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5
90 个结果
  • 简介:寰枢椎错位综合征,是指枢椎齿状突偏移或前倾,导致寰椎与颈椎不在一个中轴力线上,颈椎上段椎曲变直、钩椎关节错缝、椎体旋转;椎动脉因此而扭曲或痉挛,导致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小脑失养、平衡失调:颈1、2、3神经受刺激而出现头痛,甚至耳呜、眼花、面瘫;颈上交感神经节受刺激而致咽喉不适、胸闷、恶心或者失眠、健忘等系列症状体征。

  • 标签: 寰枢椎错位 颈上交感神经节 基底动脉供血不足 诊疗 枢椎齿状突 关节错缝
  • 简介:目的:回顾性分析“股骨头坏死新疗法”的疗效。方法:自1997年7月至2005年12月随机选取连续治疗四个疗程(三个月一个疗程)以上患者1425例(2559髋),男971例,女163例;年龄17-82岁,平均年龄41.7岁。左髋163例,右髋163例,双髋1135例。采用“股骨头坏死新疗法”治疗。评估患者治疗前后X线评分和临床评分(髋关节活动度评分,髋关节承载能力,髋关节疼痛评分)。结果:治疗前后配对t检验有统计学意义(左侧:1、相关系数r=0.646,p〈0.05,2、t=-64.048,双尾检验概率P〈0.05;右侧:1、相关系数r=0.633,p〈0.05,2、t=-63.270,双尾检验概率P〈0.05。对1期、2期、3期、4期治疗效果“优”和“良”的治疗后的评分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组间(1期与2期、3期、4期;2期与1期、3期、4期;3期与1期、2期、4期;4期与1期、2期、3期)的均值有显著性差异,P〈0.05。对外伤、激素、酗酒、结构不良、其它原因五种病因治疗效果“优”和“良”的治疗后评分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将结构不良组和外伤组分别与其它四种原因组进行逐一比较,结构不良组与其它四组均值之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外伤组与结构不良组均值之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与其余三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优良率80.50%,有效率94.33%。结论:“股骨头坏死新疗法”对股骨头坏死患者的治疗有确切疗效。股骨头坏死的治疗效果与病情轻重及发病原因有密切关系。病情越轻,治疗效果就越好;因结构不良和外伤而致病的患者的疗效,要优于激素、酗酒等原因引起股骨头坏死患者的疗效。

  • 标签: 股骨头坏死 股骨头坏死新疗法 非手术 疗效分析
  • 简介:脊神经根受保护程度相对比较高,很难发生外因导致的损伤,因为其被椎骨包绕。但是,神经根拥有的保护性结缔组织鞘的量和排列方式与外周神经不同。因此,脊神经根可能对由于脊柱内各种障碍引起的机械变形尤其敏感,诸如椎间盘突出或者脱出、椎管狭窄、退行性障碍和肿瘤。人们对通过实验模型的形式研究神经根压迫兴趣一直不是很浓。

  • 标签: 椎间盘突出 椎间盘退化 机械因素 神经根压迫 椎管狭窄
  • 简介:寰枢椎错位综合征,是指枢椎齿状突偏移或前倾,导致寰椎与颈椎不在一个中轴力线上,颈椎上段椎曲变直、钩椎关节错缝、椎体旋转;椎动脉因此而扭曲或痉挛,导致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小脑失养、平衡失调;颈1、2、3神经受刺激而出现头痛,甚至耳鸣、眼花、面瘫;颈上交感神经节受刺激而致咽喉不适、胸闷、恶心或者失眠、健忘等系列症状体征。

  • 标签: 寰枢椎错位 整骨手法 拔伸旋转法 中医治疗 手法复位
  • 简介:神经根型颈椎病是颈神经根受刺激或压迫所引起的综合症。临床表现为颈肩部定位性疼痛,并向一侧或双侧上肢放射,患肢酸沉无力或手指麻木。笔者对160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采用手法整复配合牵引治疗。分析认为通过以上整套疗法即可以解除颈肩部的肌肉痉挛,缓解疼痛,疏通气血,化瘀消肿,并且又能够刺激臂丛神经、尺桡神经等,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消除手指麻木症状,还能够除颈部功能障碍,纠正小关节紊乱,使关节突关节对称,加宽椎间隙,扩大狭窄的椎间孔恢复正常椎间关系,使关节突关节对称,加宽椎间隙,扩大狭窄的椎间孔恢复正常椎间关系,使颈椎生理曲度恢复正常,从而松解了神经根的粘连,消除或改善神经根及周围软组织的刺激和压迫引起的症状。

  • 标签: 神经根型颈椎病 整脊复位手法 牵引治疗 疗效
  • 简介:老年性膝关节肿胀、疼痛是临床上一种常见多发性痛疾病,给老年人带来生活和工作深重负担,生理功能活动障碍。我今天指的是60岁至80岁范围内的老年人,他们经历数十年风华岁月风雨中拼搏生活。从幼年、少年、青年到中年、老年整过程,膝关节的机能所起变化都是体内、外因素变化反应的整一过程,如何面对和治疗分析如下。

  • 标签: 老年性膝关节痛 治疗 X线检查 中医
  • 简介:颈椎病是因颈部椎间盘、椎体、关节及韧带退行性改变并因劳损、感受风寒湿邪、咽喉部感染等加重退变,导致颈部动静力平衡失调,产生椎间盘突出(或膨出)、韧带骨化、骨质增生,从而刺激或压迫颈部肌肉、神经、脊髓、血管而出现的一系列临床症状和体征的综合征。颈椎间盘退变是颈椎病的主要病理基础。

