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6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生理盐水鼻腔冲洗联合糠酸莫米松鼻喷雾剂治疗儿童鼻窦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医院2015年1月—2020年1月治疗的鼻窦炎患儿60例,随机分为甲组30例与乙组30例。甲组予以生理盐水鼻腔冲洗治疗,乙组在甲组基础上予以糠酸莫米松鼻腔喷雾剂治疗。2组均连续治疗1个疗程。比较2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鼻窦CT扫描病变评分、生活质量评分,并观察2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乙组总有效率高于甲组(P0.05);治疗后乙组鼻窦CT扫描病变评分评分低于甲组(P0.05);治疗后乙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甲组(P

  • 标签: 儿童鼻窦炎  水鼻腔冲洗  糠酸莫米松鼻喷雾剂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研究在输血检验中应用卡式微柱凝胶试验联合盐水法的效果。方法:从我院收治的接受输血检验的患者中随机选择82人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对比分析,时间在2022年1月-2023年1月之间,并按照检验方法的不同对这些患者进行平均分组,分别为采用盐水法的对照组和卡式微柱凝胶试验联合盐水法的研究组,每组均为41人。结果:从输血检验的满意度以及不良反应方面来看,研究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结果具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在输血检验患者中应用卡式微柱凝胶联合盐水法,可以提高患者的满意度的同时,不良反应的发生概率也会得到有效的降低,值得广泛的推广应用。

  • 标签: 卡式微柱凝胶试验 盐水法 输血检验 应用
  • 简介:【摘 要】目的:探究为缓解全麻术后患者口干症状采用不同护理方法的效果进行分析。方法:具体落实的护理策略不同,将全麻术后患者62例分为2组,常规护理(对照组31例)与象鼻喷雾护理(测试组31例),较比2种方案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两组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有效率对比,测试组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不同时间段口干程度对比,测试组在苏醒后2h、苏醒后4h苏醒后6h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对比,测试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全面术后患者采用象鼻喷雾能够缓解口干、口渴等症状,获得更多患者的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象鼻喷雾 全麻术后 口干症状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保守治疗肛裂采用喷雾型抗菌膜的可行性及临床价值。方法:范围纳入在2019年3月至2020年9月,病例数为40例,按照不同治疗方案均分组别,常规组(n=20)行安尔碘治疗,观察组(n=20)在此基础上行喷雾型抗菌膜治疗,分析两组病患治愈时间、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病患治愈时间更短(10.3±3.5)d,两组数据P<0.05比对差异大;观察组病患治疗有效率更高,两组数据P<0.05比对差异大。结论:保守治疗肛裂采用喷雾型抗菌膜的可行性更高,可缩短病患肛裂治愈时间,提高病患治疗效果,可积极推广。

  • 标签: 肛裂 保守治疗 采用 喷雾型抗菌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双氧水与生理盐水口腔冲洗治疗年长儿口腔炎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本院 2018年 1月至 2018年 12月期间接收并治疗口腔炎患儿 60例,采用数字随机分配方式,将患儿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 30例。 其中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患儿治疗基础上,采用双氧水与生理盐水联合口腔冲洗方法,对比两组患儿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儿治疗效果对比,观察组患儿治疗效果显著高于对照组患儿,两组患儿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含义(P<0.05)。结论:临床针对口腔炎患儿,采用常规治疗方法的基础上,使用双氧水与生理盐水交替冲洗,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标签: 双氧水 生理盐水 口腔炎
  • 简介:摘要:目的:对小儿变应性鼻炎患者实施辛芩颗粒联合糠酸莫米松鼻喷雾剂治疗,并对临床效果予以观察、总结。方法:纳入 148例小儿变应性鼻炎患者进行分组实验,均事先征得患儿监护人知情与同意,并将患儿随机归类为数量相同的两组,每组录入病例 74例。其中一组施以糠酸莫米松鼻喷雾剂治疗(糠酸莫米松组),另一组联合施以口服辛芩颗粒治疗(联合治疗组)。 4周的治疗结束后进行治疗效果进行评估,计算总有效率并实施组间比较。结果:判定结果显示联合治疗组患儿评估为治疗有效或显效的病例数明显多于糠酸莫米松组,总有效率为 95.95%,也明显高于糠酸莫米松组的 82.43%,( X2=6.347, P< 0.05)。 两组患儿在接受不同治疗的过程中均未出现不良反应。结论:与单纯糠酸莫米松鼻喷雾剂治疗相比较,对小儿变应性鼻炎患者联合给予辛芩颗粒治疗可以取得理想疗效。

  • 标签: 变应性鼻炎 小儿 糠酸莫米松鼻喷雾剂 辛芩颗粒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生理盐水和不同浓度肝素预冲液对使用枸橼酸钠抗凝的CRRT预冲效果比较。方法选取2018.1~2021.12重症监护室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ontinuous renal replacement therapy,CRRT)使用枸橼酸钠抗凝病例201例。随机分为三组:对照组(0.9%生理盐水)、低浓度肝素组(50mg/500ml),中浓度肝素组(100mg/1000ml),每组各收集67例。分别采集三组患者上机0h,4h的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数值、跨膜压(TMP)数值;比较三组CRRT滤器寿命时长,判断滤器效能。结果 中浓度肝素组滤器寿命时间较对照组和低浓度肝素组长(P<0.05), 中浓度肝素组滤器效能优于对照组和低浓度肝素组(P<0.05)。结论  规范CRRT预冲液的使用及制定预充操作标准,可延长CRRT滤器寿命,提高CRRT滤器效能,降低对患者凝血功能的影响,更好地完成治疗目标,从而提高血透护士的专科技能,提升CRRT的护理质量,为临床护理工作提供指导依据。

