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对比改良穿刺与传统穿刺运用于不同体位锁骨下静脉穿刺术中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8年3月~2019年4月期间收治的100例需要进行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患者,由计算机软件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参照组,每组50例,参照组采用传统穿刺,实验组采用改良穿刺,再将两组患者随机分为平卧位、45°卧位、90°坐位进行穿刺,对比两组患者的穿刺成功率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实验组的穿刺总成功率高于参照组,且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参照组,差异显著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穿刺在不同体位下锁骨下静脉穿刺中相比传统穿刺成功率更高,并发症发生率更低。

  • 标签: 改良穿刺法 传统穿刺法 不同体位 锁骨下静脉穿刺术 效果。
  • 简介:【摘要】 目的 对比研究下颌低位阻生智齿患者采用传统凿骨劈冠与微创拔牙技术两种方式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19年12月-2021年12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82例下颌低位阻生智齿患者,根据拔除方法的不同将其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中41例患者采用传统凿骨劈冠进行治疗;治疗组中41例患者采用微创拔牙技术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对智齿拔除方案满意度、智齿拔除操作时间、拔除后留观时间、疼痛消失时间、口腔功能复常时间、不良反应情况、治疗前后牙槽完整程度和疼痛程度评分。结果 治疗组患者对智齿拔除方案满意度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P<0.05;智齿拔除操作时间、拔除后留观时间、疼痛消失时间、口腔功能复常时间短于对照组,组间比较P<0.05;不良反应少于对照组,组间比较P<0.05;治疗前后牙槽完整程度和疼痛程度评分改善幅度大于对照组,组间比较P<0.05。结论 下颌低位阻生智齿患者采用微创拔牙技术进行治疗,能够改善压槽完整程度,减轻疼痛,缩短治疗时间,减少不良反应,使患者对治疗方案满意度提高。

  • 标签: 下颌低位阻生智齿 传统凿骨劈冠法 微创拔牙 疼痛
  • 简介:【摘要】目的 对比显微镜检测和尿沉渣全自动分析仪检测方法在尿常规检查中的准确度。方法 选择本院2018年1月-2019年12月开展尿常规检查的106例对象为研究资料,所有检查者均进行显微镜检测和尿沉渣全自动分析仪检查,分析检查结果。结果 检查结果发现,红细胞、白细胞的阳性、阴性检出率对比,不存在较大差异(P>0.05)。结论 显微镜检测和尿沉渣全自动分析仪。是尿常规检查的主要方法,两种方法存在各自的优势和劣势,在临床检查中,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对应的检查方法,重视联合检查,实现准确度的提升。

  • 标签: 尿常规 显微镜检测法 尿沉渣全自动分析仪 准确性
  • 简介:摘要 目的 分析不同微生物检验对念珠菌阴道炎患者阴道分泌物的检验效果。方法 抽取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间在我院就诊的念珠菌阴道炎患者100例作为此次的观察对象,并对其留取的分泌物采用镜检、培养以及凝集进行检验,并将病理组织学结果作为金标准,分析这三种检验方法的阳性率。结果 阳性率,镜检阳性率均高于培养以及凝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不同微生物检验法 念珠菌阴道炎 阴道分泌物
  • 简介:【摘要】目的 对比多次根管治疗与一次性根管治疗牙体牙髓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抽取本院2021年8月-2022年9月期间收治的68例患者进行此次研究,使用不同治疗方案,随机将所患者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每组34例。常规组进行多次根管治疗,观察组实施一次性根管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经预后,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常规组。结论 对比多次根管治疗与一次性根管治疗,对牙体牙髓病的预后效果观察。发现后者的并发症少,临床治疗效果更加明显,值得广泛推广。

  • 标签: 多次法根管治疗 一次性根管治疗 牙体牙髓病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研究应用耳压、中药熏蒸对面瘫患者护理效果。方法:将我院2020年1月至2022年5月收治的100例面瘫患者进行研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为50例患者。对照组只应用耳压,实验组应用耳压、中药熏蒸。在护理工作完成后,对比两组护理质量和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具备统计差异(P<0.05)。结论:对于面瘫患者来说,治疗周期比较长,且恢复难度较高,所以在临床中探索应用耳压、中药熏蒸进行治疗与护理,具备较高的应用价值,需要推广应用。

  • 标签: 耳压法 中药熏蒸法 面瘫 治疗 研究
  • 简介:摘要:一天24小时分为十二个时辰,每2个小时为一个时辰。十二时辰分别为子时、丑时、寅时、卯时、辰时、巳时、午时、未时、申时、酉时、戌时、亥时。每个时辰都有对应的脏腑,我们要根据所对应脏腑的功能活动来养生,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 标签: 十二时辰 时辰养生 脏腑养生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凝聚胺与微柱凝胶交叉配血阳性结果对比。方法取衡阳市中心医院临床受血者样本120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分凝聚胺组与微柱凝胶组各600例,比较两组操作耗时与交叉配血阳性结果。结果与微柱凝胶比较,凝聚胺操作时长短;微柱凝胶检出主侧阳性134例,次侧阳性412例,假阳性54例,凝聚胺检出主侧阳性132例,次侧阳性390例,假阳性78例,微柱凝胶较凝聚胺具有较高的阳性标本检出率,P<0.05(具统计学差异)。结论微柱凝胶具有较高的敏感性,但操作时间较长不适用至急诊配血流程,给予凝聚胺操作易发生漏诊,在急诊配血流程较适用,值得借鉴。

