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微血管减压治疗三叉神经痛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2月~2016年2月收治的三叉神经痛患者4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不同的临床治疗的方式,将研究中的所有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采用药物治疗的方式进行治疗,观察组采用微血管减压进行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相对于对照组的临床治疗有效率,观察组的临床治疗有效率要高出很多。结论微血管减压治疗三叉神经痛的效果十分明显,在临床上可以将其用来治疗三叉神经痛。

  • 标签: 微血管减压术 三叉神经痛 治疗效果中图分类号 R2 文献标号 A 文章编号 2095-9753(2016)4-0101-01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微血管减压治疗三叉神经痛的护理举措。方法:筛选我院收治的76例行微血管减压的患者为参考对象,以奇偶法分为研究组、参照组,各组应用常规护理、围手术期护理,比较两组生活质量和并发症等数据。结果:研究组患者各项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参照组,有意义(P

  • 标签: 微血管减压术 三叉神经痛 护理效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观察三叉神经痛(TN)患者实施显微血管减压治疗的近期及远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2月至2011年11月应用显微血管减压进行治疗的108例TN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患者术后2年内疼痛的改善情况,同时结合年龄与病程,以及压迫血管的类型,是否出现明显压迫切迹等情况,对TN的复发因素予以分析.结果中发现全部患者均存在血管压迫,其中93例出现明显压迫切迹,包括存在动脉性压迫85例,静脉性压迫15例,动静脉联合压迫8例,其中动脉性压迫患者中有74例存在明显压迫切迹,而静脉性压迫中有11例出现明显压迫切迹,8例动静脉联合压迫均能够见到明显的压迫切迹.术后1周,患者动脉性压迫均获得明显改善,其中79例被判定为优,6例被判定为良;静脉性压迫患者9例效果达到优,6例达到良;而动静脉联合压迫患者5例效果达到优,3例达到良.在术后1年的随访中,5例动脉性压迫出现复发,其中3例为部分复发,2例为完全复发;6例静脉性压迫出现复发;2例动静脉联合压迫患者均出现完全复发.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血管压迫类型、血管压迫切迹、病程为影响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P<0.01).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血管压迫类型、血管压迫程度、病程为影响术后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TN患者应用显微血管减压进行治疗,效果确切,其中病程、血管压迫类型以及压迫程度是影响患者术后出现复发比较重要的因素.

  • 标签: 治疗结果 三叉神经痛 显微血管减压术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综合护理在微血管减压治疗三叉神经痛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 选取 20 20 年 4 月至 2020 年 5 月在我院接受微血管减压治疗的三叉神经痛患者 3 例,并根据抽签的方式分为对照组( 1 例 )和观察组( 2 例 )。 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进行综合护理,对比两组的护理效果。 结果: 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 VAS (疼痛视觉模拟评分量表)、 SAS (焦虑自评量表)和 SDS (抑郁自评量表)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 P < 0.05 ,两组对比有明显差异。 结论: 对接受微血管减压治疗的三叉神经痛患者展开综合护理,能够有效缓解患者焦虑以及抑郁的负面情绪,并缓解患者的疼痛状况。

  • 标签: 综合护理 微血管减压术 三叉神经痛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行三叉神经痛微血管减压之后的并发症临床护理要点与效果。方法将我院收治的三叉神经痛微血管减压患者77例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存在术后并发症,观察患者在接受护理方案后的效果。结果术后头晕、呕吐恶心和头痛的发生率最高,分别为79.2%、50.9%和38.9%;除1例面瘫患者病情加重、1例后颅窝硬膜下血肿患者死亡外,其余并发症患者均在护理后获得恢复。结论针对性、个性化的护理方案的实施在三叉神经痛微血管减压患者的并发症护理中的效果显著,值得临床应用和推广。

  • 标签: 微血管减压术 并发症 三叉神经痛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微血管减压为三叉神经痛患者实施治疗时辅以心理护理的效果讨论。方法:抽选84例收治时间为2021年11月至2022年11月的三叉神经痛患者实施对比讨论,经抽签法分成对比组与讨论组,一组42例患者,均以微血管减压实施治疗,在此期间,对比组辅以常规护理,在此基础之上,讨论组再辅以心理护理,针对两组患者心理状态展开讨论。结果:讨论组护理后的心理状态评分低于对比组,P<0.05,有统计学差异。结论:以常规护理辅助微血减压方案干预三叉神经痛患者时,再执行心理护理措施,可以取得理想辅助效果,不良心理状态改正,临床依从性提升,值得推荐。

  • 标签: 微血管减压术 护理效果 三叉神经痛 心理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三叉神经微血管减压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疗效。方法 47例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一般组( 23例)、实验组( 24例),时间段 2017年 1月 -2018年 12月,一般组患者行射频热凝治疗,实验组患者行三叉神经微血管减压,观察两组疗效。结果实验组治疗有效率经统计示 95.83%,一般组治疗有效率 73.91%,有统计学意义, P< 0.05。实验组术后半年复发率经统计示 0.00%,一般组术后半年复发率经统计示 17.39%,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三叉神经微血管减压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可显著提升临床效果,且术后复发率较低,值得作为首选治疗方案。

