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43 个结果
  • 简介:目的:研究"脾虚"和经补中益气汤治疗后的大鼠胃壁细胞胃泌素受体的变化.方法:放射配基受体结合分析法.结果:虽然"脾虚"大鼠胃壁细胞胃泌素受体的结合位点数低于正常大鼠,但其亲和力高于正常大鼠.经补中益气汤治疗后对其具有复健作用.结论:胃泌素受体的结合位点数显著减少,可能导致脾虚大鼠胃黏膜的防御性下降;而亲和力显著增高可能是黏膜对攻击因子的敏感性增强的机制之一.补中益气汤通过调节胃泌素受体对脾虚具有复健作用.

  • 标签: 脾虚 胃壁细胞 胃泌素受体 补中益气汤 中药
  • 简介:目的:探讨黄芪总苷对冷水-束缚应激状态下脾虚大鼠胃粘膜TFF1、EGFmRNA和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大鼠70只分为7组,即正常对照组、脾虚组、模型(脾虚应激)组、黄芪总苷(高剂量200mg/kg、中剂量100mg/kg、低剂量50mg/kg)组、补中益气丸3.7g/kg组。采用大黄致脾虚法复制脾虚模型大鼠,水浸-束缚法给予脾虚大鼠应激,酶联免疫(ELISA)法检测TFF1、EGF蛋白表达变化,RT-PCR法测定TFF1、EGF的mRNA表达变化。结果:与正常组比较,脾虚组大鼠胃粘膜TFF1mRNA和蛋白表达下降,EGFmRNA低表达,而脾虚应激组TFF1、EGFmRNA和蛋白表达增加;与脾虚应激组相比,补中益气丸组和黄芪总苷(200mg/kg)组TFF1和EGF表达均明显增加。结论:黄芪总苷对脾虚大鼠胃粘膜的保护作用机制可能与影响TFF1和EGF有关。

  • 标签: 黄芪总苷 三叶因子 表皮生长因子
  • 简介:目的:观察脾虚太鼠模型壁细胞内IP3含量的变化及补脾方药党参、白术、补中益气汤对其的影响。方法:大鼠壁细胞采用EDTA—Pronase酶消化法,采用竞争蛋白结合法测定大鼠壁细胞内IP3含量。结果:大黄脾虚模型大鼠壁细胞内IB含量显著低于正常组,经党参、白术、补中益气汤治疗后,IB含量有不同程度的升高,尤以党参组明显。结论:脾虚证可能与壁细胞内IP3含量生成量减少相关,补脾方药对其有一定的调节作用。

  • 标签: 脾虚证 壁细胞 IP3 党参 白术 补中益气汤
  • 简介:目的:分析脾虚患者基础状态下(酸刺激前)及酸刺激后唾液一氧化氮代谢产物浓度的变化,探讨脾虚证酸刺激前后唾液淀粉酶活性变化与一氧化氮的关系。方法:选择脾虚证患者,并与胃阴虚证患者为对照组,病例均为Ⅱ糖尿病合并胃轻瘫;检测基础状态下及酸刺激后唾液一氧化氮代谢产物浓度,并与脾虚证的重要指标酸刺激前后唾液淀粉酶活性相关分析。结果:1)发现脾虚证患者基础状态下唾液一氧化氮代谢产物浓度显著高于对照组,酸刺激后唾液一氧化氮代谢产物浓度显著降低;基础状态下唾液淀粉酶活性略高于对照组(P>0.05),显著高于以前研究的病证,酸刺激后唾液淀粉酶活性显著下降;唾液淀粉酶活民生的变化与唾液一氧化氮代谢产物浓度的变化显著相关(r=0.6,P<0.05);而胃阴虚证对照组患者酸刺激前后唾液淀粉酶活性有及一氧化氮代谢产物浓度均无显著变化。2)本实验酸刺激前后唾液淀粉酶活性均显著高于以前研究的病证。结论:1)脾虚证的重要指标酸刺激前后唾液淀粉酶活性变化与唾液一氧化氮相关,脾虚证可能存在交感神经系统-一氧化氮通路功能障碍,致酸刺激后唾液淀粉酶活性降低,可能存在副交感神经系统-一氧化氮通路功能代偿增强,致基础状态下唾液淀粉酶活性升高。2)唾液淀粉酶活性可能受病种的影响,糖尿病可能致唾液淀粉酶活性升高,因而致本实验唾液淀粉酶活性的检测结果偏高。

