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随着现代医学的不断更新与发展,临床医学的各个分支都更加推崇人性化的治疗理念,即不仅关注患者的生理疾患,也要关注患者的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在PT训练中,强调个性化,以运动障碍点为主,结合个性和情趣来设计训练的项目,以多种形式调动患儿的情绪和主动性,提高身体的协调性和灵活性,促进患儿全身心的功能改善。

  • 标签: 脑性瘫痪 运动疗法(PT) 个性化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实验因素或者人为因素所造成的如溶血对血浆凝血酶原时间测定(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测(APTT)的影响,改变和指导实验室检测及加强与临床的沟通。方法用半自动血凝仪仪器法(武汉中泰生物)检测,严格按标准操作规程操作。结果溶血对测定结果的影响,无溶血与溶血组之间PT结果有显著性差异(P<0.05),不同溶血程度之间无显著性差异。APTT无溶血组与溶血组之间有显著性差异,不同溶血程度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O.05),无乳糜血与乳糜血之间PT和APTT有显著性差异(P<0.05),轻度乳糜血和中度乳糜血之间无差异,重度乳糜血标本测定不出结果。结论对于凝血项目的测定时,严格按标本采集的标准进行标本采集,避免溶血的发生,得到更加可靠的检测结。

  • 标签: PT APTT 乳糜血 溶血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各种实验条件对凝血酶原时间(PT)和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测定值的影响。方法测定采血后标本放置不同时间`、溶血以及乳糜血标本对PT和APTT结果的影响。结果样本放置8小时(h)APTT结果有显著性差异。无溶血组与溶血组之间、无乳糜血与乳糜血之间PT和APTT结果有显著性差异。结论测定PT和APTT标本必须在4h内进行测定,无溶血、无乳糜血时才能测出较准确的实验数据。

  • 标签: PT APTT 乳糜血 溶血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实验因素或者人为因素所造成的如溶血对血浆凝血酶原时间测定(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测(APTT)的影响,改变和指导实验室检测及加强与临床的沟通。方法用半自动血凝仪仪器法(SysmaxCA-50)检测,严格按标准操作规程操作。结果标本溶血对检测的结果影响不大(血浆Hb<30g/L)。溶血对测定结果的影响无溶血与溶血组之间PT结果有显著性差异(P<0.05),不同溶血程度之间无显著性差异。APTT无溶血组与溶血组之间有显著性差异,不同溶血程度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O.05)。结论对于凝血项目的测定时,严格按标本采集的标准进行标本采集,避免溶血的发生,得到更加可靠的检测结果。

  • 标签: 凝血试验 凝血酶原时间 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 溶血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抗凝血液标本放置不同的时间对PT、APTT检测结果的影响。方法收集100例健康状况良好的体检者的抗凝血,离心后,采用日本CA-1500全自动血凝分析仪立即检测的结果为对照组。结果标本放置4℃24h、36h、48h、72h以及4天APTT都呈显著性延长趋势(P<0.05),在12h,APTT无明显延长,而PT值在12h、24h、36h、48h检测无显著性延长(P>0.05),而在72h、4天时间点检测PT都较前呈现显著性延长(P<0.05)。以本试验室参考范围PT11~14s,APTT24~36s判断,则第4天检测PT、APTT的结果有75%标本PT值变为异常,62%标本APTT值变为异常。结论血液标本检测后放置冰箱保存的时间最长不得超过72h,对于检测结果接近参考范围上限的标本则保存时间最长不得超过48小时。

  • 标签: PT APTT 时间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研究脂血对PT、APTT、Fbg和TT结果测定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月在我院住院无凝血功能异常史的普通手术患者一共有92例,对92例病人进行PT(血浆凝血酶原时间)、APT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TT(凝血酶时间)、Fbg(纤维蛋白原)含量测定,对脂血标本通知临床让病人空腹12小时以后重抽复测,进而消除脂血的干扰,对脂血组与非脂血检测结果给予对比。结果临床检测以后,脂血组患者的PT为17.3±1.4S,APTT为38.5±3.2S,TT为16.7±0.5S,Fbg为4.1±0.25g/L;对照组患者的PT为13.4±0.6S,APTT为32.6±2.7S,TT为13.2±1.5S,Fbg为2.1±0.03g/L,结果显示,脂血组的PT、APTT、TT、Fbg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其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检测当中标本脂血对凝血结果的检查均带来不同程度的干扰,建议病人空腹12小时以后重抽进行复测,进而使临床检测结果准确性明显提高。

