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神经损伤诊断中高频超声的价值。方法:以25例神经损伤患者为调查样本,以2022年4月-2023年4月为调查时间,入选后均行高频超声检查,明确各患者损伤类型,并与病理结果比较,比较高频超声准确性,并观察其图像特征。结果:高频超声检查中有72.00%的神经断裂检出率,有20.00%的神经受压检出率,有4.00%的神经鞘瘤检出率,前两者结果和病理检查相同,而在神经鞘瘤检查中病理结果有8.00%的检出率,即准确率在高频超声检查中为96.00%,和病理结果的100.00%相比并无差异,P>0.05。结论:高频超声检查可维持较高准确率,能对神经损伤做出准确诊断,并能鉴别出其损伤类型,能为神经损伤治疗提供参考。

  • 标签: 腓总神经损伤 准确性 图像特征 应用效果 高频超声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神经营养血管筋膜皮瓣修复小腿及足踝部软组织缺损创面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3年5月至2016年12月间收治的小腿足踝部皮肤软组织缺损患者42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采用神经营养血管筋膜皮瓣,对其小腿及足踝部软组织缺损创面进行修复,评价所有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40例全部成活,皮瓣质地优良耐用、外观满意,无慢性溃疡;1例因足背大面积软组织缺损远距离转移发生静脉回流障碍皮瓣远端坏死,经换药植皮均愈合,1例术后3天出现浅层血管栓塞浅层部分坏死,游离植皮愈合。结论神经营养血管筋膜皮瓣修复小腿及足踝部软组织缺损创面,具有良好的应用效果,其皮瓣具质地良好,厚薄适中,耐用,切取简单,血运良好,成活率高。

  • 标签: 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筋膜皮瓣 小腿 足踝部 软组织缺损 创面修复
  • 简介:摘要:下胫联合是维持踝关节稳定的重要结构,随着诊断及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手术治疗已成为不稳定性下胫联合损伤的主要方式。手术内固定方式多样但目前各存争议,尚无统一。静态螺钉固定曾作为治疗的金标准,但容易导致螺钉松动、断裂,且需二次手术取出。弹性固定符合生物力学固定,近年来越来越多的被临床医师使用,但引起的内固定下沉、骨溶解及电线效应也应引起重视。

  • 标签: 下胫腓联合损伤 螺钉固定 弹性固定 Suture-botton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手术治疗踝关节骨折并下胫联合分离疾病患者的效果。方法:选择医院中踝关节骨折并下胫联合分离患者60例作为对象研究,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法,观察组采用骨膜移位法。结果:观察组的骨折愈合优良率、康复指标情况、疼痛评分与关节功能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临床上面对踝关节骨折并下胫联合分离的疾病患者来讲,提供给他们手术治疗的方法,效果良好。

  • 标签: 踝关节骨折 下胫腓联合分离 手术治疗 运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评析对踝关节骨折伴下胫联合分离患者在医治过程中使用手术的临床价值。方法:参加此调查的患者就诊时间为 2015年 4月 -2020年 4月 ,随机取 94例,对照组( n=47)使用短肌腱移位手术治疗,观察组( n=47)接受骨膜移位手术治疗 ,评估差异化手术治疗对患者手术用时及术后骨折愈合用时影响,评价疗效。结果:骨膜移位治疗的观察组患者手术用时短于对照组 (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恢复效果更好,此组患者骨折愈合用时少于对照组 (P<0.05);观察组优良率更高 (P<0.05)。结论:对踝关节骨折伴下胫联合分离患者治疗时采用骨膜移位治疗可取得显著疗效,患者术后骨折愈合用时短。

  • 标签: 踝关节骨折 下胫腓联合 分离 手术治疗 临床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评析对踝关节骨折伴下胫联合分离患者在医治过程中使用手术的临床价值。方法:参加此调查的患者就诊时间为 2015年 4月 -2020年 4月 ,随机取 94例,对照组( n=47)使用短肌腱移位手术治疗,观察组( n=47)接受骨膜移位手术治疗 ,评估差异化手术治疗对患者手术用时及术后骨折愈合用时影响,评价疗效。结果:骨膜移位治疗的观察组患者手术用时短于对照组 (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恢复效果更好,此组患者骨折愈合用时少于对照组 (P<0.05);观察组优良率更高 (P<0.05)。结论:对踝关节骨折伴下胫联合分离患者治疗时采用骨膜移位治疗可取得显著疗效,患者术后骨折愈合用时短。

