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东部沿海地区67年间伤寒、副伤寒发病及死亡的长期变化趋势及流行特征。【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系统分析1950—2017年宁波地区伤寒、副伤寒疫情和暴发数据,用PASWStatistics软件统计分析与模型拟合检验。【结果】1950—2017年宁波市累计报告伤寒、副伤寒病例29583例,发病以20~50岁年龄的青壮年为主;发病呈周期性波动,冬春季为发病高峰,与国内其他地区秋季发病高峰明显不同;暴发疫情以水源和食源性传播为主。【结论】宁波属于伤寒、副伤寒历史高流行,发病与水源污染和居民生食、半生食海鲜的饮食习惯有关。沿海地区加强水源、粪便管理和贝类海产品卫生监管,开展健康宣教、改变居民生活习俗是控制伤寒、副伤寒发病的主要措施。

  • 标签: 伤寒 副伤寒 流行特征 暴发
  • 简介:摘要目的对艾滋病流行预防母婴传播的对策进行探讨分析。方法选择2011年5月~2013年5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34例HIV感染孕产妇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感染孕产妇均实施药物治疗,并选择最佳分娩方式,均应用母婴传播对策进行预防。结果2例早产,32例正常分娩;1例婴儿发生感染HIV。结论在艾滋病流行应用药物治疗、人工喂养以及产科干预等预防母婴传播对策,能够有效阻断HIV母婴传播,可推广。

  • 标签: 艾滋病 流行区域 母婴传播 对策
  • 简介:【摘要】  目的  了解晋宁梅毒流行特征,为制定晋宁梅毒防治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对2012-2021年晋宁梅毒疫情资料进行回顾性描述分析。结果  2012-2021年晋宁共报告梅毒病例894例,梅毒报告发病率由2012 年28.35/10 万增至2019年42.34/10 万,年均增长5.89%;男女性别比例为0.97∶1;病例以(20 ~ 49)岁性活跃期青壮年为主,占67.67%,以隐性梅毒为主占94.97%;职业以农民最多,占65.44%。结论  2012-2019年晋宁梅毒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2020年、2021年呈下降趋势,但疫情仍较严重,应积极开展规范诊疗,进一步加强重点人群的梅毒监测和筛查工作,有针对性地开展大众健康教育宣传和行为干预,控制梅毒的传播。

  • 标签: 梅毒 流行特征 分析
  • 简介:青阳县南阳乡无血吸虫病流行记载,1997年7月该乡东河村村民曹国胜因病来我站就诊,被确诊为急性血吸虫病.随后个案调查得知,曹国胜在发病前半年内未曾离开过东河村.随后进行追踪调查,于8月上旬在东河村发现钉螺,初步证实该乡为新发现流行.8月21E至9月6日我们对该乡进行了血吸虫病流行病学调查,现将调查资料报告如下.

  • 标签: 区南阳乡 南阳乡流行 新流行
  • 简介:<正>患儿,男,6岁,安徽肥东县人,住血吸虫病非流行。1996年8月2日,因腹部膨隆1年余,加重1月,伴腹胀,在当地医院就诊时,B超示巨脾,拟诊血吸虫病而转我站诊治。入院检查:患儿腹部膨隆,无腹痛、腹泻,无恶心、呕吐、食纳佳,略腻油荤。T37.6℃,P96次,R21次,BP14/6kPa,体重18.75kg。神志清,慢性病容,皮肤略黄,无出血点、蜘蛛痣及肝掌。腹围54cm,腹壁

  • 标签: 晚期血吸虫病 非流行区 儿童 患儿 肥东县 慢性病
  • 简介:为了解虹口某社区伤害分布情况和主要伤害,我们于2011年6月对该社区常住居民伤害情况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定量描述该社区伤害情况,为伤害的预防与控制提供依据。1方法与内容1.1样本含量根据率作抽样调查时的样本大小公式:n=400×Q/P,(Q=1-P,参考国内、外社区人群伤害现况,

  • 标签: 伤害流行特征 上海市虹口区 社区 流行病学调查 常住居民 定量描述
  • 简介:目的了解2000~2008年度北京市大兴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脑)流行病学特征,为预防控制流脑提供依据。方法利用流脑病例个案流调资料,对流脑发病特征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2000~2008年度大兴报告流脑48例,死亡2例。病例分布在10个地区,均为散发,黄村镇、旧宫镇、亦庄镇、西红门镇发病较集中;1~5月发病35例,占病例总数的72.92%;15~45岁发病占总病例数的50%;民工为主要发病人群,占总病例数的50%。结论继续开展外来务工人员流脑A+C疫苗接种(民工接种),规范14岁以下儿童流脑疫苗接种,开展流脑病例、健康人群流脑带菌和抗体水平监测。

