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摘要】目的:分析妇产科临床早产危险因素。方法:选择本医院2022年2月~2023年2月收治的168例产妇开展研究工作,68例是早产产妇,剩余100例是足月产妇,分析导致早产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根据调查可知,足月产妇与早产产妇在怀孕次数、非自然受孕等资料对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前置胎盘、多次流产史、羊水过多、妊娠期合并症、高龄、胎盘早破、胎盘早剥等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本研究旨在分析脑出血患者短期预后的危险因素,以提供临床决策和个体化治疗策略的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6月至2023年6月期间收治的100例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收集的数据包括患者的基本信息、既往病史、脑出血类型、病情严重程度评估、并发症等指标。通过统计分析,探讨与脑出血患者短期预后相关的危险因素。结果:在研究样本中,脑出血患者短期预后不良的发生率为30%。多元回归分析显示,高龄(≥60岁)、大面积出血、心血管病史、入院前Glasgow昏迷评分低、脑脊液渗漏、感染等因素与脑出血患者短期预后不良显著相关。(P

  • 标签: 脑出血 短期预后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早产是临床产科经常遇到的问题,对于新生儿的不良影响较大,部分情况下也会影响到产妇。所以临床上很重视对早产这一问题的处理,通过临床实践不断总结造成早产的危险因素,针对产妇情况事先建立起科学的干预措施,可以有效预防和控制早产问题的出现。本次就对早产的危险因素以及科学的护理措施进行简单分析

  • 标签: 产科 早产 危险因素 预防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小儿内科患者发生院内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在2021年4月至2022年12月期间,选择我院小儿内科住院部收治的500例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单因素分析分析导致小儿内科患儿发生院内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患儿发生医院感染的风险与患儿性别无关。患儿住院时间越久,则患儿发生院内感染几率越高(P<0.05);患儿年龄越低,发生院内感染风险越高(P<0.05);留置导管和过度使用抗生素治疗都会加重患儿院内感染风险。结论:为降低小儿内科患者发生院内感染,可对患儿进行循证诊疗,合理使用抗生素药物治疗,医务人员应提升制定防治感染干预措施。

  • 标签: 小儿内科患儿 感染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以60例重症肝炎并发感染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分析危险因素并对护理措施进行分析。方法:60例重症肝炎并发感染均在2018年4月-2022年4月接受住院治疗,分析发生危险因素发生的原因,同时使用抛硬币法对患者进行分组(对照组、观察组/30),给予对照组常规护理,给予观察组综合护理,对比两组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对危险因素原因进行分析,发现多次进行侵入性诊断、免疫功能不全、合并肝肾功能障碍发生率较高,均在80%以上,而滥用抗生素药物、年龄造成感染的概率也较高,均为80.00%、70.00%;观察组并发症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制定适宜的护理干预措施,降低重症肝炎患者治疗中的并发症率,全面提升疾病控制质量。

  • 标签: 重症肝炎 并发感染 危险因素 护理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骨科患者医院感染危险因素及优质护理措施。方法:选取本院2021年12月-2022年12月间100例骨科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随机分组,分为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和观察组(行基于感染危险因素分析下的优质护理),各50例,比较应用效果。结果:观察组医院感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侵入性操作、优质环境、手术时间长、患者自身因素等是导致医院感染主要危险因素,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感染危险因素分析下优质护理的应用,可减少骨科医院感染,具有推广价值。

  • 标签: 骨科 感染危险因素 优质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心血管疾病护理当中的危险因素及其相关防范措施。方法:随机筛选2019年8月份-2020年8月份在我院接受诊疗的心血管疾病患者共计 100 例,平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采用对比研究的方法,对照组病患采取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病患基于常规护理施以危险因素分析和防范措施。观察两组患者的血压、血糖、血脂等生化指标,以及心血管事件发生的概率与死亡率。结果:观察组的血压平均值比对照组低(P<0.05),观察组的血糖平均值比对照组低(P<0.05),观察组的血脂平均值比对照组低(P<0.05),另外,在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方面,观察组的发生率比对照组低(P<0.05),观察组的死亡率比对照组低(P<0.05),两组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心血管疾病护理中,实施护理风险管理可以有效降低危险因素的影响,同时有效减少心血管事件发生的概率,并降低心血管疾病患者的死亡率。

  • 标签: 心血管疾病 危险因素 防范措施 护理
  • 简介:摘要:医院感染是指住院患者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医院感染很容易暴发和流行,会延缓患者病情转归,增加患者身心痛苦和医疗费用,也会给医务人员带来额外的工作量。而急诊科人员流动性大,病症种类复杂繁多,导致医院感染风险极大增加,是医院感染发生的高危科室。因此,急诊重症患者医院感染问题不可忽视。

