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8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针灸配合中药治疗脑血栓的临床效果 。方法: 脑血栓 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共 100 例,根据其入院顺序对其进行分组,其中包括观察组 50 例、对照组 50 例,观察组应用 针灸配合中药治疗 、对照组应用针灸单一治疗。 结果 : 观察组 脑血栓 患者 CSS 评分( 10.12±1.32 ) 分、 NIHSS 评分( 3.21±1.03 ) 分、 Barthel 指数( 86.97±1.64 ) 分、 ADL 评分( 89.82±1.02 ) 、 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 P<0.05 。 结论:脑血栓 采用联合治疗方式效果显著, 能提高患者治疗有效率,改善患者预后 。

  • 标签: 针灸 中药 治疗 脑血栓 临床效果
  • 简介:【 摘要】 目的 了解对带状疱疹患者用用针灸、药物艾灸等手段 , 配合治疗的临床效果 。方法 分析资料来自 201 6 -201 8 年期间本院接受诊治带状疱疹患者相关临床数据,从该群体中抽取 80例并用随机数宇表将其每组 40例分为对照组 (常规带状疱疹药物治疗 )和观察组(联合中医针灸治疗)在患者接受 2个疗程治疗后对其病情情改善情况做一评估和统计学处 理。 结 果 通过病情变化评估临床治疗效果,观察组与对照组判断分别是 2 例、 9例,在总有效率方面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统计学软件处理组间差异,表示 P<0.05比较两种治疗方案对患者的平均干预时间 ,观察组患者。明显短于对照组,统计学软件处理组间差异,表示 P<0.05)。 结论 临床中医对带状疱疹患者患常用针灸改善 , 能够一定程度缓解病情以及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但用中医药物配合辅助治疗能够让疗得到更进一步的提升,缩短病情改善所需时间 ,冶疗方案方便快捷 ,安全性高 ,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带状疱疹 针灸 药物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讨 中药配合针灸治疗中风后失语的临床运用效果 。 方法: 将 2018 年 1 月至 2019 年 2 月我院收治的中风后失语的患者 60 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分配的方式将患者分成两组,即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患者均为 30 例,对照组采用西药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则施以 中药配合针灸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 结果: 从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的情况上来看,对照组治疗无效果的例数为 8 例(占比为 26.67% ),高于观察组的 2 例(占比为 6.67% ),两组结果存在差异且具有统计学意义( p 值小于 0.05 );从两组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来看,对照组为 7 例(占比 23.33% ), 高于观察组的 2 例(占比为 6.67% ), 两组结果存在差异且具有统计学意义( p 值小于 0.05 ) 。 结论: 在对 中风后失语进行治疗上,相比较西药治疗手段而言, 中药配合针灸治疗手段能够起到更为有效的作用,同时能够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概率,中医手段治疗效果好,安全性高,非常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 标签: 中药配合针灸治疗手段 西药治疗 中风后失语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周围性面瘫应用针灸配合穴位按摩护理干预效果。 方法: 将我科收治的 60 例周围性面瘫患者分为两组,每组各 30 例,对照组实施针灸治疗及护理,观察组通过针灸配合穴位按摩进行护理干预,比较护理效果。 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面部神经功能评分( 82.59±3.58 )分,护理满意度评分( 93.58±2.56 )分与对照组相比明显更高( P<0.05 ),具备统计学意义。 结论: 周围性面瘫患者应用针灸配合穴位按摩护理干预,可改善患者面部神经功能,提高满意度,具有推广价值。

  • 标签: 周围性面瘫 针灸 穴位按摩 护理
  • 作者: 徐燕
  • 学科: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 创建时间:2020-07-21
  • 出处:《健康养生》 2019年第4期
  • 机构:贯通伤属于一种开放性损伤,往往伤口很小,却有很大的潜行损伤,如损伤会潜行于皮下组织、血管,甚至贯穿多个器官 [1]。胸腹腔多脏器贯通伤多为突发意外性损伤,表现为洞穿人体胸腹腔多处损伤,伤情复杂、凶险、变化快。如果处理不当和不及时,可导致生命危险。该类病例绝大多数需要行急诊手术抢救,其救治常涉及多个科室,救治难度大、病死率高,其手术治疗不但对术者提出更高要求,而且对手术室护士也是极大考验。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讨放射性碘 125 粒子植入治疗肺癌手术护理配合的护理程序及有效护理措施。方法 对 22 例晚肺癌患者直视或 CT 、 B 超引导下经皮穿刺,按照治疗计划将放射性碘 125 粒子永久性植入治疗肺癌,术后配合相应的护理。进行实例的观察与护理,制定一套完善的护理程序。结果 22 例患者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治疗效果。结论 放射性碘 125 粒子植入治疗肺癌手术加上相应的护理,患者的恢复速度更快。

