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观察泽泻汤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心电图和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3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成假手术组、模型组、泽泻汤组。结扎冠状动脉左前降支30min,灌注60min,复制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经BL-420S型生物机能实验系统监测各组大鼠心电图ST段的变化和平均动脉压(MBP)、左心室收缩压(LVSP)、左心室内压最大上升速率(+dp/dtmax)、左心室内压最大下降速率(-dp/dtmax)和心率(HR)。结果与模型组相比,泽泻汤组能有效降低心肌缺血再灌注大鼠心电图ST段抬高的程度,减轻MBP、LVSP、+dp/dtmax、-dp/dtmax和HR的损伤性变化。结论泽泻汤能够有效改善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的心电图和血流动力学指标,对其产生一定的保护作用。

  • 标签: 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 泽泻汤 心电图 血流动力学
  • 简介:目的:探讨分析注射7d人参皂苷Rh3后心肌缺血再灌注大鼠心肌梗死面积以及心肌细胞凋亡的特点。方法:48只清洁级SD大鼠雌雄各半,适应性喂养两周后随即分为假手术组(标记为空白组)、缺血再灌注组(标记为模型组)以及人参皂苷Rh3治疗组(标记为治疗组);正常组大鼠予左冠脉前降支下穿线,但对血管不进行包扎,模型组和治疗组(造模前给予连续7d,每天1次4mg/kg注射干预)大鼠给予左冠脉前降支下穿线且包扎血管30min灌注120min;之后处死大鼠,HE染色观察心肌病理学改变,TUNEL法检测心肌细胞凋亡;RT-PCR以及WesternBloting检测Bcl-2和Bax蛋白的表达。结果:病理学检查发现,空白组大鼠没有任何心肌细胞损伤,模型组心肌损伤程度较重,治疗组相较于模型组明显较轻;TUNEL可见,空白组几乎没有任何绿色荧光,模型组有明显的凋亡相关分泌,治疗组相较于模型组,其凋亡分泌明显较少;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大鼠SOD明显下降(P〈0.05),MDA、CK和LDH明显升高(P〈0.05),治疗组相较于模型组SOD则明显升高(P〈0.05),MDA、CK和LDH则明显下降(P〈0.05);此外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Bcl-2和Bax蛋白和mRNA表达明显增加(P〈0.05),治疗组相较于模型组,Bcl-2蛋白和mRNA明显较高(P〈0.05),Bax表达明显较低(P〈0.05)。结论:人参皂苷Rh3预处理,可以明显的减轻大鼠心肌灌注损伤,这可能与其可以调节Bcl-2和Bax表达有关。

  • 标签: 人参皂苷Rh3 心肌梗死面积 缺血再灌注损伤 细胞凋亡
  • 简介:对近10年来国内外中药防治肾缺血再灌注(RIR)损伤的文献进行回顾分析.结果表明:丹参、黄芪、川芎、地榆、丹皮、甘草等单味中药,及黄芪当归合剂、参附注射液等中药复方,对多种动物实验性RIR损伤有良好的保护作用,并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 标签: 肾缺血再灌注损伤 动物模型 单味中药 中药复方 保护作用 RIR
  • 简介:目的研究珍龙醒脑胶囊对电刺激颈总动脉大鼠血管阻塞及大脑中动脉缺血再灌注大鼠神经功能、血小板聚集、脑指数、脑梗死范围的影响。方法5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5组,空白组、珍龙醒脑胶囊(ZLXN)低、中、高剂量组和脑心通胶囊组(NXT组)。采用电刺激颈总动脉血栓形成造模,测试珍龙醒脑胶囊对血管阻塞时间的影响;48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6组,假手术组、模型组、ZLXN低、中、高剂量组和NXT组,线栓法制备大鼠大脑中动脉缺血再灌注模型,观察珍龙醒脑胶囊对大脑中动脉缺血再灌注大鼠神经功能、血小板聚集、脑指数、脑梗死范围的影响。结果珍龙醒脑胶囊能延长大鼠电刺激颈总动脉血管阻塞时间、降低脑缺血再灌注神经功能评分、降低血小板聚集率、降低脑指数、使脑梗死体积变小。结论珍龙醒脑胶囊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较好的保护作用。

