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手术室患者手术部位感染的因素,以及针对性的预防管控措施。方法:随机选择本院2020年7月至2020年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集束化护理用于手术部位感染预防的效果。方法选择在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63例患者作为此次观察分析的对象,并按随机分配的方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其中,有31例患者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有32例患者的实验组采用集束化护理模式,分析并对比两组患者手术部位感染发生率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实验组患者手术部位感染发生率比照组低(P<0.05),实验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给予手术部位感染患者集束化护理干预,可有效提高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降低感染的发生率,建议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集束化护理 手术部位感染 预防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手术室手术部位切口感染预防与护理措施。方法将我院2013年6——2015年6月收治的61例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n=30)和对照组(n=31),观察组应用针对性护理,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对比两组患者切口感染发生率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3.3%,手术切口感染发生率是3.3%(1/30)对照组护理满意度为83.9%,手术切口感染发生率是12.9%(4/3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性护理应用于手术室手术部位切口感染预防中效果确切,可显著降低患者切口感染发生率,并提升患者护理满意度。

  • 标签: 手术室 手术部位切口感染 针对性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在本次实验中将使用不同的皮肤准备方法对需要接受骨科手术的患者备皮,研究不同皮肤准备方法对骨科手术部位感染的影响。方法在本次实验中将以2017年3月-2018年3月在我院接受骨科手术的80名患者作为本次试验的实验对象,把所有患者按照随机分配的原则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实验组患者使用改良后的皮肤方法,对照组使用传统的皮肤准备方法,对两组患者术后感染的概率进行对比。结果对两组患者术后感染情况进行对比发现实验组比对照组患者术后感染的概率低7.5%;而且实验组患者术后留置引流管的人数更少。所以,在对骨科手术患者进行术前皮肤准备时使用改进后的皮肤准备方法可以有效的降低术后部位感染的概率。结论通过对两组患者的术后感染情况进行对比发现实验组患者发生术后感染的概率更低,而且实验组患者手术时间和患者卧床时间更短,由此可见使用改良的皮肤准备方法有着更好的效果,可以降低患者的感染率。

  • 标签: 不同皮肤准备方法对骨科手术部位感染的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手术室护理在骨折患者部位感染情况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9年5月-2020年5月我院收治的骨折患者

  • 标签:
  • 简介:文章介绍了手术室空气细菌污染的来源;通过大量的研究实例说明了空气洁净技术的应用与手术部位感染的关系;分析了影响空气洁净技术预防效果的因素。

  • 标签: 空气洁净技术 手术部位感染预防 手术室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加强手术室优质 护理干预策略对手术部位感染控制的效果,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随机选择 2018 年1月- 2019 年6月于手术室行手术治疗的 90 例择期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将其分 为观察组(A组),对照组(B组),记录两组患者正确外科洗手、无接触法戴无菌手套、术中血糖监测及术中体温监测的落实情况,患者手术过程中手术室感染相关指标的合格率以及手术部位感染的发生情况。结果 A组患者表浅切口和器官腔隙感染的发生率显著低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加强手术室优质 护理干预策略的实施不仅能够提高医护人员对手术部位感染的预防控制意识,而且能有效控制手术部位感染的发生。

  • 标签: 手术部位感染 优质 护理干预 手术室 预防与控制
  • 简介:【摘要】目的:对 肝胆胰腺手术发生手术部位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方法:选择我院 2017 年 2 月 -2019 年 2 月期间在我院接受肝胆胰腺手术的患者 400 例,将出现手术部位感染的患者设为研究组,未出现感染的患者设为对照组,并分析 手术部位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 结果:在所有患者中,手术部位感染的有 33 例,占比 8.25% ;在 logistic 回归分析上,患者的年龄、术前感染、术前血糖异常、术前肝功能异常、腹腔镜手术、术中失血量、留置引管时间、 NISS 评分等是患者出现手术部位感染的单一危险因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结论:引起患者出现手术部位感染的危险因素数量较多,因此,应该加强对 肝胆胰腺手术患者的临床护理和感染防控,以减少其手术部位感染情况的发生。

  • 标签: 肝胆胰腺手术 手术部位感染 危险因素
  • 简介:目的探讨乳腺癌术后手术部位感染(SSI)的影响因素,为制定SSI的控制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630例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乳腺癌术后SSI发生率,并对其常见的临床、病理相关危险因素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乳腺癌术后SSI发生率为3.65%(23/630),金黄色葡萄球菌是SSI的主要病原菌(14/20)。单因素分析显示:化疗相关粒细胞减少症、糖尿病、引流管留置时间为乳腺癌术后SSI危险因素(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化疗相关粒细胞减少症、引流管留置时间是乳腺癌术后SSI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化疗相关粒细胞减少症、引流管留置时间是乳腺癌术后SSI发生的主要因素,必须采取相对应的综合性措施才能有效地降低乳腺癌术后SSI发生率。

  • 标签: 乳腺肿瘤 手术部位感染 危险因素 回归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层级护理干预对清洁切口手术部位感染控制效果的影响。方法从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选择我院脊柱关节外科护理工作人员15名进行研究,并对2014年与2015年这两年我院脊柱关节外科清洁切口手术的人数、感染例数以及感染率进行监测,分析层级护理干预应用对清洁切口手术部位感染控制效果,统计对比清洁切口手术部位感染发生情况。

  • 标签: 层级护理干预 感染控制 作用 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护理管理的重要性,研究其在医院手术部位感染控制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1422例手术部位感染的患者为对象,其均来自于2023年1月-2023年12月,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两组实施差异化护理,即护理管理和常规护理,比较两组的Ⅰ类手术切口感染率。结果研究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 护理管理模式优势显著,可明显降低患者的手术部位感染率,可推广。

  • 标签: 院内感染 护理管理 问题 措施
  • 简介:摘要 目的:研究探讨前馈控制护理对耳鼻喉科护理质量及手术部位感染的干预效果。方法:将2021年1月至2021年12月在本科室接受治疗的耳鼻喉科患者74例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7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给予前馈控制护理;观察对比两组患者干预后的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护理质量更佳(P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无菌保护膜封铺巾边缘对于骨折患者手术部位感染情况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100例骨折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治疗组采用无菌保护膜封铺巾边缘的无缝隙护理,观察两组骨折患者的手术部位感染率并进行分析对比。结果:两组患者在护理后均能提高一定的治疗效果,但治疗组患者的手术部位感染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对骨折患者手术部位实施护理时,无菌保护膜封铺巾边缘对骨折患者手术部位感染情况的影响较大,能显著降低感染率,有较高使用价值。

  • 标签: 无菌保护膜 骨折患者 无缝隙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