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5
82 个结果
  • 简介:保持清洁是健康的重要前提,床单等用品应及时更换清洗。美国《红书》杂志最新载文,刊出多位专家给大众的提醒——不换床单会给皮肤带来的五大威胁。

  • 标签: 换床单 皮肤 养生保健 医学知识
  • 简介:摘要老年人易发生皮肤瘙痒,由于其病程长、易反复、剧烈瘙痒和痒无定处等特点,严重影响了老年人的生活质量,我们采取综合治疗办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 标签: 老年人 皮肤瘙痒 疗效
  • 简介:我国是世界上食管癌高发地区之一,有关资料显示,每年平均因食管癌死亡约15万人,男性多于女性,发病年龄多在40岁以上。单孔胸腹腔镜联合食管癌根治术在临床上的成功开展,可以有效挽救患者的生命,但关键是要早期发现、早期治疗。

  • 标签: 上食管癌 早期治疗 症状 食管癌根治术 高发地区 发病年龄
  • 简介:摘要前列腺增生是中老年男性常见疾病之一,随全球人口老化发病日渐增多,且发病率随年龄递增,主要症状有尿频、尿急、夜尿增多、排尿困难等。

  • 标签: 非那雄胺 皮肤瘙痒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关于爆发型流脑皮肤瘀斑的有效护理措施。方法将我院2010年8月~2016年9月间收治的20例爆发型流脑皮肤瘀斑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20例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0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行综合护理干预。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存活率100.00%高于对照组的90.00%。结论科学有效的临床护理对于提升爆发型流脑皮肤瘀斑的治疗效果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 标签: 爆发型流脑 皮肤瘀斑 临床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皮肤康复护理对烧伤瘢痕康复的作用。方法将78例颜面深Ⅱ度烧伤患者进行分组护理,其中皮肤护理组,对瘢痕采用中草药离子喷雾特定按摩法,配以瘢痕膏、中草药化斑面膜及系列美容剂;对照组采用外敷瘢痕止痒软化膏。结果伤后6个月瘢痕康复效果,皮肤护理组以总有效率95%,显著于对照组总有效率75%(P<0.05)。结论皮肤美容技术对增生性瘢痕有明显的促进退化作用。

  • 标签: 皮肤护理 颜面烧伤 瘢痕康复
  • 简介:摘要总结1例重症蜂蛰伤患者的皮肤护理。护理要点包括早期正确初步处理;局部伤口对症处理;加强水肿处皮肤护理;做好基础护理,以确保患者急性期的安全,本例经过皮肤护理,未留下后遗症,痊愈出院。

  • 标签: 蜂蛰伤 皮肤护理
  • 简介:摘要剥脱性皮炎是药物性皮炎最严重的皮炎之一,主要致病因素大致可归纳为四类药物过敏、继发于其他皮肤病、继发于恶性肿瘤及原因不明,药物过敏引起的剥脱性皮炎是药疹中最严重的一种,该病急性期发病急骤,严重损伤皮肤及粘膜,创面似Ⅱ度烧伤。其临床表现有水泡、渗液、糜烂,病程中常伴有大面积表皮剥脱、感染、高热,还常见肺炎、败血症等,严重者可出现休克,危及生命。

  • 标签: 剥脱性 皮肤疾病 护理体会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临床综合医院皮肤科院内会诊的疾病谱。方法我们对2015年6月-2016年6月期间来我院进行就诊治疗的360例皮肤科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我们就皮肤病的发病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经过调查发现,在皮肤科会诊中,占前三位的皮肤疾病分别是过敏性皮肤病、感染性皮肤病和自身免疫性皮肤病。其中,在感染性皮肤病中真菌感染所导致的皮肤病所占比例最大,在过敏性皮肤病中,药疹的发病率明显要高于荨麻疹的比例。结论皮肤科会诊作为临床皮肤科室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会诊的疾病谱能够有效帮助医生掌握其特有的规律,利于工作的开展和推行,其规律主要体现在药疹的数量要多于荨麻疹,自身免疫性皮肤病所占比率较重。

  • 标签: 皮肤科 院内会诊 疾病谱
  • 简介:摘要本文通过对2009—2015年的14例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DFSP)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以及治疗方式进行回顾性分析,通过对治疗效果进行总结,发现治疗中首次手术的重要性以及相关治疗治疗手段的优势与不足,希望为DFSP的临床研究提供参考。

  • 标签: DFSP 病例分析 治疗手段
  • 简介:摘要目的剖析重症监护室(ICU)危重患者皮肤问题的发生原因,并探讨相应的护理方法。方法回顾分析2016年2月~2017年2月在我院ICU治疗的35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发生皮肤问题患者的临床情况进行分析。结果本组355例患者中,12例发生皮肤问题,占比3.38%;局部皮肤长时间受压、大小便失禁、补液外渗、约束带应用不当是皮肤问题发生主要原因。结论ICU危重患者发生皮肤问题的原因较多,应做好相应的护理干预,以预防和减少皮肤并发症发生,减轻患者痛苦,促进患者康复。

