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9
167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剖宫产对妇产资源的占用某市年届30岁的曹女士即将生二胎,其预产期是9月25日。此前,2月21日,她就在该市中医院建了档,每次产检也都在该院进行。9月中旬,曹女士因身体不适,经门诊医生检查确认有剖宫产指征,嘱到产科病房办理住院手续,准备提前剖宫产。

  • 标签: 剖宫产手术 危重孕产妇 产科病房 门诊医生 妇幼健康 新生儿救治中心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在内镜支持下使用微波对肠息肉进行治疗的方式所具备的效果。方法随机择取我院于2015年1月到2016年1月期间接诊的肠息肉患者48例,对其临床资料展开回顾性分析,并做以记录。结果全部48名患者经过治疗均有比较好的效果,而且没有发生明显的并发症状。结论在内镜支持下使用微波对肠息肉进行治疗,效果比较良好,且安全稳定,值得进行推广使用。

  • 标签: 微波治疗 内镜 肠息肉
  • 简介:摘要慢性胰腺炎(chronicpancreatitis,CP)是胰腺、外分泌功能进行性减退,伴有难治性疼痛症状的疾病(1)。由于种族、地理、社会经济文化背景等差异,我国的慢性胰腺炎有着独特的流行病学特征(2)。其病因及危险因素主要包括胆石病、酗酒、遗传因素、自身免疫因素等(3)。腹痛是最突出的症状,后期可出现吸收不良综合征和糖尿病的表现,如腹胀、厌食油腻、腹泻等,常伴有脂溶性维生素缺乏。目前常用治疗方法有内科保守治疗、镜下介入治疗、外科手术治疗及干细胞。慢性胰腺炎不易根治,但积极去除病因、对症治疗可缓解症状。本文回顾了解放军总医院(作者于2014年2月至2015年2月在解放军总医院进修学习)自2011年1月至2015年1月收治的113例慢性胰腺炎患者资料,并对慢性胰腺炎镜下治疗方法及效果进行分析。

  • 标签: 慢性胰腺炎 内镜 治疗 并发症中图分类号 R2 文献标号 A 文章编号 2095-9753(2016)4-0104-01
  • 简介:目的分析慢性胃炎儿童常见的临床表现、不良饮食习惯、镜特点及幽门螺杆菌(Hp)感染率.方法取自2004年1月至2014年12月有反复上消化道症状儿童并接受镜检查确诊为慢性胃炎445例,分析其腹痛、恶心和/或呕吐、腹胀、嗳气、纳差和反酸等临床症状的发生率、Hp阳性率、镜检查特点及不良饮食习惯.男222例,女223例,年龄在4~16(9.5±4.1)岁,病程1个月至5年.分为<7岁组130例,7~10岁组186例和>10岁组129例.结果445例患儿中有219例Hp呈阳性,阳性率为49.21%,阳性率随年龄增长而升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5).各组男女之间Hp阳性率比较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5).临床症状以腹痛发生率最高,为420例(94.38%),其次为恶心或/和呕吐、嗳气、纳差、腹胀和反酸,发生率分别为73.48%、57.98%、50.79%、37.75%和12.58%.统计结果显示,各组除腹痛、恶心或/和呕吐外,其他症状各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1),其中除纳差发生率随年龄增加而降低外,其余均随年龄增加而升高.镜下胃黏膜伴滤泡样改变94例(21.12%),胆汁反流34例(7.64%),幽门病变28例(6.29%),胃黏膜肠化17例(3.82%),胃黏膜脱垂和出血各14例(3.15%),胃黏膜糜烂7例(1.57%).其中各组胆汁反流、幽门病变和胃黏膜出血发生率随年龄增长而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1).445例患儿中喜食油炸类食物、冷饮、酸、辣食和饮料分别为266例(59.78%)、236例(53.03%)、185例(41.57%)、122例(27.42%)和32(7.19%),各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1),年龄越大不良饮食习惯发生率越高,而喜饮料的患儿并不多,各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5).结论慢性胃炎儿童Hp感染率较高,临床症状以腹痛最为常见,50%以上有恶心和/或呕吐、腹胀、嗳气等症状,反酸的发生率较低.胃黏膜伴滤泡样改变与Hp感染有关.

