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3 个结果
  • 简介:目的通过分析不同付费方式住院患者的医疗费用与疾病构成,为有效控制医疗费用不合理增长,合理配置医疗资源提供依据,为评价医保支付方式改革与分级诊疗制度实施效果提供基线数据。方法从医院信息系统内调取2012—2015年住院患者费用与疾病数据,疾病数据按ICD-10国际疾病标准进行分类统计。结果2012—2015年各年度不同付费方式住院患者人均费用(P〈0.01)、人均药费(P〈0.01)、人均检查费(P〈0.01)、人均化验费(P〈0.01)与人均材料费(P〈0.01)的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循环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肿瘤与呼吸系统疾病均位列不同付费方式住院患者疾病构成顺位前5位。结论加强合理用药、合理用材的监督力度,促进分级诊疗工作实施,从而有效控制医疗费用不合理增长,合理配置医疗资源。

  • 标签: 付费方式 医疗保险 疾病构成 住院费用
  • 简介:四川省人民医院门诊大厅的顶棚采用透明航空板自然采光。现浇混凝土的顶梁把顶棚下区域分割成一块一块的矩形,犹如天然的格栅板,这种设计成为该医院大厅一道独具特色的风景线,整体选用的米黄和蓝灰色系把大厅的线条完美地勾画出来。近日,记者走进了该医院,在日光为灯、格栅为梁的大厅里为您展现大厅的设计、选材和配置亮点。

  • 标签: 医院门诊大厅 矩形 诠释 经营 色彩 区域分割
  • 简介:色彩是一种视觉元素,在医院建筑中的使用可以发挥重要作用。一般来说,色彩具有心理效应、生理效应、物理效应等3种效果,能引发人们多样化的情感。作为患者居住时间较长的住院部,如何进行色彩设计呢?可从确定各病区的标准色入手。各病区在确定标准色时.不仅要考虑色彩的识别功能,还要注意色彩对患者心理、生理的影响。

  • 标签: 住院部 色彩 设计 生理效应 患者心理 视觉元素
  • 简介:摘 要:特需医疗服务是在基本的医疗服务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同时也是基本医疗服务的补充,其可以有效满足社会当中不同层次人群的特需医疗服务需求。本文主要从特需医疗服务存在的必要性、特需医疗服务的相关知识架构、特需医疗服务管理人员应具备的基本素养以及特需医疗在私人高端医疗机构的相关服务流程等方面出发对其构成以及发展进行简单的介绍。

  • 标签: 特需医疗服务 构成 发展
  • 简介:摘 要:特需医疗服务是在基本的医疗服务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同时也是基本医疗服务的补充,其可以有效满足社会当中不同层次人群的特需医疗服务需求。本文主要从特需医疗服务存在的必要性、特需医疗服务的相关知识架构、特需医疗服务管理人员应具备的基本素养以及特需医疗在私人高端医疗机构的相关服务流程等方面出发对其构成以及发展进行简单的介绍。

  • 标签: 特需医疗服务 构成 发展
  • 简介:文章通过分析'色彩疗法'的应用案例,结合色彩心理学的研究成果,阐述了医疗空间色彩设计的两大原则,以便实现提升医院形象,达到辅助治疗的目的。

  • 标签: 医疗空间 色彩疗法 空间色彩设计
  • 简介:文章针对现有医院安全保卫工作体系中存在的问题,以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建立安全保卫综合防范体系的探索与实践为例,从组织体系、人防体系、技防物防体系、应急预案体系、标准化体系5个方面做了详细介绍。

  • 标签: 医院 安全保卫综合防范体系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 要】妇幼健康是一项预防保健和临床医疗协同推进的公共卫生服务,其主要目的就在于为人民群众的健康安全提供全方位全周期的健康服务与医疗保障。随着人们的健康意识越来越高,也对妇幼健康服务水平也提出更高要求。本文就靖江市妇幼保健院在新时期开展党建引领妇幼健康服务的新模式展开论述,做到“三全三有”:全周期、全方位、全过程,有温度、有色彩、有人文。

  • 标签: 党建 妇幼健康服务 新模式
  •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呼吸科肺动脉高压患者的病理组成和临床特征。2019年5月至2021年5月因肺动脉高压住院的32名患者符合肺动脉高压的诊断标准。左心室前后直径大于20mm的患者: 右心动脉内径大于18mm的患者;二尖瓣反应流速超过每秒3.4m/s反应速度。核对患者的病因和病情状况,重点是患者的肺功能,扫描V/Q检查,生化指标和患者的早期诊断比较。根据这一诊断,将患者分为5组,并比较患者的病因和压力水平。结果:32例患者分为5类,第一类6例左心疾病,第二类6例,肺动脉高压相关低氧,第三类8例,动脉性肺高压PAH,第四类4例肺血栓栓塞性,第五类8例其他原因肺动脉高压。结论:PAH是肺动脉高压的主要病因,一些最常见的肺动脉高压类型是与肺部疾病相关的低氧和肺动脉高压,然后是左心疾病肺动脉高压和慢性血栓栓塞肺动脉高压。

  • 标签: 肺动脉高压呼吸科 病因成因 临床特点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自制色彩输液器管道标识在临床多导管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研究期(2020年1月-2021年12月)内,入组观察对象70例,均为临床多导管患者,以随机数字法进行平均分组,每组35名患者,分别应用自制色彩输液器管道标识管理(观察组)与常规护理管理(对照组),对比不同护理管理模式的临床效果。结果:对不同组患者进行3个月随访,观察组患者随访阶段中连接错误、管道受压、管道阻塞、管道脱出等管道不安全事件发生率2.86%(1/35)低于对照组患者17.14%(6/35),(p<0.05)。结论:在临床多导管患者的护理中,应用自制色彩输液器管道标识管理模式,能够降低管道不安全事件发生发生,提高管道护理管理质量,效果显著,值得应用。

  • 标签: 自制色彩输液器 管道标识 临床多导管患者 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