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9 个结果
  • 简介:摘要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药品和食物的安全生产以及验证已经成为现在药品生产以及质量管理中的一个范围较全的质量监督活动,更是GMP认证中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国家食品以及药品监督管理局颁布的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认证的相关管理办法中明确规定在进行食品以及药品跟踪的检查中应该重点的检查包括再验证等在内的相关情况等总共九个方面。在相关无菌制剂的验证中,无菌灌装的验证是其中最重要的一个验证方面。本篇文章就主要针对冻干粉针剂无菌灌装中的相关验证方法进行探讨。

  • 标签: 冻干粉针剂,无菌灌装,验证方法
  • 简介:摘要调阅文献我们发现,柴胡疏肝散是古代医学典籍演化而来,配方是由麸炒枳壳、芍药、炙甘草、醋炒陈皮、柴胡、川芎等组成。该配方在临床上对患有肝气郁滞证患者疗效很好。同时,利用柴胡疏肝散加减治疗慢性哮喘病效果比较好。尤其是治疗慢性哮喘病类型中的反流性哮喘效果奇佳。在治疗过程中可以根据哮喘病的发病机理和实际情况进行区分对待治疗。

  • 标签: 哮喘 心里因素 调肝理气法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口服卵磷脂络合碘治疗眼底疾病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经检查证实为眼底疾病的患者30例36只眼,随机将36例眼出血性疾病患者分成卵磷脂络合碘组18例和益脉康组18例,两组患者患者分别服用卵磷脂络合碘和益脉康片,连续服用30d。结果67.4%的患眼底出血减少或完全消退,84.6%的患眼视力提高。无1例放弃治疗和观察。结论卵磷脂络合碘能有效促进眼底疾病的吸收,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 标签: 卵磷脂络合碘 眼底
  • 简介:摘要为了了解卫生理化检验能力验证的现状与进展,我们做了全方面的调查。对于检验来说,质量控制是工作的重中之重,可以这样说没有质量控制,检验所有的工作都是白费功夫,质量控制是检验工作的生命之本。本文基于能力验证在卫生理化实验室的重要性,对近年来我国卫生理化实验室能力验证活动从组织设计、项目确定、样品制备到结果统计分析的实践,以及其现有相关法规和存在问题进行了综述。

  • 标签: 卫生理化 检验能力 现状与进展
  • 简介:摘要西药制剂可以有效的保障西药顺利生产和研发,制水系统在西药制剂室的制药用水中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其直接影响着药品质量的好坏。为此,西药制剂室必须严格依据药品自身的特质选择制水设施,制水系统不但可以保证生产出的用水符合药品特质,还可以把有效降低生产成本,从而获取到极大的经济效益。文章重点对西药制剂室制水系统设备的工艺流程以及制水系统验证方式、检测方案和检测结果做出了分析,同时还提出了相对的整改政策,对西药制剂室的制水系统提供有力的保障。

  • 标签: 西药 制剂室 制水系统 验证方法
  • 简介:摘要目的对麝香壮骨膏的微生物限度检查方法进行验证,建立合适的检查方法。方法按照《中国药典》2010年版微生物限度检查法进行验证,金黄色葡萄球菌和铜绿假单胞菌均为薄膜过滤法。结果阴性对照组未检出,试验组均检出阳性菌,符合验证要求。结论该方法消除了样品的抑菌性,可用于该品种的微生物限度检查。

  • 标签: 麝香壮骨膏 微生物限度检查 方法验证
  • 简介:摘要目的建立托匹司他片的微生物限度检查的方法。方法按中国药典2010年版二部附录提供的微生物限度检查法的要求进行验证,以回收率对方法有效性进行评价。结果该种方法对5种阳性代表菌株的回收率均达70%以上。结论本品细菌、霉菌及酵母菌检查可用平皿法,大肠埃希菌检查可用常规法。

  • 标签: 托匹司他片 微生物限度检查 验证
  • 简介:摘要目的建立对乙酰氨基酚混悬滴剂微生物限度检查方法并进行验证。方法按照《中国药典》2010年版二部的要求,对细菌、霉菌及酵母菌计数方法和控制菌检查方法进行验证。结果对乙酰氨基酚混悬滴剂可按常规法进行微生物限度检查。结论应对该药品的微生物限度检查建立方法并进行验证

  • 标签: 对乙酰氨基酚混悬滴剂 微生物限度检查 方法验证
  • 简介:目的本研究旨在结合表达数量性状位点(expressionquantitativetraitloci,eQTL)信息,对关于原发性肝癌的全基因组关联分析(genome—wideassociationstudies,GWAS)研究结果进行验证,并为探究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nucleotidepolymorphism,SNP)与原发性肝癌易感性的因果关系提供证据。方法本研究汇总了已发表的关于原发性肝癌的GWAS研究结果,利用生物信息学预测SNP,并通过病例对照研究进一步验证。本研究共纳入492例研究对象,其中病例组242例,对照组250例。结果本研究共汇总关于原发性肝癌的GWAS研究16篇,共报导SNP位点21个。通过生物信息学预测出rs586610位点可能与原发性肝癌易感性有关。病例对照研究发现m586610位点在病例组与对照组之间的分布在遗传显性模型(OR=1.018,95%C/:0.707~1.466,P=0.924)、遗传隐性模型(OR=0.855,95%CI:O.362—2.017,P=0.720)、共显性模型(P=0.919)中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尚不能认为m586610位点的多态性与原发性肝癌易感性相关,但还需在不同人群中进一步探究。

  • 标签: 肝肿瘤 疾病易感性 数量性状基因座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