  • 标签: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流行病学 农民工 接种
  • 简介:摘要目的用灰色模型预测九原结核病流行趋势,为防治结核病疫情及建立预警机制提供科学依据,以达到有效控制其之目的。方法对包头市九原2004~2008年肺结核疫情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分析结核病动态变化趋势,拟合灰色模型GM(1,1)对结核病发病趋势进行预测。所有资料运用EXCEL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用灰色模型预测2009年~2013年新发涂阳登记率呈上升趋势。结论结核病新涂阳登记率预测理论值呈逐年上升,虽上升幅度比较缓慢,但对九原肺结核病应予以高度重视,应加强该区的结核病防治工作。

  • 标签: 结核病 灰色模型 新发涂阳登记率
  • 简介:目的了解北京市大兴2007—2011年流行性腮腺炎(流腮)的流行病学特征,以减少流腮的发生,为制定预防控制策略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大兴2007~2011年流腮进行流行病学特征分析。结果2007—2011年大兴流腮发病率呈逐年下降趋势;每月均有发病,以4~8月最多;发病年龄以2~14岁组为主;幼托儿童和学生为发病的主要人群;病例主要集中在流动人口聚集的镇(街道);无免疫史或免疫史不详的发病数高于有免疫史的;男性发病高于女性。结论学生、幼托儿童是防控的重点人群,外来人口聚集地区是防控的重点地区,通过有效地综合防控措施,尤其是做好预防接种是控制腮腺炎流行的最经济、有效措施。

  • 标签: 流行性腮腺炎 流行病学特征 预防接种
  • 简介:流行性腮腺炎是我国法定的丙类传染病,在全球广泛流行,北京市为了控制流行性腮腺炎的发病,在2006年9月1日将麻风腮疫苗纳入北京市计划免疫之内。为掌握北京市顺义流行性腮腺炎流行病学特征,现对2005~2007年流行性腮腺炎疫情资料分析如下。

  • 标签: 流行性腮腺炎 流行病学特征 计划免疫 疫苗
  • 简介:目的调查内蒙古自治包虫病流行病学特征,为包虫病防治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抽样方法随机选择调查对象。采用SPSS17.0统计分析流行病学调查数据。结果共调查53313人,发现病例均为囊型(56例),未发现泡型病例,包虫病阳性率为0.11%。牧区包虫病阳性率最高(P〈0.05)。女性阳性率高于男性,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0~60岁年龄组包虫病病例占阳性病例总数的51.8%。按患者职业统计,牧民的阳性率最高(P〈0.05)。蒙古族的包虫病阳性率高于汉族(P〈0.05)。对患者居住方式进行分析,游牧人群的包虫病阳性率最高,但不同居住方式整体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内蒙古自治包虫病高发地区为牧区,高危职业为牧民,女性发病高于男性。

  • 标签: 包虫病 流行病学特征 现况调查
  • 简介:目的分析广州市白云2006—2014年登革热的流行特点和影响因素,为今后有效防控登革热疫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通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中的“传染病报告信息管理系统”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管理信息系统”收集广州市白云2006—2014年登革热疫情资料,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2006—2014年白云共报告登革热病例12032例,其中本地感染病例12017例,输入性病例15例,年发病率为0.00∽532.58/10万;2014年报告病例11840例,发病率为532.58/10万。病例发病时间主要集中在8—11月,共报告11979例,占发病总数的99.56%。发病数居前5位的街镇依次为永平街、棠景街、石井街、新市街、同德街,该5个街镇的病例数占全区总病例数的50.11%(6029/12032)。男性5995例,女性6037例,男、女平均发病率分别为61.64/10万和74.06/10万,男性发病率低于女性(P〈0.01)。以20~49岁年龄段发病数最多,共报告7652例,占发病总数的63.50%。病例职业以家务及待业居多(3153例,占26.21%),其次为工人(1229例,占10.21%)。结论白云登革热流行具有输入病例与本地传播并存、散发与多点暴发并存及季节性、周期性流行等特点,及早采取以控制蚊媒密度为重点的控制措施、加大多部门联防联控机制的执行力度是控制登革热流行的有效手段。

