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近年来,科学家们通过对古地磁学资料的研究,发现了整个地球磁场的逆转规律,并绘制出精确的地磁逆转变化曲线。令专家们惊讶的是:这条曲线和地球生物进化规律曲线竟然惊人的同步,可见,地球上的生命是伴随着地磁场的形成并增加到一定强度时才出现的。

  • 标签: 地球磁场 生命 早衰 变化曲线 生物进化 地磁场
  • 简介:摘要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骨质疏松的发病率日益增高。骨质疏松是一种骨代谢疾病,是以骨量减少,骨组织微细结构退化而导致骨脆性增加和骨折危险性增高为基本特征。因其能引起疼痛,各类骨折和骨变形,严重影响着中老年人,尤其是妇女们的生活质量。目前关于骨质疏松的治疗多集中在药物方面,但随着人们对骨质疏松认识的不断提高,新的治疗方法不断出现,人们对疾病的治疗前景有了新的认识。脉冲磁场治疗骨质疏松,改善全身骨代谢,达到了好的治疗效果,已经逐渐得到人们的认可。

  • 标签: 脉冲磁场 骨质疏松 效果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颅内胆脂瘤的低磁场MRI表现。方法收集我院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颅内胆脂瘤13例,分析其MRI表现。本组13例患者中,年龄11-54岁,扫描序列SET1WI,SET2WI,液体衰减反转恢复序列(FLAIR),扩散加权像(DWI),12例做增强扫描。结果T1WI6例呈低信号,4例低等信号,3例呈高低信号。T2WI13例呈高信号且信号密度不均。FLAIR13例病灶内见多个不规则的等高信号颗粒及乱麻团样稍高信号。DWI均呈高信号(均匀或不均匀)。12例增强扫描检查,3例边缘轻度强化,9例不强化。结论MRI是诊断颅内胆脂瘤的主要影像学检查方法之一,根据其临床表现,结合好发部位、生长特点以及MRI表现,可做出正确诊断。

  • 标签: 颅内 胆脂瘤 磁共振成像 表现
  • 简介:目的探讨高磁场MRI对肾上腺肿瘤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29例经病理证实的肾上腺肿瘤,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29例病例,单发病灶25例,多发病灶4例,共发现病灶36个。良性病灶多呈圆形或椭圆形肿块,边缘清晰,信号均匀,增强后病灶多不强化或轻度强化,如肿块较大,中心坏死,囊变T2上多呈混杂长T2信号。恶性病灶形态多呈不规则或分叶状,信号混杂,与邻近组织分界不清,增强后明显强化且不均匀。肾上腺囊肿平扫边缘光滑,均匀水样信号,增强后无强化。结论高磁场MRI对肾上腺肿瘤定位,定性诊断上较其他影像学检查具有明显优势,对指导临床医生制定治疗方案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肾上腺肿瘤 磁共振成像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低磁场共振对听神经瘤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我院2010年1月~2014年10月收治的22例听神经瘤患者,22例中有2例微小听神经瘤,MRI表现病侧第Ⅶ、Ⅷ神经束局部结节状等或稍低信号。注射Gd-DTPA后瘤体呈小结节状均匀强化。20例为大的听神经瘤,T1WI呈稍低或稍低、低混杂信号,T2WI呈高信号或稍高、高混杂信号,患侧第Ⅶ、Ⅷ神经束比对侧增粗,与肿瘤无明确分界,两者信号变化一致,注射Gd—DTPA后肿瘤呈明显不均匀性、均匀性或环状强化。结果本组定位,定性诊断准确率为100%。结论MRI是诊断听神经瘤非常有效的方法,应作为听神经瘤的术前的首检查方法。

  • 标签: 听神经瘤 磁共振成像
  • 简介:目的探讨极低频电磁场对人体健康的影响。方法选择南昌电网和赣西电网高压输电线路的工作人员(巡线工、检修工及运行工)285人为观察组,年龄21~49岁,平均年龄(31.8±3.67)岁,高压工龄10~26年;对照组选择线路周边的非高压区周边居民257名进行横断面调查,年龄23~56岁,平均年龄(32.6±2.78)岁。观察组与对照组在年龄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果观察组神经衰弱综合征发生率27.36%与对照组神经衰弱综合征发生率12.45%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红细胞、血小板和血红蛋白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淋巴细胞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白细胞总数、中性粒细胞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的血清IgG、IgA、IgM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极低频电磁场的暴露对人体的神经系统、免疫系统、血液系统有一定的影响。

