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日前,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印发医药卫生体制五项重点改革2010年度主要工作安排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通知》提出,我国将进一步提高基本医疗保障水平,提高报销比例。城镇居民医保和新农合政策范围内住院费用报销比例达60%以上,

  • 标签: 报销比例 住院费用 医保 医药卫生体制 国务院办公厅 医疗保障水平
  • 简介:记者从安徽省卫生厅获悉,随着该省新农合实现“全覆盖”、报销比例提高等措施的实施,今年前三季度,安徽省新农合住院病人报销比例达到44.62%。安徽省卫生厅统计显示,截至9月30日,该省参合农民累计已有360多万人次的住院医药费用获得了.按比例补偿,2600多万人次的门诊医药费用获得了一定的补偿。此外,安徽省组建新农合临床专家库,

  • 标签: 安徽省卫生厅 报销比例 住院病人 农民 医药费用 全覆盖
  • 简介:[摘要] 目的:优化门诊就诊流程,提高移动支付比例。方法:运用MDT模式,提供解决方案。结果:优化了医院人力资源配置,移动支付比例逐月增长,提高了患者就诊满意度。结论:运用MDT模式对优化门诊流程,提高移动支付比例有明显作用。

  • 标签: MDT模式 门诊 移动支付
  • 简介:目的:分析高频刀质量控制及应用安全中的关键因素。方法:对测试仪器、保护接地阻抗、测试误差、电源线、心脏起搏器、质量控制周期等关键因素作综述,探究高频刀质量控制及应用安全的关键因素对质量控制工作所具有的意义。结果:通过对质量控制周期、心脏起搏器、电源线、测试误差、保护接地阻抗以及测试仪器等质量控制工作的关键因素进行分析与掌控,能够提升高频刀的可操作性,降低使用风险,能够为医生及患者的使用安全与医疗服务质量提供保障。结论:在高频刀质量控制工作中对质量控制及应用安全关键因素进行分析,有助于推进高频刀的安全使用工作。

  • 标签: 高频电刀 质量控制 应用安全 关键因素
  • 简介:目的探讨PDCA循环管理方法应用于血透室浓缩B质量控制的可行性,以提高患者血液透析治疗的质量。方法对照《YY0572—2015血液透析及治疗相关用水》,运用PDCA循环管理方法对血透室浓缩B质量进行检查,分析浓缩B细菌含量超标的原因,针对人员、材料及设备、方法、环境四大因素出现的不足之处进行持续质量改进。结果采用PDCA循环管理后,合格率从原先的4.17%上升到83.30%(Х^2=30.56,P〈0.01)。结论运用PDCA循环管理方法可以促使医院血透室浓缩B的质量得到显著提高。

  • 标签: PDCA循环 浓缩B液 细菌 监测 质量
  • 简介:【摘 要】目的:针对复方甘露醇注射的制备工艺进行探究,寻找质量控制措施,并完善现有的质量控制标准体系;方法:将甘露醇与山梨醇分别作为主药与辅药,应用活性炭吸附法来制备复议甘露醇注射,在 105℃的环境下进行 30分钟的灭菌,即得。结果:依照本方法所制备的复议甘露注射药品,主药成分损失量低,同时药液颜色外观符合于具体质量要求,同时包括热原在内的一系列其他项目也符合于我国药典在注射药剂方面的规定与需要;结论:该药剂的制备方式在工艺上存在着明显优势,工艺简便可靠,有良好的稳定性,所应用的质量控制方法也可以起到良好的控制效果,可以推广使用。

  • 标签: 复方甘露醇 注射液 质量控制 制备工艺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内镜下胃息肉切术患者的护理体会。方法:选取2021.5~2022.5期间在我院行内镜下胃息肉切术治疗的100例胃息肉患者,随机分为2组后采取不同护理,最后对比结果。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首次排气时间、首次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均更短(P<0.05)。结论:对于内镜下胃息肉切术患者,实施综合护理效果显著,可促使患者病情恢复加快。

  • 标签: 胃息肉 内镜下胃息肉电凝电切术 综合护理 常规护理 术后恢复
  • 简介:摘要:本文总结了内镜下胃息肉切术患者的护理体会,通过对2022年5月至2023年5月期间接受手术的80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了术前、术中、术后护理措施对患者的影响。研究发现,有效的护理能够显著提高手术效果,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促进患者康复。因此,针对胃息肉患者,医护人员应重视并落实好患者的护理工作,以提升患者的满意度及生活质量。