  • 标签: 脑缺血再灌注损伤 珍龙醒脑胶囊 血小板聚集
  • 简介:摘要

  • 标签:
  • 简介:目的:研究丹参酮ⅡA(TanshinoneⅡA,TanⅡA)对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体内机制。方法:将C57BⅡ6小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A组)、缺血再灌注组(B组)、药物溶媒对照组(c组)及口服TanIIA不同剂量组(D、E组),治疗组于术前3d开始TanⅡA灌胃。采用小鼠部分肝叶缺血90min/灌注模型,灌注6h后收集各组小鼠血液及肝脏标本,检测血清中ALT、AST水平,评估肝脏病理损害,Real-timePCR及Western-blot分析肝脏组织HO-1、TLR4的表达及其信号蛋白磷酸化和炎性细胞因子产生的影响。结果:A组小鼠经假手术处理后血清转氨酶(AST和ALT)、IL-6等炎症因子的表达较低,并显示正常的肝脏组织结构;B组小鼠缺血再灌注后,血清转氨酶、IL-6等炎症因子的表达与A组小鼠比较明显升高(P〈0.01),肝脏细胞病理损害严重,但与C组小鼠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经TanⅡA治疗3d的D组、E组小鼠血清转氨酶水平较B组、C组明显降低,肝脏的病理损害较轻;肝脏细胞TNF—α、IL-6、IL-1β和MCP-1的表达明显降低;并抑制肝脏细胞TLR4表达以及JNK,p65的磷酸化,促进HO=1的表达,E组的作用较D组更强。结论:TanⅡA预处理能够有效抑制肝脏表达TLR4,并诱导HO-1表达,从而抑制炎症信号的活化,减轻缺血再灌注损伤

  • 标签: 丹参酮 缺血再灌注 肝脏 小鼠
  • 简介:目的:通过检测使用人参皂甙后大鼠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不同时间肝脏组织中HSP-70表达、MDA含量、SOD及GSH-px活性水平的变化,分析人参皂甙、HSP-70和氧自由基三者之间的关系,从而探讨人参皂甙保护肝功能的机制。方法:采用动物分组对照实验的方法,检测不同时间大鼠肝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的含量变化及肝组织中HSP-70mRNA的水平变化。结果:人参皂甙能提高肝脏组织中HSP的表达,并且增加肝组织中SOD、GSH-px的活力,且肝脏组织中丙二醛含量增加幅度减少。结论:缺血再灌注损伤时肝脏组织中氧自由基增加,使用人参皂甙后HSP表达增加,并能减轻组织的过氧化损伤。提示人参皂甙可能通过提高HSP70的表达这一途径来对抗过氧化损伤

  • 标签: 缺血再灌注 HSP 人参皂甙 过氧化损伤
  • 简介:目的:观察大鼠脑缺血再灌注12h后血清hS-CRP含量的变化,以探讨血清hS-CRP水平对于急性脑血管病的诊断意义。方法:线栓法制备大鼠大脑中动脉阻塞模型,缺血2h灌注12h后,评价大鼠神经功能状态,观察大鼠脑梗死情况,心脏取血检测血清hS-CRP含量。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升高,血清hS-CRP含量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hS-CRP与大鼠脑缺血造成的神经功能缺损密切相关。

  • 标签: 超敏C反应蛋白 脑缺血再灌注 神经功能缺损
  • 简介:为探讨益气活血中药穴位敷贴对大鼠心肌缺血的影响,采用皮下注射异丙肾上腺索建立大鼠心肌缺血模型,观察经中药贴剂或硝酸甘油贴膜分别贴敷膻中、心俞穴治疗后乳酸脱氢酶(LDH)、肌酸激酶(CK)的变化.结果:治疗组的LDH1水平明显低于模型组(P《0.01),但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对照组LDH比正常组高(P《0.05);各组CK未见显著性差异(P》0.05).提示益气活血外用贴剂穴位敷贴具有改善心肌缺血的作用.