  • 标签: 中医药疗法 颈椎间盘退变 骨伤科 颈椎病 病因病机
  • 简介:目的:观察软伤丸对兔和小鼠建立椎间盘突出相关模型的治疗作用,通过X线及组织形态学观察,镇痛:抗炎等实验。结果:软伤丸对椎间盘软骨组织有明显的修复作用,镇痛抗炎作用均优于对照组。结论:该药对椎间盘突出有抗炎镇痛和良好的组织修复作用,是一种治疗椎间盘病安全有效的药物。

  • 标签: 软伤丸 椎间盘病 实验研究
  • 简介:颈椎病是一种因颈椎间盘退行病及其继发行改变,刺激或压迫脊神经根,脊髓,预交感神经,影响椎动脉供血所致临床综合征。该病以中老年人为多见。近年来青年人发病率亦有上升趋势。几年来,笔者以推拿加针刺治疗颈椎病20例,取得满意效果。

  • 标签: 针刺治疗 颈椎病 临床分析 推拿 临床综合征 颈椎间盘
  • 简介:腰腿痛是腰骶臀部软组织损伤的总称,包含着多种腰骶臀部病损,由于各种病损,发病机理及诊治方法,有很多相似之处,故此病放在一起综合论述。腰腿痛常用治疗方法较多,大体分为非手术疗法与手术疗法两种,各种方法治疗腰腿痛都有较好疗效,但有其之不足,据资料,腰腿痛各种治疗无效率在5%~15%,复发率在10%~20%,并发症在3%~8%。我们采用新的组合方法,治疗腰腿痛数千例,收到良好效果。本文就这一方法作一介绍,并就有关问题进行探讨。

  • 标签: 均衡牵引 手法治疗 腰腿痛 适应症 禁忌症 骨盆失衡
  • 简介:肌筋膜炎为中老年人的常见病、多发病,其特点是急性或慢性反复发作的颈肩腰背部疼痛。我们根据多年的治疗经验研制成“通络搽剂”,自2003年4月起采用随机分组对照研究的方法,对通络搽剂治疗肌筋膜炎的临床疗效进行了系统研究。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 标签: 通络搽剂 肌筋膜炎 外治法
  • 简介:历代岭南针灸临床专家人材辈出,现代岭南有已故中国著名针灸学家司徒铃及其学生中国著名针灸临床家靳瑞等人。司徒铃是岭南首位针灸博士研究生导师、卫生部的医学科学委员会针灸针麻专题委员、高等医药院校针灸专业教材编审委员等。他从事针灸、临床、教学、科研60余年,他自行设计及制成的“电光针灸经穴模型”。此模型包含十四条经络及361个穴位,每个穴位都有灯光显示,为电化教学开创了一条新路子而轰动整个医学界,并于1958年荣获卫生部授予银质奖章。

  • 标签: 司徒铃 靳瑞 腰椎病 针灸临床 治疗 高等医药院校
  • 简介: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标准化委员会立项研究“中医整脊科常见病诊疗指南”于2009年11月28日--12月1日在贵阳市召开专家论证会(左图为与会代表合影,右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人事与政策法规司李钟军主任作标准化研究工作报告)。

  • 标签: 中医药标准化 中医整脊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2009年 诊疗指南 论证会
  • 简介:序“现代的中医整脊学,是以具有中国传统文化特色的脊柱运动力学的新理论为指导,以理筋、调曲、练功为三大治疗原则,用正脊手法、针灸、内外用药和功能锻炼的四大无痛无创疗法,对脊柱骨关节和椎间盘伤病并发脊髓、脊神经、椎动脉损伤以及脊源性疾病进行诊断和治疗的学科。

  • 标签: 脊柱手法 宗教 治疗原则 中医整脊学 脊源性疾病 椎动脉损伤
  • 简介:脊神经根受保护程度相对比较高,很难发生外因导致的损伤,因为其被椎骨包绕,但是,神经根拥有的保护性结缔组织鞘的量和排列方式与外周神经不同,因此,脊神经根可能对由于脊柱内各种障碍引起的机械变形尤其敏感,诸如椎间盘突出或者脱出、椎管狭窄、退行性障碍和肿瘤。

  • 标签: 椎间盘突出 脊神经根 结缔组织鞘 外周神经 排列方式 椎管狭窄
  • 简介:壮医经筋针法是壮医特色针法之一。它根据《灵枢·经筋》篇最早提出的经筋针法,即“治在燔针劫刺,以知为数,以痛为腧”结合壮族民间火针治疗痹症的经验而总结出来的一种针法。“燔针”即“卒针”,汉朝张仲景《伤寒论》称“燔针”为“烧针”,明朝杨继州《针灸大成》称之为“火针”。今人多以“火针”应用,但多用之于治疗瘰疬、脓疡、疣赘等病。笔者多年来在从事壮医经筋疗法研究中采用“燔针劫刺”这一独特的针法治疗各种痹症,效果颇佳。与传统针灸比照,具有出奇制胜之效,值得进一步研究提高。

  • 标签: 灵枢·经筋 火针治疗 壮医 临床研究 痹症 《针灸大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