  • 标签: 脾虚证 唾液淀粉酶 一氧化氮 相关性
  • 简介:采用中药血清药理学研究方法,观察了左内毒素诱导兔单核细胞产生内生致热原过程初期,含香薷、羌活胜湿汤和九味羌活丸血清对兔单核细胞内DNA、蛋白质合成及Ca2^+内流的影响,并进行了九味羌活九影响兔单核细胞内DNA、蛋白质合成及Ca^2+内流的时效关系研究。

  • 标签: 中药 药理学 香薷 羌活胜湿汤 九味羌活丸 血清
  • 简介:本文通过对国内外大量茶饮的系统整理和研究,从生物演化、传统应用以及现代研究等角度来探索茶饮(特别是别样茶)对防治慢性疾患的理论依据.氧化应激是导致人类衰老、产生慢性疾患的主要因素,而茶饮中普遍含有较高的多酚化合物则可抵抗或减轻这种氧化应激反应.这已在茶、水果或蔬菜研究中得到了验证.在实践中,某种特定茶饮往往会对某种或某几种慢性疾患产生较好的预防甚至治疗的作用,而对某些其他疾患作用不明显甚至有反作用.今后的研究应探索这方面存在的规律性.

  • 标签: 茶饮 别样茶 慢性疾患 氧化应激 理论依据
  • 简介:目的:观察归芪胃友胶囊对大鼠实验性慢性胃炎的影响。方法:用去氧胆酸钠和酒精造成大鼠慢性胃炎,随之给药进行治疗。结果:给药组与模型组相比胃液分泌量增多,胃液酸度升高,pH值和胃蛋白酶活力降低,胃部炎症程度减轻。结论:归芪胃友0.1-0.6g/kg对去氧胆酸钠和酒精引起的大鼠实验性慢性胃炎有治疗作用。

  • 标签: 归芪胃友胶囊 实验性慢性胃炎 胃液酸度 胃液分泌量 胃蛋白酶活力
  • 简介:目的:观察胆汁Ⅰ号对糖尿病大鼠慢性皮肤创伤模型的影响。方法:用特制打孔器对四氧嘧啶糖尿病大鼠背部两侧打孔造成慢性创面修复动物模型,给创面涂抹胆汁Ⅰ号,观察创面愈合情况。结果:胆汁Ⅰ号可使糖尿病大鼠创面缘明显收缩,愈合时间缩短;创伤完全愈合的动物数明显增加。结论:胆汁Ⅰ号对糖尿病大鼠慢性皮肤创伤有明显的促进愈合的作用。

  • 标签: 胆汁Ⅰ号 慢性皮肤创伤 糖尿病
  • 简介:肠道病毒71(EV71)是引起手足口病的主要病原体,因其能引起中枢神经系统并发症,甚至肺出血、肺水肿,导致婴幼儿死亡而引起国内外广泛关注。然而,至今仍没有上市的疫苗和有效的抗病毒疗法。传统中药在抗病毒治疗上以其天然、安全、毒副作用少而被众多专家青睐。临床研究已验证中药在EV71感染中的治疗作用,比如清开灵、喜炎平以及蓝岑口服液等。在临床治疗的基础上,众多学者致力于研究中药抗EV71病毒的有效性及其有效成分,如荆芥、鱼腥草等中草药被发现在体外有明显的抗病毒活性。本文就EV71引起的手足口病的中药临床治疗及中药抗EV71病毒活性的基础研究现状进行综述。

  • 标签: 肠道病毒71型 手足口病 抗病毒 中药
  • 简介:通过对冠心病介入治疗的生、病理和目前对介入治疗后的证的综述,发现血瘀证、痰证、虚证为介入治疗后的主要证