  • 标签: ICU危重患者 皮肤问题 原因 护理
  • 简介:摘要在临床上冰毯降温是一种物理降温的方法,它主要用于全身性的物理降温,例如伤口引起感染、导致全身性发热;还有颅脑手术前的降温,以及各种高热、亚高热重型的患者。由于它是一项全身性的物理降温,如果使用过久就会造成皮肤的冻伤。因此就要将冰毯里的水温度调试到合适温度,还要定时撤出冰毯,这是做到预防冰毯损伤皮肤的第一步,也是整个使用冰毯护理最关键的一步。如果皮肤出现了损伤,就要及时的进行做相关的处理,预防并发症的发生,阻止损伤进一步的扩大和加重。那么本论文就是围绕冰毯对皮肤的损伤以及其中的护理和预防的对策进研究和讨论,得出一套最好的方案来解决此项问题。因此可以很明确的告诉我们在使用冰毯的过程中,必须要严格监测各项生命体征,防止各种并发症的发生。一旦出现皮肤损伤的症状要及时的进行相应的护理措施,为患者把损伤和痛苦降到最低,还要为患者有效的进行降温,促进患者疾病的恢复。因此冰毯对皮肤损伤的预防及护理尤为重要,作为医护人员必须非常重视。

  • 标签: 冰毯 皮肤损伤 现状 预防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面颈部皮肤软组织扩张术并发症的预防与护理,为减少皮肤软组织扩张术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手术疗效提供护理指导。方法对我院2015年1月~2016年12月70例患者应用皮肤软组织扩张术修复面颈部瘢痕的患者的预防与护理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皮肤软组织扩张术可以促进皮肤生长,满足各种皮肤缺损患者的需要。并对患者进行适当的心理护理,这对治疗有很大的帮助。结论加强对护士的培训,给予患者精心细致的护理,并对患者进行有效的健康教育,护患相互配合可以有效地预防和减少血肿、感染、扩张器外露、注射壶倒置等并发症,提高皮肤软组织扩张术的成功率。

  • 标签: 面颈部 皮肤软组织扩张术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降脂治疗症状性颈动脉狭窄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收治的68例症状性颈动脉狭窄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35例)与对照组(33例),实验组患者给予阿托伐他汀调脂治疗、对照组未给予降脂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治疗过程中出现恶性心律失常、心力衰竭以及心肌梗死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实验组有4例患者出现不良反应,对照组有10例患者出现不良反应,两组患者数据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症状性颈动脉狭窄患者给予阿托伐他汀调脂治疗,能有效降低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心律失常、心力衰竭以及心肌梗死等不良反应的发生,对提高症状性颈动脉狭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 标签: 降脂治疗 症状性颈动脉狭窄 阿托伐他汀
  • 简介:摘要胃癌早期患者多数无明显症状,少数人有恶心、呕吐或是类似溃疡病的上消化道症状,难以引起足够的重视。随着肿瘤的生长,影响胃功能时才出现较为明显的症状,但均缺乏特异性。随着病情的加重,患者食欲下降,营养不良,消瘦,浑身乏力,常可出现消化道出血引起的贫血现象。

  • 标签: 头晕 首发症状 胃癌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改善失禁小儿皮肤潮红的新方法。方法临床通过对100例失禁小儿皮肤出现潮红,采用自制紫草油外涂,禁止包裹纸尿裤,q2h翻身等方法,可明显改善患者皮肤潮红。结果临床使用研究表明,使用自制紫草油对改善患儿失禁处皮肤问题有显著效果。结论自制紫草油外涂,可有效改善术后失禁小儿臀红,是一种简单,经济,实用的方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 标签: 失禁小儿 紫草油 皮肤潮红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针灸在皮肤科美容相关疾病中的应用。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2014年5月至2016年5月我院皮肤科在2011年5月至2012年5月来,所诊断的100例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运用针灸疗法进行治疗,这些方法包括三棱的针术、梅花针术、皮内针的术、耳针的术以及相关的拔罐术。结果这些患者在实施针灸疗法后,对色素性的障碍的皮肤病、病毒疣的疾病、斑秃以及相关的寻常痤疮等这些疾病能够取得不错的效果,还能够起到美容的效果。结论针灸在皮肤科美容相关疾病中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一方面能够减少患者口服药物的一些副作用,另一方面能够给予皮肤科医生比较多的参考。

  • 标签: 针灸 皮肤科美容 梅花针术 副作用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对皮肤色素痣行以冷冻、激光及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2月至2017年12月我院收治的285例皮肤色素痣患者,随机分成三组,分别行冷冻治疗、激光治疗、手术治疗,比较三组临床疗效。结果冷冻组与激光组临床总有效率比较无明显差异,手术组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冷冻组和激光组(P<0.05);冷冻组与激光组疾病复发率比较无明显差异,手术组疾病复发率低于冷冻组和激光组(P<0.05)。结论对皮肤色素痣行以手术治疗效果优于冷冻治疗和激光治疗,且疾病复发率比较低,具有显著临床价值。

  • 标签: 冷冻 激光 手术 皮肤色素痣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留置导致不同程度皮肤过敏患者的护理方法。方法临床纳入54例我院2015年4月至2017年4月期间留置PICC致不同程度皮肤过敏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患者皮肤过敏程度进行区分,分析护理情况。结果三组患者护理总有效率分别为100%、100%、88.89%,对比无差异,P>0.05。结论留置PICC导管致皮肤过敏患者应根据过敏程度不同,给予区别护理,提高护理效果,减少过敏的发生。

  • 标签: PICC 皮肤过敏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临床症状在临床医生初诊脑梗塞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7月~2016年7月我院收治的疑似脑梗塞患者60例,对其临床症状进行观察,并通过患者的临床症状对其脑梗塞进行初次诊断,再经影像学检查。结果临床症状诊断脑梗塞阳性46例,阴性14例,检出率为76.67%;影响学检查诊断为脑梗塞阳性50例,阴性10例,检出率为83.33%。结论脑梗塞的临床症状可以作为初诊时的判断标准。所以临床医生可通过患者与之相关联的临床症状对其脑梗塞进行初步的诊断,以此给予患者及时有效的治疗。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