  • 标签: 重症 医院感染 危险因素 感染部位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相关性肺炎危险因素。方法 选取2022年1月~12月期间125例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是否发生相关性肺炎分肺炎组(25例)、非肺炎组(100例),进行单因素与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 两组患者性别、病程、合并高血压构成比无差异性,肺炎组患者年龄、糖尿病、鼻饲、咽通过时间延长构成比大于非肺炎组;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年龄大、合并糖尿病、鼻饲、咽通过时间延长为相关性肺炎危险因素。结论 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发生相关性肺炎与年龄及治疗相关因素相关,可通过风险预警及预见性干预加以防控。

  • 标签: [] 脑卒中 吞咽障碍 相关性肺炎 危险因素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 目的 本研究旨在探讨下颌智齿拔除后迟发性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6年1月至2023年1月就诊的下颌智齿拔除患者病例692例。结果 迟发性感染的发生率为1.01%(7例),单因素分析发现迟发性感染的发生与Winter分类(p=0.003)、智齿位置(p=0.003)、高血压(p=0.011)和止血剂使用(p=0.008)显著相关。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智齿位置(OR=7.75;p=0.0163)、高血压(OR=7.60,p=0.013)和止血剂使用(OR=6.87,p=0.0022)与迟发性感染发生显著相关。高血压、止血剂使用和牙位被发现是迟发性感染的关键因素。结论高血压、止血剂使用和智齿位置被发现是迟发性感染的关键因素;因此,对于存在这些风险因素的患者可能需要长期观察。

  • 标签: 下颌智齿 拔除 迟发性感染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 对儿童恒前牙冠折露髓不良预后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方法 本次研究选择本院2021年1月-2022年1月收治的100例恒前牙冠折露髓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将其按照预后结果分为预后良好(n=82)以及预后不良(n=18)两组。给予所有患儿同种方法进行治疗,从而对其不良预后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通过研究发现,两组患儿在露髓孔直径、患有口腔溃疡、牙髓暴露时间、牙龈炎以及牙周炎之间存在显著差异。通过进行多因素分析,可见对患者预后产生不良影响的因素包括牙髓暴露时间超过24h、合并牙龈炎以及牙周炎。结论 对于恒前牙冠折露髓患儿来说,牙髓的暴露时间以及口腔疾病是导致其出现不良的预后的危险因素,医护人员应该对此提高重视。

  • 标签: 儿童恒前牙冠折露髓 不良预后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就子宫内膜癌与子宫内膜增生危险因素进行研究、分析。方法:抽取2022年7月至2023年7月于我院行全子宫切除术,术前刮诊提示子宫内膜增生的患者(60例)作为此次研究,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基于病理类型的前提下分为子宫内膜癌组(25例)、子宫内膜增生组(35例),对比两组的临床特征,明确相关危险因素。结果:年龄48岁及以上、刮诊病理为重度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的患者是发生子宫内膜癌的危险因素;相较于无任何危险因素的子宫内膜增生患者,伴有1个危险因素的患者,其发生子宫内膜癌的概率较高,呈现的差异明显(P<0.05);相较于无任何危险因素的子宫内膜增生患者,伴有2个危险因素的患者,其发生子宫内膜癌的概率较高,呈现的差异明显(P<0.05);与伴有1个危险因素的子宫内膜增生患者相比,伴有2个危险因素的患者发生子宫内膜癌的概率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危险因素的增加,可提高子宫内膜癌风险(P<0.05)。结论:子宫内膜增生患者极易合并子宫内膜癌,尤其是年龄48岁及以上、刮诊病理提示重度的患者,早诊断、早治疗是关键。

  • 标签: 子宫内膜癌 子宫内膜增生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胆道闭锁是一种罕见但严重的先天性疾病,通常需要通过肝移植手术来治疗。然而,肝移植手术后患儿可能面临急性肾损伤(AKI)的风险。AKI是一种突发性肾功能衰竭的病理状态,其发生率和严重程度与患者的预后密切相关。

  • 标签: 胆道闭锁 肝移植术 急性肾损伤
  •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青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危险因素及临床特点。方法 本次研究时间2021年1月-2021年12月,抽取青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300例为对象,对患者的一般资料进行总体分析和观察,总结危险因素以及患者的临床特点,为疾病诊治提供资料。结果 300例患者中高血压病占比38.33%(115/300),糖尿病占比33.33%(99/300),吸烟占比71.33%(214/300),高TG占比50.67%(152/300),高TC占比47.33%(142/300),低HDL-C占比48.67%(146/300),BMI超过25占比73.67%(221/300);300例患者中男性所占比重超过95%,年龄集中分布36-43岁,BMI25.1-26.6,并且大部分患者存在高血压、糖尿病史、吸烟史,TG、TG指标值偏高,HDL-C偏低,LDL-C偏高,血清学检查结果和健康人比较存在明显异常。结论 青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发生风险为逐年上升趋势,影响因素比较多,受到高血压、吸烟等诸多因素的影响,而且临床特点非常明显,所以对高危因素要重视,做好相应的预防,尽早处理。

