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腹部手术切口脂肪液化的预防措施。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我院自2004年1月~2006年1月各种肥胖病人及糖尿病人,缝合切口前去除切缘的坏死的脂肪组织,治疗方法进行对比分析。2004年1月前我们采用传统方法治疗,共50例,作为对照组;2004年1月后我们采用切口去除切缘的坏死的脂肪组织,共50例,作为试验组。结果应用传统方法的方法有6例脂肪液化,然而经去除切缘脂肪组织的无1例脂肪液化。结论适当的去除切缘的坏死的脂肪有利于减少术后脂肪液化的发生,缩短治疗时间。

  • 标签: 腹部切口 去除切缘脂肪组织 液化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保留部分脂肪组织切除坏死皮肤延期植皮治疗深度烧伤的方法及临床意义。方法2011年9月~2012年6月,收治17例深度烧伤患者。其中男10例,女7例。采用同体配对设计,各例患者烧伤创面依据创面深度及面积分为坏死皮肤切除区与坏死皮肤保留区,采用引流坏死组织保留部分脂肪组织延期植皮方法与传统保痂延期扩创手术植皮方法治疗,观察比较两组创面植皮术前等待时间、创面愈合时间。结果切除坏死皮肤创面组与保留坏死皮肤创面组植皮术前等待时间分别为(6.88±1.41)d和(19.65±2.80)d,创面愈合时间分别为(20.24±3.29)d和(35.71±2.93)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切除坏死皮肤保留创面部分脂肪组织有利于深度烧伤创面愈合。

  • 标签: 深度烧伤 脂肪组织 创面愈合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自体脂肪组织移植用于小乳症隆胸的方式方法及效果。方法在局部肿胀麻醉下用50毫升注射器在负压下抽吸术者自身脂肪组织。生理盐水反复冲洗至纯净脂肪后,根据乳房形态、大小,按乳房的四个象限分别注入一定量的脂肪组织。对18例小乳症患者进行治疗,观察近期及远期临床效果。结果18例36只乳房填充自身脂肪组织,随访6—24个月均效果满意,无一例感染者。结论该方法需严格的无菌操作,不需做手术切口,无瘢痕、痛苦小、操作方便,不需特殊器械,远期效果好。

  • 标签: 小乳症 自体组织 隆胸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心外膜脂肪(EAT)厚度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AD)的预测价值,寻找CAD的无创诊断手段。方法纳入134例疑诊为CAD病人,二维超声测量EAT厚度,比较冠状动脉造影确诊的CAD病人(CAD组)和非CAD病人(Non-CAD组)和的暴露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以校正混杂因素的干扰,绘制EAT厚度预测CAD的ROC曲线。结果(1)134例病人的EAT厚度为(5.55±1.72)mm,CAD组(n=56)与Non-CAD组(n=78)分别是(6.45±1.71)mm和(4.89±1.41)mm,t=5.781,P=0.000。(2)Non-CAD组和CAD组的年龄、体重指数(BMI)、高血压、CAD家族史、血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EAT厚度是CAD的独立关联因素,可作为大样本和高危人群筛查CAD的有效指标。

  • 标签: 心外膜脂肪组织厚度 超声检查 试验性评价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耳内镜下用自体脂肪修补鼓膜穿孔的临床疗效观察,探讨该治疗方法在临床的应用价值。方法对51例(58耳)鼓膜穿孔患者在耳内镜下用自体脂肪组织行鼓膜修补。结果随访0.5年—1年,54耳鼓膜Ⅰ期完全愈合,保留了鼓膜的正常形态;3耳遗留穿孔,经门诊再次用脂肪组织修补愈合;1耳后期行开放式鼓室成形治愈。一期愈合率达93.1%。半年后复查纯音测听500Hz、1000Hz、2000Hz的气骨导差降低8.6dB。结论耳内镜下用自体脂肪修补鼓膜穿孔具有切口小,术后鼓膜形态好,手术时间短,操作简单等优点,且符合微创观念,所以值得广泛的推广应用。

