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5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肺癌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形式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 46例于我院接受胸管注入化疗药物治疗的肺癌患者,纳入时间为 2017年 11月至 2018年 11月,采用奇偶法将其分为实验组与参照组,每组均 23例。其中参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实验组行综合护理干预形式,对比 2组患者护理前后不良情绪及并发症情况。结果: 2组患者护理前不良情绪未见差异( P> 0.05),与参照组相比,实验组护理后抑郁情绪、焦虑情绪评分较低,实验组造血功能异常、肝肾功能异常、消化系统障碍、胸闷等并发症发生率( 26.09%)与参照组( 73.91%)相比较低,组间具有明显差异( P< 0.05)。结论:对肺癌患者胸管注入化疗药物治疗期间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取得了确切效果,应予以临床推广。

  • 标签: 肺癌 化疗药物 胸管 综合护理干预
  • 简介:【 摘要 】 目的 : 探讨气囊空气注入法对留置尿管患者拔管时尿道损伤影响。方法:选取我院 2019 年 4 月至 2019 年 11 月术后留置尿管患者共 100 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 50 例。其中对照组采取抽出气囊液体后直接拔管,研究组采用抽出气囊液体后再注入空气后拔管,比较两组患者拔管舒适度及首次排尿情况。结果:( 1 )拔管时研究组患者舒适度评分 I 级显著高于对照组( P < 0.05 ), III 级显著低于对照组( P < 0.05 ), II 级相当( P > 0.05 );( 2 )研究组患者首次排尿时的尿道不适发生率、排尿困难发生率、继发性尿潴留发生率及血尿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 )。结论:对术后留置尿管患者抽出气囊液体后再注入适量空气,可提高患者拔管舒适度,减少尿道损伤,有效改善患者首次排尿相关并发症状。

  • 标签: 空气注入 留置尿管 尿道损伤
  • 简介:摘要  目的  讨论胸部手术后持续肺漏气的治疗方法及护理。

  • 标签:
  • 简介:摘要:肿瘤已经跃居发达国家疾病死亡原因的第一死因以及发展中国家的第二死因。无效治疗不仅会使病人错过最佳治疗时期,也浪费了紧缺的医疗资源。随着个体化治疗的兴起,疗效评价也越显重要。传统的解剖成像方法如CT、MRI是临床上常用的疗效评估的方法,但是不适用于评价早期疗效。代谢显像方法18F-FDG PET能够反应肿瘤的代谢情况,能够以它独特的优势监测早期疗效。这篇综述主要阐述了18F-FDG PET疗效评估的临床应用。

  • 标签: 解剖显像,18F-FDG,分子影像,疗效评价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开展分娩镇痛的可行性。方法自愿接受分娩镇痛及无产科及麻醉禁忌症的足月产妇50例,全部采用硬膜外镇痛的分娩镇痛方法。进入活跃期时输入0.2%罗哌卡因+2ug/ml芬太尼混合液10ml,按PCA6ml、30min,按需追加3ml/h于宫口开全停泵。结果镇痛总有效率为96.1%。99.1%镇痛后Bromage标准0级,可下地行走,低血压发生率为4%,恶心4%,皮肤瘙痒2%,结论PCEA和罗哌卡因的使用可有效降低剖宫产率,极少发生不良反应,最小的远动神经阻滞,对母婴安全有益。但观念的更新及分娩镇痛服务体系的建立更重要。

  • 标签: 在镇痛 产科 硬膜外麻醉 罗哌卡因 芬太尼中图分类号 R2 文献标号 A 文章编号 2095-9753(2016)3-0178-02
  • 简介:【摘要】 目的 分析在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抢救中,应用微量泵注入胰岛素治疗方式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9年1月~2020年1月收治的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60例进行分析,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患者接受静脉滴注胰岛素开展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微量泵注入胰岛素下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情况,包括尿酮转阴时间、血糖达标时间、纠正症状胰岛素用量、血糖下降速度、低血糖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的尿酮转阴时间、血糖达标时间均短于对照组,纠正症状胰岛素用量少于对照组(P

  • 标签: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微量泵注入 胰岛素 静脉滴注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肿瘤患者通过18F-FDG显像剂干预的护理措施。方法:从我院收治的疑似肿瘤患者中摘取40例进行研究,摘取时间范围2023年4月1日—2024年4月1日,对摘取病例实施18F-FDG新型显像剂干预检查,以随机抽签方式将以上患者均等分成参照组和试验组,参照组仅通过18F-FDG新型显像剂进行检测,不实施护理干预,试验组行全程护理来配合18F-FDG新型显像剂的使用,分析两组图像显像质量等指标统计学意义。结果:试验组的图像显像质量较之于参照组而言,显著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可以通过全程系统化护理的方式来对18F - FDG显像剂在癌症患者中的应用进行辅助干预,可以提高整体图像的质量,从而保证诊断准确率的提升,值得推广。