  • 标签: 碘 125 粒子 植入 体外高频热疗 护理
  • 简介:[摘要 ]目的:探析温针灸配合推拿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效果。方法:在 2018年 1月至 12月选取我院康复科与骨科收治的 90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 45例应用温针灸治疗,观察组 45例应用温针灸配合推拿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 93.3%高于对照组 66.7%,有统计学意义( P

  • 标签: [ ]温针灸 推拿 椎动脉型颈椎病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在微创拔除下颌阻生第三磨牙的护理配合方法及重要性。方法:在 2018年 2月 -2019年 2月 在我院接受微创拔除下颌阻生第三磨牙治疗的患者中随机选取 100例,回顾性分析 10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治疗过程中的护理配合方法,统计其治疗效果,评价护理配合的效果。结果: 100例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手术时间 5~58min,平均( 31.45±3.97) min,术后创口愈合情况良好,术后均未出现牙体松动或感染的情况。结论:对接受微创拔除下颌阻生第三磨牙的患者护理来说,护理人员应做好术前准备、术中配合工作,才能保障手术顺利开展,缩短手术时间,降低手术对患者造成的创伤,术后护理保障患者康复。

  • 标签: 微创拔除术 下颌阻生第三磨牙 护理配合
  • 简介:  摘要:目的进一步研究早期功能锻炼配合针灸治疗对脑卒中患者的肢体功能的恢复的效果。方法收集了 2017年 3月 ~2018年 10月我院收治的 120例脑卒中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详细研究,将上述患者随机分为两组, 60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疾病护理; 60例实验组患者接受针灸治疗联合早期功能锻炼。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各项积分与治疗前相比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治疗后实验组运动功能积分、日常生活能力积分显著高于对照组, P< 0.05,具有差异统计学意义。实验组患者步行能力显著优于对照组, P< 0.05,具有差异统计学意义。结论早期功能锻炼配合针灸治疗能够显著提高脑卒中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与运动功能,临床应用效果显著,显著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关键词:脑卒中;针灸治疗;早期功能锻炼;肢体功能恢复    脑卒中指 [1]的是因急性脑动脉阻塞或破裂,引起到全脑或局部神经功能障碍超过 24h或死亡,主要包括脑梗死、脑出血以及蛛网膜下出血等。相关研究资料证实 [2],我国每天脑卒中发病率呈现逐年上升趋势,该疾病的死亡率非常高,存活患者的致残率高达 75%左右,脑卒中复发率约为 45%。为了进一步研究早期功能锻炼配合针灸治疗对脑卒中患者的肢体功能的恢复的效果,收集了 2017年 3月 ~2018年 10月我院收治的 120例脑卒中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详细研究: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收集了 2017年 3月 ~2018年 10月我院收治的 120例脑卒中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详细研究,上述患者经 CT检查确诊,并与 [3]脑血管学会的临床诊断标准相吻合,排除合并严重心、肝、肾或神经功能障碍患者。将上述患者随机分为两组, 60例对照组,其中, 32例男, 28例女,患者年龄 41~77岁,平均年龄为( 45.3±5.2岁), 33例脑梗死, 27例脑出血。 60例实验组,其中, 37例男, 23例女,患者年龄 40~79岁,平均年龄为( 48.1±3.2岁), 29例脑梗死, 31例脑出血。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肢体功能障碍等方面, P> 0.05,具有差异统计学意义。     1.2方法 60例对照组患者在治疗原发病基础上,给予改善血液循环、活化剂、提高脑细胞代谢等药物治疗,并指导患者正确的卧姿、坐位与直立平衡以及正确步态等常规疾病护理。     60例实验组患者接受针灸治疗联合早期功能锻炼,具体方法:     1.2.1针灸醒脑开窍法:选择患者极泉穴、内关穴、尺泽穴、三阴交、委中穴刺入以患肢抽动为宜,上星透百会、人中穴至流泪为宜,点刺不留针。    矩阵针灸:选择患者完骨穴( 2)、颞穴( 2)、四中穴,配合肢体的太冲穴、阳陵泉穴、足三里穴、血海穴、环跳穴、合谷穴、外关穴、曲池穴,留针 30min,每天清晨一次。