  • 标签: 不同浓度 肝素预充液 CRRT 预充效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直接药敏试验法在临床血液检验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本次研究选择我院2015年7月~2017年7月进行血液检验患者标本360例为研究对象,对每份标本分别采取直接药敏试验法以及常规药敏试验法,比较两种方法的鉴定结果。结果:直接药敏试验法以及常规药敏试验法两种方法的应用对革兰氏阳性球菌的鉴定结果差异不显著,无统计学意义。两种方法检验所需时间存在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临床血液检验中采取直接药敏试验与常规药敏试验的结果无显著差异,但直接药敏试验所需时间相对更短,数据比较存在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 标签: 临床血液检验 直接药敏试验法 运用分析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本次实验将针对结核病的治疗开展结核感染 T细胞斑点实验,分析临床辅助诊断价值。方法:本次实验选取了 2019年 1月 -2019年 6月前来本院进行疾病检查及治疗的患者为对象,对疑似结核病结核感染患者开展病情诊断分析。在自愿参与实验调查的患者中,采用计算机随机数字表法,对 264疑似例患者进行病情结果讨论。对照组患者采用结核菌素检测,观察组则为 T细胞斑点实验,分析诊断效率。结果:从检测准确率上看,观察组的阳性预测值为 94.6%( 193/204),对照组为 91.8%( 167/182),其结果依然以观察组的阳性预测率更高,接近于准确数值。与此同时,观察组检测在灵敏度、特异性上分别为 90.6%( 193/213)和 78.4%( 40/51),高于对照组的 8.4%( 167/213)和 70.6%( 36/51),组间对比差异较为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采用 T细胞斑点实验对结核患者结核感染进行临床诊断,能够更好地提升准确度,有助于患者早期开展治疗,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结核感染 T细胞 斑点实验 结核病
  • 简介:摘要:生物等效性试验包括试验准备阶段(临床开始前准备、临床研究启动、),试验进展阶段(招募、筛选入选、入住、给药观察、出院发放补偿金),试验结束阶段(关闭中心、总结),每个过程中都可能出现质量问题。试验进展阶段的质量控制对试验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有着直接影响,而招募的受试者经过筛选后入选是生物等效性试验进展阶段的第一步。

  • 标签: 生物等效性试验 筛选入选 质量 问题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临床输血患者在开展检验期间使用卡式微柱凝胶试验的价值。方法:纳入80例临床输血检验患者进行数据研究,分组办法是抽签,研究组使用卡式微柱凝胶试验,对照组使用盐水试管法,对比数据。结果:比较对照组,研究组正定型符合率明显更高,反定型符合率明显更高,P<0.05。结论:临床输血患者在开展检验期间使用卡式微柱凝胶试验的价值高。

  • 标签: 卡式微柱凝胶试验 临床输血检验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粉尘螨皮肤点刺试验与变态反应性疾病的相关性。方法:将2019年5月至2020年5月在本院就诊的312例变态反应性疾病患者纳入研究组,将同期在本院就诊的312例非变态反应性疾病患者视为参照组,为入选患者均实施粉尘螨皮肤点刺试验,比较患者的阳性检出率。结果:参照组的临床诊断检出率是51.92%,研究组患者的临床诊断检出率是99.36%,差距对照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粉尘螨皮肤点刺试验可检出变态反应性疾病,对患者的临床诊断及治疗提供科学依据,建议临床推广。

  • 标签: 粉尘螨皮肤点刺试验 变态反应性疾病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粪便隐血试验联合转铁蛋白检测在消化性出血疾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 2018年 8月 ~2019年 8月我院接收的 50例消化性出血疾病患者,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 25例,对照组采取转铁蛋白法进行检测,观察组采取粪便隐血试验联合转铁蛋白进行检测,观察两组阳性检出率及误诊率。结果:观察组阳性检出率明显比对照组高,误诊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 结论: 消化性出血疾病采取粪便隐血试验联合转铁蛋白进行检测,可提高检出率,降低误诊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转铁蛋白 粪便隐血试验 消化性出血 诊断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粪便隐血试验联合转铁蛋白检测在消化性出血疾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 2018年 8月 ~2019年 8月我院接收的 50例消化性出血疾病患者,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 25例,对照组采取转铁蛋白法进行检测,观察组采取粪便隐血试验联合转铁蛋白进行检测,观察两组阳性检出率及误诊率。结果:观察组阳性检出率明显比对照组高,误诊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 结论: 消化性出血疾病采取粪便隐血试验联合转铁蛋白进行检测,可提高检出率,降低误诊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转铁蛋白 粪便隐血试验 消化性出血 诊断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