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55 个结果
  • 简介:早上起床身体乏力,打鼾。这类人群很有可能是睡眠期间用嘴呼吸!?香甜睡眠可以令人焕发青春,给大家介绍一个令人吃惊的方法。

  • 标签: 睡眠期间 胶带 封口 用嘴呼吸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比较体外振动痰和传统人工拍背痰对慢性阻塞性肺气肿急性加重期(AECOPD)的痰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5月至2017年5月收治的AECOPD患者9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49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的人工拍背痰,观察组采用体外振动痰机振动痰,两组均护理10d,比较两组痰护理后患者的肺部湿啰音、痰量、颜色等。结果两组护理前痰液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痰液量均有所下降,但观察组下降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痰液变白时间及痰鸣音消失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慢性阻塞性肺气肿急性加重期患者采用体外振动痰的效果显著优于传统拍背痰,操作简单,疗效显著,患者乐意接受,显著降低了护理人员的体力消耗,值得临床大力推广及应用。

  • 标签: 体外振动排痰 传统人工拍背排痰 AECOPD 排痰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重庆市潼南区源性线虫流行现状为制定防治策略和评价防治效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按东南西北中5个方位各抽取1个镇相当数量的家庭为观察对象,采用Kato-Katz法检查粪便中土源性线虫卵。结果粪检2034人,总感染181人,总感染率为8.90%,其中钩虫、蛔虫、鞭虫和蛲虫感染率分别8.6%,0%,0.25%,0.05%。中重度感染者占比12.15%;女性总感染率为8.09%,男性总感染率为9.93%,无显著性差异(X<0.05);钩虫感染率、鞭虫感染率和总感染率皆为>60岁组最高。结论我区人体源性线虫感染率总体较低,感染率8.90%,中老年农民是源性疾病防治的重点人群。

  • 标签: 土源性线虫 感染率 流行病学调查 重庆潼南
  • 简介:毒』的概念在大约10年前风靡一时.它是指将鱼贝类、农药残留及大气环境等积累在人体内贡、铅、二噁英等有害金属和化学物质,以及外部侵入体内导致衰老和疾病的『毒』排出体外的方法。

  • 标签: 排毒法 健康 终极 激发 大气环境 农药残留
  • 简介:新·毒法不光主张排出身体毒素还要排出心理毒素。其中备受瞩目的方法之一便是源自美国的吃水果等零食进行的所谓『健康零食法』。武库川女子大学国际健康开发研究所的森真理讲师表示:『饼干和冰激凌因其高热量可使人获得满足感,但是营养价值不高。此外。特别甜的糕点类导致血糖迅速升高,胰岛素过度分泌,导致身体脂肪堆积。适度摄取不易使血糖上升的食品,填饱肚子,防止暴饮暴食才是真正高明的零食吃法。』

  • 标签: 排毒法 零食 健康 香蕉 身体毒素 营养价值
  • 简介:目的探究加压固定型胶带联合水胶体敷料在新生儿经口留置胃管固定的应用效果及留置时间.方法:选取2017年5月-2017年10月收治的5861例经口留置胃管新生儿,均行3M微孔通气胶带固定及常规护理,设作对照组;择2017年11月-2018年4月收治的4365例经口留置胃管新生儿,均行Y形3M丝绸胶带固定、水胶体敷料应用及个体化护理,设作研究组;比较两组脱管、皮肤损害、移位发生率以及留置时间.结果:研究组皮肤损害、脱管及导管移位率分别为10.53%、4.12%、4.12%,均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胃管留置时间(5.53±2.17)d较对照组显著更长(P〈0.05).结论:新生儿经口留置胃管通过加压固定型胶带与水胶体敷料结合应用,能够有效提高固定效果,延长留置胃管时间,可推广应用于临床.