  • 标签: 凝聚胺法 微柱凝胶法 交叉配血 阳性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阴道细菌检验应用PCR检验和细菌培养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入选100例细菌性阴道炎患者主要于2021年1月-2021年9月接受病情诊疗。入选者在阴道细菌经验中均采取PCR检验和细菌培养。观察指标:检验阳性率、不同菌种检出率。结果:PCR检验组检验阳性率为88%,阴性率为12%;细菌培养组检验阳性率为75%,阴性率为25%,两组相比统计学差异显著(P<0.05)。PCR检验组肠球菌检出率为93.55%、棒状杆菌检出率为81.82%、加特纳菌检出率为86.11%;细菌培养组肠球菌检出率为48.39%、棒状杆菌检出率为57.58%、加特纳菌检出率为58.33%,两组相比统计学差异显著(P<0.05)。结论:阴道细菌检验应用PCR检验和细菌培养后发现,PCR检验阴道细菌检出阳性率更高,且利于不同类型菌种的有效鉴别。

  • 标签: PCR检验法 细菌培养法 阴道细菌 细菌性阴道炎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TP-ELISA与TRUST同步联合检测在梅毒诊断中的效果。方法 将148例于2020年1月-2021年6月期间我院收治的梅毒患者纳入研究,所有患者均接收TP-ELISA与TRUST检验,并以TPPA结果进行确诊,同时评估TP-ELISA与TRUST同步联合检测诊断符合率。结果 在诊断符合率对比上,TP-ELISA显著高于TRUST,且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二者联合应用的总符合率达到96.62%与金标准相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P-ELISA与TRUST法共同应用到梅毒的诊断中,可以互补优缺,进而提升梅毒诊断准确率。

  • 标签: TP-ELISA法 TRUST法 联合检测 梅毒 诊断
  • 简介:【摘要】 目的:探讨分析老年肺炎患者的临床干预。方法:实验开始时间为2019年1月,终止时间为2020年12月,共入选70例,均为老年肺炎患者。进行随机分组后,对照组采用常规临床干预,实验组则给予强化临床干预,干预后比较干预效果及患者对干预的满意度以及生活质量。结果:统计老年肺炎患者数据显示,观察组的患者满意度更高,SF-36评分更高,相比于对照组,p<0.05。结论:强化临床干预临床效果良好,值得推广。

  • 标签: 老年肺炎患者 临床干预 临床干预效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本文挖掘中医经典理论对临床的指导价值,重视中医扶正培本研究是癌病治疗大法的客观要求。扶正培本法是癌病治疗的重要大法。

  • 标签: “扶正培本” 癌病 辨治
  • 简介:摘要:比较计算机断层扫描(CT)和磁共振成像(MR)在肿瘤诊断中的效果,包括其在检测、定位和表征肿瘤方面的表现。方法:选取2021年2月至2023年2月期间收治的女性盆腔囊性肿瘤患者的样本,共计达到100例。为了更深入地了解盆腔囊性肿瘤的诊断方法,采用了随机分组的方式将这些患者分为了两组,每组各有50例。在常规组中,采用了计算机断层扫描(CT)技术进行检查。CT检查是一种常用的影像学检查方法,能够提供详细的二维和三维影像,以辅助医生做出准确的诊断。而在观察组中,选择了磁共振成像(MR)技术作为诊断手段。MR检查相比于CT检查,能够提供更多关于组织结构和病变特征的信息,因此在盆腔囊性肿瘤的诊断中具有更高的价值。结果:MR检查符合率高于CT检查(P<0.05);观察组患者诊断满意度明显高于常规组(P<0.05)。结论:CT在肿瘤的初步筛查和检测方面具有优势,尤其是对于较小的肿瘤和钙化病灶的检测,MR在肿瘤的定位、表征和提供功能信息方面更具优势,尤其是对于软组织肿瘤和神经系统肿瘤的评估。因此,在具体的临床情况下,医生需要根据患者的病情和需要选择适当的成像技术来进行肿瘤诊断。

  • 标签: CT MR 肿瘤诊断 比较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华林是一种常用的口服抗凝药物,在预防和治疗血栓性疾病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然而,由于华林剂量的个体差异性较大,容易导致不良反应。而基因检测技术的引入为华林抗凝治疗个体化提供了新的思路。本文旨在综述基因检测在华林抗凝治疗中的应用现状和前景,探讨其对用药效果及安全性的影响,并讨论相关问题和挑战。

  • 标签: 基因检测 华法林 抗凝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和分析化学发光和酶联免疫对乙肝病毒血清学的检验效果。方法:以100例乙肝患者为我院本次研究对象,随机分组,给予对照组(50例)应用酶联免疫检验,给予实验组(50例)应用化学发光检验。结果:实验组患者的阳性率为62.00%,HBsAg、HBsAb、HBeAg、HBeAb、HBcAb的定性、定量检测率分别为60.00%、52.00%、24.00%、42.00%和60.00%,均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化学发光对于乙肝病毒血清学的检验效果更加显著,更加有利于诊断准确率的提升。

  • 标签: 化学发光法 酶联免疫法 乙肝病毒 血清学检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