愈合
  • 简介:目的明确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分化能力及分化条件,以TGF-3和BMP-7诱导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类髓核细胞分化,为组织工程髓核的构建提供良好的种子细胞.方法利用全骨髓贴壁分离获取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并对细胞进行培养和传代,以特定的环境及细胞诱导液进行诱导,促使其向特定的中胚层细胞分化.再将细胞分为四组,A空白对照组,B:BMP-7诱导组,C:TGF-3诱导组,D:TGF-3与BMP-7共同诱导组,诱导21天后对蛋白聚糖、Ⅰ型胶原、Ⅱ型胶原、Ⅹ型胶原和SOX9基因进行realtime-PCR检测.结果全骨髓贴壁分离获得的原代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生长良好,2周后显微镜下观察细胞间形态较为一致,成纺锤形.细胞传代后生长良好.细胞表面表达CD29、CD105、CD166表面标记物.在成骨诱导培养液、成软骨诱导培养液和脂肪诱导培养液的诱导下,培养21天后,通过特定染色发现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预定方向分化生长.以TGF-β3和BMP-7生长因子诱导21天后,蛋白聚糖、Ⅱ型胶原和SOX9基因表达C组和D组明显高于A组和B组(P〈0.05),X型胶原表达A组和B组明显高于C组和D组(P〈0.05),Ⅰ型胶原表达四组之间无明显差异.结论全骨髓贴壁可以成功分离获得状态良好的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成骨诱导培养液、成软骨诱导培养液和脂肪诱导培养液的诱导下,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可向预定的方向分化且生长良好.TGF-3和BMP-7诱导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后可明显提高其类髓核细胞具有的下游基因表达水平.

  • 标签: 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全骨髓贴壁法 诱导分化 转化生长因子3 骨形态发生蛋白7
  • 简介:建立小腿传统截肢和骨肌肉成形切断术两种手术的动物模型,在Simpleware6.0和Abaqus6.12软件中建立两种实体模型和有限元模型。通过模拟生理条件下应力做加载,进行有限元分析,计算表明在相同的负载条件下,骨肌肉成形切断术残端胫腓骨的相对位移在对抗屈曲、伸直、压缩载荷时比传统截肢术明显减少;胫腓上联合的相对位移在对抗屈曲、伸直、外展载荷时比传统截肢术明显减少,而对抗内收载荷时则明显增加。骨肌肉成形切断术残端在对抗屈曲、伸直、外展、压缩和旋转载荷时腓骨承受的应力比传统截肢术明显增加,而胫腓上联合的应力比传统截肢术明显降低。因此,骨肌肉成形切断术利用腓骨骨桥增加腓骨承受力并稳定上胫腓联合,消除腓骨在受力时存在的不稳定,具有良好的生物力学效果。

  • 标签: 小腿截肢 腓骨骨桥 有限元分析 生物力学 动物模型
  • 简介:目的观察正交设计在热致分相(TIPS)制备生物可吸收储存式多孔药物载体中的应用。方法采用热致分相(TIPS)制备生物可吸收储存式多孔药物载体,并以正交设计优化生物可吸收储存式多孔药物载体的制备条件。结果用TIPS制备生物可吸收储存式多孔药物载体的孔隙率为68%-86%、相对密度为0.58-0.76g/cm3,弯曲强度和弹性模量分别为2.3MPa和51MPa以上。通过正交试验并综合分析优化实验结果为:影响生物可吸收储存式多孔药物载体成型的主要因素顺序是成型温度〉浓度〉冷冻时间;最佳成型条件为:体积(1,4-二氧六环)/质量(PDLLA/Col)比为10、成型温度为-70℃及冷冻时间为0.5小时。结论在使用热致分相法制备储存式载体材料过程中,通过正交试验予以优化,可使材料性能更加稳定,成型效率更高。

  • 标签: 正交试验法 储存式载体 热致分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