  • 标签: 加压固定型胶带 水胶体敷料 经口留置胃管固定 留置时间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天然药食同源饮品促进体内铅的功能。方法以2015年2月~2017年1月,医院门诊检查血清铅含量超出同年龄、同性别段上限(以均值+标准差作为上限)对象84例,根据患者的条件进行分组。对照组常规治疗管理,以维生素氧化剂为主。观察组推荐应用山楂等药食同源类药物、药材作为原材料制作的饮品,或自购制作代茶饮,持续3个月。对比治疗前后血清铅含量。结果3个月后,观察组与对照组的血清铅含量低于治疗前,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天然药食同源饮品有助于加速体内血清铅元素含量的下降。

  • 标签: 铅中毒 药食同源 饮品
  • 简介:目的掌握重庆市人群感染源性线虫的动态和流行规律。方法2011~2015年,每年在全市监测县(区)各监测点采集居民粪便,采用改良加藤厚涂片法检查蛔虫、钩虫和鞭虫虫卵;3~12岁儿童加做透明胶纸肛拭法检测蛲虫卵;采集家庭土壤样本,检查蛔虫卵。结果5年重庆市市级监测点累计共调查21195人次,2011~2015年源性线虫感染率依次为6.44%、7.30%、6.85%、6.93%、5.56%。人群总体源性线虫感染率无下降趋势(χ2lineartrend=3.54,P〉0.05);2012年女性感染率高于男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75,P〈0.05);各年龄组感染率以老年组与学龄前儿童组较高;文化程度与人群感染率存在线性趋势,文化程度越高,感染率越低(χ2lineartrend=98.59,P〈0.01);职业分布以儿童与农民检出率较高(χ2=28.53,P〈0.01);蛔虫和钩虫是感染的主要虫体,感染度以轻度为主,中度较少,重度感染最少。各年间全市儿童蛲虫感染率最低为1.86%,最高9.70%,并且呈上升趋势(χ~2lineartrend=15.65,P〈0.01)。5年监测点土壤人蛔虫虫卵检出率分别为18.13%、15.63%、15.00%、8.10%、5.00%,并呈下降趋势(χ2lineartrend=16.79,P〈0.01)。结论重庆市监测点人群源性线虫病感染水平总体较低,5年间已无下降趋势,应形成现代疾病防治的社会医学防治模式,同时继续加强健康教育及集体驱虫等防治措施。

  • 标签: 土源性线虫病 监测点 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与传统肘关节CT扫描技术比较,探讨320CT肘关节容积扫描优化方法及临床应用价值,以缩短患者检查时间及降低受检者辐射剂量和取得高质量摄影图像。方法A组患者采用站立位,站立于检查床一侧,将所需检查肘关节至于扫描中心进行扫描;B组患者采用仰卧位,患侧肘关节摆放成标准解剖体位进行扫描;再分析两组图像质量、各关节面显示的情况进行分级评估。结论能够配合体位摆放,单纯肘关节检查,无其他干扰因素CT扫描技术较有利于直接显示肘关节的解剖结构,同时减少了扫描曝光时间,优于传统的扫描方式。

  • 标签: 肘关节 x线计算机断层扫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术后排痰护理及疼痛护理对食道癌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科在2013年5月到2017年2月收取的54例实施食道癌手术患者,随机分组,其中对照组(27例)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27例)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痰护理与疼痛护理。观察、对比2组患者的痰有效率、疼痛症状发生率以及护理满意率;结果观察组痰有效率、护理满意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疼痛症状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给予食道癌患者术后的痰护理及疼痛护理可显著提高患者痰有效率、护理满意度,降低疼痛症状发生率。此护理方法值得推广。

