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IL)-6及IL-4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选择60例COPD患者(COPD组),分别在急性加重期及缓解期抽取静脉血,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清IL-6和IL-4水平,同时常规测定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以及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FEv,%),与30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比较,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COPD组急性加重期患者血清IL-6及IL4水平[(106.75±30.45)、(90.36±13.25)ng/L]明显高于COPD组缓解期患者[(84.26±10.76)、(80.35±8.21)ng/L]及对照组[(78.15±10.11)、(75.28±6.38)ng/L](P〈0.05或〈0.01),COPD组缓解期患者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血清IL-6、IL-4水平与Pa02、FEV,%呈负相关(p〈0.05),与PaCO2呈正相关(P〈0.05)。结论IL-6及IL4参与了COPD气道炎性反应,对COPD诊断和预后判断具有积极作用。

  • 标签: 肺疾病 慢性阻塞性 白细胞介素6 白细胞介素4
  • 简介:目的分析中药生大黄对急性胰腺炎患者肿瘤坏死因子(TNF)、白细胞介素(IL)-6、IL-8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0年10月至2015年10月收治的95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将患者分为对照组(47例)和观察组(48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中药生大黄治疗.检测两组患者治疗前后TNF、IL-6、IL-8水平并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血清TNF、IL-6、IL-8水平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血清TNF、IL-6、IL-8水平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生大黄应用于急性胰腺炎治疗中能有效抑制患者炎性细胞因子的释放,减轻胰腺炎症反应,改善患者临床症状,促进患者康复.

  • 标签: 生大黄 急性胰腺炎 白细胞介素-6 白细胞介素-8
  • 简介:【摘要】目的 对米氮平联合氟西汀在抑郁症中的临床治疗效果以及对患者肿瘤坏死因子、白细胞介素1β以及白细胞介素10的影响展开研究。方法 研究对象为我院在2021年2月到2022年3月期间收治的100例抑郁症患者,按照治疗方案进行分组,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用米氮平治疗,观察组联合氟西汀展开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结果 对比发现观察组经治疗后肿瘤坏死因子与白细胞介素1β水平更低,白细胞介素10水平更高。(P<0.05)结论 米氮平与氟西汀在抑郁症治疗中的联合应用可以显著升高IL-10抗炎因子水平,同时对TNF-α水平以及IL-1β水平进行抑制,在不增加治疗用药风险的前提下优化治疗效果。

  • 标签: 临床应用价值 抑郁症 白细胞介素 肿瘤坏死因子
  • 简介: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外周血白细胞介素(IL)-17水平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SLE患者60例(SLE组),其中稳定期和活动期各30例,选择同期健康体检者30例作为对照组,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检测各组外周血IL-17水平,对外周血IL-17水平与SLE疾病活动指数(SLEDAI)评分、24h尿蛋白定量、抗双链DNA抗体、补体C,及器官损害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SLE组外周血IL-17水平为(122.03±96.78)ng/L;其中SLE活动期患者外周血IL-17水平为(182.43±106.28)ng/L,SLE稳定期患者外周血IL.17水平为(82.33±76.98)ng,L。对照组外周血IL-17水平为(32.93±22.68)ng/L。SLE组外周血IL-17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SLE活动期患者外周血IL-17水平显著高于SLE稳定期患者和对照组,且SLE稳定期患者外周血IL-17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外周血IL-17水平与SLEDAI评分、抗双链DNA抗体及24h尿蛋白定量呈正相关(r=0.662、0.494、0.571,P〈0.05),与补体C3呈负相关(r=-0.412,P〈0.01),与器官损害无相关性(P〉0.05)。结论SLE患者外周血IL-17表达水平存在明显异常,且与疾病活动度有明显相关性,提示IL-17可能在SLE发病中起重要作用。

  • 标签: 红斑狼疮 系统性 白细胞介素17 相关性
  • 简介:【摘要】 目的 观察阿托伐他汀钙治疗高血压对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0年3月-2021年3月入院的70例高血压患者进行研究,随机分组后,对照组采用硝苯地平治疗,观察组则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对患者应用阿托伐他汀治疗后细胞因子变化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观察组用药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

  • 标签: 高血压 阿托伐他汀钙 细胞因子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白细胞介素-27(Interleukin-27, IL-27)及其受体在食管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与预后的关系。方法 以我院诊治的62例食管癌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生存时间的不同将患者分为≤2年生存时间组(短期生存组)和>2年生存时间组(长期生存组),其中短期生存组39例,长期生存组23例。分别测定患者血清、肿瘤和癌旁组织中IL-27和IL-27R表达水平。结果 短期生存组患者血清IL-27含量显著高于长期生存组(P<0.05);两组患者IL-27和IL-27R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高于癌旁组织(P<0.05);长期生存组患者肿瘤组织中IL-27和IL-27R蛋白表达水平均明显低于短期生存组(P<0.05);但两组患者癌旁组织IL-27和IL-27R蛋白表达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L-27和IL-27R均是食管癌预后的独立因素,可作为判断食管癌预后的潜在生物标志。

