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7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脑卒中介入治疗病人应用右美托咪定复合依托咪酯的意义。方法选择从2018年7月到2019年3月于我院中进行治疗的脑卒中病人100例,依照病人的住院顺序分为两组,其中前50病人为分析组,后50例病人为参照组,前者采用右美托咪定复合依托咪酯,后者采用依托咪酯,对比分析组与参照组病人的自主呼吸恢复时间、清醒时间、气管拔管时间、治疗效果、不同时间点的HR与MAP、ApacheⅡ评分与GCS评分。结果通过分析组与参照组的数据分析可知,前者的自主呼吸恢复时间、清醒时间及气管拔管时间显著低于后者,两组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分析组与参照组的数据分析可知,前者的治疗效果显著高于后者,两组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分析组与参照组的数据分析可知,前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后者,两组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分析组与参照组的数据可知,T0时,两组HR与MAP并不明显不同,(P>0.05)。T1、T2、T3、T4、T5,前者的HR与MAP明显高于后者,两组对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分析组与参照组的数据分析可知,前者的ApacheⅡ评分显著低于后者,而与GCS评分明显高于后者,两组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脑卒中介入治疗病人应用右美托咪定复合依托咪酯,不但能够切实改善病人预后,还能降低病人并发症,维持理想的血流动力学,是一种理想的治疗方法,值得临床广泛利用。

  • 标签: 右美托咪定 依托咪酯 脑卒中介入治疗 麻醉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新型超声组织处理仪在病理快速石蜡制片中的运用。方法选择79份肝、阑尾等病理组织标本为材料,以JYCL-2型号超声组织处理仪进行脱水、染色等处理。结果经JYCL-2型号超声组织处理仪处理后,病理组织脱水彻底,染色结果清晰,可满足病理检查要求。结论JYCL-2型号超声组织处理仪用于病理快速石蜡制片,可高质量完成脱水、包埋及染色等工作,这一方法值得推广。

  • 标签: 新型超声组织处理仪 病理快速石蜡制片 HE染色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TBL教学法在组织胚胎学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校2018级临床1班和2班学生各36名,1班学生采取传统教学法(设为对照组),2班学生采取TBL教学法(设为观察组),比较两组学生的考核成绩,评价学生对教学效果的认可程度。结果观察组考核成绩高于对照组,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对教学效果的认可程度最低达88.9%,对照组对教学效果的认可程度最高为80.6%,两组差异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组织胚胎学教学中实施TBL教学法效果十分理想,值得推广及应用。

  • 标签: 组织胚胎学 TBL教学法
  • 简介:摘要本文的目地主要是论述近十年来中医药在治疗踝关节骨折术后软组织肿胀方面的现状,并进一步探讨近年来新兴的治疗方法,最后展望中医药在治疗踝关节骨折术后软组织肿胀方面的优势以进一步指导临床。

  • 标签: 骨折术后软组织肿胀中医药踝关节骨折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头颈肿瘤游离组织瓣移植修复术后不同护理模式对护理满意度所具有的影响。方法将2015年8月~2018年10月研究时间段内于本院接受头颈肿瘤游离组织瓣移植修复术治疗的患者共93例设为研究对象,开展回顾性研究。依据随机抽选法分组结果将其分为对照组46例,研究组47例。患者均由同组医师实施头颈肿瘤游离组织瓣移植修复术,且手术均成功实施。术后予以对照组常规护理,予以研究组综合护理。对比两组护理后的皮瓣一次性成活率、血管危象发生率及护理满意度情况。结果经统计两组护理结果后,研究组皮瓣一次性成活率、护理满意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护理期间虽均有血管危象病例出现,但经治疗后均成功抢救,但研究组血管危象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头颈肿瘤游离组织瓣移植修复术后采用综合护理模式开展护理,可有效降低患者血管危象发生率,提升皮瓣修复效果及护理质量,应用效果显著。

  • 标签: 头颈肿瘤游离组织瓣移植修复术 术后护理 护理满意度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在VSD技术治疗手足创伤性软组织缺损患者中应用全方位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选2016年5月~2018年11月为本文研究时间,将我院普外科接收的手足创伤性软组织缺损患者94例作为研究对象,VSD技术是所有患者的治疗方法,因护理方式不同而将其分组,常规护理为对照组的护理方法,全方位护理干预是研究组的护理方式,对比患者的手术时间、身体恢复时间、住院时间以及植皮成活率的情况。结果经护理干预后比较,研究组的手术、身体恢复、住院时间均较对照组更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研究组患者的植皮成功率要更高,对比差异明显,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VSD技术对手足创伤性软组织缺损患者进行治疗期间给予全方位护理干预,可增加植皮成功几率,促使患者更好的身体恢复,护理效果显著。