  • 标签: 食道癌患者 排痰护理 疼痛护理 护理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应用X光片和多螺旋CT这两种方法对骨关节的创伤诊断进行对比,以研究其诊断价值和诊断效果。方法主要采用了举例法、对比法、参考文献法等对我院的124例可疑骨关节创伤患者资料进行收集与整理,然后采用X光片法以及多螺旋CT的方法对这些病患进行检查,再对比检查结果,主要侧重于对比在骨关节创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结果手术所见或病理学检查结果显示124例骨关节创伤可疑患者中有86例(共113处)发生骨折,有38例未发生骨折;86例骨折患者中X光片显示共有60例骨折,多螺旋CT显示共有80例骨折;38例未发生骨折患者中x光片显示共有18例骨折,多螺旋CT显示共有6例骨折;结果显而易见,采用多螺旋CT方法对骨关节创伤患者进行检查的准确率更高,效果也更好,尤其在灵敏度以及特异度等方面比之X光片检查方法效果更为显著。误诊率、错误率也较低,因此,多螺旋CT比X光片的应用价值更高,可以为以后的临床诊断提供依据。

  • 标签: X光片 多排螺旋CT 骨关节创伤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多螺旋CT重建技术在急腹症影像诊断中的意义。方法选择2016年7月-2017年7月来我院进行治疗的150例急腹症患者作为本研究对象,所有研究对象均应用CT多平面重建技术处理诊断图像。回顾性分析研究对象多层螺旋CT检查结果、B超检查等结果进行分析。结果经病理检查和临床诊治确诊其中23例患者为阑尾炎(15.11%)、17例为胆囊炎/胆石症(11.63%)、17例为泌尿系结石(11.63%)、15例为肠梗阻(10.47%),其中肠套叠9例、肠道肿瘤伴肠扭转以及结肠癌肠道狭窄各4例、肠粘连2例、13例为胰腺炎(9.30%),其中水肿型9例、出血坏死型3例、过敏性紫癜1例,其余82例为其他疾病。而CT检查结果显示,13例为阑尾炎、9例为胆囊炎/胆石症、9例为泌尿系统结石、9例为肠梗阻、8例胰腺炎、34例为其余疾病。CT检查诊断准确率为97.67%,仅出现2例误诊(其中胆囊炎与泌尿系统结石各1例),误诊率为2.33%,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急腹症患者进行多螺旋CT重建影像诊断效果显著,具有较高的特异性,诊断准确率较高,因而可以在胆总管结石的临床诊断治疗中加以推广。

  • 标签: 多排螺旋CT重建技术 急腹症 影像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颅内脑膜瘤患者16螺旋CT诊断结果进行分析,探讨16螺旋CT在颅内脑膜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分析2015年1月-2016年1月来笔者所在医院就诊的42例颅内脑膜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取仰卧位,采用16螺旋CT机,自颈前弓下缘至颅顶进行头部连续性薄层扫描。结果脑膜瘤好发部位依次为大脑镰旁、大脑凸面、蝶骨嵴、矢状窦旁、小脑桥脑角、鞍区;肿瘤大小分布特点,在5cm以上患者3例,3~5cm患者19例,3cm以下患者20例;肿瘤形状特点,类圆形或圆形27例,长条型或哑铃型2例,不规则形13例。结论16螺旋CT在颅内脑膜瘤诊断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值得临床广泛应用推广。

  • 标签: 螺旋CT 脑膜瘤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对16CT三维成像技术在胃癌诊断中的临床应用及价值进行分析和探讨。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3月~2017年9月93例胃癌患者作为本文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手术治疗,对病变位置进行切除,通过病理学检验证实患者为胃部恶性肿瘤,术中对患者胃癌进行分型。所有患者术前均行16螺旋CT检查和电子胃镜检查。参照术中胃癌分型,对两种诊断方法诊断胃癌Borrmann分型准确率进行对比。结果电子胃镜和16CT三维成像技术均能正确诊断出患者胃癌发生情况,诊出率为100%。利用16CT三维成像技术进行Borrmann分型检查,其中85例(91.4%)患者分型正确。电子胃镜分型中65例(69.9%)分型正确。16CT三维成像技术正确率明显高于电子胃镜,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6CT三维成像技术在胃癌诊断和肿瘤分型中具有很高应用价值,有助于确定临床治疗方案,值得推广。

