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妄想抑郁症自杀行为的预防护理效果。方法 抽取我院近1年(2020.1-2020.12)月收录的60例妄想抑郁症患者作为研究样本,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均等分为30例对照组(常规护理)、30例实验组(预防护理),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后自杀行为发生率、护理满意度等指标。结果 实验组患者自杀行为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且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以P<0.05表示。结论 妄想抑郁症患者采用自杀性行为预防护理干预策略,可以有效降低自杀行为发生风险,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

  • 标签: 妄想性抑郁症 自杀行为 预防性护理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认知情绪调节策略和惩罚敏感性在父母心理控制与青少年非自杀自伤行为(NSSI)间的作用。方法:使用相关量表对区域内200名中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与量表测定,分析相应结果。结果:消极认知情绪调节策略、惩罚敏感性与NSSI之间呈两两正相关关系(P<0.05)。结论:消极认知情绪、惩罚敏感性易加强父母心理控制,使得NSSI发生情况提升。

  • 标签: 认知情绪调节策略 惩罚敏感性 父母心理控制 青少年非自杀性自伤行为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开展行为干预模式对非酒精脂肪肝患者健康行为及血脂指标水平影响。方法 选择2019年3月至2021年1月于我院确诊的74例非酒精脂肪肝患者为本次研究的对象,根据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37例。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研究组患者采取行为干预模式护理,对比两组患者干预14d后的健康行为、干预前和干预14d后血脂水平。结果 干预14d后,研究组每日8h以上睡眠、合理膳食、每日30min运动的人数均多于对照组,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C)水平均低于对照组,高密度脂蛋白(HDL-C)水平高于对照组;以上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行为干预模式可使非酒精脂肪肝患者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使血脂恢复正常水平,护理效果明显,值得推广。

  • 标签: 行为干预模式 非酒精性脂肪肝 健康行为 血脂指标水平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先兆流产护理中行为干预的应用效果。方法:于2022年06月-2023年06月期间选取本院产科126例先兆流产孕妇,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63,常规护理)和观察组(n=63,行为干预),比较两组保胎成功率、舒适度。结果:观察组的保胎成功率、舒适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先兆流产护理中实施行为干预,利于提高保胎成功率,还能够提高孕妇的舒适度。

  • 标签: 行为干预 先兆性流产 保胎成功 舒适度
  • 简介:摘要:目的:对儿科医患沟通中语言行为的重要进行研究。方法:本次实验对象为儿科患者,本次实验在2020年2月初开始实施,正式结束时间为2021年1月,实验对象共计90例。将1、3、5...59编号患儿划分为对照组,将2、4、6...60编号患儿划分为实验组。对照组患儿实施基常规医患沟通,实验组患儿实施语言行为医患沟通,对两组患儿亲属治疗和护理认可度、医患纠纷出现情况进行分析和对比。结果:对本次实验进行系统的分析,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分析治疗沟通对变应鼻炎患者心理状态及遵医行为的影响。方法 选择医院中2022年7月至2023年2月期间的变应鼻炎68例,按照随机数字法分组为观察组以及对照组每组34例。对照组接受传统常规干预,观察组则采用治疗沟通。使用焦虑自评量表以及抑郁自评量表评估干预前后两组患者的焦虑、抑郁水平,对比两组患者的遵医行为率。结果 干预后两组患者的焦虑、抑郁分数显著低于干预前(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焦虑、抑郁分数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变应鼻炎实施治疗沟通具有良好的积极效果,有利于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及遵医行为,值得推广。

