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评价清承气颗粒对大肠腑实证合并ALI/ARDS患者的功能和肠功能的影响,以及肠功能与功能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前瞻性、多中心、随机、双盲、对照的实验设计方法,从2009年8月至2013年7月,在5个中心入选符合大肠腑实证表现的腹部疾患合并损伤的患者207例。随机分为西医常规治疗对照组、通里攻下治疗组。对照组给予西医常规综合治疗,通里攻下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通里攻下药物清承气颗粒。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1d、3d、7d的氧合指数、L/M,治疗前、治疗后7d的APACHEⅡ评分,治疗7d后病死率。结论:清承气颗粒治疗大肠腑实证表现的腹部疾患所致损害患者,能改善患者的氧合指数、肠屏障功能,降低病死率,并证实功能的改善与肠功能的改善密切相关,通过治疗作用证实了“与大肠相表里”的密切关系。

  • 标签: 清肺承气颗粒 大肠腑实证 氧合指数 肠屏障功能 预后
  • 简介:[目的]观察薯蓣活膏对慢性阻塞性疾病稳定期脾肾气虚证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功能的影响。[方法]将60例COPD稳定期脾肾气虚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予噻托溴铵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薯蓣活膏治疗。两组疗程均为3个月。疗程结束后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和功能的变化,并比较两组治疗前后1年急性发作次数变化。[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100.0%,对照组为83.3%,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功能指标FVC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1年急性发作次数均较治疗前减少,但治疗组减少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薯蓣活膏治疗COPD稳定期脾肾气虚证患者有较好的临床疗效,且能改善功能,减少急性发作。

  • 标签: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薯蓣活膏 中西医结合疗法
  • 简介:目的:观察不同浓度艾灸生成物对SD大鼠的影响。方法40只大鼠随机分正常对照组、低剂量艾灸生成物组、中剂量艾灸生成物组、高剂量艾灸生成物组,高剂量艾灸生成物恢复组,每天在相应浓度艾灸生成物中暴露4小时,每周5天,持续2个月;高剂量艾灸生成物恢复组经2个月高剂量艾灸生成物刺激后,在空气中自然暴露21天作为恢复期。正常对照组大鼠不进行任何艾灸生成物干预,常规饲养2个月。肉眼、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各组大鼠的病理形态,比较各组大鼠肺脏器系数。结果肉眼下,除中、高剂量艾灸生成物组分别有1只大鼠肺部表面可见小的灰色或黑色斑点外,余各组别大鼠肺部均未见异常。光镜下,低、中、高剂量艾灸生成物组部分大鼠支气管及肺泡可见不同程度炎性细胞侵润,肺泡隔增厚,其中,高剂量艾灸生成物组较为明显。高剂量艾灸生成物恢复组大鼠支气管及肺泡炎性细胞侵润现象与肺泡隔增厚现象较高剂量艾灸生成物组大鼠明显减少。各组别大鼠肺脏器系数无统计学差异。结论艾灸生成物对大鼠形态的影响与艾灸生成物的浓度有一定相关性,艾灸生成物对大鼠形态的影响具有可逆性。

  • 标签: 艾灸生成物 安全性 形态学 脏器系数 大鼠
  • 简介:目的调查研究针刺法治疗支气管哮喘的临床疗效,积极探讨与大肠相关性脏腑络属关系.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70例支气管哮喘患者分成治疗1组20例、治疗2组20例以及治疗3组30例患者,给予治疗1组患者经针刺治疗,治疗2组患者进行大肠经针刺治疗,治疗3组患者进行大肠经针刺治疗.并选取20例患者进行常规性的治疗作为对照组.结果治疗1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为85%,治疗2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为80%,治疗3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为93.3%,均高于对照组的40%(P<0.01;P<0.05;P<0.01),治疗1组与2组之间的差异不显著(P>0.05).治疗1组、治疗2组、治疗3组治疗后的FVC、FFV1和PEF均较组间治疗前显著上升,且3组治疗后的FVC、FFVI和PEF均较对照组治疗后有显著提高.结论支气管哮喘患者进行大肠针剌治疗,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且安全性较高,值得在临床中推广与使用.

  • 标签: 支气管哮喘 针灸疗法 大肠
  • 简介:中医学认为肺脏与肠腑在生理上相互配合,在病理上相互影响,且二者与皮毛都有着直接与间接的联系。荨麻疹是一种常见的过敏性皮肤病,与大肠相关理与本病的诊治有着密切的相关性,其不仅体现在荨麻疹的发病机制中,还体现在临床中对本病的治疗不离治、通腑二则。该理论在皮肤病的防治方面应用很广泛,并对外感热病、内伤杂病的治疗也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 标签: 肺与大肠相表里 荨麻疹 相关性
  • 简介:目的:研究表皮生长因子(EGF)、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在幼龄哮喘大鼠气道重塑中的表达及其之间的相关性分析,通过实验初步探讨健脾补化痰方对哮喘患儿平喘作用的机理,为中医药防治小儿哮喘提供新的研究思路。方法:48只SD幼龄大鼠随机分成正常对照组,哮喘模型组,辅舒酮组,健脾补化痰方高剂量、中剂量和低剂量组,以卵蛋白(OVA)致敏制备幼龄大鼠哮喘模型。采用HE染色观察肺病理组织学变化,采用酶联免疫法(ELISA)检测血清中EGF、组织MMP-9的含量变化。结果:正常对照组哮喘大鼠镜下无炎症反应,无气道重塑。模型组炎症反应很重;气道壁明显增厚,气道壁受损,气道管腔狭窄,气道平滑肌层和网状基底膜层增厚;气道上壁纤维化改变明显,具备气道重塑的特征。健脾补化痰方低中高剂组大鼠病理变化炎症程度依次减轻,高剂组与辅舒酮组炎症反应相当,炎症反应很轻。各组大鼠血清中EGF、组织MMP-9含量与模型组之间有差异性(P〈0.05或P〈0.01)。

