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3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发展性照顾在早产儿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8月~2017年2月我院新生儿科收治的124例早产儿为研究对象,根据出生顺序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2例。于纠正胎龄40周后的第12~14、26~28天行新生儿神经行为测试(NBNA),比较两组患儿日摄奶量、睡眠时间、日体重增长、恢复正常体质量时间、住院时间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儿NBNA评分、日摄奶量、日睡眠时间、日体质量增长均高于对照组,恢复正常体质量时间早于对照组,总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生1个月后,观察组患儿体质量、身长和头围均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1%(5/62),其中医院感染1例、喂养不耐受4例,对照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9.4%(15/62),其中医院感染2例、神经行为障碍3例、喂养不耐受10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367,P<0.05)。结论发展性照顾能够有效提高早产儿摄奶量、延长睡眠时间、加速体质量恢复,进而促进神经及生长发育,减少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缩短住院时间,值得在早产儿的护理中推广应用。

  • 标签: 发展性照顾 早产儿 不良反应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 丁苯酞治疗进展性脑梗死(PCI)建立侧支循环的临床研究。方法 以60例PCI患者于2019年11月—2020年11月就诊单双日分成A组与B组各30例。两组均展开常规方案治疗,B组添加丁苯酞治疗,并对比疗效及侧支循环建立情况。结果 在临床疗效对比上A组为76.67%,B组为96.67%;在治疗后缺血区域脑血流量对比上A组为(27.84±5.47)ml·100 g -1·min -1,B组为(35.38±5.61)ml·100 g -1·min -1;在mRS评分对比上A组为(4.01±1.07)分,B组为(2.47±1.22)分;在NIHSS评分对比上A组为(7.14±1.06)分,B组为(5.41±1.34)分;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PCI建立侧支循环患者应用丁苯酞治疗,其疗效确切可提升患者缺血区域脑血流量,并改善神经受损状态及预后质量,具有推广价值。

  • 标签: 丁苯酞 进展性脑梗死 侧支循环 疗效 神经功能 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对进展性脑卒中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将2021年3月至2024年3月间385例进展性脑卒中患者,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193例与对照组(阿司匹林)192例,比较最终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高于对照组,红细胞、血小板、溶酶体颗粒膜糖蛋白聚集低于对照组,呈P<0.05。结论: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药物治疗,能够提高最终的治疗效果,促进相关细胞指数的健康恢复,可予以广泛推广使用。

  • 标签: 阿司匹林 氯吡格雷 进展性脑卒中
  • 简介:摘要颅脑外伤后进展性出血性损伤具体指的就是对比颅脑外伤首次的CT检查结果,在手术亦或是二次CT扫描的基础上,诊断患者出现全新出血性病灶,或者是既有出血性病灶范围明显扩大。一般情况下,诱发颅脑损伤患者死亡或残疾的主要原因就是颅脑外伤后进展性出血性损伤。基于此,文章将颅脑外伤后进展性出血性损伤作为主要研究对象,阐述临床研究进展,以供参考。

  • 标签: 颅脑外伤 出血性损伤 研究进展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发展性照顾护理干预对早产儿的效果。方法:纳入2022年4月~2023年4月的70例新生儿监护病房早产儿。常规护理组(35例):常规护理。发展性照顾护理干预组(35例):予以发展性照顾护理干预。研究效果。结果:发展性照顾护理干预组干预14d后的每天睡眠时长更久[(19.85±2.51)h,同常规护理组的(17.06±1.48)h对比](p<0.05)。发展性照顾护理干预组干预14d后的行为神经评分、体质量值均更高[(30.59±2.84)分、(2512.14±236.14)g,同常规护理组的(26.59±2.48)分、(2323.69±204.17)g对比](p<0.05)。发展性照顾护理干预组干预14d后的并发症发生率更低[5.72%,同常规护理组的25.72%对比](p<0.05)。结论:对早产儿,实施发展性照顾护理干预 ,可实现更佳效果。

