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9
172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采用CT手段与普放手段诊断肺部孤立性球形病变的效果。方法选取诊断为肺部出现孤立性球形病变共40例患者作研究对象,分别采用普放检查及CT检查,并进行回顾性比较。结果直径>5cm肺癌患者率显著高于其它病变,>5cm肺癌率达71.4%,与良性病变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T检测肺癌15例,结核病13例,良性肿瘤6例,炎症病变4例,其它2例,与病理及手术诊断结果一致。肺癌15例,上叶病灶9例,前段4例;结核病叶尖后段12例,下叶背段1例;良性肿瘤叶尖后段5例,后段1例;其它类型2例,分布于下叶胸膜下、上叶肺外带各1例。CT图像示肺部孤立形球形病变边缘较清楚,以球形团块状为主要表现,或呈波浪状,部分病例可有毛刺。结论肺部孤立性球形病变的诊断与鉴别诊断中,需密切结合影像学表现与临床症状加以诊断,特别是应用CT,利于早期诊断病灶的良恶性,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肺部 孤立性球形病变 CT 普放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触诊不清的乳腺恶性病灶超声检出率是否会受到病灶大小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于2013年2月到2015年2月收治的超声检测结果显示触诊不清的180例患有乳腺疾病的患者,根据其病灶的大小分为三组,每组各60例,A组病灶直径大于2cm,B组病灶直径在0.6cm到2cm之间,C组病灶直径不大于0.5cm。对三组患者进行活检以及超声检查,对比两次检查的结果,并比较三组患者的乳腺影像学特点以及恶性病灶的检出率情况。结果A组超声检出率为10.00%,B组超声检出率为25.00%,C组超声检出率为40.00%,A组、B组、C组之间均存在着明显的差异,满足P<0.05,差异在统计学当中有意义。与活检的结果相比,A组超声检查符合率是75.00%(6/8),B组超声检查符合率是93.75%(15/16),C组超声检查符合率是100.00%(24/24)。结论触诊不清的乳腺恶性病灶超声检出率会受到病灶直径大小的影响。病灶直径越大则乳腺恶性病的超声检出率越高。

  • 标签: 病灶大小 乳腺恶性病灶 超声检出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乳腺占位性病灶影像特征。方法选取128例乳腺病变患者,均经过钼靶和MRI检查,检查序列T1WI、T2WI的压脂、DWI的动态变化,分析它们的影像特征。结果将影像检查结果与手术病理检查对照,钼靶对乳腺病变敏感性40.38%(21/52),特异性3.95%(3/76),准确性18.75%(24/128);明显低于MRI的敏感性80.77%(42/52),特异性32.89%(25/76)和准确率52.34%(67/128)。结论乳腺占位性病变检查各项指标检测结果显示,MRI在一定程度上优于钼靶,若将二者联合应用,效果将更明显,对提高乳腺占位性病灶诊断的准确性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乳腺占位性病灶 MRI 钼靶 影像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肺部感染的临床诊疗的方法与效果。方法自我院肺部感染患者中挑出80例进行临床研究,按照年龄差距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0例,治疗周期为两个月,采用同样的药物进行治疗,两组资料性别、病程及治疗等方面皆无差异性,P>0.05,具有可比性,对两组临床治疗结果进行对比。结果将对照组与观察组进行分析,年轻的患者治愈的概率达到88%,而老年肺部感染患者治愈率为75%,在对照组中轻症肺部感染为75%,而在老年组中重症肺部患者为50%,死亡率为20%,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肺部感染的临床诊疗大多数是年老的患者,大多数年轻的患者发病率比较低且容易治愈,而年老的患者病症严重而且难治愈。

  • 标签: 肺部感染 老年患者 诊治
  • 简介:摘要近年来由于生存环境和生活方式等造成人们的免疫力下降,肺部真菌感染的发生逐渐增加,而且致死率也不断增加。所以,需要人们不断提高对真菌感染的途径、症状以及病原等的认识,提高抗真菌的使用效率,并不断研究新的有效的抗真菌药物,加强对真菌感染的处理应变能力,有效的治疗真菌感染。

  • 标签: 肺部 真菌感染 治疗进展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总结肺部肿瘤患者术后护理经验。方法对2013年11月—2015年5月我院收治的89例肺部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护理经验。结果经过系统科学的护理,治疗效果理想,患者的满意度得到大幅度提高,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降低。结论护理方式方法应随着医学发展与患者需求不断改进、更新,全面提高护理质量,改善患者预后,促进医患关系的和谐发展。

  • 标签: 肺部肿瘤 术后 护理经验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治疗相邻多椎体脊柱结核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诊的相邻多椎体脊柱结核患者27例,均给予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治疗,观察临床效果。结果手术时间150-300min,术中出血量600-1400m1,1例伤口出现窦道II期愈合,后凸畸形获得大部分矫正,术后后凸角12°-20°,平均15°±5°。27例均获随访,随访14-48个月,神经功能术后4周开始恢复,术后8个月完全恢复正常。植骨全部融合,融合时间5-14个月。结论给予有效抗结核治疗的同时,进行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治疗,可以加强脊柱的稳定,疗效显著,是一种优秀的治疗方法。