下午取患者天柱穴、完骨穴、风池穴,留针 20min。     1.2.2康复训练采用神经异化技术,通过促进技术,重点锻炼患者的运动功能,与此同时,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尽可能控制与防止患者肢体痉挛。维持训练关节活动度与良肢位摆放,每关节至少活动 2次, 20min/次。     1.2.3医疗体操结合患者肢体功能的具体恢复情况,可以针对性选择三期医疗体操,上期、中期以及偏瘫期, 1次 /d医疗体操,保证 5次 /w。     1.2.4坐位、站位训练以及步行训练每天在专业治疗师的指导下,锻炼患者的坐位平衡能力、站位平衡能力,以及步行能力,训练 1h/d。每天可以由患者家属协助,帮助患者进行各项训练。     1.2.5 作业治疗结合患者上肢护肤功能,针对性的设计不同训练方法,结合患者兴趣、能力等进行不同的作业治疗。比如说,接球、抛球、翻牌、插积木等训练,进一步锻炼患者手部功能,至少进行 3次 /w训练, 30min/次。在整个早期康复治疗过程中,持续进行日常生活能力锻炼。     1.2.6心理护理医护人员必须以热情、积极、主动的护理态度加强与患者的交流、沟通,认真倾听患者的需求与心理变化,及时掌握患者心理,尽可能满足患者需求。避免患者情绪波动,充分认识健康生活与健康心理的关系。     1.3观察指标选择运动功能积分评定法 Fugl-Meger,对患者治疗前后的运动功能情况进行评估。对患者 ADL日常生活能力进行评估,选择 Barthel指数评价患者的步行能力,包括患者站立情况、辅助步行、监视步行、卧床、轮椅等级别。     1.4统计学方法采用 SPSS17.0数据处理软件对收集数据进行综合处理分析,组间进行 t检验、 χ2检验, P< 0.05,具有差异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积分情况治疗前两组患者的运动功能积分、日常生活能力积分非常相近, P> 0.05,无显著差异性。治疗后,两组患者的各项积分与治疗前相比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P< 0.05,具有差异统计学意义。治疗后实验组运动功能积分、日常生活能力积分显著高于对照组, P< 0.05,具有差异统计学意义。     2.2两组患者步行能力情况分析实验组患者步行能力显著优于对照组, P< 0.05,具有差异统计学意义。     3讨论    临床研究以及现代医学实验证实,通过针灸方式能够有效扩张血管,进一步促进脑血管建立侧支循环,提高血浆纤溶活性,有效改善患者血液粘稠情况,抑制血小板大量聚集、降低红细胞聚集性,改善肢体循环以及脑部循环,使病灶部位得到充足血供,促进血栓溶解,加强新陈代谢能力,激发细胞活性,有效促进上下运动神经的恢复。在患者各项生命体征平稳之后,可以进行早期的康复训练流程,它能有效调动脑组织的残余细胞,调动其发挥脑组织代偿功能,促进脑组织机能重新恢复与再建,减少伤残程度。同时脑卒中患者易出现抑郁、恐惧、焦虑等异常心理状况,面对患者的心理障碍,必须加强心理护理,及时排解不良情绪。多使用鼓励性、安慰性语言,帮助患者树立健康向上的生活态度,以正确的态度面对疾病,提高治疗依从性,加强与医生、护理人员的配合。通过本文研究证实,治疗后实验组运动功能积分、日常生活能力积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实验组患者步行能力显著优于对照组, P< 0.05,具有差异统计学意义。     4结论    脑卒中患者通过科学合理的进行康复训练,能显著提高患肢的功能恢复,防止关节挛缩和变形。在良好心理状态下,配合早期功能锻炼以及针灸治疗能够显著提高脑卒中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与运动功能,从而减轻心理障碍,其有效性是药物不可替代的。对患者能早日回归社会、家庭甚至回归职业,消除焦虑、抑郁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全国第四次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 [J].中华神经科杂志, 2012, 29(6):379-380.     [2]许琳琳,郭根平,王珏,等.脑卒中后偏侧感觉障碍的康复进展 [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2012, 11(1):30- 3l.     [3]林滨,李中元,吴成晖,等.运动模仿训练对脑卒中后本体感觉障碍及 ADL 的疗效 [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2011, 20(9):665- 667. 

  • 标签: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讨老年人胶托式及支架式可摘局部义齿牙健康状况。方法 将我院在 2017年 3月 -2018年 6月接收的 40例牙齿问题患者按照数字表格随机划分成两组,每组 20例。第一组患者使用老年人胶托式可摘局部义齿,每人一副。而第二组患者使用支架式可摘局部义齿,每人一副。三年后进行随访,比较两组患者龋齿与牙周病发病情况。结果 胶托式可摘局部义齿患龋率、牙周疾病患病率均高于支架式,差异明显, P< 0.05。结论 使用支架式可摘局部义齿有利于降低老年患者牙和余留牙根面龋坏。