  • 标签: 极低频电磁场 人体健康 血液学检查 免疫功能
  • 简介:摘要本实验经过文献梳理以及实践数据调研分析,认为血液磁极化疗法降脂效果显著。血液磁极化疗法治疗后1个月甘油三脂、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一胆固醇水平呈持续下降趋势,高密度脂蛋白一胆固醇水平呈持续上升趋势。血液磁极化疗法治疗后3个月内各项血脂水平与治疗前相比仍有显著性差异,降脂效果持久稳定。为相关的理论与实践研究提供新的思路。

  • 标签: 血脂 磁场 磁极化疗法 高密度脂蛋白 胆固醇
  • 简介:摘要:目的对 MRI出现的射频磁场性伪影进行产生机理的研究并提出解决措施。方法将 GE signa 1.5T和 Siemens Impact 1.0T设备中关于射频磁场性伪影资料抽调出其中 300份作为研究对象,对其展开分类处理分析产生机理和解决措施,再次进行扫描,将获得的图像与原图像对比。结果射频相关的伪影进行分类,本次分类主要包括:数据类( 140份)、探测出错类( 60份)和伪影类( 100份),从再次拍摄问题解决率 100%。结论 MRI视频磁场性伪影较多,但是只要对其产生机理进行深入理解后可较为顺利的避免伪影的出现,临床值得深入研究。

  • 标签: MRI 射频磁场性伪影 产生机理研究 解决措施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研究不同强度的静磁场加载对成骨细胞ALP活性的影响,探索磁力正畸的最佳磁场强度,为临床合理应用静磁场提供试验依据。方法:采用静磁场加载装置,对体外培养的成骨细胞分别在0mT、8mT、50mT和160mT的磁场强度下给予24h、48h和72h的静磁场加载,利用IFCC法检测静磁场加载后成骨细胞ALP活性的变化。结果:8mT、50mT和160mT的静磁场作用24小时、48小时和72小时后,与对照组相比,成骨细胞碱性磷酸酶活性增加,其中以50mT组的碱性磷酸酶活性增加最多。结论:静磁场可以增加成骨细胞的碱性磷酸酶活性,促进成骨细胞成骨;不同强度的静磁场的促成骨作用不同,50mT的静磁场有更好的促成骨作用,在临床应用时应注意选择静磁场的强度。

  • 标签: 静磁场 成骨细胞 碱性磷酸酶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护理质量管理是护理管理的核心,提高护理管理水平和技术水平,最终目的就是为了提高护理质量。护理质量管理应贯穿于护理工作全过程及其各个环节,通过对护理服务工作实行有效的检测、控制与评价,来衡量护理工作目标完成的效果,以便持续改进,进一步提高护理服务质量。

  • 标签: 护理质量 检测 控制 评价
  • 简介:摘要目的检测肿瘤患者血清特异性生长因子(TumorSuppliedGroupOfFactor,TSGF)水平与外周血T淋巴细胞嗜银蛋白(Ag-NORS)含量,探讨二者间的相关性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恶性肿瘤特异性生长因子测定专用试剂检测756例肿瘤患者和70例健康人血清TSGF水平,同时检测外周血T淋巴细胞嗜银蛋白含量并进行相关分析。结果肿瘤患者血清TSGF水平(35.429+8.245)U/ml明显高于健康人(19.840+7.065)U/ml(P<0.01)。而肿瘤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Ag-NORS含量(5.45+1.12)%明显高于健康人(7.67+0.79)%(P<0.01)。肿瘤患者血清TSGF水平与外周血T淋巴细胞嗜银蛋白含量呈显著负相关(r=-0.569,p<0.01)。结论肿瘤患者血清TSGF水平和外周血T淋巴细胞嗜银蛋白含量是评价肿瘤恶性生物学行为的重要指标。二者密切相关,对评价机体肿瘤免疫功能具有重要的临床参考意义。