  • 标签: 治疗性沟通 变应性鼻炎 心理状态 遵医行为
  • 简介:摘要失眠是当今社会常见的一种疾病,中医认为,人是一个整体,《内经》谓“卫气不得入于阴,常留于阳则阳气满,阳气满则阳跷盛,不得入于阴则阴气虚,故目不瞑。长期失眠轻则引起健忘失眠,精神不振,重则可引起多脏器功能紊乱和免疫力下降,记忆和机体功能衰老加速,引发多种心脑血管疾病等一系列并发症,严重影响生活质量,危害身心健康。西医治疗失眠多通过对神经的活跃度抑制,虽有快速疗效,但病情易反复发作,而目前也并没有纯中医治疗特效药,多为中西医结合,笔者通过对古方的学习,在综合各家学术的基础上,深入分析导致失眠疾病的原因,选用夜交藤、枣仁、柏子仁、生牡蛎、龙骨、玄参等中药药材加减化裁成潜阳宁神汤,选择30名失眠患者在实验对比的基础上对此方疗效加以证明,以便推广治疗失眠疾病,造福广大患者。

  • 标签: 潜阳宁神汤 失眠 中医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现代皮肤病中的痤疮为青少年普遍产生于表皮炎症的症状,也给多数青少年带来不利的影响。在生活中会产生缺乏自信的心理,认为长了痤疮而不敢正视他人。且容易焦虑,抑郁,患得患失,用手挤压痤疮从而留下疤痕导致严重影响皮肤表皮细胞组织。并使自我形象受损,更多的是处于一种自我否定的环境之中,不能与外界乐观开朗的接触,严重影响青少年身心健康。1市面上普遍存在的快速治愈痤疮的药物,良莠不齐,通过市场需求度的增大而利用消费者盲目求快的心理,促使患者消费,可治疗效果并不尽去人心,多留于表面功夫,有的价格昂贵,给多数普通家庭带来不小的负担。更有甚者,口服药物,打乱人体正常机制,严重影响青少年身心健康,放弃治疗,甚至危害生命。

  • 标签: 散热消疮汤 青少年 痤疮
  • 简介:摘要:我国留守儿童数量总体规模大,大部分留守儿童常年与父母分离,监护人仅起到监护作用,留守儿童的健康问题容易被忽略,生长发育,心理,行为管理欠缺,导致留守儿童社会适应能力不足,需要加强保健教育。目前留守儿童保健依从较差,缺少定期健康监测,严重影响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对此本研究针对我市留守儿童保健行为依从提高提出心理干预,与家长沟通,提高儿童积极性等方法,提高儿童的保健行为依从

  • 标签: 留守儿童 保健行为 依从性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美金刚添加治疗血管痴呆精神行为症状临床疗效。方法选取从2014年8月~2017年7月收治的40例血管痴呆伴精神行为症状者随机分为两组,即吡拉西坦对照组和美金刚组,每组患者各2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吡拉西坦和常规治疗,美金刚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美金刚治疗,治疗12周后分别观察两组患者疗效,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的临床疗效。结果入组患者治疗12周后,ADL、BEHAVE-AD、MMSE评分优于治疗前(P<0.05)。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00%。结论对血管痴呆伴精神行为症状患者采用美金刚治疗,可改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精神行为症状及认知功能,安全有效。

  • 标签: 美金刚 血管性痴呆 精神行为症状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小儿神经尿频引进认知行为护理的可行。方法:在2021年下半年我院诊治的神经尿频120例患儿被纳入分析范围,结合干预模式划分两组,包含常规组与行为组,实施常规护理与认知行为护理模式,研究患儿病情变化与体征指标的变动。结果:干预之前,两组患儿的焦虑性障碍量表以及抑郁自评量表分数比较不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干预之后,行为组患儿焦虑性障碍量表评分是(13.61±3.36)、抑郁自评量表评分是(8.64±1.46),均优于常规组患儿,p