  • 标签: 踝关节骨折 下胫腓联合 分离 手术治疗 临床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踝关节骨折伴下胫联合分离的手术方法及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2月收治的踝关节骨折伴下胫联合分离者140例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原则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70例,对照组采取短肌腱移位治疗方法,观察组采取骨膜移位治疗方法。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94.28%较之对照组80.00%总有效率高(P<0.05);观察组术后骨折愈合时间(60.25±5.11)d较之对照组(93.35±8.86)d短(P<0.05)。结论:采取骨膜移位方式治疗踝关节骨折伴下胫联合分离的效果优于短肌腱移位治疗,治疗优良率高,并且可以可加快术后骨折的愈合速度。

  • 标签: 踝关节骨折 下胫腓联合分离 短肌腱移位 骨膜移位 骨折愈合
  • 简介:摘要目的对三叉神经痛合并舌咽神经神经外科治疗方法进行分析。方法回顾分析医院收治的三叉神经痛合并舌咽神经痛患者24例,依据患者情况给予三叉神经感觉根部分切断术、三叉神经微血管减压术、舌咽神经根及迷走神经根上部1-2根丝切断术治疗方法,观察所有患者治疗效果。结果24例患者经过手术治疗,手术成功率95.83%(23/24)。远期效果观察,于术后3个月随访,出现复发情况2例,复发率8.70%(2/23),行二次手术治疗康复。另外,对所有患者术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观察,1例耳鸣症状、1例头痛头晕,发生率8.33%(2/24)。结论三叉神经痛合并舌咽神经痛患者治疗中,需行之有效的手术方式,可保证临床治疗效果,且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的可能性。

  • 标签: 神经外科治疗 舌咽神经痛 三叉神经痛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 神经刺激仪定位 单独应用以及联合 超声引导下行臂丛神经阻滞 麻醉效果。 方法: 选取 2018 年 9 月至 2019 年 12 月期间本院收治的 60 例择期行上肢手术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每组 30 例。 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优良率、痛觉阻滞效应、运动阻滞程度、不良反应各项指标水平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 )。 结论: 神经刺激仪同时联合超声引导下行臂丛神经阻滞的麻醉效果 更高,可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神经刺激仪 臂丛神经阻滞 超声引导 麻醉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 对动脉穿支螺旋桨皮瓣连续转移修复足跟创面的情况进行观察以及对术后护理进行研究。方法 选取本院收治的一例动脉穿支螺旋桨皮瓣连续转移修复足跟创面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恢复情况进行观察与研究。结果 本次研究当中的患者经过6个月时间的回访,皮瓣完全成活,弹性佳、色泽自然,外观没有出现明显的臃肿症状。同时,患肢功能恢复良好,没有出现疼痛与功能障碍等问题。通过足部Maryland评分系统对患者进行评估,患者得分优。结论 对于足跟存在创伤的患者来说,通过应用动脉穿支螺旋桨皮瓣连续转移修复术能够有效修复创面,不会对患者产生较大的创伤,以及皮瓣成活率较高,具有较为显著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腓动脉 穿支螺旋桨皮瓣 修复 足跟创面
  • 简介:摘要目的述陪伴分娩的优与劣,为以后临床、护理及家庭活动中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长时间的临床观察及已有的临床资料分析;结论丈夫全程陪伴分娩可使产妇在分娩过程。使产妇的身心健康,及产后抑郁方面都有正面的效果,可是也有不好的方面,比如产后丈夫出现自责,性冷淡等方面的问题。

  • 标签: 丈夫 陪伴分娩
  • 简介:摘要 :脑卒中是脑血液循环突然发生障碍的疾病,又称为脑血管意外,临床表现以脑部出血或者缺血性损伤为主,其疾病的特点具有很高的复发率、致残率和病死率。在现代的医疗技术与医学发展都大有提高的背景下,脑卒中的死亡率下降比较明显,但是仍然有很高几率发生相关并发症,如言语障碍、吐咽障碍、心理障碍、运动障碍等,使患者的生活质量受到了严重影响,为了使致残率或死亡率能够最大限度降低,在患者病发时不仅要及时住院治疗,还应该及早进行康复治疗和护理,而康复治疗和护理要贯穿于整个病程,这样可以使相应并发症能够有效预防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因此,本文主要综合叙述脑卒中患者的康复护理。

  • 标签: 脑卒中 康复护理
  • 简介:摘要:神经内科是研究神经系统疾病的学科领域。常见神经疾病包括阿尔茨海默病、中风、癫痫和帕金森病等。诊断方面,应用影像学和实验室检查技术来评估患者情况。治疗方面,药物治疗不断创新,针对特定靶点研发新药;介入手术技术也在不断发展。此外,康复和辅助治疗也取得进展,如改进物理治疗和康复训练技术,并引入辅助器具和辅助疗法。神经内科的发展对患者和医生都具有重要意义,未来的研究重点将聚焦于进一步改善诊断和治疗方法。

  • 标签: 神经内科 常见神经疾病 诊断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