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0
398 个结果
  • 简介:目的微核分裂阻滞细胞(CB-MNT)实验方法学探讨,对CB-MNT和常规法微核(C-MNT)两种检测方法进行比较。方法选取85名从事放射作业人员外周血标本,分别采用CB-MNT法和常规法两种方法培养微核细胞。通过制片染片及镜下检查,识别双核淋巴细胞微核和转化的单核淋巴细胞微核;比较两种方法培养出的淋巴细胞的自发微核细胞率,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采用淋巴细胞微核自发率CB法制片的结果是3.85±8.43;采用常规法制片的结果是1.13±1.60。两种方法得到的自发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17,P〈0.01)。采用CB法制片获得的双核淋巴细胞核完整膨大,清晰,微核易识别。结论分裂阻滞法优于常规培养法;分裂阻滞法对毒性损伤反映更加敏感;微核细胞更易识别;能减少阅片误差,结果准确可靠。建议作为职业健康体检对遗传损伤监护中实验室中的优先检查方法。

  • 标签: 微核胞质分裂阻滞细胞法 常规培养法 微核自发率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磷胆碱的临床新用途。方法查阅相关文献,进行分析和归纳。结果通过对磷胆碱药源性疾病机制的研究,寻找磷胆碱新用途的理论依据。结论磷胆碱除用于治疗治疗脑外伤及脑手术后引起的意识障碍外,还有治疗小儿病毒性脑炎、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治疗流行性乙型脑炎等新用途。

  • 标签: 西药 胞磷胆碱 临床应用
  • 简介:摘要综述了铜绿假单菌感染因素,实验研究进展及预防控制措施。分析了铜绿假单菌存在的严重耐药性及多药耐药性易于获得外源性耐药基因,导致对其他抗菌药物耐药;遗传背景比较复杂,目前需要重点监控以CC244为代表的铜绿假单菌的流行,以防其在医院大规模暴发与流行;细菌耐药率变迁与某一类别抗菌药物的使用存在相关性;PAE不仅对碳青霉烯类药物耐药率在升高,对临床常用的其他抗菌药物的耐药率越来越高。医院应重视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加强耐药性监测和医院感染的防治,结合药敏结果采用有效药物单一或联合、足量、足疗程治疗,以控制细菌耐药性的增长。所以,对于铜绿假单菌耐药性的发生和发展,临床应加强监控。同时,增强患者的免疫功能,改善医院卫生条件,执行消毒隔离制度,合理使用抗菌药物,防止耐药菌株的交叉感染,提高诊疗操作的规范和安全,能够切实降低铜绿假单菌医院感染的发生。

  • 标签: 铜绿假单胞菌 感染因素 细菌耐药
  • 简介:摘要目的对急性腹泻患者粪便进行气单菌分离培养。方法本研究对220例急性腹泻患者的粪便标本,采用细菌分离和增菌分离两种方法进行培养。结果检出气单菌阳性41份,阳性率为18.63%。结论从分离培养的效果观察,氨苄青霉素无盐碱性琼脂要比SS琼脂优越,此法对气单菌的分离阳性率较高。

  • 标签: 气单胞菌 分离方法 SS琼脂 Mac琼脂 氨苄无盐碱性琼脂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头痛是非常常见的症状,其发病原因总体来讲比较复杂。因为有些全身性疾病都可能引起头痛。整体来讲,由于颅内外组织发生病理变化而引起的头痛,称“器性头痛”;若无实质性病理变化的头痛,称“非器性头痛”。

  • 标签: 中医 推拿 治疗 头痛 头晕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本地区铜绿假单菌的耐药性,为临床合理选用抗菌药物提供依自动微生物鉴定/药敏分析仪进行培养、分离、鉴定及药敏试验。对分离80株铜绿假单菌的分布及细菌耐药性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细菌检出最高分别为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菌。铜绿假单菌在痰液标本中分布最高为86.25%。铜绿假单菌对头孢哌酮、头孢曲松、哌拉西林、耐药率分别为50.00%、46.15%、45.45%,耐药率低的是左氧氟沙星、亚胺培南、氨曲南、头孢吡肟、头孢他啶,耐药性分别是为18.42%、21.79%、21.79%、23.1%、25.79%。结论铜绿假单菌为医院呼吸道感染的常见致病菌,对多种抗菌药物呈不同程度耐药,应加强其耐药性的监测,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 标签: 铜绿假单胞菌 耐药性 感染 抗菌药物
  • 简介:目的分析铜绿假单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情况,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常规方法对各临床科室送检的标本进行细菌分离、培养、鉴定及药敏试验。结果铜绿假单菌对多种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率有逐年增高趋势,耐药率上升较快的抗菌药物有亚胺培南、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分别由2002年的0、8.6%、20.0%增至2004年的9.5%、28.6%、41.0%。结论铜绿假单菌对多种抗菌药物耐药,且耐药率逐年增高,在治疗时应根据药敏试验合理谨慎选用抗菌药物,以有效控制及减缓耐药株的产生。

