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高渗性药物广泛的使用于临床,但使用高渗性药物容易对血管造成损伤。特别是高渗性药物不当使用时,多引起静脉炎,在快速或高浓度静脉输注中尤为明显。静脉炎作为高渗性药物应用导致的最常见的并发症,其增加了患者的痛苦,同时又延长了住院时间,增加了患者身体和经济上的双重负担,容易引起医疗纠纷的产生。本文综述了近年来高渗性药物的管理及应用方面的研究进展,旨在确保患者的用药安全的基础上,促进高渗性药物的合理使用,从而防止用药差错及不良反应的发生。

  • 标签: 高渗药物 管理 应用 静脉炎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抗菌药物不合理使用导致的药物不良反应。方法:利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分析我院从2022年1月到2022年6月150份抗菌药物不良反应报告进行分析,剖析不良反应中所涉及的抗菌药物种类、抗菌药物的不良反应涉及系统、抗菌药物不良反应所产生的原因。结果:经过对150份抗菌药物不良反应报告分析得知,所涉及的抗菌药物种类中喹诺酮类占比最多,高达34.00%,林可霉素类占比最少,占比为2.67%。抗菌药物不良反应在皮肤及软组织中分布最多,占比为43.33%,其次为消化系统和心脑血管系统。抗菌药物不合理使用过程中,出现不良反应的主要原因是长期连续使用用药,占比为28.66%,其次为无指征或者超范围用药,占比为。结论:抗菌药物不良反应所涉及的药物种类较多,出现不良反应的原因各异,并且不合理的用药对身体的各个系统影响较大,因此需要医护人员重点关注抗菌药物使用问题。

  • 标签: 抗菌药物 不合理使用 不良反应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本文就医院抗菌药物使用管理问题,实事求是地阐述了目前医院在抗菌药物使用管理中普遍存在的现状,客观地分析了医院抗菌药物不合理使用的主要原因及加强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的必要性,文章最后提出了加强抗菌药物使用管理的基本对策,目的使医院管理者充分认识到抗菌药物使用管理的重要性,进一步加强管理,促进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控制和减少细菌耐药情况的发生。

  • 标签: 抗菌药物 管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了解我院门诊非甾体类抗炎药(NSAIDs)的使用情况及特点,监测此类药物用药的合理性及药物的利用情况。方法:调取本院2015年全年门诊NSAIDs的处方,计算用药频率(DDDs)、药物利用指数(DUI)等,并进行分析。结果:本院使用的NSAIDs口服品种9种、外用栓剂1种,所有药品DUI均小于1。结论:本院的NSAIDs临床应用基本合理。

  • 标签: 非甾体类抗炎药 用药频率 药物利用指数 合理胜
  • 简介:【摘要】目的 探析医院合理使用抗菌药物中药剂科的作用。方法 选择2021年1月至2021年12月在本院运用抗菌药物治疗的179份处方为研究对象,依据诊疗先后顺序将其划分成研究组(90份)和对照组(89份)。对照组运用常规管理,研究组在对照组前提下运用药剂科管理。探索两组处方药物运用情况与合理性指标。结果 研究组处方合理性高于对照组,药物运用情况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药剂科管理能够显著改善运用抗菌药物治疗患者药物运用情况,并提升处方合理性。

  • 标签: 抗菌药物 药剂科管理 药物运用情况 处方合理性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药学干预对 I类切口围手术期预防使用抗菌药物产生的效果。方法:采取回顾性统计分析的方法,抽取 2015-2018年某医院 I类切口预防使用抗菌药物病历共 4421例,采用自身前后对照方法,比较药学干预后 I类切口抗菌药物预防使用率、预防使用合理率的数据变化。结果:药学干预对抗菌药物预防使用率及使用合理率起到了积极的作用,预防使用率由 2015年上半年干预初期 19.80%降至 2018年 11.92%,药品遴选合理率由 2015年上半年干预初期 15.76%上升至 2018年下半年接近 98.40%,用药疗程合理率由 2015年上半年 83.42%上升至 2018年下半年 98.57%,联合用药合理率也从 2015年上半年的 79.47%上升至 2018年下半年 100%。结论:药学干预对促进我院 I类切口手术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发挥了重大的改善作用。

  • 标签: 药学干预 I类切口 成果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