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糖尿性脑血管是糖尿的常见并发症之一。络是广泛存在于糖尿慢性并发症中的病理状态,也是糖尿性脑血管的重要病理机制。糖尿性脑血管的基本机为肝肾气阴亏虚,风、火、痰、瘀血阻滞脑络,基本病理环节为络气虚滞、络脉瘀阻、络脉拙急、络脉瘀塞、络脉瘀结。从审证求因、通补结合,善用虫蚁、祛邪通络,滋补肝肾、重视气血,起居调摄、防治结合等方面对治疗方法进行阐述,以探讨糖尿性脑血管的辨治思路。

  • 标签: 糖尿病性脑血管病 络病 中医药 通络 补虚
  • 简介:慢性咳嗽是呼吸科常见病症,在总结慢性咳嗽肺脾相关病因病机历代认识的基础上,结合团队15年来对于慢性咳嗽相关研究的成果,提出对慢性咳嗽肺脾相关病因病机的新认识,即肺脾相关是慢性咳嗽的重要病因病机之一,可见内外合邪、虚实夹杂等机特点。临床上表现为病程较长、咳嗽迁延难愈。肺脾相关类慢性咳嗽常见证候为湿热郁肺、肺脾阳虚、寒饮伏肺、痰湿阻肺、肺阴亏虚等,临床常见慢性咳嗽兼见背冷症亦存在肺脾相关的重要机,临证辨治当以重视。

  • 标签: 慢性咳嗽 中医 肺脾相关 病因病机 证候特点
  • 简介:产后"多虚、多瘀、易寒、易热",故产后治疗重在补虚化瘀祛邪,产后调养以药膳为佳。纯补纯攻均非产后所宜,因为补虚有留瘀之弊,化瘀有伤正之忧。补虚当以气血为重,然气血之虚,有轻重缓急之异,故用药须分主次。攻邪务辨邪之属性,谨守平和。化瘀不但要善于选用既能活血,又能兼顾脏腑生理解剖特点的引经报使药物,而且应注意攻逐不能太过。产后用药,还应注意解表不可过于发汗,攻里亦当削伐有度,清热慎用芩连,温里谨投桂附,消导之品不可重用。

  • 标签: 产后病 组方规律 用药特色
  • 简介:慢性咳嗽属中医"久咳",具有反复发作、迁延难愈的特点。对慢性咳嗽伏邪机进行探讨,认为邪气内伏兼外邪引动是其主要机特点,其中以风邪内伏、寒饮内伏、湿热内伏为临床常见。并对慢性咳嗽伏邪机与气道炎症的关系进行初步探讨

  • 标签: 慢性咳嗽 病因病机 邪气内伏 风邪 寒饮 湿热
  • 简介:通过对头痛病因病机分析,提出大多数头痛发病的机关键是脉络瘀阻、清阳失运、神机运转失常;而督脉痹阻是头痛发病的经络学基础。通过温通督脉、益气升阳、祛风散寒、化痰祛瘀等治法,则可促进督脉阳气和诸经气血运行敷布通达和畅,进而祛除、或温化阻遏于头窍之风寒痰浊瘀血,使神机运转布达复常,发挥其清利头窍、醒神安神、通络止痛之目的。因此,重视温阳通督法在头痛病中的应用,则有助于提高临床疗效。

  • 标签: 头痛病 脉络瘀阻 清阳失运 神机运转 温阳通督
  • 简介:日本汉方在高血压病防治中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汉方医认为,火毒内蕴、痰饮内停、瘀血内阻、脏腑亏损这四大证候在高血压发生发展的不同阶段存在不同侧重,并且互相交错,互相影响。针对高血压的不同阶段、不同病情,有一系列对及对证治疗的汉方,如大柴胡汤、三黄泻心汤、黄连解毒汤、温清饮、钩藤饮、半夏白术天麻汤、桂枝茯苓丸、抑肝散、七物降下汤等。认为汉方辨治高血压的特色在于辨体质、辨方证、重视腹诊。

  • 标签: 高血压病 汉方 证治 综述
  • 简介:本文通过对太阴提纲证主方的不同认识加以分析,认为四逆汤、理中汤、桂枝加芍药汤、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或力不从心、或药过所,均无法担太阴提纲证主方之任,言太阴无主方更不合逻辑。继从方证对应、方机对应、方因相合的角度论证,认为李东垣的厚朴温中汤更契合太阴提纲证的病因、机和主症,可作为太阴提纲证的主方。

  • 标签: 伤寒论 太阴病 主方 理中丸 厚朴温中汤
  • 简介:摘要足部溃疡是糖尿最常见和严重并发症之一,周围神经营养障碍和肢体缺血是糖尿病患者并发足部溃疡的主要原因。需要给予糖尿足部溃疡患者细心的足部护理以及加强糖尿足部溃疡知识宣教,对于足部溃疡的预防及其康复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 标签: 糖尿病 足部溃疡 护理
  • 简介:目的:在既往从肝论治干燥综合征的研究基础上,结合中医异同治理念,观察舒肝法对三种最具代表性的风湿病——以腺体病变为主的干燥综合征(SS)、以皮肤和小血管病变为主的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及以关节和滑膜病变为主的类风湿性关节炎(RA)的疗效及其差别,同时探索运用更符合中医临床习惯的临床阳性症状数目减少的疗效评判方法。方法:收集2011年9月—2012年4月龙华医院门诊诊断符合肝郁气滞证型的干燥综合征、系统性红斑狼疮和类风湿性关节炎共37例,采用自拟经验方舒肝方加减治疗4-8周,观察治疗前后临床症状阳性数目、临床症候积分等变化,以评价舒肝方法治疗三种风湿病的临床效果,及该方法在治疗此三的疗效差别。结果:(1)通过舒肝法治疗后三种风湿病患者临床症候积分均较治疗前明显减少(P〈0.01),三种疾病的症候积分总改善率达81.1%,其中SS为80.0%,SLE为86.7%,RA为74.1%,且治疗后的临床阳性症状数目较治疗前明显减少(P〈0.01)。(2)三种风湿病患者三组之间临床症候积分改善率无统计学差异及治疗前后临床阳性症状数目变化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在从肝论治理论指导下,用舒肝为主的方法治疗风湿病,可明显减少和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减少临床症候积分,并且疗效相似,符合中医异同治理论,值得临床推广和运用。

  • 标签: 从肝论治 风湿病 异病同治
  • 简介:通过分析郑钦安医学思想,探讨其"万一气说"的理论基础、学术内涵、哲学源头,认为阴阳、三焦、六经、脏腑、经络皆源自真阳一气流行,阴阳、三焦、六经是一气流行的不同态势,故万皆可从一气流行论治。此实为郑氏学说的理论根基,亦是郑氏临证处方用药的指导性思想。

  • 标签: 郑钦安 万病一气 真阳 辨证论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