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8
156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对行冠状动脉搭桥术后患者实施宝石CT双低技术冠脉成像在其随访中的临床实施效果和实施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0月-2022年10月期间在我院开展手术治疗与术后随访的患者,共计50例,对所有患者展开宝石CT双低技术冠脉成像的扫描、对比剂注射等方案,同时对图像质量的主观、客观评价及辐射剂量与碘摄入量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所有患者扫描图像血管管腔的 CT 值均高于 300Hu,所测量的升主动脉根部、 左前降支近段、左回旋支近段及右冠状动脉近段的图像平均 CT 值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主观评价的冠脉图像评分一致性较好;辐射剂量与碘摄入量更低。结论:对开展冠状动脉搭桥术后患者应用宝石CT双低技术冠脉成像图像质量的主客观评价更高,且辐射剂量与碘摄入量更低,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

  • 标签: 宝石CT 双低技术冠脉成像 冠状动脉搭桥术 术后随访 图像质量评价 辐射剂量 碘摄入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临床表现,在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患者接受[1]手术治疗期间,设计综合性护理对策,对此模式的护理效果研究。方法:纳入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患者研究,样本量88例,时间2020年10月~2021年10月。44例进入普通组,做好常规护理。44例进入综合性护理组,做好综合性护理。观察临床病情控制优良率、护理满意度评分。结果:综合性护理组的临床病情控制优良率95.45%,与普通组的77.27%对比更高(p<0.05)。综合性护理组的护理满意度评分(91.11±3.89)分,与普通组的(83.55±2.84)分对比更高(p<0.05)。结论:主动脉夹层动脉瘤主要表现为突发性的胸部或腹部疼痛、血压下降、肢体发凉等表现,在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患者接受[2]手术治疗期间,做好综合性护理,有助于提高临床病情控制优良率。患者对此护理模式更满意。

  • 标签: 综合性护理 主动脉夹层动脉瘤 并发症 [3]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应用心电图对早期诊断主动脉夹层动脉瘤(ADA)的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3月收治疑似ADA的71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均采取心电图检查,以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作为诊断金标准,评价心电图对于诊断疾病的价值。结果:DSA证实50例ADA,阳性率为70.42%;心电图检查确诊44例阳性,评价心电图对诊断ADA的敏感度为86.00%、特异度为95.24%、准确度为88.73%、阳性预测值为97.73%、阴性预测值为74.07%,诊断效能高。结论:应用心电图对早期诊断ADA的价值高,临床诊断效能突出,可作为早期诊断的有效方法。

  • 标签: 主动脉夹层动脉瘤 心电图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诊断价值 诊断效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经皮桡动脉冠状动脉造影术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效果。方法:选择2018年4月-2019年4月接受经皮桡动脉冠状动脉造影术治疗的患者98例作为对象,用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对照组(n=49例)和观察组(n=49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围手术期护理。比较护理后两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情况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经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穿刺次数、手术时间、下床时间均少于对照组(P

  • 标签: 经皮桡动脉冠状动脉造影术 围手术期护理 并发症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诊断椎基底动脉狭窄过程中,探讨联合使用颈动脉超声和颅多普勒超声进行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在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期间选取研究对象,研究对象的总人数为314例,并且患有椎基底动脉狭窄,为患者实施X线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成像(CTA)检查、颈动脉超声和颅多普勒超声联合检查,探讨与CTA检查相比,联合诊断的应用效果。结果:在诊断左侧椎动脉、基底动脉以及右侧椎动脉时,联合诊断结果非常优异。结论:联合使用颈动脉超声和颅多普勒超声对椎基底动脉狭窄实施诊断可以取得优异的诊断效果。

  • 标签: 颅多普勒超声 颈动脉超声 椎基底动脉狭窄 联合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综合分析肱动脉穿刺法采血和桡动脉穿刺法采血在新生儿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试验中选取60例新生患儿,严格遵行双盲法原则履行分组任务,将所产生的对照组(采用肱动脉穿刺法采血)和观察组(采用桡动脉穿刺法采血)一次性采血成功率统计值和并发症发生率检测值加以对比,并将所得数据作为试验结论的参考依据。结果:在行一次性采血成功率数据统计对比中,观察组展现为高之于对照组(P

  • 标签: 肱动脉穿刺 桡动脉穿刺 新生儿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椎基底动脉夹层动脉瘤(VBDAs)是各种原因造成的血管中膜内或中膜和外膜之间的剥离,血流从破裂口进入及壁内血肿的形成。在大多数颅内椎基底动脉夹层动脉瘤(VBDAs)中,常规血管检查技术很难发现内膜瓣、双腔和壁内血肿的直接证据。导管血管造影可以提供具有良好空间分辨率的动态图像,被认为是诊断动脉夹层的金标准。然而,导管血管造影通常提供强度投影图像,而不是横断面图像,这限制了检测这些解剖特征性征象的能力,现就椎-基底动脉夹层动脉瘤的影像学检查作一综述。