  • 标签: 儿童 慢性胃炎 临床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在开放性跟骨骨折患者的治疗中,早期清创复位克氏针固定与Ⅱ期钢板固定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于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收治的46例开放性跟骨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所选患者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对照组患者接受Ⅱ期钢板固定治疗,干预组患者则接受早期清创复位克氏针固定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干预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明显好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患者数据对比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在开放性跟骨骨折患者治疗中,患者接受早期清创复位处理并接受克氏针固定治疗效果较好,值得推广。

  • 标签: 开放性跟骨骨折 早期清创 复位 克氏针 Ⅱ期钢板 内固定
  • 简介:摘要为探讨分段外剥扎术治疗环状混合痔的临床疗效,将158例环状混合痔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PPH组各79例,观察组采用传统分段外剥扎术(有改良),PPH组采用PPH术加外痔剥离(切除)术,两组患者进行疗效比较,结果显示除疼痛外,(P〈0.05),两组患者在治率,愈合时间(外痔切口),肛管狭窄,水肿,出血等方面,P﹥0.05,无统计学意义。

  • 标签: 环状混合痔 分段外剥内扎术 疗效中图分类号 R2 文献标号 A 文章编号 2095-9753(2016)4-0081-01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介入治疗颅动脉瘤的价值及并发症。方法分析2013年4月至2015年8月颅动脉瘤血管内栓塞治疗患者共35例临床治疗。结果采用介入治疗颅动脉瘤35个,完全栓塞15例,90%以上栓塞9例,部分栓塞11例。介入手术相关并发症术中动脉瘤破裂出血1例,脑血管痉挛2例,脑积水1例。结论颅动脉瘤的血管内介入治疗安全有效。

  • 标签: 颅内动脉瘤 介入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超声镜检查术的护理配合。方法对120例患者超声镜检查术的护理配合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20例超声镜检查成功率100%,无一例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术前正确连接超声装置后,给予患者护理干预,指导其一些注意事项及用药情况,同时对患者做好心理护理。术中按病情安置合适体位,与术者密切配合,术后运用人性化护理措施,这样可以缩短检查时间,保证患者的安全。

  • 标签: 超声内镜 检查 护理 体会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结直肠上皮瘤变病理诊断的临床意义和外科治疗的原则。为相关医疗工作人员在治疗直肠上皮瘤变患者问题上提供理论支持和科学指导。方法收集从2015年2月到2016年3月来萍乡市第一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88例治术前经镜活检,病理诊断为"上皮瘤变"的患者作为本实验的研究对象,其中诊断为低级别上皮瘤变43例,高级别上皮瘤变45例。行腺瘤切除术4例,根治性结肠切除手术28例,直肠低位前切除术38例,经肛门局部切除术10例,Hartmann直肠经腹切除结肠造口术2例,腹会阴切除术1例,Parks结肠肛管吻合术5例。结果术后59例(67.05%)病理证实为浸润性腺癌,45例术前诊断为高级别上皮瘤变的腺瘤中91.11%术后病理是腺癌。在低级别上皮瘤中亦有40.00%的浸润性癌。在59例腺癌中1例伴有肝转移,2例有邻近组织转移,术后病理证实有局部淋巴结转移或见癌结节15例(15/5925.42%)。结论要重视结直肠上皮瘤变的病理诊断,高度警惕高级别上皮瘤变实际为浸润性癌的可能性极大,如果肿瘤的位置不涉及保肛的问题,宜首选作病变肠段切除,如术中可确诊为浸润性癌,则应行根治性切除手术。

  • 标签: 结直肠上皮内瘤变病理诊断 临床意义 直肠经腹切除结肠造口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