  • 标签: 冠心病介入治疗 中医药 证型
  • 简介:目的:观察参芪健胃颗粒对大鼠慢性萎缩性胃炎的影响。方法:用氨水造大鼠慢性萎缩性胃炎模型,参芪健胃颗粒按16g/kg、8g/kg、4g/kg的剂量给大鼠连续30天灌服,末次给药1h后,测血清胃泌素水平,胃粘膜匀浆中IL-2水平,并取胃组织制组织切片,观察对胃粘膜的影响。结果:应用氨水可成功建立大鼠慢性萎缩性胃炎模型,连续30天灌服参芪健胃颗粒混悬液,对氨水所造大鼠慢性萎缩性胃炎模型有较好拮抗作用,可显著提高大鼠慢性萎缩性胃炎模型已降低的血清胃泌素水平,显著降低大鼠慢性萎缩性胃炎模型已升高的胃粘膜匀浆中IL-2水平,可显著减轻大鼠胃粘膜上皮的病理变化,显著减轻氨水所致模型的胃粘膜萎缩。结论:参芪健胃颗粒对氨水所造大鼠慢性萎缩性胃炎模型有较好治疗作用。

  • 标签: 参芪健胃颗粒 萎缩性胃炎 胃泌素
  • 简介:实验用香烟熏吸造成小鼠慢性支气管炎(慢支炎),在相同的条件下用人胚粉进行防治。结果表明,人胚粉能减少小鼠炎症累及支气管数和减轻支气管粘膜炎症程度。

  • 标签: 人胚粉 香烟 慢性支气管炎
  • 简介:150例中试验组(苦参素软胶囊)100例,对照组(苦参素注射剂)50例.结果降酶两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2.0%和94.0%;降黄两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0.9%和89.5%;改善临床表现两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4.0%和90.0%;两组总体疗效总有效率分别为47.0%和48.0%.在试验过程中,试验组未发现明显毒副作用和不良反应,说明该制剂安全有效.

  • 标签: 苦参素软胶囊 治疗 慢性乙型肝炎 苦参素注射液 临床观察
  • 简介:目的:研究泽泻(Alismaorientale)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柱层析方法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和光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分离鉴定了4个原萜烷三萜,分别为24-(R)-羟基原萜烷-11,13-双烯16(S),23(S)-环氧化物,命名为24-去乙酰泽泻醇O(1),泽泻醇O(2)、24-乙酰泽泻醇F(3)和24-乙酰泽泻醇A(4)。结论:化合物1为新化合物。

  • 标签: 泽泻 原萜烷型三萜 24-去乙酰泽泻醇O
  • 简介:文章总结了近5年来脊髓颈椎病的中医药治疗研究进展。从辨证论治研究、专法专方研究、中医综合治疗、其他疗法研究几个方面阐述了当前临床所用的治疗药物、治疗方法、临床疗效及相关治疗机理。强调中医药在本病非手术疗法中的重要性。系统分析了中医药治疗的优势及局限性。

  • 标签: 中医中药 脊髓型颈椎病
  • 简介:目的:4g讨玉竹对链脲佐菌素(STZ)诱导的1糖尿病小鼠的降糖作用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多次小剂量STZ(miD-STZ)腹腔注射的方法建立1糖尿病小鼠模型。玉竹提取物8,4,2g/kg剂量组分别按相应剂量用玉竹提取物灌胃,糖尿病模型组和正常对照组用蒸馏水灌胃0.2ml/只,1次/d,共4周。每周剪尾取血1次,用快速血糖仪监测血糖变化。四周后将小鼠处死取胰腺做HE染色,光镜下观察胰腺病理学改变;采用酶联免疫分析(ELISA)法检测小鼠脾细胞上清液中IFN-Υ和IL4水平。结果:与糖尿病模型组相比,玉竹提取物8g/kg和4g/kg剂量组小鼠血糖明显降低(P〈0.01)、胰岛炎程度明显缓解、脾细胞上清液中IFN-Υ水平和IFN-Υ/IL4比值明显降低(P〈0.05-0.01),而2g/kg剂量组小鼠上述指标变化不明显;备组小鼠脾细胞上清液中IL-4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玉竹提取物能明显降低STZ诱导的1糖尿病小鼠的血糖,其降糖机制可能与抑制1糖尿病小鼠Thl细胞的极化程度,减轻细胞免疫功能对胰岛B细胞的破坏有关。