  • 标签: 手足创伤性软组织缺损 VSD技术 全方位护理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谷氨酸脱氢酶在肝外胆管癌患者肿瘤组织中的表达水平。方法研究对象选取我院在2016年10月至2017年10月期间收治的40例肝外胆管癌患者肿瘤组织作为实验组,并选取同期正常组织标本40例为对照组,分析肝外胆管癌患者肿瘤组织中的谷氨酸脱氢酶的表达水平。结果实验组低表达25.00%,中表达35.00%,高表达40.00%,其谷氨酸脱氢酶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5.00%、42.50%、2.50%,且低表达、中表达及高表达术后1年生存率分别为60.00%、35.71%、18.7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谷氨酸脱氢酶表达水平在肝外胆管癌肿瘤组织中存在明显增长,有望成为今后临床治疗的新靶点。

  • 标签: 谷氨酸脱氢酶 肝外胆管癌 肿瘤组织 表达水平
  • 简介:[摘要 ]目的:探讨程序性死亡配体 -1( Programmed death ligand-1, PD-L1)在不同免疫组化亚型乳腺癌组织及间质浸润淋巴细胞( Stromal tumor infiltrating lymphocyte, sTIL)中的表达情况,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特征及乳腺癌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选择 90例乳腺非特殊性浸润性癌症患者,在未经放化疗治疗情况下取得患者手术切除或穿刺组织,经常规石蜡包埋制作芯片后采用免疫组化 EliVision两步法检测 PD-L1在不同免疫组化亚型乳腺癌肿瘤细胞及 sTIL中的表达,并分析与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结果: PD-L1在乳腺癌肿瘤细胞中的阳性率为 35.56%( 36/90), PD-L1在 sTIL中的阳性率为 51.11%( 46/90),在管腔型、 HER-2过表达型及三阴型乳腺癌阳性率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PD-L1在乳腺癌肿瘤细胞及 sTIL中的阳性表达与患者的组织学分级、临床分期有关( P<0.05);与患者的年龄、肿瘤直径、淋巴结转移无关( P>0.05); PD-L1在 sTIL中的表达与患者的 PFS( X2=14.364, P=0.011), OS( X2=12.112, P=0.006)呈明显相关性; PD-L1在乳腺癌肿瘤细胞及 sTIL中的表达呈明显正相关性( P<0.05),结论: PD-L1在乳腺癌肿瘤细胞及 sTIL中均有所表达,且在三阴性乳腺癌中的表达最为显著, PD-L1与组织学分期、临床分期关系密切,且 PD-L1在 sTIL中的表达与患者的 PFS、 OS具有相关性,因此通过对 PD-L1的研究可为乳腺癌的临床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 标签: [ ]程序性死亡配体 -1 乳腺癌 间质浸润淋巴细胞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不同黄芪剂量补中益气汤对脾虚气陷型I期、II期内痔患者的治疗效果及对内痔组织fibulin-3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到2019年在我院治疗内痔的300例患者。将其按照治疗的不同随机分为观察组150例实施黄芪剂量(50g)补中益气汤,对照组150例实施黄芪剂量(20g)补中益气汤,对两组治疗效果和内痔组织fibulin-3蛋白对比。结果两组通过对比,观察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内痔组织fibulin-3蛋白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治疗内痔运用大剂量治疗,其疗效较为明显,虽两组蛋白都有明显的提升,但产生差异与药物的促进作用关系不显著。

  • 标签: 黄芪剂量 补中益气汤 内痔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不同黄芪剂量补中益气汤对脾虚气陷型I期、II期内痔患者的治疗效果及对内痔组织fibulin-3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到2019年在我院治疗内痔的300例患者。将其按照治疗的不同随机分为观察组150例实施黄芪剂量(50g)补中益气汤,对照组150例实施黄芪剂量(20g)补中益气汤,对两组治疗效果和内痔组织fibulin-3蛋白对比。结果:两组通过对比,观察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内痔组织fibulin-3蛋白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治疗内痔运用大剂量治疗,其疗效较为明显,虽两组蛋白都有明显的提升,但产生差异与药物的促进作用关系不显著。

  • 标签: 黄芪剂量 补中益气汤 内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