  • 标签: 早产 新生儿监护病房 发展性照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发展性护理在重症监护室极低体重新生儿护理中效果。方法将我院60例重症监护室极低体重新生儿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行常规护理;研究组30例,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发展性护理。比较两组新生儿体重恢复效果、睡眠时间及住院时间。结果对照组新生儿出生体重恢复时间高于研究组,出生体重恢复后体重增长低于研究组,差异显著(P<0.05);护理后对照组新生儿睡眠时间少于研究组,住院时间多于研究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重症监护室极低体重新生儿应用发展性护理效果显著,可提高新生儿睡眠质量与体重,改善其与家庭生活质量。

  • 标签: 重症监护室 极低体重 新生儿 发展性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发展性照顾对新生儿重症监护室早产儿的的临床应用,总结其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7年3月-2019年3月接诊收治的48例重症监护室早产儿为研究对象,按照统计推断法划分为2组,组别名称为常规组与干预组,每组各24例,常规组患儿的护理方式为传统的早产儿护理,为干预组患儿的提供的护理方式则为发展性照顾护理,观察2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干预组早产儿负面反应发生率以及睡眠时间、进食量、体重正常状态用时、护理总时间均优于常规组早产儿,护理效果明显,具备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发展性照顾 重症监护室 早产儿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以重症监护室早产儿为研究对象,应用发展性照顾护理模式,并分析其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1年1月,在我院重症监护室接受治疗的104例早产儿。采取随机护理方案,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52例,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52例,在此基础上,应用发展性照顾护理模式。结果:与对照组患儿对比,观察组患儿的进奶量更多,体质量恢复、住院时间更短,每日睡眠时间更长(P<0.05)。结论:应用发展性照顾护理模式有利于早产儿的生长发育,可促使重症监护室早产儿健康的恢复。

  • 标签: 早产儿 发展性照顾 发育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急性进展性脑梗死患者应用氯吡格雷与阿司匹林联合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筛选急性进展期脑梗死患者62例,时间范围2020年1月至2022年6月,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阿司匹林治疗)和观察组(阿司匹林+氯吡格雷治疗),各31例,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治疗后观察组ADL评分高于对照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较小(P>0.05)。结论:氯吡格雷与阿司匹林联合治疗急性进展性脑梗死效果显著。

  • 标签: 急性脑梗死 进展期 阿司匹林 氯吡格雷 治疗有效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发展性照顾对新生儿重症监护室早产儿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2011年6月-2012年6月期间在我院治疗的60例重症监护室早产儿为观察对象,根据随机数字法将60例早产儿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早产儿采取基础护理,观察组早产儿则在其基础上加用发展性照顾护理。比较两组早产儿的各项生长指标、MDI、PDI的评分及住院时间。结果观察组新生儿的各项生长指标及住院时间与对照组相比均明显较低,差异显著(P<0.05);两组早产儿在7d时MDI、PDI的评分相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在14d时观察组MDI、PDI的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发展性照顾对新生儿重症监护室早产儿生存质量具有积极影响显著,有助于改善预后,临床效果确切。

  • 标签: 发展性照顾 新生儿重症监护室 早产儿 生存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发展性照顾在新生儿重症监护室早产儿护理中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1月至2015年11月我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早产儿7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均分两组,各35例,其中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模式干预,观察组给予发展性照顾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儿每日睡眠时间、体重恢复正常时间、住院时间及每日喂奶量,并比较两组患儿院内期间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患儿每日睡眠时间及喂奶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体重恢复正常时间、住院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比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发展性照顾应用于新生儿重症监护室早产儿中,可有效提高患儿饮食需求量及睡眠质量,促进患儿体质恢复,提高预后效果,并有效减少不良反应发生。

  • 标签: 发展性照顾 新生儿重症监护室 早产儿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阿司匹林与氯吡格雷用于急性进展性脑梗塞患者治疗中疗效。方法:68例脑梗塞患者为样本,时间2021年8月-2022年8月,均为急性进展型患者,随机分组,A组阿司匹林+氯吡格雷治疗,B组阿司匹林治疗,对比疗效。结果:A组疗效97.06%较B组82.35%高,P<0.05;A组神经功能缺损(NIHSS)评分较B组低,Barthel指数(BI)、生活质量量表(SF-36)评分均较B组高,P<0.05。结论:急性进展性脑梗塞患者行阿司匹林与氯吡格雷治疗,可修复受损神经功能、提升患者生活自理能力与生存质量,高效可行。

  • 标签: 阿司匹林 氯吡格雷 脑梗塞 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