  • 标签: 肿瘤特异性生长因子 T淋巴细胞嗜银蛋白 恶性肿瘤 肿瘤免疫
  • 简介:提到血脂,人们常会联想到血脂异常这个问题,由于近几年心脑血管疾病的肆虐,对健康危害巨大,因此很多人对血脂都是负面的印象,认为血脂有百害而无一利,对其避之不及,其实不然,对血脂应有正确的认识。

  • 标签: 血脂水平 心脑血管疾病 血脂异常 健康危害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益肾壮骨针刺法联合脉冲电磁场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慢性腰酸背痛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4年9月-2016年8月我院收治的原发性骨质疏松慢性腰背痛患者110例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的内科治疗方法,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益肾壮骨针刺法联合脉冲电磁场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以及治疗前后视觉疼痛模拟评分(VAS)以及腰骶部骨密度。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85.45%VS74.5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的VAS评分均显著的降低,腰骶部骨密度明显的升高,并且观察组改善更为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益肾壮骨针刺法联合脉冲电磁场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慢性腰酸背痛患者的临床效果比较理想,患者的疼痛情况得到显著的改善。

  • 标签: 益肾壮骨针刺法 脉冲电磁场 原发性骨质疏松 慢性腰酸背痛 临床疗效
  • 简介:探讨提高护士书写护理记录水平的方法,是提高我院整体护理水平的有效途径之一。通过规范化的培训,加强临床思维训练,加强自控、科控、院控三级质控,加强医护沟通,可最大限度地减少护理记录缺陷。

  • 标签: 护理 记录
  • 简介:目的观察乙肝疫苗接种成人后疫苗应答效果,为制定移动人群乙肝预防方案提供依据.方法对随机观察的674名受试者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免疫前后血清中抗-HBs.对检测结果抗-HBsS/N≥2.1mIu/ml的阳性者均强化免疫接种乙肝疫苗1支(5μ/0.5ml);而乙肝HBsAg、抗-HBs、HBeAg、抗-HBe、抗-HBc均阴性者,全程免疫接种乙肝疫苗3支.统计方法:χ2检验、秩和检验、2xC表线性回归分析、用Poisson分布与正态分布法估总体率可信区间.结果①对219例阳性者,强化免疫后产生抗-HBsS/N≥2.1mIu/ml~9.9mIu/ml)平均阳性率由63.01%(56.62%~69.41%)下降至27.40%(21.89%~32.90%);而抗-HBsS/N(≥10mIu/ml)回升至72.6%(66.70%~78.51%).免疫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4.65,P<0.01).②对472例阴性者全程免疫接种乙肝疫苗第一针后,产生抗-HBsS/N≥2.1mIu/ml,平均阳性率为10.81%(8.00%~13.61%),而第三针免疫后达到74.36%(70.43%~78.30%);第三针免疫后,抗-HBsS/N≥10mIu/ml,平均阳性率为29.45%(25.34%~33.56%);无应答率为25.64%(21.70%~29.57%).抗-HBsS/N≥10mIu/ml的阳性率,随免疫注射次数呈上升趋势(2xC表线性回归分析,χ2=186.93,P<0.005).即随年龄增长免疫应答呈下降趋势.结论①强化免疫使抗-HBsS/N≥(2.1mIu/ml~9.9mIu/ml)回升至S/N≥10mIu/ml阳性率增高.②对于不答者重复数次免疫.③建议国产基因疫苗增加剂量(原为5μg/0.5ml)可否为10μg/0.5ml,以提高免疫应答效果.④建议成员人使用0.1.2.6M方案免疫程序.

  • 标签: 乙肝疫苗 抗-HBS 抗-HBsS/N 强化免疫 全程免疫 成人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老年住院患者的焦虑状况。方法应用Sung焦虑自评量表(SAS)对我科71例住院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分析患者的焦虑水平。结果71例住院患者中有49例存在焦虑症状,焦虑发生率为69%;不同年龄、性别、职业、文化程度患者的焦虑不同。结论老年住院患者存在较多的焦虑状态,年龄、性别、职业和文化程度会影响焦虑的发生,应采取积极措施以缓解患者的焦虑症状。

  • 标签: 老年患者 SAS量表 焦虑 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