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5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应用凯芬联合达克罗宁胶预防全麻患者苏醒期躁动的效果,评价其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选择2014年8月—2015年8月收治的全麻患者150例,将其随即分为凯芬组(A组)、凯芬联合达克罗宁组(B组)及对照组,每组50例。A组采用苏醒期静脉给予凯芬50mg,B组采用插管前将达克罗宁胶均匀涂于气管导管1/3处,并于苏醒期静脉给予凯芬50mg,对照组苏醒期不予药物。对比三组患者在苏醒期躁动的发生率,评价其安全性和有效性。结果全麻苏醒期发生躁动、呛咳A组5例,B组2例,对照组14例,A组、B组苏醒期躁动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B组最低,三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凯芬联合达克罗宁胶能有效减少全麻患者苏醒期呛咳躁动的发生率,并能降低患者拔期的心血管反应,值得临床上广泛推广和应用。

  • 标签: 全麻苏醒期 躁动 凯芬 达克罗宁胶浆
  • 简介:目前,国家卫生计生委下发通知,取消第三类医疗技术临床应用准入审批。放开审批后,医疗技术怎么?医疗机构该怎么办?为答疑解惑,记者专访了国家卫生计生委医政医管局相关负责人。

  • 标签: 医疗技术 审批 临床应用 医疗机构 计生委 负责人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食管癌术前洗胃时胃的深度。方法食道癌70例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比较分析两组洗胃的效果。结果不同的胃深度在术前洗胃时在置后能否听到气过水声、能否抽出胃液且无吸壁感、能否全部吸出洗胃液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延长胃深度10~15cm在术前洗胃中的效果优于传统深度。

  • 标签: 食道癌术前 洗胃 胃管深度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PICC置术在肿瘤患者中应用及护理。方法笔者根据自己所在医院2013年12月至2014年12月采用静脉输液化疗的恶性肿瘤患者210例,依据穿刺方法不同将210例患者分为传统组和改良组各105例,其中传统组采用传统的头皮针和普通静脉留置针,改良组采用外周中心静脉置术(PICC)。结果传统组一次性穿刺成功并顺利完成输液治疗59例;二次及以上穿刺46例,平均置时间为3天。改良组均一次性穿刺成功且顺利完成长时间治疗,平均置时间4月。结论外周中心静脉置术为需要长期输液的患者提供了一条无痛性治疗的途径,减少了患者因反复穿刺带来的痛苦和用药过程中患者的恐惧,显著提高了患者的生命质量。

  • 标签: PICC置管术 肿瘤患者 应用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心血管介入治疗后拔反应。方法选用我院2012年9月-2015年2月接收的心血管介入患者作为对象实验,根据临床资料分成两组,即A组,未麻醉直接拔鞘;B组,先麻醉后拔鞘,观察临床效果。结果本组接收的1700例患者中,出现拔综合征的患者共200例,其中,130例患者为拔时心率减慢,其余70例心率加快。B组患者总拔鞘综合征发生率和A组相比较低,两者有区别(P<0.05)。结论临床心血管介入治疗后易出现拔综合征,以心率快型、心率慢型为主,根据其综合征类型行不同措施处理,以纠正心衰和血液容量,提高预后效果。

  • 标签: 心血管 介入治疗 拔管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两种持续膀胱冲洗方法的堵率,寻求一种能降低堵发生率的方法。方法将420例患者按随机抽样的方法分为实验组(246例)和对照组(174例)。实验组采用在术后前12h冲洗速度保持在100滴/min以上的冲洗方法;对照组按照根据尿液颜色调节冲洗速度的方法,术后12h内最慢滴速60滴/min,最快完全开放调节器。两组进行尿发生率的比较。结果术后前12h冲洗速度保持在100滴/min以上的冲洗方法与术后12h内最慢滴速60滴/min,最快完全开放调节器的冲洗方法上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结论实验组发生尿率小于对照组。

  • 标签: 冲洗液速度 疏通尿管 更换尿管 冲洗方法 降低堵管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胫骨慢性骨髓炎围手术期的护理模式。方法40例肱骨慢性骨髓炎患者均实施病灶清除并置引流手术治疗;术后予以心理护理、防治合并症、防止切口感染,早期进行全面系统的康复锻炼,并给予正确的出院指导。结果40例患者术后8周内伤口愈合出院,随访1年无复发。结论肱骨慢性骨髓炎患者实施病灶清除并置引流手术治疗,效果可以肯定,加强围术期的护理配合,有助于伤口的愈合及防止交叉感染