  • 标签: 青年急性心肌梗死 危险因素 临床特点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重症急诊患者医院转诊过程中发生的不良事件及相关因素。方法:对2022年2月至2023年2月期间医院急诊和急救服务机构治疗的162名重病患者的临床数据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急诊医院转诊过程不良事件及相关风险因素。结果:25.31%(41/162单因素分析表明,负责护士的资历、呼吸系统疾病、携带氧气袋和总转诊时间与急症患者医院转诊过程不良有关,差异在统计上有显着性(p < 0.05);患者的性别、职称和年龄、性别、机械分类、血管生成药物的混合、意识状况、预警评估(新闻)和其他疾病与重症患者急诊医院的不良事件无关,也没有统计上的差异多标准分析表明负责护士的资历p < 0.05。结论:年龄>60岁、呼吸系统疾病、机械通气、转入ICU及意外事件发生为急诊患者院内转运期间病情恶化的独立危险因素。

  • 标签: 急诊 院内转运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创伤骨折术后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探讨护理对策,以降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率,提高手术质量。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8年2月-2022年10月手术治疗的525例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患者术后是否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将其分为对照组(71例)和观察组(454例),二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行单因素相关性分析,将有统计显著差异的指标纳入多因素Logistic系统行危险因素分析,探讨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对策。结果:1)525例外科手术患者共计71例确诊为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为13.52%。2)经单因素分析,影响外科手术患者术后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相关因素有:患者年龄、BMI指数、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心血管疾病、糖尿病史、输血史、静脉内留置管道、骨折与创伤史、手术类别(P

  • 标签: 创伤骨折 下肢深静脉血栓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急诊外科创伤患者的死亡危险因素及临床救治措施,为日后的急诊外科临床抢救打下坚实的基础。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急诊外科2022年5月-2023年5月期间收治的600例创伤患者的临床资料,探究其死亡危险因素后制定个性化的救治措施,分析临床救治措施的效果。结果:经分析后表明,急诊外科创伤患者的死亡危险因素包括年龄、严重创伤、重度昏迷、现场急救情况、机械通气等,经个性化救治后救治成功率为87.67%(526/600),死亡率为12.50%(75/600)。结论:在急诊外科临床中影响创伤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包括年龄、严重创伤、重度昏迷、现场急救情况、机械通气等,急诊科应不断强化院前急救措施,开放绿色通道,尽早为患者实施个性化抢救,保障患者生命安全,减少死亡风险的发生。

  • 标签: 急诊外科 创伤患者 死亡危险因素 救治措施 救治成功率
  • 简介:摘要:目的:旨在研究我院肺炎患者对多种药物产生耐药性的细菌感染情况,以期进行深入分析。通过对样本医院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MDRO感染患者。对住院患者的MDRO感染情况、MDRO标本来源情况以及不同季度主要耐药菌检出比例进行观察。结果:2020年1月—2021年12月医院住院患者中共266例患者发生MDRO感染,感染率为0.27%。各月份均有病例报告或疑似病例报告。在266份MDRO样本中,包括痰、血、分泌物等多种来源,其中痰液来源占比为51.88%,血液来源占比为34.21%,分泌物来源占比为12.78%,其他来源占比为1.13%。结论:细菌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性随着时间而逐渐升高。

  • 标签: 肺炎 多药耐药菌感染 院内感染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老年髋关节骨折术后对侧髋关节再骨折危险因素,旨在降低再骨折发生概率。方法:回顾分析本院收治的68例老年髋关节骨折患者基线资料进行分析,根据术后再次骨折情况分组,观察组纳入32例术后发生对侧髋关节再骨折患者,对照组36例患者术后未发生对侧髋关节再骨折;探讨患者术后对侧髋关节再骨折危险因素。结果:单因素结果显示:老年髋关节骨折术后对侧髋关节再骨折与年龄、骨质疏松、Harris评分、术后康复训练、合并内科疾病有相关性(P<0.05);多因素结果显示:高龄、骨质疏松、Harris评分、术后康复训练、合并内科疾病是造成对侧髋关节再骨折的危险因素。结论:高龄、骨质疏松、Harris评分、术后康复训练、合并内科疾病是造成对侧髋关节再骨折的危险因素。

  • 标签: 髋关节骨折 对侧髋关节 再骨折 危险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