  • 标签: 铜绿假单胞菌 抗药性 微生物 微生物敏感性试验 抗菌药物
  • 简介:目的分析铜绿假单茵耐药性及耐药趋势,为临床预防感染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2010年1月-2012年12月临床各科室按标准方法采集送检标本,采用美国BDBBLCrystal微生物鉴定仪进行鉴定,药敏采用纸片琼脂扩散法(KB法),按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协会(CLSI)标准执行。结果316株铜绿假单菌中对庆大霉素耐药率最高,为69.4%;对亚胺培南耐药率最低,为11.3%;其余被检测抗茵药物的耐药率在12.9%~50.8%之间。结论铜绿假单菌耐药情况日趋严重,有逐年上升的趋势。各级医院应严格贯彻抗茵药物使用管理制度,加强细菌耐药性的监测与防控。

  • 标签: 铜绿假单胞菌 耐药率 抗菌药物
  • 简介:一病例摘要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重症呼吸道合病毒肺炎患儿的护理观察要点。方法回顾性分析77例重症呼吸道合病毒肺炎患儿的护理。结果经过充分氧疗、抗氧化、平喘化痰等积极治疗及加强病情观察、雾化吸入、叩背等护理措施,全部患儿痊愈出院。结论通过细致的护理干预可明显提高重症呼吸道合病毒肺炎患儿的疗效,提高护理质量,是一种有效的护理方法。

  • 标签: 重症呼吸道合胞病毒 肺炎 儿科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铜绿假单菌感染的原因,总结临床预防控制方法。方法收集2013年1月-2014年12,某医院痰标本中铜绿假单菌株76株的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检出铜绿假单菌株76株,其中,感染病例69株,细菌定植7株,定植率9.21%;多重耐药菌株52株,占68.42%;痰标本中分离出铜绿假单菌株的76例患者,气管切开/插管60例,占78.95%。结论增强患者的免疫功能,减少侵袭性操作,改善医院卫生条件,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合理使用抗菌药物,防止耐药菌株的交叉感染,提高诊疗操作的规范和安全,能够切实降低铜绿假单菌医院感染的发生。

  • 标签: 铜绿假单胞菌 医院感染 多重耐药
  • 简介:牙龈卟啉单菌脂多糖是慢性牙周炎发展过程中至关重要的毒力因子之一。姜黄素是姜黄的活性成分,其拥有强有力的抗炎活性并能调节多种细胞信号通路,有控制炎症和骨吸收的潜能。

  • 标签: 牙龈卟啉单胞菌 姜黄素 脂多糖
  • 简介:摘要铜绿假单菌,革兰阴性非发酵菌,是临床常见的条件致病菌。近年来,由于药物的滥用和侵入性操作导致铜绿假单菌在医院的感染率居高不下,尤其是呼吸内科和ICU的患者,因为经常使用呼吸机吸痰和气管插管等操作,使得铜绿假单菌在其体内定植率很高,而铜绿假单菌的耐药机制很复杂,药物选择的压力给临床治疗带来严峻的挑战。本文就探讨铜绿假单菌的耐药机制作一综述。

  • 标签: 铜绿假单胞菌 条件致病菌 耐药机制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我院2010年1月-2012年1月128株铜绿假单菌感染分布及耐药情况,为临床提供预防措施和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依据。方法应用ATB细菌鉴定系统鉴定细菌,采用K-B法进行药敏试验,回顾分析我院分离的铜绿假单菌的标本来源、感染科室分布,及其铜绿假单菌的耐药情况。结果128株铜绿假单菌主要来自痰的有96例(占75%)和伤口分泌物15例(占11.7%);亚胺培南对铜绿假单菌的耐药率最低(17.9%),对氨曲南的耐药率最高(61.7%)。结论医院内感染铜绿假单菌的耐药情况十分严峻,加强细菌培养和药敏监测,对有效治疗和预防铜绿假单医院感染具有及其重要的意义。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监测铜绿假单菌在我院临床的分布及耐药情况,得出结论铜绿假单菌耐药性较严重,加强抗生素药物使用及细菌耐药谱的监测,延缓细菌耐药株的产生与传播是医院各临床科室及感控科的重任。

  • 标签: 铜绿假单胞菌 耐药率 合理用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