  • 标签: 肱骨 慢性骨髓炎 病灶清除 冲洗引流
  • 简介:摘要目的急性牙髓炎采用口腔根治疗的临床分析。方法对我院2011年至2012年接收的急性牙髓炎患者164例进行研究分析,随机进行分组,观察组使用一次根治疗,对照组使用常规多次根治疗,对两组患者治疗后的疼痛感、有效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两组比较厚发现,观察组的疼痛感要低,整体有效率优于对照组,感染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牙髓炎使用口腔一次根治疗比起多次根治疗具有很好的临床效果,患者痛楚小,适合在今后治疗中推广使用。

  • 标签: 口腔根管治疗 一次 多次 急性牙髓炎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QCC活动在降低新生儿静脉留置针意外拔率中的效果观察。方法成立QCC小组,确定“降低新生儿静脉留置针意外拔率”为主题活动,对新生儿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现状进行调查,分析找出留置针意外拔率过高发生的原因,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持续质量改进。结果通过QCC活动共收集调查数据112人次新生儿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由实施前的(45.8±3.5)小时延长至(72.5±9.5)小时。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评价健康教育路径对改善PICC置肿瘤患者自我护理能力和健康行为的干预效果。方法将符合研究纳入标准的141例PICC置肿瘤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健康教育路径干预。分别在干预前1天、干预后10天、干预后30天,采用ESCA和HPLP量表评估两组患者自我护理能力和健康行为测评得分。SAS9.1统计软件包进行数据统计分析。结果经重复测量数据方差分析,干预前1天、干预后10天以及30天两组患者ESCA和HPLP量表得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时间点=3.47,F1交互效应=5.13;F2时间点=4.09,F2交互效应=5.42,均有P<0.05)。结论健康教育路径干预可改善PICC置肿瘤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和健康行为水平,且随着干预时间的推移,患者自我护理能力和健康行为水平逐渐提高。

  • 标签: 健康教育路径 PICC 自我护理 健康行为中图分类号 R2 文献标号 A 文章编号 2095-9753(2015)08-0043-02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预充式导管冲洗器在孕产妇浅静脉留置针的封效果。方法将2014年9~12月我科使用浅静脉留置针孕产妇120例随机等分为观察组60例和对照组60例,观察组使用预充式导管冲洗器封,对照组使用肝素钠稀释液封,分别对留置针留置期间堵、导管内回血、液体外渗和静脉炎发生情况进行比较。结果两组留置针在堵、导管内回血、液体外渗和静脉炎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冲封方法操作时间比较,预充式导管冲洗器平均节约时间51秒。结论预充式导管冲洗器封管有效地解决了留置针封污染及操作繁琐等问题且安全有效,减少护士工作量和强度,也减少发生针刺伤的机会,减少护理缺陷,保证护理安全。

  • 标签: 浅静脉留置针 封管液 孕产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降低手足口患儿静脉留置针非计划拔率中的效果方法成立品管圈;经选拔定位“降低手足口患儿静脉留置针非计划拔率”为活动主题,,分析手足口患儿静脉针脱的原因并采取相应措施。结果对手足口患儿留置针进行了现状调查,并设定目标,然后进行原因分析,制定相应的对策并组织落实。结果QCC实施前后手足口患儿静脉留置针非计划拔率比较,通过改善前后查检数据显示目标达成率=(改善后-改善前)/(目标值-改善前)×100%=(3%-26.5%)/(7.8%-26.5%)×100%=125.7%。结论应用品管圈活动可降低手足口患儿留置针非计划拔率,减轻患儿痛苦和感染机会。减少住院费用、降低医疗成本。提高患者满意度,减少护患之间的摩擦,减少纠纷。提高了护士的工作效率。增强护士参与管理的意识和工作满足感,充分的发挥出护理人员的积极性、创造性、主动性。

  • 标签: 品管圈 手足口患儿 静脉留置针非计划拔管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