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5 个结果
  • 简介:摘要: 自 1996-7 至今,回访人数 1 万人以上,发现新生儿出生结扎脐带要点 :1. 延迟最少一分钟 钳夹 结扎 脐带 ; 2 . 长断脐 ; 止血钳 距 脐跟部 约 2cm 以上钳 夹, (如果出现异常情况,如 脐带水肿 、 过粗 、 脆性大 等 ,应该稍留长一点,最后气门芯 距 脐跟部皮肤约 1. 5 -1. 8 cm 结扎) 最后一个结打在 距 皮肤最少 1.5cm 左右,不能少于 1.2cm ( 常规的结扎是用止血钳 距 脐带跟部 1-2cm 钳 夹,最后气门芯巨皮肤 约 0.5-0.8cm ); 3. 一次性扎紧,遇到水肿严重或者过粗的脐带,需要再次使用慕斯线加固一次,使其在一周左右脱落; 4. 对于脐部膨出的新生儿,使用无菌药棉直径约 3cm 棉球按压在脐窝后,再使用脐带包固定,约 15 天左右恢复正常。如此处理的新生儿 脐带残端脱落快,愈合好,且 在 其 长过程中不易生病,抵抗能力强,而且食欲好,身体发育良好。 应用改良的断脐技术可以缩短水肿脐带的断脐时间,降低脐带断裂率、断脐失败率、脐带渗血发生率、脐炎发生率、脐带脱落时间,减轻助产士压力,提高助产技术,从而保障新生儿安全,预防感染, 良好发育,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水肿   脐带   气门芯   断脐   新生儿安全   改良技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特殊脐带夹和气门芯应用在新生儿断脐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5年3月在我院出生的398例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A组(136例)、B组(120例)、C组(142例),A组新生儿给予单纯用气门芯断脐,B组给予单纯用特殊脐带夹,C组给予特殊脐带夹+气门芯断脐。对比观察脱脐时间、出血、感染机率等指标。结果A组1-5天脐带脱落时间的例数为13例(9.55%)、B组14例(11.66%),C组126例(88.73%),可见C组脐带脱落时间明显短于A、B组,对比结果具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特殊脐带夹+气门芯给新生儿断脐,可以明显的缩短新生儿的脱脐时间,减少出血几率、脐带感染率,操作方便,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 标签: 特殊脐带夹 气门芯 快速脱脐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使用EV3公司可脱弹簧圈治疗颅内动脉瘤(intracranialaneurysms)的临床效果。分析可脱弹簧圈治疗破裂动脉瘤,脑血管痉挛的发生及处理办法。方法血管内栓塞治疗Hunt-HessI-Ⅲ级动脉瘤病人60例,26例患者同时行腰椎穿剌放脑脊液,视患者脑脊液颜色及流出速度决定每天行1次穿剌还是2次穿剌,一般是1次,每次放出脑脊液30ml-40ml,一般不超过50ml,每次放脑脊液时间不低于20分钟。观察栓塞效果及症状性血管痉挛发生情况。结果发生血管痉挛的共9例,其中有1例是行腰穿放脑脊液组的。所有患者随坊2-36个月,发生少时再出血1例,血管痉挛病人中中度致残2例。其余病人恢复良好。结论血管内弹簧圈栓塞治疗是一种可靠的治疗方法,具有微创、安全、效果好、病人恢复快等特点,而腰椎穿刺放脑脊液对降低症状性脑血管痉挛发生有显著效果。

  • 标签: 可脱弹簧圈 脑动脉瘤 脑血管痉挛 血管内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血管内弹簧圈栓塞与神经外科开颅夹闭治疗老年蛛网膜下腔动脉瘤的疗效。方法:时间节点:2019年1月-2021年12月,筛选该时间段内我院收治的老年蛛网膜下腔动脉瘤患者作为样本,42例患者均符合研究要求,以信封盲抽签方式将患者抽取两组,对照组开展神经外科开颅夹闭治疗,观察组血管内弹簧圈栓塞开展治疗,观察患者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免疫治疗指标(IgA、IgM、IgG)无差值(P>0.05),治疗后观察组指标改善更显著(P<0.05)。治疗前两组NIHSS评分无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NIHSS分值改善更优,差异明显(P<0.05)。并发症结果中观察组4.76%(更低);对照组23.81%,差异显著(P<0.05)。结论:血管内弹簧圈栓塞治疗老年蛛网膜下腔动脉瘤具有较强的安全性优势,可以进一步强化其治疗效果,减少对患者产生的创伤,预后良好,有助于患者恢复身体机能,值得推广。

  • 标签: 老年蛛网膜下腔动脉瘤 血管内弹簧圈栓塞 神经外科开颅夹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