  • 标签: 耳内镜 鼓膜修补 鼓膜穿孔 自体脂肪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葡萄糖浓度和培养时间对人腹部皮下脂肪组织脂肪细胞白介素-6(IL-6)分泌的影响。方法采用两因素两水平析因设计,对非肥胖、非糖尿病个体的腹部皮下脂肪组织及分离的脂肪细胞进行体外培养。时间因素包括2小时组、4小时组;葡萄糖浓度因素包括低糖组(5.5mmol/l)、高糖组(16.5mmol/l)。以乳酸和乳酸脱氢酶评估所培养组织、细胞活性;以ELISA法检测培养后培养液中IL-6浓度。分析葡萄糖、时间因素是否影响IL-6浓度。结果葡萄糖浓度是脂肪组织分泌IL-6的影响因素(P=0.024),高葡萄糖糖促进IL-6分泌。葡萄糖浓度对已经从组织分离单独存在的脂肪细胞分泌IL-6没影响(P=0.271)。葡萄糖与时间因素没有交互作用(P>0.05)。结论体外培养条件下,高葡萄糖促进脂肪组织分泌IL-6,但葡萄糖浓度对已分离的脂肪细胞分泌IL-6没有影响。

  • 标签: 葡萄糖 白介素-6 脂肪组织 脂肪细胞
  • 简介:目的:本研究的目的是评估心包脂肪组织(PAT)体积与320排冠状动脉CT造影(CCTA)动脉硬化斑块组成的关系。方法本研究纳入1597例因可疑冠心病而接受320排CCTA检查的患者(男1090例,女507例,年龄35~71岁)。其中382例发现存在动脉斑块。我们比较了冠心病和斑块组成[存在斑块、钙化斑块(CP)、非钙化斑块(NCP)、混合斑块(MP)、多支病变和梗阻性狭窄]与无冠心病者的PAT体积。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存在CP、NCP、MP及多支血管病变者的PAT体积大于无斑块者[分别为(211.4±93.6)cm3、(233.2±95.0)cm3、(257.3±82.1)cm3及(261.5±101.7)cm3vs.(173.7±98.1)cm3,P值分别为0.012、0.008、0.004及0.002]。存在梗阻性狭窄者的PAT体积明显大于无斑块者[(279.2±99.81)cm3vs.(173.7±98.1)cm3,P<0.001]。在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中,只有MP、多支血管病变和梗阻性狭窄者的PAT体积明显大于无斑块者(P<0.001)。结论存在冠状动脉斑块、CP、NCP、MP、多支血管病变和梗阻性狭窄患者的PAT体积大于无斑块者,PAT体积是冠心病重要的危险因素之一。

  • 标签: 脂肪组织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冠心病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脂肪来源干细胞在辅助软组织填充中的应用及研究。方法1.利用消化法提取脂肪来源干细胞(ADSCs)收集第3代细胞作为种子细胞。2.实验共分3组组①ADSCs按50×106个/ml浓度与透明质酸钠凝胶(HA)11混合;组②单纯ADSCs配制成浓度25×106个/ml浓度;组③单纯透明质酸钠凝胶。每一样本0.2ml注射到裸鼠(12只,6w雄性)背部皮下,每组各1个点,3个月后分别取材。将获得标本,分别从大体外观、体积、质量、组织学等方面进行分析。结果组①、组②可见有新生组织形成,组③未见新生软组织形成,Masson三色染色法组①、组②中均可见少量脂肪细胞及胶原蛋白形成。RT-PCR示组①、组②中均见到人类mRNA表达。Westernblot示组①、组②中均可见I型胶原蛋白表达。结论ADSCs+HA可以构建出新生软组织,ADSCs有促进局部胶原蛋白形成的作用。

  • 标签: 脂肪来源干细胞 组织工程技术 透明质酸钠凝胶 胶原蛋白含量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脂肪乳外漏致组织炎的处理。方法将18例脂肪乳外漏后出现的组织炎的患者用磺胺嘧啶银凝霜进行外敷,观察其疗效。结果经过1-3天的外敷,18例患者的组织炎得到治愈。结论磺胺嘧啶银凝霜治疗脂肪乳外漏所致的组织炎效果好,且方法简单,取材容易,值得推广。