  • 标签: 肿瘤 18F-FDG显像剂 护理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碘酚注入处理窦道肉芽加药物空管联合治疗乳磨牙窦道型根尖周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慢性窦道型根尖周炎的乳磨牙190颗,随机分为二组碘酚注入窦道加药物空管糊剂充填联合治疗的116牙为治疗组;药物空管糊剂充填治疗74牙为对照组。结果治疗显效108颗牙,好转5牙,总有效率97.6%。对照组显效58牙,好转2牙,总有效率81%,采用Ridit检验有效显著意(U=2.853P=0.005<0.01)。结论碘酚注入窦道加药物空管联合治疗乳磨牙窦道型根尖周炎疗效满意,操作简便是保留乳磨牙至正常替换期的有效方法。

  • 标签: 碘酚 空管糊剂 乳磨牙 根尖周炎
  •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在实体肿瘤复发监测中应用18F-FDG PET-CT扫描的价值。方法 随即于我院2020年6月-2020年12月间收治的50例实体肿瘤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患者入院日期的单双分为两组,即甲组(n=25)与乙组(n=25)。甲组患者在复发检测中应用常规CT检查,乙组患者在复发检测中应用18F-FDG PET-CT检查。统计两组患者阳性病灶检查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可疑性病灶检出数相比,差异无意义(P>0.05)。但乙组患者的阳性病灶检出数显著高于甲组(P

  • 标签: 实体肿瘤 18F-FDG PET-CT 复发监测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光动力疗法(PDT)对黑素瘤细胞B16-F10的迁移与侵袭作用机制。方法:选取黑色素瘤细胞B16-F10,体外传代培养,当细胞融合度≥80%时,孵育光敏剂,给予1mmol/L 5-氨基酮戊酸(5-ALA),之后进行红光(635 nm)照射实验,依据照射红光能量分为对照组(0 J)、观察1组(2.4 J)与观察2组(4.8 J)。对三组进行细胞划痕实验、Transwell实验及蛋白印迹检测。比较三组照射后划痕愈合率、侵袭细胞数量以及相关蛋白[Ki-67、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相对表达量。结果:细胞划痕实验、Transwell实验表示,观察1组及观察2组的B16-F10划痕愈合率、侵袭细胞数目及Ki-67、VEGF、MMP9表达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且观察2组上述指标均低于观察1组(P<0.05)。结论:PDT可抑制黑素瘤细胞B16-F10的迁移及侵袭,临床可考虑采用该方式来提高黑色素瘤治疗效果。

  • 标签: 光动力疗法 黑色素瘤细胞 迁移 侵袭
  • 简介:目的探讨6.4/8.0F细硬输尿管肾镜在安全建立标准经皮肾通道中的临床意义.方法198例肾结石患者全身麻醉成功后取俯卧位,人工肾积水条件下行患侧肾超声引导下目标肾盏穿刺,穿刺成功后采用Amplatz扩张器依次扩张至8F、10F、12F、14F、16F,更换Alken金属套叠扩张器,依次扩张至24F标准通道并留置金属肾镜鞘.在扩张过程中用细硬输尿管肾镜检查12F、16F经皮肾通道,确认通道扩张正常后继续扩张,发现问题及时处理或重新穿刺建立通道.结果198例患者251侧肾一期顺利建立经皮肾通道,单通道231例次(92.0%,231/251),两通道15例次(6.0%,15/251),三通道5例次(2.0%,5/251).建立首个单通道时间15~40(27.5±12.4)min.除87例中重度肾积水患者外均顺利建立经皮肾通道,经皮肾通道扩张不完全20例次,均在导丝引导下6.4/8.0F细硬输尿管肾镜扩张肾皮质通道进入目标肾盏.通道丢失11例次,3例经输尿管导管向肾盂注入亚甲蓝,在输尿管肾镜下找到喷出蓝色液体的穿刺孔,插入斑马导丝,经皮肾通道也得以成功建立,8例经原通道重新超声定位穿刺目标肾盏,成功建立通道.肾皮质通道明显出血8例次,肾盂损伤4例次,均对碎石取石无显著影响.术中和术后输血20例次,无选择性肾动脉栓塞止血病例;术后发热32例次,无尿脓毒症病例.肾周血肿12例次,尿外渗32例次,气胸1例次,无肠道及肝脾损伤病例.结论6.4/8.0F细硬输尿管肾镜可提高标准经皮肾通道建立的安全性,减少并发症.

  • 标签: 肾造口术 经皮 肾盏 经皮肾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