  • 标签: 原发性三叉神经痛 射频热凝术 三叉神经微血管减压术 治疗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面肌痉挛疾病的耳内镜下面神经血管减压手术中的护理措施并分析其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100例我院收治的面部肌肉痉挛患者行耳内镜下面神经血管减压手术者,开展对照研究,50例对照组给以常规护理,50例观察组给以围手术期综合护理,以患者住院时间、症状缓解时间、并发症发生率作为护理效果参数。结果 观察组患者住院总时间、肌肉痉挛缓解耗时均短于对照组(P

  • 标签: 耳内镜下面神经血管减压手术 面肌痉挛
  • 简介:[摘要 ]目的 观察阿瓦斯汀对豚鼠阿尔兹海默病( Alzheimer’s disease, AD)微血管 VEGF表达和微血管密度的作用。方法 将 AD豚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阿瓦斯汀组,除假手术组外,其余组均采用豚鼠颈总动脉内注射玉米粉,通过脑血管沉积淀粉蛋白 ,建立阿尔茨海默氏病动物模型。造模 24h后,模型组和假手术组给予等容量血清静脉注射,均 1次 2周,连续 30d。阿瓦斯汀组另给予阿瓦斯汀注射液 5mg/kg,静脉注射, 1次 2周。干预结束后, Morris水迷宫检测各组豚鼠逃避潜伏期评价学习记忆能力,免疫组化法检测皮质及胼胝体 VEGF和 CD34表达情况,以 CD34标记 MVD。结果 与假手术组比较,阿瓦斯汀组豚鼠逃避潜伏期明显延长( P<0.05),胼胝体 VEGF表达水平降低( P<0.05),皮质和胼胝体 MVD显著降低( P均 <0.05);与模型组比较,阿瓦斯汀组豚鼠逃避潜伏期延长 (P<0.05),皮质及胼胝体 VEGF表达水平、 MVD均显著降低( P均 <0.05)。结论 阿瓦斯汀能下调 AD豚鼠脑组织 VEGF表达,抑制脑组织血管生成,这可能是其加剧栓塞后 AD样神经病理改变的机制之一。

  • 标签: 阿瓦斯汀 阿尔兹海默病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微血管密度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心肌声学造影对于微血管心绞痛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收集2020年1月-2022年9月期间在哈尔滨市第一医院干四病房拟诊冠心病3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将该组病患视为病例组。另外选择30例体检者为对比组,受试者接受MCE检查,分析结果。结果:两组的造影剂峰值密度(A)无明显差异,P>0.05。但和对比组相较而言,病例组心肌血流容积MBF、心肌血流速率β更低,P<0.05。结论:针对冠心病微血管心绞痛患者来讲,实施心肌声学造影检查能取得满意成效。这一方式值得进一步在临床内推广。

  • 标签: []心肌声学造影 微血管 心绞痛 临床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心肌声学造影对于微血管心绞痛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收集2020年1月-2022年9月期间在哈尔滨市第一医院干四病房拟诊冠心病3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将该组病患视为病例组。另外选择30例体检者为对比组,受试者接受MCE检查,分析结果。结果:两组的造影剂峰值密度(A)无明显差异,P>0.05。但和对比组相较而言,病例组心肌血流容积MBF、心肌血流速率β更低,P<0.05。结论:针对冠心病微血管心绞痛患者来讲,实施心肌声学造影检查能取得满意成效。这一方式值得进一步在临床内推广。

  • 标签: []心肌声学造影 微血管 心绞痛 临床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分析标准大骨瓣减压与常规去骨瓣减压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手术效果,探究更好的治疗方法。方法随机抽取我院2015年7月至2016年7月期间重型颅脑损伤患者76例,按照入组顺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8例。观察组采用标准大骨瓣减压,对照组采用常规去骨瓣减压,对比观察两组患者预后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20例预后较好(52.63%),其中恢复良好8例,中残12例;13例预后较差(34.21%),其中重残9例,植物状态4例,死亡5例(13.16);对照组7例预后较好(18.42%),其中恢复良好4例,中残3例;20例预后较差(52.63%),其中重残15例,植物状态5例,死亡11例(28.95%),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中急性脑膨出、迟发性血肿、再次手术、脑脊液漏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但两组患者术后外伤性脑积水和颅内感染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常规去骨瓣减压比较,标准大骨瓣减压治疗重型颅脑损伤预后好、并发症少、降低颅内压明显、患者存活率高等优势,值得广泛推广和应用。