  • 标签: 磺胺嘧啶银 脂肪乳 组织炎 护理
  • 简介:研究发现,海带含有的一种化学物质能够阻止身体吸收脂肪,对减肥瘦身大有好处。英国纽卡斯尔大学的研究人员发现,海带中含有的藻脘酸盐能有效抑制人体对脂肪的消化和吸收。当一种藻脘酸盐含量攀升4倍之后,人体对抗脂肪吸收的能力将提升75%。也有人说,虽然海带的研究成果喜人,但防止发胖最好的办法还是少吃。

  • 标签: 脂肪吸收 海带 纽卡斯尔大学 化学物质 研究人员 酸盐
  • 简介:脂肪肝的人很多,常有人问起防治问题,特在此简要解答一些脂肪肝防治的基本问题。

  • 标签: 脂肪肝 防治 临床 患者 医学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临床中对体表脂肪瘤患者使用脂肪抽吸术进行治疗的效果。方法标记好瘤体的边界,在瘤体的外缘切开一0.5cm的切口,使用肿胀麻醉法将瘤体及皮下注入肿胀液药后应用吸脂针将瘤体大部分吸出,残余的瘤体及包膜用止血钳直接夹碎取出,瘤区加压包扎。结果从2009年到2010年我院根据接收的使用脂肪抽吸术进行体表脂肪瘤治疗的患者来进行研究分析,全部28例患者没有出现复发的病例,伤口隐蔽,无并发症出现。结论用脂肪抽吸术进行治疗能够让体表脂肪瘤患者得到比较好的治疗效果,患者术后的瘢痕不明显,美观,手术操作简单,效果突出,临床中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

  • 标签: 体表脂肪瘤 吸脂术 小切口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类肝素酶在非酒精脂肪肝大鼠模型肝脏组织中的表达,以探讨类肝素酶在非酒精性脂肪肝发生中的作用,为脂肪肝的临床监测与治疗提供新思路。方法建立正常大鼠模型(30只),非酒精性脂肪肝模型大鼠(30只),采用免疫组化SABC法测定两组模型肝脏组织中类肝素酶的表达。实验数据的统计方法计量资料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和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结果在非酒精性脂肪肝大鼠模型肝脏组织中类肝素酶的阳性率高于正常模型肝脏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非酒精性脂肪肝模型大鼠肝脏组织中类肝素酶的表达增加,提示类肝素酶与非酒精性脂肪肝的发生有关。

  • 标签: 类肝素酶 非酒精性脂肪肝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应用过滤吸附法处理脂肪颗粒在面部脂肪移植中的疗效。方法从大腿或者腹部抽取脂肪颗粒,将脂肪倒入无纺布上(下垫衬纱布)后对脂肪组织进行纯化后进行面部脂肪移植。采用医、患及第3方对术前及术后照片评估以及Merz美学分级(MerzAestheticsScale)进行术后效果评估。结果所有患者术后恢复良好,无感染、坏死、结节等并发症发生,术后效果满意。医、患及第三方满意率分别为86.7%、93.3%、90%。参考Merz美学分级标准显示面部的衰老都得到2-3级的改善。结论过滤吸附法处理脂肪颗粒细胞是一种有效可行的脂肪处理方法,适宜用于自体脂肪移植。

  • 标签: 过滤吸附法 脂肪移植 面部填充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根据浅表脂肪瘤的超声分型及图像特点,进一步讨论超声检查对脂肪瘤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0年6月至2012年6月来我院接受超声检查的100例浅表部位包块患者,根据超声的图像特点及表现与脂肪瘤的相关病理学分型进行对比分析。结果100例包块发生部位广泛,术前超声诊断脂肪瘤78例,良性软组织肿瘤23例,其中误诊为纤维瘤5例,未定性2例,局部脂肪层增厚2例,漏诊3例。结论对患者的浅表部位的包块根据超声分析进行检查,有助于其诊断。

  • 标签: 超声检查 浅表脂肪瘤 病理学分型 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