  • 标签: 16排CT三维成像技术 电子胃镜 胃癌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肠壁缺血性病变使用64CT诊断的效果。方法为我院50例肠壁缺血性病变患者使用64CT诊断,探讨临床中患者的检查结果和病理结果的对比性。结果患者接受了64CT诊断,有96%的患者检查出血管狭窄、46%的患者检查出肠系膜下动脉狭窄、28%的患者检查出肠系膜上下动脉狭窄、22%的患者检查出腹主动脉狭窄。结论64CT可以有效的诊断出肠壁缺血性病变疾病,具有较高准确性,不会给患者带来创伤,安全性高,时效性优秀,因此临床中应该进行推广使用。

  • 标签: 64排CT 肠壁缺血性病变 诊断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行机械通气重症肺炎患者实施强化痰方案辅助BAL的治疗效果及影响。方法选取我院于2017年3月至2018年5月收治的90例行机械通气治疗的重症肺炎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组45例。其中对照组予以单一BAL的治疗方式,观察组则予以强化痰联合BAL的治疗方式。之后对比两组的治疗效果及预后指标的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在经强化痰方案联合BAL的治疗方式下,其治疗总有效率达95.6%,对照组则为71.1%;且观察组机械通气时间与ICU住院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两组相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针对行机械通气治疗的重症肺炎患者,实施强化痰与BAL联合治疗的方式,可显著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优化其预后相关指标,促进患者病情康复,值得临床借鉴实施。

  • 标签: 排痰 BAL 机械通气 重症肺炎 疗效 安全性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多螺旋CT诊断先天性心脏病的准确性与临床价值。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诊治先天性心脏病患者72例,随机分为行超声心电图诊断对照组(n=36)与行多螺旋CT检验实验组(n=36),对比诊断准确率。结果实验组心内畸形、心外大血管畸形诊断符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心脏、大血管连接异常诊断符合率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多螺旋CT在先天性心脏病诊断中的符合率明显高于超声心电图,结果更为准确,应用价值显著。

  • 标签: 多排螺旋CT 先天性心脏病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多螺旋CT和MRI检查乙肝肝硬化背景小肝癌的诊断效果。方法选择本院2016年9月~2017年10月收治的乙肝肝硬化背景小肝癌患者68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共82个病灶,根据癌性病灶直径分为小肝癌组(1~3cm,47个病灶)和微小肝癌组(<1cm,35个病灶),对两组患者分别采取多螺旋CT和MRI检查,对比检出率。结果MRI对小肝癌和微小肝癌的检出率均高于多螺旋CT,P<0.05,且漏诊率低于多螺旋CT,P<0.05。结论与多螺旋CT相比,MRI具备不同序列成像的优势,有利于提高乙肝肝硬化背景小肝癌病灶检出率,可作为临床首选诊断方法。

  • 标签: 多排螺旋CT MRI 乙肝肝硬化背景 小肝癌 诊断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在骨科手术中应用16螺旋CT三维骨重建技术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17年12月本院全部骨科手术患者中的任意400例,按照手术方法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200例,分别接受16螺旋CT三维骨重建技术引导下的手术、传统置钉手术,比较两组效果。结果观察组置钉成功率达到97%,对照组成功率8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5%,对照组11.5%,P<0.05。结论16螺旋CT三维骨重建技术在骨科手术的应用效果明显,能够提升置钉成功率,减少并发症,可在临床推广。

  • 标签: 16排螺旋CT 三维骨重建技术 骨科手术
  • 简介:摘要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已经有许多医院在使用具有先进硬件技术的飞利浦Brilliance16螺旋CT机,其具有较快的运行速度、球管的热容量大、扫描层比较薄、使用寿命长以及运行时发出较小噪音的优点,再加上该设备运行状况够稳定,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可是CT机是一个比较庞大的工作系统,在具体的运行过程中也会发生一些故障,本文就主要分析飞利浦Brilliance16螺旋CT机所产生的故障种类及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养护管理措施。

  • 标签: 飞利浦 CT机 故障分析 养护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