  • 标签: 玉竹 链脲佐菌素 1型糖尿病 血糖 Γ干扰素
  • 简介:目的:研究毛喉鞘蕊花(ColeusforskohliiBriq.)根中的半日花烷二萜类成分.方法:乙酸乙酯提取,硅胶柱层析法和SephadexLH-20凝胶柱层析法分离化合物.运用IR、1HNMR、13CNMR和2DNMR光谱技术确定化合物结构.结果:分得7个8,13-环氧-14-烯-11-酮半日花烷二萜,分别为6-乙酰佛司可林(1)、1,6-二乙酰-7-去乙酰佛司可林(2)、1,6-二乙酰-9-去氧佛司可林(3)、异佛司可林(4)、forskolinG(5)、forskolinH(6)和6β-hydroxy-8,13-epoxylabd-14-ene-11-one(7).结论:化合物1~3为新天然产物,首次对它们的碳氢信号进行准确归属.

  • 标签: 毛喉鞘蕊花 半日花烷型二萜 化学成分 1 6-二乙酰-9-去氧佛司可林 6-乙酰佛司可林 1 6-二乙酰-7-去乙酰佛司可林
  • 简介:目的:探讨在鼻窦炎手术后鼻内窥镜下鼻窦手术同时行鼻中隔矫正术结合温肺止流丹治疗慢性鼻窦炎280例患者疗效。方法:在患者的手术后通过温肺止流丹进行相应的治疗,观察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280例术后随访至少半年以上,头痛症状全部消失,鼻塞改善276例(占98.56%);脓涕症状改善278例(占99.26%);鼻窦窦口粘连4例(占1.43%);鼻息肉复发6例(占2.14%);鼻腔干燥症状明显3例(占1.05%);鼻中隔穿孔4例(占1.43%)。结论:鼻窦炎伴有鼻中隔偏曲的患者在内窥镜下行中隔矫正术结合温肺止流丹治疗可以提高鼻内镜手术治疗鼻窦炎的疗效。

  • 标签: 温肺止流丹 鼻内窥镜外科 鼻窦炎 中隔矫正术
  • 简介:目的:研究复方龙葵颗粒对四氯化碳(CCl4)致大鼠慢性肝损伤的防治作用,并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理。方法:大鼠60只随机分成6组:空白组、模型组、联苯双酯组、龙葵颗粒大剂量组(10g生药/kg)、中剂量组(5g生药/kg)、小剂量组(2.5g生药/kg)。除正常对照组外,均开始给予25%的CCl4花生油溶液3ml/kg,2次/周,1次皮下注射和1次灌胃交替造模,连续10周。造模三周后各治疗组给予不同剂量复方龙葵颗粒干预,阳性对照组给予联苯双酯干预,腹主动脉取血,检测各组大鼠血清的ALT、AST、ALP、T-bil、TP、ALB含量,计算A/G比值;检测大鼠血清中SOD、GSH-Px的活性和MDA含量;解剖取大鼠肝脏、脾、胸腺称重,计算脏器指数,测定肝组织羟脯氨酸(Hyp)含量,并对肝组织进行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与模型组比较,复方龙葵颗粒中(5g生药/kg)、大剂量组(10g生药/kg)可显著降低CCl4所致大鼠慢性肝损伤血清中ALT、AST、ALP、T-bil水平,升高血清中TP,ALB含量;升高血清中SOD、GSH-Px的活性(P〈0.05~0.01),并降低MDA的水平;肝组织内Hyp明显降低;病理观察结果可明显减轻慢性肝损伤的肝脏损伤程度。结论:复方龙葵颗粒对CCl4所致大鼠慢性肝损伤有明显的保肝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抑制脂质过氧化和清除体内过多的氧自由基的作用,并且提高机体的免疫力有关。

  • 标签: 复方龙葵颗粒 四氯化碳 慢性肝损伤 保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