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6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社区医院做血常规检验时的常见误差并分析其原因。方法:以社区医院中血常规检验时的血液样本为研究对象,从2022年3月到2023年3月,随机的选择196例并做随机数字分组,以做误差预防及管理的一组为观察组(98例),另一组做常规管理,为对照组(98例),对比两组误差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的误差发生率较对照组而言更低,差异显著(p<0.05);误差类型之中以红细胞以占比最大(p<0.05),其次为白细胞与血红蛋白、血小板;误差原因之中以送检时间过长占比最大,其次为存储不当、采集不当、抗凝剂使用不当、受检者自身。结论:社区医院在进行血常规检验时可能因操作或受检者自身问题而出现差错,影响多项指标的检验结果,需要医务人员做针对性干预。

  • 标签: 社区医院 血常规检验 常见误差 原因分析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液常规化验中出现错误的原因和对策。方法:采用BC5600型全自动血型分析仪,对2022年8月~2023年3月某医院4200例健康体检者的血样进行了回顾性分析,并对其结果进行了分析,同时分析了温度、放置时间等因素对结果的影响。结果:其中261例血液常规检测中有异常,误报率为6.2%;4℃贮藏的样品,与常温贮藏的样品相比,其各项指标稍有降低,但与常温贮藏的样品相比,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红细胞计数(RBC),血红蛋白(HGB),血小板计数(PLT)随放置时间的增加而增加,而白细胞计数(WBC)降低。结论:血常规检查中的误差主要是由于人的因素引起的,可以通过标准化的管理、定期的考核来降低误差的产生,并且要定期的评估仪器的性能,以避免仪器的失误。

  • 标签: 血常规 误差分析 解决策略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液常规化验中出现错误的原因和对策。方法:采用BC5600型全自动血型分析仪,对2022年8月~2023年3月某医院4200例健康体检者的血样进行了回顾性分析,并对其结果进行了分析,同时分析了温度、放置时间等因素对结果的影响。结果:其中261例血液常规检测中有异常,误报率为6.2%;4℃贮藏的样品,与常温贮藏的样品相比,其各项指标稍有降低,但与常温贮藏的样品相比,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红细胞计数(RBC),血红蛋白(HGB),血小板计数(PLT)随放置时间的增加而增加,而白细胞计数(WBC)降低。结论:血常规检查中的误差主要是由于人的因素引起的,可以通过标准化的管理、定期的考核来降低误差的产生,并且要定期的评估仪器的性能,以避免仪器的失误。

  • 标签: 血常规 误差分析 解决策略
  • 简介:【摘要】血液检验是体检中心的常规检验项目,可以为多种疾病的诊断与治疗提供科学依据。但在实际的临床血液标本检验中,诸多因素均会对检验的准确性产生影响,导致检验结果出现误差,因此,为确保检验结果的准确率,综合分析血液检验标本发生误差的原因,并采取针对性控制措施十分必要。本文现就血液检验标本产生误差的主要原因和相应措施作一综述。

  • 标签: 血液检验 标本 误差 原因分析 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解析在临床的放疗治疗中,对非小细胞肺癌的患者,不同体位固定系统使用图像引导放射治疗技术,对放疗摆位误差的影响。方法:86例非小细胞肺癌的患者,均行放射治疗,在2022年1月--2022年11月时间内被选择进入本次研究,对所有人进行数字随机抽取分组,研究组(43人),立体定向体架联合真空负压垫体位固定系统,对照组(43人),体部固定底板联合塑形垫及热塑成形网膜体位固定系统,对比两组的误差数据、并发症发生率。结果:相较对照组,研究组误差率更小(P<0.05)。结论:在临床的放疗治疗中,对非小细胞肺癌的患者,使用图像引导放射治疗技术,体定向体架联合真空负压垫体位固定系统误差更小,具有临床价值。

  • 标签: 非小细胞肺癌 不同体位固定系统 图像引导放射治疗技术 放疗摆位误差 并发症发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