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8 个结果
  • 简介:端粒端粒酶在肿瘤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因而成为近年来生命科学研究的热点之一。端粒(Telomeres)是Muller根据黑腹果蝇染色体末端保护功能而于1938年首次定义。端粒酶(Telomerase)则于1984年为Greider和Blackbum所发现。现就端粒端粒酶系统及其在造血干细胞及血液系统恶性肿瘤中的表现综述如下。

  • 标签: 端粒-端粒酶系统 恶性血液病 血液系统恶性肿瘤 造血干细胞 科学研究 保护功能
  • 简介:硒是人体必需微量元素,它参与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和多种硒蛋白的组成,在体内发挥消除自由基、抗氧化物等作用。硒的抗衰老与抑制肿瘤细胞生长的作用是通过它对端粒酶的作用而实现的。研究端粒酶的调控及其与细胞凋亡的关系已成为人类肿瘤研究的新热点。

  • 标签: 端粒酶 衰老 肿瘤
  • 简介:摘要目的本研究检测胃癌组织中端粒酶活性蛋白的表达,旨在探索端粒酶表达与胃癌的生物学行为和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应用TRAP-PCR银染法检测40例胃癌组织和15例正常胃组织中端粒酶活性。同时收集每一例胃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并将上述标记物与患者的临床病理参数(年龄、性别、肿瘤大小、肿瘤部位、病理类型、组织分化程度、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情况、pTNM分期)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端粒酶在正常胃粘膜的表达为13.3%(2/15),胃癌组织中端粒酶阳性表达率为77.5%(31/40),差异有显著性P<0.01;端粒酶的表达与肿瘤浸润深度、pTNM分期及有淋巴结转移呈正相关P<0.01。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示端粒酶活性是与肿瘤浸润深度相关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胃癌组织中端粒酶活性与胃癌的浸润转移密切相关,对它的检测有助于对胃癌患者的转移和预后做出更准确地判断,更好的指导胃癌的治疗。

  • 标签: 胃癌 端粒酶活性 临床病理参数 预后 转移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端粒酶活性检测对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例慢性期和10例急性转化期(加速期或急变期)的CML病例,以良性血液病病人和正常人作对照,采用改良TRAP-银染法及亚利恩凝胶成像系统分析检测其骨髓标本内的端粒酶活性水平并随访。结果良性血液病端粒酶阴性或低水平表达;CML慢性期端粒酶活性中等增高(F=36.38,q=5.84,P<0.01),阳性率达35%(7/20);急性转化期时端粒酶活性较慢性期显著升高(q=12.06,P<0.01),阳性率达80%(8/10)。端粒酶活性水平与CML预后相关,活性高者往往预后较差。结论端粒酶活性与CML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端粒酶活性检测可以作为CML诊断、病程监测及预后判断的一个有用的生物学指标。

  • 标签: 白血病 髓样 慢性 端粒酶 诊断 预后
  • 简介:目的:研究端粒结合蛋白PinX1在大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收集共86例接受根治性手术的大肠癌病人术后标本,运用免疫组化的方法(IHC)检测标本中PinX1的表达并分析PinX1的表达与病人临床病理因素及预后的关系。结果:与正常结肠上皮相比,PinX1在大肠癌组织中呈低表达。生存分析发现PinX1的低表达预示着病人的不良预后,多因素分析揭示PinX1的表达是预测病人预后的独立因素。结论:研究揭示PinX1是大肠癌病人预后的独立预测因子,其可作为临床大肠癌患者预后分析判断依据之一。

  • 标签: 大肠癌 PinX1 临床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端粒酶逆转录酶(hTERT)基因对纤维肉瘤生长的影响。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太极拳对社区围老年期人群外周血白细胞端粒酶活性的影响。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