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5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 利于高效液相色谱,比较不同月份采收的多柯叶中共有峰总峰面积差异,确定其最佳采收期。方法 色谱柱:Kromasil (C18 250mm*4.6mm,5μm);流动相:甲醇-0.1%甲酸,梯度洗脱:0-20min甲醇为18%→35%;20-60min甲醇为35%;60-72min甲醇为35%→40%;检测波长:285nm;流速:0.8mL•min-1;柱温:25℃;进样量20μL。结果 不同采收期的多柯叶的成分组成变化不显著,但其各指标成分含量差异明显。结论 在4、6、10三个月份中多柯叶指纹图谱的共有峰总峰面积出现峰值,这对最佳采收时间的确定有一定指导作用。

  • 标签: 多穗柯 采收期 高效液相色谱
  • 简介:摘要目的门诊简单、规则使用药物治疗非感染性前色素膜炎,减少并发症的出现。方法非感染性前色素膜炎60例,63眼。重症和急性期者,眼部结膜下给药,联合眼药水点眼;轻症者,眼药水点眼。结果非感染性前色素膜炎60例,63眼痊愈,恢复发病前视力,无并发症出现。结论门诊简单、规则使用药物治疗非感染性前部色素膜炎迅速、安全、有效,并发症少,费用低廉。

  • 标签: 门诊 糖皮质激素 前色素膜炎 局部应用中图分类号 R2 文献标号 A 文章编号 2095-9753(2016)9-0152-01
  • 简介:【摘要】探讨新生儿色素失禁症的脑部MRI表现,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和诊断水 平。资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 2017年1月-2020年12月我院收治,并经临床、病理及基因证实的4例新生儿色素失禁症的MRI特征。结果4例患儿中脑部MRI均表现异常。常规序列中,右侧额叶、左侧枕叶及双侧内囊T1高信号信号1例, 左侧颞枕叶少许出血伴脑萎缩1例。4例均出现DWI高信号病灶,其中1例异常信号呈广泛性分布,受累部位主要为左侧大脑半球各叶深部及皮层下白质、基底节、丘脑、内囊、 胼胝体、脑干、小脑。DWI较常规序列可更敏感地显示病变范围。结论 新生儿色素失禁症脑部病变发病率高,头颅MRI应当作为常规检查,有助于病变的早期发现及临床预后评估。

  • 标签: 新生儿,色素失禁症,基因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评价中医治疗视网膜色素变性的临床疗效,探索并规范本病的治疗方案,评价临床疗效。方法对符合诊断纳入标准的16例(19只眼)视网膜色素变性患者治疗后,对视力,视野与血液流变学进行治疗前后的组内及组间比较。结果(1)视力总有效率分别为50%,显效率分别为5.56%(对照组)(2)各组经治疗后血流变学均有改善,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综合疗法治疗视网膜色素变性疗效显著,可以有效地提高视力,扩大视野范围,改善视网膜微循环与营养代谢,降低血粘度,促进色素上皮组织及光感受器的修复与再生。

  • 标签: 中医 网膜色素变性 临床研究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皮肤恶性黑色素瘤的临床病理特征,为皮肤恶性黑色素瘤的诊断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9例皮肤恶性黑色素瘤患者,回顾性分析其临床病理特征,包括肿瘤厚度、入侵程度、色素沉着和组织学亚型等。结果患者上肢及下肢部位发病率最高,其次为头颈部;多数患者为SSM,肿瘤厚度≤1.5mm。肿瘤细胞多呈圆形或多角形,排列成巢状或编织状较多,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均为阳性。结论皮肤恶性黑色素瘤临床病理多样化,应选择特异性诊断方法进行确诊。

  • 标签: 恶性黑色素瘤 病理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恶性黑色素瘤患者的生存质量与人文关怀,并探讨其相互关系。方法:本研究选择2022年10月至2023年10月期间收治的70例恶性黑色素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对比法,将患者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通过患者的病历资料和相关问卷调查,收集患者的基本信息、生存质量和人文关怀情况。结果: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的恶性黑色素瘤患者在生存质量方面表现出更好的结果。与对照组的患者相比,观察组的患者在身体功能、心理状态、社会支持和生活满意度等方面都有显著改善。此外,观察组的患者在治疗依从性和康复效果方面也表现出更好的结果。结论:本研究结果表明,恶性黑色素瘤患者观察组可以显著提高其生存质量。人文关怀可以改善患者的身心状态,提供社会支持和心理支持,从而增强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和康复效果。

  • 标签: 恶性黑色素瘤 生存质量 人文关怀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恶性黑色素瘤患者的生存质量与人文关怀,并探讨其相互关系。方法:本研究选择2022年10月至2023年10月期间收治的70例恶性黑色素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对比法,将患者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通过患者的病历资料和相关问卷调查,收集患者的基本信息、生存质量和人文关怀情况。结果: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的恶性黑色素瘤患者在生存质量方面表现出更好的结果。与对照组的患者相比,观察组的患者在身体功能、心理状态、社会支持和生活满意度等方面都有显著改善。此外,观察组的患者在治疗依从性和康复效果方面也表现出更好的结果。结论:本研究结果表明,恶性黑色素瘤患者观察组可以显著提高其生存质量。人文关怀可以改善患者的身心状态,提供社会支持和心理支持,从而增强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和康复效果。