  • 标签: 登革热 流行病学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掌握北京市门头沟成年人主要慢性病及其相关危险因素流行现状,为制定进一步的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抽样方法,抽取北京市门头沟3个街道9个乡镇,对3654名18岁以上北京常住居民的主要慢性病及其相关危险因素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和统计分析。结果高血压、骨关节疾病、血脂异常、肥胖、糖尿病患病率年龄标化率依次为34.2%、32.8%、26.0%、16.9%和16.1%;主要慢性病相关危险因素为缺乏运动、慢性病家族史、中心性肥胖、被动吸烟、静坐〉8h/d,年龄标化率依次65.1%、53.1%、52.1%、48.1%和42.5%;慢性病家族史(OR=1.651,95%CI=1.379—1.951)、饮酒(OR=1.296,95%CI=1.065—1.577)、肥胖(OR=1.161,95%CI=1.132-1.189)、年龄增高(OR=1.052,95%CI=1.045—1.059)为门头沟成年居民高血压患病的主要危险因素。结论门头沟慢性病患病及危险因素处于较高流行水平;干预措施应针对不良生活方式、高血压及超重肥胖等重点高危人群。

  • 标签: 慢性病 流行现状 危险因素
  • 简介:本文总结了荔湾1983年~1990年流行性出血热监测资料,8年中有17条行政街发现出血热病人37例,年发病率为0.19~1.84/10万。健康人群感染率为0.75~6.1%,病家密切接触者除1984年隐性感染率为5.7%之外,其余年份均为阴性。鼠间监测结果:1984~1986年9月笼捕率6~8.7%,经大规模灭鼠,1986年10月至1990年底笼捕率均在0.21~1.74%范围内,以褐家鼠为优势鼠种(90%),其鼠肺EHF抗原阳性率为10.34%,19条行政街均发现阳性鼠。从资料分析认为:荔湾为家鼠型出血热疫源地,传染源及宿主是褐家鼠,发病分散,传播率低,但各街鼠肺EHF抗原携带率高,对人群健康是一个潜在的威胁。

  • 标签: 流行性出血热 监测 褐家鼠
  • 简介:【摘 要】目的:讨论昆明市呈贡2011年--2020年肺结核流行特征分析。方法:在2011年--2020年昆明市呈贡中有547例肺结核患者,通过回顾性分析,了解肺结核的流行病学特征。结果:2011年有34例,2012年有46例,2013年有38例,2014年有35例,2015年有38例,2016年有51例,2017年有66例,2018年有64例,2019年有108例,2020年有67例。肺结核发生率呈现平稳上升的趋势。在2011年到2020年发生肺结核患者中农民,民工,学生为主,其中农民的发生率最高。在2011年到2020年肺结核患者中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在15岁到65岁期间肺结核的发病率最高。结论:通过研究肺结核流行性特征分析,可以了解肺结核的防控形式,加强防控工作,教育宣传力度,降低肺结核发生率。

  • 标签: 昆明市呈贡区 肺结核 流行特征分析
  • 简介:目的分析重庆万州流行性腮腺炎的流行病学特点,为采取有效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万州2011年1月—2014年12月流行性腮腺炎疫情资料进行流行病学统计分析。结果共报告流行性腮腺炎2785例,无死亡病例,流行性腮腺炎发病率为44.02/10万。发病人群年龄段主要为〈15岁,占总发病人数的84.45%(2352/2785)。病例的职业分布主要为学生(1674例,60.11%)。4—7月和10—12月为发病高峰期,2013年10—12月病例数有明显升高。2011—2014年各年度发病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52,P〈0.01)。城区街道流行性腮腺炎发病率为63.99/10万,乡镇为32.13/10万,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0.168,P〈0.01);2011—2014年各年度城区街道与乡镇流行性腮腺炎发病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且除2012年外,其余各年度城区街道发病率均高于乡镇。结论应做好传染病防治的"五早",加强免疫接种麻疹-腮腺炎-风疹三联疫苗(MMR)或流行性腮腺炎疫苗,特别是学生和幼托儿童,普及流行性腮腺炎防控知识,提高诊疗水平并加强疫情监测。

  • 标签: 流行性腮腺炎 流行病学特征 防控措施 监测
  • 简介:<正>近年来,Kato-Katz法作为蠕虫感染的一项定性和定量技术被广泛应用于日本血吸虫病的流行病学调查、实验诊断和疗效考核。Kato-Katz法简便易行是无可非议的,但当EPG<20时,虫卵不易检出,轻感染可能被漏检。故有人认为该法仅适用于较重流行查病。在重度流行,Kato-Katz法是否存在漏检情况呢?对此,做了有关观察。

  • 标签: 流行区 定量技术 日本血吸虫病 流行病学调查 疗效考核 蠕虫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