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5
298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对儿科用药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分析,针对分析结果,研究促进儿科合理用药的可行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8年5月~2019年5月间儿科科室的用药情况,将进行了用药规范管理的69例患儿设为观察组,另外未进行用药规范管理的53例患儿设为对照组。对比两组患儿的实际用药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的呼吸系统症状(咳嗽、鼻塞、呼吸急促等)、消化系统症状、肝功能不全、急性肾功能衰竭、泌尿系统受损和皮疹等不良反应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规范用药管理在很大程度上能够规避不合理用药的风险,经用药干预后的患儿出现不良反应的情况较少。要加强对临床儿科用药选择,用药剂量、剂型,给药方式的干预和管理,确保合理用药,改善治疗效果。

  • 标签: 儿科 合理用药 问题 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糖尿病住院患者常用药物的安全性。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2月-2018年2月收治的糖尿病住院患者110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统计患者用药情况。结果本研究110例患者中,51.82%应用一种降糖药物治疗;42.73%应用两种降糖类药物联合治疗;5.45%患者应用3种及以上药物治疗;70.00%患者存在并发症。结论应针对糖尿病住院患者常用药安全性及效果加强重视并干预,通过医疗机构干预提高糖尿病患者用药效果及安全性。

  • 标签: 糖尿病 住院患者 安全性 常用药物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加强临床用药监测在提高临床合理用药水平的效果。方法分析我院2016年全年临床合理用药水平,2017年初我院加强临床用药监测,分析加强临床用药监测对提高临床合理用药水平的作用。结果加强临床用药监测后不合理用药情况明显减少,统计学意义存在(P<0.05)。结论加强临床用药监测对提高临床合理用药水平的作用显著,可以更好提升临床合理用药情况,具有临床使用价值。

  • 标签: 用药监测 合理用药水平 效果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试验,分析老年高血压患者在吃药期间主要存在的不良反应以及如何做到合理用药。方法调取80例来我院接受治疗的老年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1、2两个组,1组采用常规给药模式,而2组采用精细化给药模式,最终统计两组出现不良反应的例数,并对患者不良反应的临床表现进行详细记录,研讨出安全合理用药的方法。结果1组中,在服用药物后血压明显得到控制的患者一共有6位,而病情基本得到控制的患者数量为26位。通过药物治疗没有任何效果的患者共有8位,整个小组的治疗有效率为80.00%。2组中,在服用药物后血压明显得到控制的患者一共有18位,而病情基本得到控制的患者数量为20位,通过药物治疗没有任何效果的患者共有2位,整个小组的治疗有效率为95.00%。结论通过对试验结果的分析发现,精细化给药模式能够有效的降低患者在服用药物后出现不良反应的概率,所以要普及临床。

  • 标签: 老年高血压 常见药物 安全合理用药 不良反应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儿童合理用药的重要性。儿童用药的合理性已成为全世界医务工作者共同面临的重要医学课题。方法积极采取措施,建立儿童处方集、规范儿科用药品种、为患儿家长提供有效的用药咨询、充分的临床试验等等。结论要想做到合理用药,必须了解小儿各个方面的特点和药物在小儿体内的药动学和药效学的特点。

  • 标签: 儿童 药物 合理性,重要性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综合探究儿科急性支气管肺炎临床治疗时的用药状况。 方法 :随机选取我院于 2019 年 2 月 ~2019 年 8 月收治的 80 例急性支气管肺炎患儿作为本次研究的主要分析对象,采用回顾式分析法对 80 例急性支气管肺炎患儿在临床治疗过程中的用药状况进行探析,同时对所有抗菌类的应用情况一并做出研究。结合临床用药安全性、合理性等多个方面进行综合探究,最终对使用药物的临床疗效做出科学评价。 结果 : 80 例急性支气管肺炎患儿的临床用药共计 43 种,经过实验分析,其中 18 例为抗菌药物类型。 80 例患者在接受临床药物治疗后 60 例痊愈, 12 例患儿为有效层级,其余 8 例患儿的病情毫无好转迹象,经统计,临床药物治疗儿童急性支气管肺炎的痊愈率为 75% 。 结论 :科室医护人员对急性支气管肺炎患儿进行临床治疗的过程中,必须保证用药安全性以及合理性,同时明确致病病原体的类型,给予针对性的用药措施,如此一来,即可有效提高儿科对急性支气管肺炎患儿的治疗效果。

  • 标签: 儿科 急性支气管肺炎 临床用药 治疗效果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