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6 个结果
  • 简介:目的:观察一贯煎对多发性硬化豚鼠的作用.方法:以实验性变态反应性脑脊髓炎(EAE)作为多发性硬化大鼠模型,观察了一贯煎对症状、炎性斑块和血清IL-10、IFN-γ、TGF-α的影响.结果:一贯煎组EAE发病时间延缓,症状改善,炎性斑块总数减轻,血清IFN-γ、TNF-α浓度均明显下降.结论:一贯煎对EAE有明显治疗作用.

  • 标签: 一贯煎 实验性变态反应性脑脊髓炎
  • 简介:目的:分析比较不同产地胡芦巴挥发性成分的组成。方法: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HS—SPME-GC—MS)联用技术,对不同产地胡芦巴中挥发性化学成分进行定性分析,以峰面积归一化法计算各组分的相对含量,并通过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对数据进行处理。结果:4个产地胡芦巴的总离子流图整体上相似,12个批次的样本在聚类和主成分空间中聚集成为不同的类别,基本实现不同产地胡芦巴的鉴别,不同产地的胡芦巴挥发性成分种类和相对含量有一定的差异,但均含有正己醇、2-甲基-2-烯-1-丁醇、2-甲基-2-丁烯醛、仲丁醇等20种主要成分。另外,样本分布疏密度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样本的亲缘关系,山西和河北产胡芦巴与四川和安徽产胡芦巴差异较大。结论:本实验方法稳定可靠,适用于胡芦巴挥发性成分的快速分析,并且能反映不同产地胡芦巴挥发性成分含量的差异,为胡芦巴的质量评价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

  • 标签: 胡芦巴 挥发性成分 固相微萃取 主成分分析 聚类分析
  • 简介:2009年爆发的甲型H1N1流感是继非典(SARS)之后又一影响范围较广的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这次事件再次对药学体系应对市场需求的适应能力提出了严峻的考验。中药是医药行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中中药资源的合理使用对应对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 标签: 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 中药资源 甲型H1N1流感 2009年 适应能力 市场需求
  • 简介:目的:观察丹楂降脂方治疗原发性高血脂症的疗效。方法:将84例确诊为原发性高血脂症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研究组42例,应用丹楂降脂方治疗;对照组42例,应用辛伐他汀治疗,连续治疗12周。结果:两组患者均明显降低血清中总胆固醇、甘油三酯及升高低密度脂蛋白水平,但研究组的总有效率及HDL-C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结论:丹楂降脂方治疗原发性高血脂症有效。

  • 标签: 丹楂降脂方 辛伐他汀 原发性高血脂症 临床疗效
  • 简介:目的:观察葡萄籽原花青素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左室重塑的保护作用并探讨其机制。方法:8周龄雄性SHR24只随机分成4组,每组6只:模型组、葡萄籽原花青素50mg/kg剂量组和200mg/kg剂量组、卡托普利组(30mg/kg)。6只同龄雄性Wistar-Kyoto大鼠设为对照组。治疗8周后,测定尾动脉收缩压(SBP);观察大鼠左室结构,测量左室后壁厚度;Masson染色下观察心肌血管周围胶原纤维情况并测量心肌血管周围胶原面积(PVCA);生化法和ELISA法分别检测左室心肌组织中NO和AngII含量;Westernblot测定心肌组织中ET-1蛋白表达。结果:葡萄籽原花青素能显著降低SHR尾动脉SBP,减轻左室壁增厚,减少心肌组织胶原、AngII含量和ET-1蛋白表达,增加NO含量。葡萄籽原花青素200mg/kg剂量组的作用尤为显著。结论:葡萄籽原花青素对SHR左室重塑有减轻作用,可能与葡萄籽原花青素降低尾动脉SBP、减少AngII含量、ET-1蛋白表达和增加NO产生有关。

  • 标签: 葡萄籽原花青素 自发性高血压大鼠 左室重塑 NO ET
  • 简介:目的:研究银杏内酯对缺血缺氧损伤情况下体外培养PC12细胞的保护作用及其对该细胞凋亡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在离体培养的PC12细胞,用NaCN无糖培养造成拟缺血损伤模型,用H2O2模拟氧自由基损伤,分别通过形态学观察、MTT微量比色等方法研究药物对上述模型的保护作用.另将PC12细胞在无血清条件下培养96h,通过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其凋亡情况,并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的凋亡程度及凋亡相关基因bcl-2在其中的作用.结果:银杏内酯终浓度10-5、10-6、10-7mol/L能抑制NaCN无糖和H2O2培养造成的细胞损伤,明显增强细胞活力.凝胶电泳可见到明显的梯型条带,流式细胞术检测凋亡情况发现模型组凋亡率为10.40%,银杏内酯10-5mol/L组的凋亡率为3.96%.同时发现药物组和模型组细胞中的bcl-2基因表达没有显著差异.结论:银杏内酯具有神经保护作用,且该作用与药物的抗凋亡能力有关,但这种抗凋亡作用似乎并不是通过bcl-2基因的调控实现的.

  • 标签: 银杏内酯 体外 PC12细胞 缺血性损伤 缺氧性损伤 继发性细胞凋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