  • 标签: 胃息肉 内镜下电凝电切术 护理 手术效果 并发症。
  • 简介:[摘要]:高频刀是一种取代机械手术刀进行组织切割的外科器械。随着电子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带动了高频外科手术刀的临床应用,方便了医生的操作,目前已成为较为理想的外科手术器械。但临床上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在手术中引起的外科损伤偶有发生,不仅给病人带来痛苦,对临床护理工作也带来诸多影响。因此,外科器械的安全使用越来越引起医院领导及手术室管理者的高度重视,本文就医院手术室有关损伤的情况进行综合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护理对策。

  • 标签: []高频电刀电外科损伤 原因分析 护理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临床在治疗房颤患者时应用地高辛注射联合胺碘酮注射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房颤患者100例,随机均分为常规组、实验组,常规组患者采用胺碘酮注射治疗方案,实验组采用地高辛注射联合胺碘酮注射治疗方案,对比二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与常规组相比,治疗有效率更高(P值<0.05),不良反应发生率相似(P值>0.05)。结论:在治疗房颤时应用地高辛注射与胺碘酮注射联合治疗方案,能有效促进患者康复,药物安全性高,值得临床应用。

  • 标签: 地高辛注射液 胺碘酮注射液 联合治疗 房颤 临床治疗效果
  • 简介:中国医改启动一年多来,各级政府已投.k5000多亿元人民币,许多改革措施陆续落实到位,看病难和看病贵在一定程度上得到缓解,但与民众的期望还有一定距离,目前一些民众的就医感受,还没有大幅度改善。我们将继续完善医改的具体措施,通过广大医务人员的不懈努力和社会各界的理解支持,尽快缓解“看病难、看病贵”问题。这是中共卫生部党组书记、副部长张茅29日对中国医疗体制改革实施一年来的总体评价。

  • 标签: 看病费用 医疗体制改革 十二 医务人员 党组书记 看病难
  • 简介:“健康是民生之本。”在今年的济南两会上,医疗卫生改革一直是代表和委员非常关注的话题。不少政协委员开出“药方”,要在所有公立医院推广基本药物制度、预约挂号、单病种限价和质量控制等进行深入改革。对此,济南市卫生局局长贾堂宏告诉记者,继去年济南在全市105所政府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试点基本药物零差率基础上,基本药物制度将逐步在所有公立医院推广,将大大降低市民的看病费用。

  • 标签: 基本药物制度 公立医院 济南市 零差率 报销比例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针对胃息肉患者临床中采用无痛胃镜下高频切术治疗后的整体效果。方法 随机抽取80例胃息肉患者纳入实验研究范围,其均于2018年至2020 年入我院接受诊治,应用等量数字随机方式分为常规组(内镜下切术n=40)和实验组(无痛胃镜下切术n=40),比较两种手术方式治疗胃息肉的临床效果。结果 两组患者手术成功率均为1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和半年复查复发率分别为5.00%(2/40)和7.50%(3/40),常规组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和半年复查复发率分别为20.00%(8/40)和25.00%(10/40);两组数据对比,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无痛胃镜下高频切术的治疗对胃息肉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和半年复查复发率均具有明显的改善作用,临床应用效果显著。

  • 标签: 无痛胃镜 高频电凝电切术 胃息肉 并发症 复发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无痛肠镜下对下消化道息肉实施切治疗临床效果。方法:于2019年1月-2020年12月为时限,以接受治疗的消化道息肉患者50例为对象,依据不同干预方案分设2组加以研究,每组患者各为25例。所有对象均实施切治疗,参照组于常规内镜下完成手术,试验组于无痛肠镜下完成手术。比较2组手术的情况、治愈率以及并发症率。结果:2组对比疼痛评分、手术时间、治愈率及并发症率的数据表明试验组更优,满足统计要求(P

  • 标签: 无痛肠镜 下消化道息肉 电凝电切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无痛胃镜下高频切术治疗胃息肉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在我院就诊的胃息肉患者80例,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进行常规手术切除,观察组进行无痛胃镜下高频切术治疗。统计两组患者的手术指标、术后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指标、术后生活质量等各项临床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

  • 标签: 无痛胃镜 高频电凝电切术 胃息肉
  • 简介:摘要  目的:评估肌生物反馈和刺激在产后康复治疗中的疗效,分析影响治疗效果的因素。 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在我院分娩的产妇100例,年龄在23到45岁之间,分娩次数1到3次。所有患者均经诊断存在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表现,且均在产后42天到6个月间进行产后盆底康复治疗。分析治疗前后产妇临床症状、盆底肌力变化及盆底康复效果。 结果:治疗后,产妇的症状均有改善,盆底肌张力较治疗前明显提高。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妊娠次数越少、阴道分娩越少、新生儿体重越小,治疗效果越好。  结论:肌生物反馈和刺激在产后康复治疗中的作用明显,能有效缓解产后盆底功能障碍症状,减少尿失禁,改善疼痛,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标签:  盆底功能障碍 肌电生物反馈 产后康复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