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7 个结果
  • 简介:纵观20世纪中医学的发展,历经了被彻底否定、废医存药等一系列曲折。但在国际上,早在20世纪60年代,前苏联人就认识到中药的作用机制有三:一、双向作用;二、正常化作用;三、适应源样作用。无独有偶,英国也有人认为:中医药的治疗思想是追求内环境的稳定以抵抗疾病,胜于直接治疗疾病。

  • 标签: 稳态调节 中医养生保健 中医药疗法 中药 作用机制 双向作用
  • 简介:依据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类社会发展的三大社会形态理论的论述,深刻剖析了近代中国争取民族独立和国家统一的必要性,以及民族独立、中国革命与中国现代化之间的辩证关系.

  • 标签: 社会形态理论 民族独立 中国现代化 中国革命
  • 简介:从临床和实验研究角度,回顾总结了近10多年来针刺对膀胱功能的调节效应及其神经作用机制.认为针刺可通过调节外周传入神经和中枢神经而改善膀胱的功能;针刺的这种调节作用具有双相性,穴位的选择有神经节段性.

  • 标签: 针刺 膀胱功能 神经机制 膀胱疾病 中医药疗法
  • 简介:目的:探讨脾脏参与电针降低外周血白细胞的过程。方法:雄性家兔40只,随机分为正常组(n=10)、造模组(n=15)、电针治疗组(n=15)。模型组与电针组家兔耳缘静脉注射大肠杆菌培养液复制白细胞增多模型,每天从耳缘静脉采血,测量外周血白细胞计数,造模后每天对电针组进行电针治疗。正常组不予处理。处死前麻醉动物,开腹,制作脾脏的扫描电镜标本,扫描电镜下观察脾血窦基膜小孔口。拍摄数码照片.利用显微图像分析软件计算脾血窦基膜小孔口的直径,面积和周长。结果:电针组白细胞数较模型组恢复快(P〈0.01),电针组家兔脾血窦基膜小孔等效直径、面积和周长均小于模型组(P〈0.01)。结论:当白细胞计数升高时,电针有助于白细胞计数下降至正常水平.该作用是通过脾脏实现的。

  • 标签: 针刺疗法 白细胞增多 脾脏 家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