  • 标签: 心肌缺血 穴位敷贴 冠心病 益气活血 中药贴剂
  • 简介:目的观察并比较可转形穴位注射药线(川芎嗪)和川芎嗪药物羊肠线对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大鼠脑皮质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表达的影响,以筛选新型的、便于临床使用的药线剂型。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川芎嗪药物羊肠线组和可转形穴位注射药线组,采用改良线栓法建立局灶型脑缺血(MCAO)灌模型,在大椎、双侧内关穴埋药线,免疫组化法检测各组大鼠脑皮质MMP-9的表达。结果模型组大鼠脑皮质MMP-9表达升高,两治疗组大鼠皮质MMP-9表达均有降低,与模型组同时相比较有显著差异(均P〈0.05);可转形穴位注射药线组与川芎嗪药物羊肠线组同时相比较,1d组无明显差异(P〉0.05),3d组和5d组差异较显著(均P〈0.05)。结论穴位埋植可转形穴位注射药线可降低脑缺血灌大鼠脑皮质MMP-9的水平,减少缺血再灌注损伤,其作用优于药物羊肠线,可作为新型的缓释药线应用于临床。

  • 标签: 脑缺血再灌注 可转形穴位注射药线 基质金属蛋白酶-9
  • 简介:目的:探讨电针刺激“人中”穴、双侧“中冲”穴及“风府”穴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后海马内热休克蛋白mRNA(HeatShockProtein,HSPmRNA)表达的影响及意义。方法:采用大鼠大脑中动脉阻断法制备局灶性脑缺血灌注模型,然后通过R卜PcR技术,观察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后海马内HSP70mRNA的表达以及电针刺激对其表达的干预作用。结果:电针刺激能有效的诱导缺血侧海马内HSP70mRNA的表达,增强脑组织对缺血缺氧的耐受能力。结论:电针刺激能够减轻脑缺血再灌注所造成的损伤与其能够诱导HSP70表达增强有关。

  • 标签: 电针 HSP70mR-NA 局灶性脑缺血 再灌注
  • 简介:<正>千年桐[Aleuritesmontana(Lour.)Wils]是大戟科植物。我们在进行抗结核中草药筛选时,发现其叶对心血管有显著作用。提示它可能有抗心肌缺血作用。经查阅文献,国内外未见有这方面的报道。为了进一步验证千年桐对心血管的作用,进行了有关的药理实验。现报道如下。

  • 标签: 千年桐 垂体后叶素 抗心肌缺血作用 正常心电图 心电消失时间 结扎冠脉
  • 简介:目的:观察电针四关穴对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大鼠血中EPCs含量及其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的影响。方法:将120只SD大鼠随机分成正常组、假手术组、模型组及电针组,每组划分成24h、48h和72h三个亚组,各10只。模型组及电针组用线栓法建立大脑中动脉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电针组各亚组在造模成功后即刻行电针四关穴干预(疏密波,20min/次),48h组在24h再次电针干预,72h组在24h和48h各电针干预1次。在相应时间点采集抗凝腹主动脉血分离单个核细胞,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其表型标记为CD34+/KDR+细胞的EPCs含量。各组均在造模后即刻、24h、48h和72h按Longa评分进行神经功能评分。结果:造模后24h,电针组Longa评分有所下降,与模型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模型组血中EPCs含量较其它各组显著增加(P〈0.01)。造模后48h,电针组Longa评分较模型组明显降低(P〈0.05),其血中EPCs含量较其它各组明显增加(P〈0.01)。72h时,电针组Longa评分较模型组明显降低(P〈0.05),其血中EPCs含量与正常组及假手术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而模型组仍高于其它各组(P〈0.01)。结论:电针四关穴能让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大鼠内源性EPCs含量增加,并能促进恢复其神经功能,其作用机理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

  • 标签: 脑缺血再灌注 电针 内皮祖细胞 神经功能缺损
  • 简介:目的探讨胸痛及心肌缺血患者心电图在冠心病诊断中的意义。方法:选取我院所收治的因胸痛疑诊为冠心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胸痛组和心肌缺血组,均采取冠脉造影和心电图检查。结果:心电图在胸痛组的灵敏度低于心肌缺血组,但阳性预测值显著高于心肌缺血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胸痛及心肌缺血患者的心电图检查结果是临床诊断冠心病的主要参考依据。

  • 标签: 心电图 胸痛 心肌缺血 冠心病
  • 简介:本工作我们观察了采用结扎冠脉左前降支造成30只家兔急性心肌缺血的实验模型,电针内关、曲池穴能显著提高急性心肌缺血早期的室颤阈值。电针组与对照组比较存在根大差异(P<0.001)。另一方面,表明逃走神经结构的完整能保证电针内关、曲池的针效。作者认为电针提高室颤阈值可能主要与调节植物神经系统功能有关。

  • 标签: 电针 室颤阈值 急性心肌缺血 早期 内关 实验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