  • 标签: 认知行为护理 神经性尿频 应用措施
  • 简介:摘要:本文旨在探讨失眠认知行为治疗的有效评估及影响因素分析。通过系统回顾相关文献,分析了失眠认知行为治疗的疗效评估方法、治疗效果、长期效果以及可能存在的影响因素。研究发现,失眠认知行为治疗的疗效评估方法包括睡眠记录、主观报告、客观测量等多种方法,其中,主观报告和客观测量的结果存在一定差异。失眠认知行为治疗可显著改善失眠患者的睡眠质量和日间功能,提升患者生活质量且长期效果较好。不同治疗时机、个体差异、心理健康状况等因素可能会影响治疗效果。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信息-动机-行为护理模式对冠心病患者治疗依从及自我行为管理能力的改善。方法:选取2019年9月至2020年10月我院收治的74例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7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以信息-动机-行为技巧模型为理论框架制定的护理干预模式。对比两组患者治疗的依从和自我行为管理能力的改善。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依从率为91.89%,对照组患者的依从率为72.97%,观察组患者对治疗的依从率优于对照组,对比P<0.05。护理前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无明显差异,对比P1>0.05无意义;护理后两组患者的自我行为管理能力均有所改善,且观察组患者的改善程度大于对照组,对比P<0.05有意义。结论:在冠心病患者的治疗中,以信息-动机-行为技巧模型为理论框架制定的护理干预模式能有效提高患者对治疗的依从,也更能改善患者的自我行为管理能力,值得临床应用和推广。

  • 标签: 信息-动机-行为护理模式 冠心病 治疗依从性 自我行为管理能力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连续护理对老年冠心病患者健康行为依从的临床影响。方法选取于本院诊治的老年冠心病患者120例,选取时间从2017年3月至2019年3月,随机将患者分成参照组及研究组,各60例。给予参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对研究组施行连续护理。分析、比较2组患者的健康行为依从情况。结果经护理后,2组患者的运动、戒烟戒酒、服药、生活行为依从率均升高,且研究组运动、戒烟戒酒、服药、生活行为依从率升高幅度大于参照组,统计学差异均具有意义(p<0.05)。结论对老年冠心病患者施行连续护理干预措施,可提高患者健康行为依从,效果明显。

  • 标签: 冠心病 老年 连续性护理 健康行为 依从性
  • 简介:摘要:目的:对于老年冠心病病人的健康行为依从连续护理干预效果进行探讨。方法: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老年冠心病病人中,随机选取96例作为研究对象并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实施连续护理干预, 对两组患者护理后的服药、饮食、体育锻炼、日常生活行为四个方面进行评分来判断健康行为依从并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护理后的服药、饮食、体育锻炼、日常生活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

  • 标签: 老年冠心病 健康行为依从性 连续护理干预
  • 简介:摘 要:目的:探究血液透析护士对患者服药依从认知和行为现状。方法:从本市十所医院的血液透析护士中抽样选取64名,自制调查问卷, 调查护士对患者服药依从认知和行为现状,并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护理管理策略,建立有效方案,改进护理工作中的不足。结果:血液透析护士对患者服药依从认知及行为尚可,仅51.56%的护士询问每位患者服药情况。结论:血液透析护士对患者服药依从的认知和行为存在不足,应加强护理管理,通过有效干预,提高护士综合素养,增强临床护理的有效

  • 标签: 血液透析 服药依从性 护士 认知 行为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延续护理对溃疡结肠炎患者心理素质、遵医行为的护理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21年8月~2022年8月收治的60例溃疡结肠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数字表法分观察组(30例,延续护理)与对照组(30例,常规护理),比较2组心理素质、遵医行为。结果:护理前,2组焦虑、抑郁评分比对,无差异(P>0.05);护理后,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遵医行为依从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对溃疡结肠炎患者实行延续护理,能有效调节其心理素质,提升遵医行为依从率,可应用。

  • 标签: 溃疡性结肠炎 延续性护理 心理素质 遵医行为
  • 简介:摘要目的对脑卒中患者院外延续护理措施,经护理后对其健康应为产生的影响进行分析。方法将2016年11月至2017年11月我院收治的42例脑卒中患者作为此次研究对象,根据硬币分组的方式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给予院外延续护理,对其护理效果进行分析。结果对照组患者按时服药、按时锻炼、按时复诊及合理饮食发生率分别为71.4%、61.9%、80.9%及57.1%,实验组患者患者按时服药、按时锻炼、按时复诊及合理饮食发生率分别为95.2%、100.0%、100.0%及90.4%,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院外延续护理有效的提高了脑卒中患者的健康行为,保证了患者的预后,值得推广。

  • 标签: 院外延续性护理 脑卒中 健康行为 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