  • 标签: 恶性黑色素瘤 生存质量 人文关怀
  • 简介:摘要: 自 1996-7 至今,回访人数 1 万人以上,发现新生儿出生结扎脐带要点 :1. 延迟最少一分钟 钳夹 结扎 脐带 ; 2 . 长断脐 ; 止血钳 距 脐跟部 约 2cm 以上钳 夹, (如果出现异常情况,如 脐带水肿 、 过粗 、 脆性大 等 ,应该稍留长一点,最后气门 距 脐跟部皮肤约 1. 5 -1. 8 cm 结扎) 最后一个结打在 距 皮肤最少 1.5cm 左右,不能少于 1.2cm ( 常规的结扎是用止血钳 距 脐带跟部 1-2cm 钳 夹,最后气门巨皮肤 约 0.5-0.8cm ); 3. 一次性扎紧,遇到水肿严重或者过粗的脐带,需要再次使用慕斯线加固一次,使其在一周左右脱落; 4. 对于脐部膨出的新生儿,使用无菌药棉直径约 3cm 棉球按压在脐窝后,再使用脐带包固定,约 15 天左右恢复正常。如此处理的新生儿 脐带残端脱落快,愈合好,且 在 其 长过程中不易生病,抵抗能力强,而且食欲好,身体发育良好。 应用改良的断脐技术可以缩短水肿脐带的断脐时间,降低脐带断裂率、断脐失败率、脐带渗血发生率、脐炎发生率、脐带脱落时间,减轻助产士压力,提高助产技术,从而保障新生儿安全,预防感染, 良好发育,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水肿   脐带   气门芯   断脐   新生儿安全   改良技术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针对痤疮后色素沉着患者进行光子嫩肤联合调Q激光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痤疮后色素沉着患者60例,以上病例于2020年1月开始治疗,于2021年1月治疗结束。随机将上述患者分成两组,其中30例对照组单纯实施光子嫩肤治疗,30例观察组在光子嫩肤治疗的同时配合调Q激光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总有效率与患者满意度。结果:在治疗总有效率与患者满意度上比较,观察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光子嫩肤联合调Q激光治疗可有效改善患者的皮肤生理功能,使色素沉着减轻,患者的满意度较高,建议推广应用。

  • 标签: 光子嫩肤 调Q激光 痤疮后色素沉着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特殊脐带夹和气门应用在新生儿断脐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5年3月在我院出生的398例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A组(136例)、B组(120例)、C组(142例),A组新生儿给予单纯用气门断脐,B组给予单纯用特殊脐带夹,C组给予特殊脐带夹+气门断脐。对比观察脱脐时间、出血、感染机率等指标。结果A组1-5天脐带脱落时间的例数为13例(9.55%)、B组14例(11.66%),C组126例(88.73%),可见C组脐带脱落时间明显短于A、B组,对比结果具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特殊脐带夹+气门给新生儿断脐,可以明显的缩短新生儿的脱脐时间,减少出血几率、脐带感染率,操作方便,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 标签: 特殊脐带夹 气门芯 快速脱脐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放大染色内镜(MCE)对于早期胃癌及其癌前病变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1月~12月我院门诊、住院及体检经普通胃镜检查提示胃粘膜异常患者38例,应用MCE检查染色,获得胃癌早期及其癌前病变诊断与分型,并与病理组织活检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38例患者经病理证实,8例为浅表性胃炎,28例癌前病变(11例胃粘膜萎缩、7例萎缩伴肠上皮化生、10例萎缩伴不典型增生),2例早期胃癌。MCE检查与病理检查相比,对癌前病变的诊断符合率为85.7%(24/28)。结论MCE对于早期胃癌及其癌前病变具有较高的检出率,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胃癌早期 癌前病变 放大色素内镜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皮肤恶性黑色素瘤的临床病理特征,为皮肤恶性黑色素瘤的诊断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9例皮肤恶性黑色素瘤患者,回顾性分析其临床病理特征,包括肿瘤厚度、入侵程度、色素沉着和组织学亚型等。结果患者上肢及下肢部位发病率最高,其次为头颈部;多数患者为SSM,肿瘤厚度≤1.5mm。肿瘤细胞多呈圆形或多角形,排列成巢状或编织状较多,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均为阳性。结论皮肤恶性黑色素瘤临床病理多样化,应选择特异性诊断方法进行确诊。

  • 标签: 恶性黑色素瘤 病理 诊断
  • 简介:【摘 要】目的:研究对于皮肤恶性黑色素瘤采取帕博利珠单抗治疗,对于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2年11月就诊的116例皮肤恶性黑色素瘤患者为研究对象,每组各58例,对照组:常规手术联合化疗治疗、研究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添加帕博利珠单抗治疗,对比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生活质量、不良反应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于皮肤恶性黑色素瘤采取帕博利珠单抗治疗,效果显著。

  • 标签: 皮肤恶性黑色素瘤 帕博利珠单抗治疗 治疗效果
  • 简介:目的探讨小直径多孔道髓减压术治疗早期股骨头坏死的疗效。方法将68例早期股骨头坏死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试验组35例使用3.0~4.0mm克氏针或钻头行小直径多孔道髓减压术治疗,对照组33例行传统器械刮匙去除死骨治疗。结果试验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后髋关节Harris评分的疼痛评分均优于对照组[(41.2±7.4)min比(74.3±10.2)min、(9.7±2.3)d比(14.3±4.2)d、(43.56±2.12)分比(37.21±1.19)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0.05)。两组术中出血量和住院费用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3和6个月髋关节Harris总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术后12和24个月髋关节Harris总分明显高于对照组[(93.11±2.43)分比(91.23±2.89)分、(85.23±2.43)分比(73.54±2.89)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小直径多孔道髓减压术治疗早期股骨头坏死较传统器械具有创伤小、手术时间短、坏死骨清除率高和减缓疾病进展等优点,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股骨头坏死 减压术 外科 治疗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