  • 标签: 标准大骨瓣减压术 常规去骨瓣减压术 重型颅脑损伤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尼可地尔对冠脉微血管性心绞痛的疗效。方法选取有心绞痛症状且有非阻塞性冠脉狭窄(<50%)的冠心病患者60例,分为对照组(β受体阻滞剂,转换酶抑制剂,阿司匹林,他汀类,硝酸酯类)30例及观察组(加用尼可地尔)30例,观察4周。留取用药前、用药后4周血标本,并低温冰箱保存,测定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PAI-1)、一氧化氮(NO),评估血管内皮功能。检测用药前、后4周平板运动心电图,评价缺血性ST-T变化[ST段水平型或下斜型压低≥0.1mV(J点后80ms),持续时间≥1min,并与上次缺血发作时间间隔至少1min,即1次发作]及运动中心绞痛发作情况。结果观察组PAI-1水平下降,NO水平升高。观察组使用尼可地尔4周后缺血性心电图改变发生延迟,出现心绞痛时间延迟。结论尼可地尔对血管内皮具有保护作用,可有效治疗微血管性心绞痛。

  • 标签: 尼可地尔 心绞痛 微血管性心绞痛 血管内皮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标准大骨瓣减压与常规骨瓣减压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效果对比 。方法:选取该院2019年1月到2022年1月收治的重型颅脑损伤60例患者进行研究,均分为观察和对照组,30例行常规骨瓣减压治疗的患者为对照组,剩余患者接受标准大骨瓣减压治疗,为观察组。结果:观察组术后1d、3d、7d颅内压水平更低;总有效率高达70.00%,较对照组的46.66%更高;并发症率仅为26.67%,较对照组的66.67%更低,2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标准大骨瓣减压术 常规骨瓣减压术 重型颅脑损伤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管内介入栓塞治疗脑血管畸形出血的围期护理效果。方法:研究期(2019年12月-2022年5月)内,入组观察对象70例,均为脑血管畸形出血患者,所有患者均于研究期内完成血管内介入栓塞治疗,以随机数字法进行分组,一组35名患者应用综合护理(观察组),一组35名患者应用常规护理(对照组),对比不同护理模式对患者治疗效果、术后相关并发症发生率指标的影响。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指标97.14%(34/35)高于对照组患者82.86%(29/35),(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肺部感染、偏瘫等并发症发生率指标2.86%(1/35)低于对照组患者17.14%(6/35),(p<0.05)。结论:在脑血管畸形出血患者的血管内介入栓塞治疗围期中应用综合护理,能够有效提升治疗效果,预防术后相关并发症发生风险,促进患者康复,效果显著,值得应用。

  • 标签: 血管内介入栓塞术 脑血管 畸形出血 围术期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中护理配合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1年12月20例经颈椎前路减压、椎间隙植骨融合的患者,对入选患者中配合效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20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中无并发症发生,平均手术时间为(103.5±14.2)min,平均出血量为(405.6±35.6)mL,随访3个月,所有患者切口均为I期愈合,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中护理配合得当,可以确保手术的顺利实施,预防中并发症,从而改善患者的预后结局。

  • 标签: 术中护理配合 手术治疗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研究去大骨瓣减压联合内减压治疗急性大面积脑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 取本院 2016 年 1 月 -2018 年 12 月 收治的43 例急性大面积脑梗死患者 开展本次试验 研究,随机抽取 20 例划分为参照组给予 去大骨瓣减压治疗,另 23 例为研究组给予 去大骨瓣减压联合内减压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 结果: 治疗前两组的梗死面积和格拉斯哥 (GCS)评分均基本一致 (P> 0.05 ),治疗后研究组的梗死面积明显低于参照组 ( P< 0.05 ), GCS评分明显高于参照组 (P< 0.05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 NIHSS )评分和日常生活能力( ADL )评分均基本一致 ( P> 0.05 ),治疗后研究组的 NIHSS 评分明显低于参照组 ( P< 0.05 ),研究组的 ADL 评分明显高于参照组 ( P< 0.05 )。 结论 : 给予 急性大面积脑梗死患者 去大骨瓣减压联合内减压治疗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 ,能够有效提升治疗效果 ,具有推广价值。

  • 标签: 大骨瓣减压 内减压术 急性大面积脑梗死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原发性肝癌是一种疾病,其早期症状通常不明显,而疾病的进展速度非常快。因此,早期的诊断和治疗对提高患者的生存率至关重要。微血管浸润在肝癌复发中起着重要作用,因此对其进行准确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旨在探讨CT和MRI影像学检查在诊断原发性肝癌患者微血管浸润方面的价值。我们分析了294例患者的临床数据,并综合评估了CT和MRI的诊断效能。研究结果表明,这两种检查方式在原发性肝癌微血管浸润的诊断中都具有高度的准确性,为患者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提供了重要支持。

  • 标签: CT及MRI影像学 原发性肝癌 诊断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