  • 标签: 胶托式 支架式 可摘局部义齿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中药配合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对血脂和心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在本院接受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 92例,根据治疗方法不同随机分为观察组( n= 46)和对照组( n= 46),全部患者均收入急诊留观或住院,并进行心电、血压监护。对照组采用溶栓+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方法基础上加上自拟益心汤,对两组方案的临床疗效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本研究显示,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各项水平总胆固醇( TC)、三酰甘油( TG)、低密度脂蛋白 -胆固醇( LDL-C)、中心静脉压( CVP)均比对照组低;心功能:左室射血分数( LVEF)、心输出量( SV)都比对照组高;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相对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要低,以上所有数据均具有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中药配合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对血脂和心功能都会有明显的改善,并且可以提高临床治疗有效率,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 标签: 益心汤,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血脂,心功能
  • 简介:摘 要:目的 研究手术室护理配合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累计在2017年 1月到 2019年 1月间抽取 900 例接受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的患者,将所有患者随机均分为两组,给予一组患者手术室常规护理并作为对照组( 450 例),余下一组患者接受手术室护理配合,将其划分为观察组( 450 例)。对比两组护理效果。 结果 观察组与对照组进行对比,完成手术所需时间与手术期间患者的出血量均明显较少( P<0.05),对比术后患者出现并发症的情况观察组明显较少( P<0.05)。 结论 手术室护理配合应用于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期间,预防各类病症的出现,具有提升治疗效果的作用,帮助患者恢复。

  • 标签: 手术室护理配合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苍牛防己黄芪汤与西药配合治疗乙肝肝硬化腹水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本院收治的乙肝肝硬化腹水病例 78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西医基础治疗组( n= 39)和中西结和治疗组( n= 39)。两组患者均依据病情情况给予限钠、保肝、降酶、利尿、蛋白补充等西医基础治疗。中西结合治疗组在西医基础治疗的基础上给予苍牛防己黄芪汤辅助治疗,连续治疗 1个月之后,分析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 1个月后,两组的症状积分均小于治疗前,观察组的症状积分明显小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 P< 0.05);观察组的临床治疗有效率为 94.87%,对照组的临床治疗有效率为 79.49%,观察组明显大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苍牛防己黄芪汤与西药配合治疗乙肝肝硬化腹水临床治疗效果显著,可以降低腹水复发率,可以作为乙肝肝硬化腹水患者的临床选择。

  • 标签: 苍牛防己黄芪汤,西药,乙肝肝硬化腹水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早产儿给予晚断脐配合早期针对性护理干预对脐部感染的控制效果。方法:本研究选取 90例早产儿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断脐时间分为两组,对照组实施早断脐,观察组实施晚断脐,两组均配合早期针对性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早产儿脐部相关并发症发生情况,对两组脐带脱落时间、胎盘残余血量进行统计比较。结果:观察组脐部并发率低于对照组,观察组脐带脱落时间与胎盘残余血量低于对照组,两组间统计学差异显著, P<0.05。结论:早产儿实施晚断脐配合早期针对性护理干预,有效控制早产儿脐部感染事件发生,效果显著。

  • 标签: 早产儿 脐部感染 晚断脐 早期针对性护理
  • 简介:【 摘要】 目的 :观察使用一次性包皮切割缝合器配合丝线结扎治疗包皮过长和包茎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 :选取 2017年 2月至 2018年 6月进行包皮环切术的 130例患者(不伴有感染、粘连及畸形)为观察对象,其中一次性包皮切割缝合器配合丝线结扎手术 68例 (观察组 ),一次性包皮割缝合器未进行丝线结扎手术 62例 (对照组 ),观察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包皮系带水肿,切口感染、术后疼痛评分、术后血肿、术后愈合时间及外观满意度等情况,并作对比分析;结果 : 观察组在术后包皮系带水肿、切口感染、术后愈合时间及外观满意度等方面优于对照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疼痛评分、术后血肿等方面两组无明显差异;结论 :一次性包皮切割缝合器配合丝线结扎治疗包皮过长和包茎并发症少外观美观,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包皮过长 包茎 包皮环切术 一次性包皮切割缝合器 丝线结扎
  • 简介:摘要: 目的 :研究对行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的患者进行手术室护理配合的应用效果。 方法 :选取在医院进行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的 1000 例患者并随机分为两组,研究组( n=500 )手术室护理配合,对照组( n=500 )常规护理,对比两组临床护理效果。 结果 :研究组手术指标优于对照组, P<0.05 ,且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 P<0.05 。 结论 :手术室护理配合在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患者护理中有着良好的应用效果,可以缩短手术时间和患者康复时间,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大力推广和引用。

  • 标签: 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 手术室护理配合 护理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