  • 标签: 哮喘 气道重塑 EGF MMP-9
  • 简介:目的:通过对出院慢性阻塞性疾病患者进行电话回访健康教育,提高患者的依从性和生活质量。方法:对2012年2月至2013年2月出院缓解期CDPD患者21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05例。观察组在出院后共安排五次电话回访,并根据回访情况给予相应的健康指导,4个月后对两组患者统一发放自行设计的表格进行问卷调查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的遵医行为及健康行为、按时复诊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再入院人数和再入院次数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利用电话回访,对慢性阻塞性疾病患者实施延伸式健康教育,能有效解决患者出院后的健康问题,提高患者的依从性、复诊率和自我保健能力,减少发病次数,改善生活质量。

  • 标签: 电话回访 健康教育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 简介:目的观察祛风化痰、鼻同治法治疗鼻后滴流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确诊为鼻后滴流综合征且属风痰留恋、鼻不利证的36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40例、对照组120例.治疗组予中药川芎茶调散合苍耳子散加减治疗,对照组予西药美敏伪麻溶液治疗,疗程均为7d.比较2组中医证候疗效、症状积分变化及复发情况.结果治疗组240例中,临床痊愈32例(13.30%),显效83例(34.58%),有效103例(42.92%),无效22例(9.17%),总有效率为90.83%;对照组120例中,临床痊愈7例(5.83%),显效31例(25.83%),有效56例(46.67%),无效26例(21.67%),总有效率为78.33%.经Ridit分析,U=3.63,P=0.00049,P<0.05,说明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2组治疗前咳嗽、咳痰、咽痒、鼻涕、鼻塞积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咳嗽、咳痰、咽痒、鼻涕、鼻塞积分较对照组降低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停药后2周对2组临床痊愈、显效、有效病例进行随访,治疗组共218例,复发29例,复发率为13.30%,对照组共94例,复发26例,复发率为27.66%,治疗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祛风化痰、鼻同治法治疗鼻后滴流综合征风痰留恋、鼻不利证有较好的疗效,且停药后复发率较低.

  • 标签: 鼻后滴流综合征 慢性咳嗽 风痰留恋 肺鼻不利
  • 简介:目的:观察电针上巨虚穴、尺泽穴对溃疡性结肠炎大鼠不同器官中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necrosisfactorα,TNF-α)含量及结肠黏膜病理改变的影响,探讨大肠下合穴上巨虚及经合穴尺泽对溃疡性结肠炎的影响及机制。方法将Wistar雄性大鼠28只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上巨虚组及尺泽组,每组7只。采用乙酸灌肠法制备溃疡性结肠炎模型。于造模后第3天起,上巨虚组电针双侧上巨虚穴,尺泽组电针双侧尺泽穴,每次15分,每天一次,频率2/100Hz,连续治疗7天;其余两组只抓取、束缚,不做治疗,每次15分,每天一次,7天后取材。放射免疫法测定、结肠TNF-α的含量;结肠组织HE染色,观察病理形态学变化。结果(1)TNF-α的含量:结肠组织中,模型组显著高于正常组(P〈0.05),上巨虚组、尺泽组显著低于模型组(P值均〈0.05),两治疗组比较未见显著性差异(P〉0.05);肺脏中,尺泽组TNF-α含量显著低于上巨虚组(P〈0.05),其他组间则未见显著性差异(P值均〉0.05)。(2)结肠与的比值,上巨虚组显著低于模型组和尺泽组(P值均〈0.05),其他各组间未见显著性差异(P〉0.05)。(3)模型组大鼠结肠光镜观察可见溃疡形成和炎症,上巨虚组和尺泽组大鼠结肠黏膜病理损伤减轻,其中上巨虚组减轻更为明显。结论(1)上巨虚和尺泽分别作为经的合穴和大肠的下合穴,均可降低TNF-α在结肠中的含量,有效阻抑UC所致的结肠炎症反应及改善结肠粘膜的病理改变,为“合主逆气而泄”、“合治内府”理论提供了实验依据。(2)上巨虚与尺泽作用的特异性靶器官可能不同,上巨虚对肠源性腹泻更有效,而尺泽对于肠炎引起的肺部损伤较上巨虚更有优势。

  • 标签: 电针 上巨虚 尺泽 溃疡性结肠炎 肿瘤坏死因子α
  • 简介:目的:观察鼻敏康颗粒对气虚型变应性鼻炎大鼠鼻黏膜中Toll样受体2(TLR2)和Toll样受体4(TLR4)表达的影响。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氯雷他定组、鼻敏康组。用烟熏法造成气虚型大鼠模型,在此基础上,用卵白蛋白(OVA)造成变应性鼻炎大鼠模型。给药1w后处死大鼠,剥取鼻黏膜,匀浆后离心,检测上清液中TLR2和TLR4含量。结果:与模型组比较,氯雷他定组与鼻敏康组TLR2、TLR4水平降低(P〈0.05,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鼻敏康颗粒对变应性鼻炎有治疗作用。

  • 标签: 变应性鼻炎 鼻敏康颗粒 肺气虚型 TOLL样受体2 TOLL样受体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