  • 标签: 病灶清除 植骨内固定 相邻多椎体脊柱结核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采用部分脾栓塞术治疗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HS)的远期疗效。方法选取2005年9月到2006年8月收治的24例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患者为研究对象,均采取部分皮栓塞术予以治疗,观察治疗效果。结果①术后随访1个月,结果显示患者的血红蛋白、红细胞均显著高于治疗前(P<0.05);②术后随访5-7年,仅3例复发,复发率为12.50%。结论采用部分脾栓塞术治疗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可取得良好的远期疗效,值得推广。

  • 标签: 球形红细胞增多症 遗传性 部分脾栓塞术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反复病灶显微切除联合玻璃酸钠点眼治疗真菌性角膜溃疡的效果。方法本研究选取2014年2月至2015年7月50例真菌性角膜溃疡患者为对象,将其随机分组。综合组患者应用常规抗真菌干预、反复病灶显微切除联合玻璃酸钠点眼干预,抗真菌组患者应用常规抗真菌干预。对比两组治疗效果、视力情况和溃疡愈合时间。结果综合组治疗效果明显高于抗真菌组,视力情况明显优于抗真菌组,溃疡愈合时间明显短于抗真菌组,数据间差异经检验后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抗真菌干预基础上,结合反复病灶显微切除、玻璃酸钠点眼综合干预,对改善真菌性角膜溃疡患者临床症状有效,可促进溃疡愈合,促进其视力的改善,值得推广。

  • 标签: 反复病灶显微切除 玻璃酸钠点眼 真菌性角膜溃疡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呼吸内科病房患者肺部真菌感染的诱发因素、临床上的表现以及治疗的方法。方法整理收集我院在2012年4月-2013年10月期间收治的继发肺部真菌感染的患者27例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在院内肺部真菌感染的发生率3.7%,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继肺部真菌感染最为常见的疾病,共有19名患者,其主要诱因为病人因长期使用抗生素以及糖皮质激素,营养不良和化疗等,其主要病原菌为白假丝酵母菌。治疗肺部真菌感染以抗真菌治疗和原发疾病的综合治疗为主。结论肺部真菌是引起呼吸系统疾病以及继发导致感染的重要病原体,另外,白假丝酵母菌是引起肺部真菌感染的致病菌,为提高真菌感染的治愈率,不仅需要采取有效的抗真菌治疗,而且还需要积极的综合治疗。

  • 标签: 呼吸内科 肺部 真菌感染 治疗
  • 简介:摘要肺部听诊是判断呼吸疾病的一种方法,但是因为患者的个人体征以及病情等发展情况都略有不同,因此需要医生听诊之后做出进一步的判断,避免做出错误的诊断。虽然肺部听诊以被广泛的使用,但是医院对此的记载不仅不够详细,而且数量也不多,所以很多医生对肺部听诊的方法都没有牢牢地掌握,正是基于此,笔者对其进行介绍,以便医生与患者都能够更深入的了解,仅供参考。

  • 标签: 肺部听诊 呼吸疾病诊治的判断
  • 简介:摘要目前,呼吸功能锻炼对肺部疾病患者有重要影响。文章主要以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为例,分析如何给予这类患者从生活、心理、功能锻炼等方面的指导及护理,从而帮助患者减少并发症,提高生活质量。

  • 标签: 呼吸功能锻炼 肺部疾病 呼吸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利用手术方式切除转移性乳腺癌原发病灶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3年12月来我院就诊60名转移性乳腺癌病患进行试验。将病患随机平均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采用保守治疗方式,实验组切除原发病灶。跟进两组病患病情,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经过一段时间治疗,对照组有效率50%,实验组总有效率83%计算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利用切除原发病灶的方式,能够有效控制转移性乳腺癌病患的病情,值得在临床推广。

  • 标签: 手术切除 原发病灶 转移性乳腺癌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胸椎结核经胸腔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的围手术期护理经验。方法针对我院自2005年-2011年的32例经胸腔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手术的胸椎结核患者,制定全面的术前后护理计划,并实施相应的护理,总结围手术期护理经验。结果本组患者均顺利度过围手术期,无围手术期并发症,随访18个月(12-24个月)结核无复发。结论全面合理的围手术期护理措施能够避免患者的并发症,有利于患者早日康复。

  • 标签: 胸椎结核 围手术期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脑出血患者的脑电图波形与其病灶部位及大小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3年12月至2014年12月我院收治的脑出血患者60例,对其临床脑电图诊断资料行回顾性分析,整理研究脑电图波形与其病灶部位及大小的相关性。结果本组60例急性脑出血中,EEG异常较明显,多呈广泛性改变,以双侧或侧弥漫性θ波为主,伴阵发性δ活动。表浅部位(脑叶、小脑)异常率较高,改变明显,深部病变(脑干、脑室、基底节)异常率较低,改变不明显。脑出血量>40ml患者EEG异常率88.9%;出血量20~40ml患者EEG异常率69.2%;出血量<20ml患者EEG异常率55.2%。血肿20~40ml和>40ml的患者EEG异常率均高于脑出血量<20ml的患者。结论脑出血急性期的CEEG检查及追踪观察对脑出血的预后判断及疗效评估有重要意义。

  • 标签: 脑出血 脑电图波形 病灶 相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