  • 标签: 脂血 PT APTT FBG TT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与脑梗死的临床意义。方法将我院于2016年1月~2017年10月收治的70例脑梗死患者作为观察组,同期的健康体检者70例为对照组,测定并比较两组的LDL-C、HDL-C的含量,对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试验组的HDL-C的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LDL-C的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梗死的发生与LDL-C、HDL-C具有重要的相关性,其可以作为一项生化指标对脑梗死的发生进行预测判断,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 标签: 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脑梗死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早期应用物理疗法(PT疗法)对于围产期脑损伤患儿的预后影响,(主要影响结果为所致脑性瘫痪的发生率)。方法将68例有围产期脑损伤病史,并有相应症状、体征及头部影像学改变的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分别给予神经节苷脂等药物治疗,治疗组同时加用PT疗法。结果治疗组在改善肢体运动功能、降低肌张力、促进颈部控制、改善拇指内收(皮层拇指症)及尖足等方面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早期应用PT疗法对围产期脑损伤患儿进行干预,对于改善患儿运动功能、降低脑瘫的发生率有重要意义。

  • 标签: 物理疗法 围产期脑损伤 脑瘫 预后
  • 简介:最近,英国的一项最新研究表明,血液中的维生素C浓度呈高状态时,人罹患脑卒中的风险会降低。不过,专家特别提醒民众,这并不是说大量摄取营养补助食品维生素C,就能预防脑卒中。

  • 标签: 维生素C浓度 脑卒中 预防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比值(TC/HDL-C)和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联合检测对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CAD)的诊断价值。方法对278例CAD患者和50例健康对照者进血清hs-CRP、TC、HDLC测定及分析。结果CAD患者TC/HDL-C比值和hs-CRP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联合应用TC/HDL-C比值和hs-CRP的诊断阳性率(93.1%)高于分别应用hs-CRP(84.5%)、和TC/HDL-C(75.2%)的诊断阳性率(P<0.05)。结论联合应用TC/HDL-C比值和hs-CRP更有助于冠心病的早期诊断。

  • 标签: 超敏C反应蛋白 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比值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临产孕妇凝血指标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分别抽取40例临产妇女(实验组)和28例非妊娠健康妇女(对照组)的空腹静脉血检测进行对比分析凝血功能,本实验主要检测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D-D)5项指标1。结果与非妊娠健康妇女相比较,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及凝血酶时间(TT)在临产孕妇组中偏低,而在纤维蛋白原(FIB)和D-二聚体(D-D)在临产孕妇组中偏高。结论妊娠是一个特殊的生理过程,后期血液中存处于高凝状态,因此产前指标的检测对预防产科出血并发症有极其重要的临床意义。

  • 标签: 临产孕妇 凝血指标 产前指标 预防 并发症
  • 简介:摘要本文对C反应蛋白在儿科的临床应用情况进行了介绍,C反应蛋白是在机体在应激状态下肝脏合成时产生的,而且不同原因引起的感染、炎症以及损伤都会影响其浓度。我国的医疗水平在不断提高,医学检测技术越来越先进,相关医学工作者将C反应蛋白应用在儿科诊疗中,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在对组织损伤以及坏死的判断以及病情评估中,提供了有效的依据,保证了医疗检测的质量,也改善了患者的病情。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急性脑卒中发病早期患者血清中C反应蛋白(C-reactiveprotein,CRP)含量值与脑卒中严重程度之间的关系及其对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急性脑卒中患者92例(stroke组),其中腔隙性梗死31例(ALI组),脑出血30例(ACH组),脑梗死31例(ACI组),并选取同期非脑卒中患者32例作为对照,包括血管性头痛14例,美尼尔氏综合征13例,非持续状态癫痫5例,对每例患者血清CRP值进行测定,并对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脑卒中患者血清CRP阳性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脑卒中患者中,血清CRP水平由低到高分别为腔隙性梗死、脑梗死、脑出血(组间差异P<0.05)。结论急性脑卒中患者早期即出现血清CRP值升高,提示病情较为严重,预后多不良,应提起重视。

  • 标签: 急性脑卒中 C反应蛋白 预后不良
  • 简介:加拿大英属哥伦比亚大学的一位博士对美国46994名男性参试者进行研究,参试者起初无一人有痛风病史,他们每4年接受一次维生素C摄入情况调查。研究结束时,共发现1317例痛风病例,

  • 标签: 痛风 男性 维C 哥伦比亚大学 摄入情况 维生素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