  • 标签: 白细胞介素-27 食管癌 预后
  • 简介:目的探讨沙利度胺治疗多发性骨髓瘤(MM)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检测15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18例未治疗MM患者(未治疗组)、31例治疗后的MM患者(联合化疗组15例,沙利度胺+联合化疗组16例)的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结果MM患者血清IL-16水平(18.66±3.46)ng/L明显高于对照组(11.24±2.05)ng/L(P〈0.01),特别在未治疗组血清IL-16水平最高[(22.26±4.53)ng/L]。联合化疗组患者血清IL-6水平(15.89±3.44)ng/L较未治疗组明显下降(P〈0.01)。沙利度胺+联合化疗组患者血清IL-6水平(12.47±3.11)ng/L最低,较未治疗组及联合化疗组均有明显降低(P〈0.01或〈0.05)。结论沙利度胺可能存在下调IL-16的水平,抑制骨髓瘤细胞增殖,发挥抗肿瘤作用。

  • 标签: 多发性骨髓瘤 白细胞介素-6 沙利度胺
  •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脑出血老年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33(IL-33)水平与病情程度及预后的关系。 方法 研究对象选取我院于2019年6月-2021年6月收治的127例脑出血老年患者,分析临床资料,均行CT检查测定颅内出血量,以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估病情,以改良Rankin量表(mRS)评估预后,检测血清IL-33水平,分析IL-33水平与病情及预后的关系。 结果 与存活组比较,死亡组发病后7d、发病后6个月IL-33水平均更高(P<0.05);与预后良好组比较,预后不良组入院时IL-33水平更低(P<0.05);入院时血清IL-33水平与血肿体积(r=-0.37,P<0.05)及NIHSS评分(ρ=-0.54,P<0.05)呈负相关;入院时血清IL-33水平是脑出血老年患者7d死亡率、6个月死亡率及6个月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 结论 脑出血老年患者血清IL-33水平与病情程度呈负相关,可为预后评估提供参考依据。

  • 标签: 脑出血 老年患者 病情程度 相关性 预后 死亡率 神经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和降钙素原(PCT)联合诊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3年1月-2023年8月100例疑为细菌性血流感染患者,入选患者均行CRP、IL-6、PCT检测,以实验室培养结果为金标准,评价单一指标检测与联合检测的诊断价值。结果:本次研究中100例患者实验室培养阳性56例,阴性44例;CRP、IL-6、PCT联合检测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均高于单一CRP、单一IL-6、单一PCT检测,差异有意义(P<0.05)。结论:CRP、IL-6、PCT联合检测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可在细菌性血流感染筛查中推广应用。

  • 标签: CRP IL-6 PCT 细菌性血流感染
  • 简介:摘要:目的 评价前列腺癌的临床诊断中联合检测血清铁蛋白(SF)、白细胞介素-6(IL-6)、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42例前列腺癌患者纳入恶性组、64例前列腺增生/前列腺炎患者纳入良性组、47例男性健康体检者纳入对照组,三组研究对象均选自2020年8月~2021年12月,分别检测各组的SF、IL-6、PSA水平。结果 恶性组各项指标水平均显著高于良性组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可将SF、IL-6与PSA联合检测作为临床筛查、诊断前列腺癌的有效方法。

  • 标签: 前列腺癌 临床诊断 血清铁蛋白 白细胞介素-6 前列腺特异性抗原
  • 简介:摘要:目的 评价前列腺癌的临床诊断中联合检测血清铁蛋白(SF)、白细胞介素-6(IL-6)、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42例前列腺癌患者纳入恶性组、64例前列腺增生/前列腺炎患者纳入良性组、47例男性健康体检者纳入对照组,三组研究对象均选自2020年8月~2021年12月,分别检测各组的SF、IL-6、PSA水平。结果 恶性组各项指标水平均显著高于良性组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可将SF、IL-6与PSA联合检测作为临床筛查、诊断前列腺癌的有效方法。

  • 标签: 前列腺癌 临床诊断 血清铁蛋白 白细胞介素-6 前列腺特异性抗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的血液标本,建立一种有效的残留白细胞定量检测方法的检测效能。方法选取100分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标本,对血液标本残留的白细胞定量分别应用流失细胞仪与ADAM-r白细胞计数系统检测,进行检测结果间的平行对照。结果检测结果显示,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最小值、最大值分别为0.18%、92.23%,25%~75%可信区间为2.41%~23.69%,ADAM-r白细胞计数系统检测检测最小值、最大值分别为0.04%、715.56%,25%~75%可信区间为2.66%~91.17%,两种检测方法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血样,应用ADAM-r白细胞计数系统定量检测血液中残留的白细胞有显著价值。

  • 标签: 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 残留白细胞 定量检测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的血液标本,建立一种有效的残留白细胞定量检测方法的检测效能。方法:选取100分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标本,对血液标本残留的白细胞定量分别应用流失细胞仪与ADAM-r白细胞计数系统检测,进行检测结果间的平行对照。结果:检测结果显示,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最小值、最大值分别为0.18%、92.23%,25%~75%可信区间为2.41%~23.69%,ADAM-r白细胞计数系统检测检测最小值、最大值分别为0.04%、715.56%,25%~75%可信区间为2.66%~91.17%,两种检测方法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血样,应用ADAM-r白细胞计数系统定量检测血液中残留的白细胞有显著价值。

  • 标签: 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 残留白细胞 定量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