  • 标签: 椎基底动脉 夹层动脉瘤 高分辨率磁共振成像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颈动脉内膜剥脱术治疗症状性颈动脉狭窄围术期的护理效果。方法:选取我院颈动脉内膜剥脱术治疗的症状性颈动脉狭窄患者35例(2021年2月至2022年2月),随机分为围术期优质护理的观察组(17例)与常规护理的对照组(18例),观察情绪状况、并发症发生率、满意度、生活质量。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SAS、SDS评分低,并发症发生率低,满意度评分高,生活质量评分高,P<0.05。结论:给予颈动脉内膜剥脱术治疗的症状性颈动脉狭窄患者围术期优质护理,能减轻患者不良情绪,减少并发症发生,且有利于满意度及生活质量的提升,值得借鉴。

  • 标签: 颈动脉内膜剥脱术 症状性颈动脉狭窄 围术期护理 效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多学科团队管理模式在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患者护理中应用的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21年1月-2021年12月收治的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患者46例,随机均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均实行常规护理,对实验组施加多学科团队管理模式。结果:实验组护理效果更佳。结论:多学科团队管理模式在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患者护理中具有良好的应用效果。

  • 标签: 多学科团队管理 主动脉夹层动脉瘤 临床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介入治疗产后出血如何选择栓塞动脉及止血效果评价。材料、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8月-2017年4月本院收治的产后出血患者58例,经保守治疗无效,在完整的盆腔动脉造影后,应用超选择性插管技术、以明胶海绵(颗粒或条)临时性栓塞双侧子宫动脉及伴随的其他出血动脉。结果:58例出血患者中,共发现子宫供血动脉172支,栓塞130支,栓塞率76%;止血有效57例,有效率98.3%,1例止血失败行子宫切除,无效率1.7%。讨论:介入选择性子宫出血动脉栓塞术,具有保存子宫、微创、适应范围广、并发症少、轻微,止血效果明确,术后卵巢功能变化平稳,不影响生活质量等优点;针对复杂子宫动脉供血的产后出血患者,需常规栓塞双侧子宫动脉的基础上,选择性栓塞具有明确或可疑出血的侧枝动脉,如:卵巢、髂内外或其他来源的动脉,并不需要完全栓塞所有子宫供血动脉,辅以适当的产科保守治疗,仍然具有较高的临床止血作用;对于有较多髂内其他动脉(非子宫动脉)来源的、明确的出血动脉,因各种原因导致短时间内难以完成超选择插管者,可应用较大明胶海绵(条或颗粒)栓塞髂内或其分支主干血管;来源于卵巢、髂总或髂外的出血动脉,必需采用超选择性插管栓塞,以避免严重并发症发生。

  • 标签: 产后出血,选择性,动脉栓塞,止血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经导管动脉栓塞术治疗产后出血对产妇子宫卵巢动脉血流及卵巢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0年4月-202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三维CT血管成像技术在椎动脉型颈椎病诊断中的应用介质及椎动脉异常检查效果。方法:选取本院确诊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43例及同期入院健康体检者40例为研究对象,行对比性诊断研究,研究时间为2019年3月~2021年12月。研究纳入者均接受三维CT血管成像技术诊断。比较两组椎动脉直径、椎动脉异常检出情况差异。结果:(1)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左三维直径、左矢径、左横径、右三维直径、右矢径、右横径均高于健康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椎动脉型颈椎病椎动脉硬化、椎动脉受压检出率高于健康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椎动脉迂曲、混合型异常检出率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三维CT血管成像技术在椎动脉型颈椎病诊断中具有显著应用价值,可在经分析患者椎动脉直径变化同时明确椎动脉异常情况,提升椎动脉型颈椎病临床检出率。

  • 标签: 三维CT血管成像技术 椎动脉型颈椎病 椎动脉异常 诊断价值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讨品管圈活动在降低经桡动脉冠状动脉介入术后肢体肿胀发生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我科于2021年8月开展品管圈。选取 2021年8月25 日至9月30日行介入治疗患者110例为研究对象,通过品管圈步骤,对比改善前后数据。结果 开展品管圈活动后,经桡动脉冠状动脉介入术后肢体肿胀发生率由改善前70.9%降至28.8%。结论 开展品管圈不仅能降低经桡动脉冠状动脉介入术后肢体肿胀发生率,还可以改善术后患者的舒适度和满意度,推进护患之间的有效沟通。

  • 标签: 品管圈 经桡动脉冠状动脉介入术 肢体肿胀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我院A型主动脉夹层的手术护理配合。方法:对32例A型主动脉夹层手术患者(其中升主动脉置换+主动脉弓置换+支架象鼻子术19例、Bentall+主动脉弓置换+支架象鼻子术12例),1例在手术台上分离瘤子时抢救无效死亡。结果:31例顺利完成手术,术中无压疮、术后无感染。术后死亡2例,29例治愈后出院。结论:A型主动脉夹层的手术有着很高手术风险,加强A型主动脉夹层的手术护理配合是手术成功的重要保证。

  • 标签: A型主动脉夹层 人工血管置换 术中支架系统 手术护理配合
  • 简介:摘要:脑梗死是一种发病率高、危险性大的急性病。治疗后,很多患者可能会有严重的后遗症。目前动脉溶栓是一种比较满意的脑梗死治疗方法,这种方法还需要系统的临床护理来提高患者的依从性,保证疗效。脑梗死的临床护理对患者有很大的帮助。综述了脑梗死的临床护理进展。

  • 标签: 脑梗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