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4
73 个结果
  • 简介:人的手接触外界最多,特别是孩子,出于好奇,总喜欢这儿摸摸,那儿抓抓,甚至在地上爬,在指甲中和指尖上会沾有大量的细菌、病毒等病原微生物。指甲是利于细菌滋生的场所,虫卵在指甲中可存活多天。孩子在咬指甲时,无疑会在不知不觉中把大量病菌带入口腔和体内。

  • 标签: 咬指甲 孩子 病原微生物 细菌
  • 简介:正常的小儿指甲是粉红色的,突起的弧形,指甲半月颜色稍淡,外观平整光滑亮泽,坚韧呈向上指甲边缘的轮廓上没有倒刺,轻轻压住小儿指甲的末端,甲板呈白色,放开后立刻恢复粉红色。如果小儿的指甲出现以下情况,可能是体内存在不健康的信号,家长就要注意了:

  • 标签: 指甲 健康 粉红色 小儿
  • 简介:美国纽约州立大学南部医学中心皮肤科临床助理教授、皮肤艺术学机构的创始人杰西卡·克朗特博士,为大众带来了全新的指甲知识,能帮我们更好地了解自己的身体和健康。

  • 标签: 指甲 医学中心 州立大学 皮肤科 杰西卡 创始人
  • 简介:婴幼儿留长指甲有三种害处:一是指甲长了容易抓伤他们自己身上的皮肤,尤其是脸部、眼睛、耳朵,最容易被他们自己抓伤。二是长指甲容易藏污纳垢,婴幼儿又有吸吮手指和用手直接拿东西吃的习惯,手指甲缝里的脏东西吸进嘴里后,

  • 标签: 手指甲 婴幼儿 吸吮手指
  • 简介:本文报道120名健康新生儿指(趾)甲长、宽及面积测量值,并制定出相应的正常值范围;指出本组调查结果与既往类似报道的异同可能与测量方法及地区间差异有关;认为第一手指面积及形态存在着明显的种族差异,而性别及出生体重也为影响第一手指面积的因素。

  • 标签: 指甲面积 新生儿
  • 简介:美国皮肤科学院福克斯博士曾表示,肝炎、真菌感染、红斑狼疮、心脏病、贫血等疾病的危险警示标志都可能出现在指甲上。祖国医学其实对此早有认识:指甲为脏腑气血之外荣,与人体的脏腑经络有直接联系,能够充分反映人体生理和病理的变化。由此看来,指甲是我们的健康“风向标”,看懂了甲面的纹路、色泽、斑点和月牙儿,能预知疾病的信号和征兆。

  • 标签: 指甲变化 疾病 玄机 预示 真菌感染
  • 简介: 【摘要】一例外伤致足趾指甲盖撕裂剥脱接受治疗的过程中,了解其受伤原因,评估伤情严重程度,对症实施治疗。同时密切关注患者的病情恢复情况,分析影响创面愈合、新生足趾甲生长的多方面因素,实施全方位的护理干预。在一例外伤致足趾指甲盖撕裂剥脱的护理中,重点关注其疼痛症状、营养状况,考虑到影响病情恢复的危险因素,实施疼痛护理、营养管理,同时加强安全防护,对于患者的快速、良好康复有着积极的影响。

  • 标签: 外伤 足趾甲 撕裂 剥脱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指甲肌酐含量检测对急性肾功能损伤与慢性肾功能损伤诊断和治疗的临床意义。方法2012年9月至2013年9月期间,我院30例健康体检者、30例急性肾功能损伤患者,以及30例慢性肾功能损伤患者,作为本实验研究对象,检测和比较各组血肌酐和指甲肌酐含量。结果就诊时和3个月后,与健康体检者相比,急性和慢性肾功能损伤患者血肌酐含量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表明血肌酐检测有助于肾功能损伤的诊断;3个月后,与慢性肾功能损伤患者相比,急性肾功能损伤患者血肌酐含量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急性肾功能损伤患者指甲肌酐含量变化不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各组患者指甲肌酐的含量与3个月前血肌酐的含量呈正相关。结论指甲肌酐检测有助于急性、慢性肾功能损伤的鉴别诊断和治疗,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

  • 标签: 指甲肌酐 急性肾功能损伤 慢性肾功能损伤 临床意义
  • 简介:硒是人体不可或缺的矿物质之一。通过以美国人为对象的研究发现,能够反映出日常饮食生活的脚指甲中的硒含量,与糖尿病的患病风险具有关联性。硒具有抗氧化作用,含有硒的食物有鱼类贝类、肉类、鸡蛋、小麦、海藻等。该研究对女性3630人、男性3535人剪下的脚指甲中的硒含量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硒含量较高的人全粒谷物的摄取量较多,饱和脂肪酸、咖啡、酒精的摄取量较少。在之后的20年中,Ⅱ型精尿病发病的有780人。硒浓度较高的人与较低的人相比,Ⅱ型糖尿病的风险要低24%~28%。其中有4%的人摄取了含硒的保健品,排除这些人后的结果没有变化。

  • 标签: Ⅱ型糖尿病 患病风险 硒含量 摄取量 易发病 矿物质
  • 简介:摘要小儿髋关节错是由髋关节过度外展外旋运动时,将关节囊,关节内脂肪,圆韧带挤压在股骨头与髋臼之间,使股骨头不能复位所致。临床上以小儿多见,成人较少见。现收集我院2008年至2010年小儿髋关节错15例,现报告总结如下。

  • 标签: 手法小儿髋关节错缝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中医针灸治疗颈椎小关节错的临床效果及意义。方法整理收集我院2009年1月-2012年6月期间收治的60例颈椎小关节错患者,经过中医针灸治疗后观察患者的临床反应,观察其治疗效果。结果颈椎小关节错使用针灸疗法,治疗周期一般是3天至15天之间。此次研究中共有42例患者成功,12例有效,6例无效。结论采用中医针灸治疗颈椎小关节错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 标签: 中医针灸 小关节错缝 临床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PPH术中肛镜扎器的改进及临床应用。方法在透明肛镜扎器刻度标记“3”和“1-2”处各开一长方形小槽,长约3-4cm,宽约0.5-0.8cm。根据两侧坐骨棘间距及肛门凹陷程度,选用刻度标记“3”或“1-2”间小槽,从其槽内行粘膜下荷包缝合8-10针,置入PPH吻合器头端至荷包线上方,进行环切钉合一次完成。结果从其槽内粘膜下荷包缝合的方法,经临床20例应用观察分析,其优点为肛镜扎器刻度等距离粘膜下缝合,粘膜下压平整,不会凸起,便于操作,针距均等,荷包缝合线位于同一水平,切除粘膜完整,效果满意。结论改良后的肛镜扎器,手术操作更趋简便,解决了从肛镜扎器对侧缝合,粘膜易凸起,不易操作,上下及水平间距不整齐的困难,有利于手术操作,吻合口整齐,吻合缘厚薄一致,吻合仓内切除粘膜组织完整。

  • 标签: PPH 肛镜缝扎器的改进 临床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临床观察十字交叉扎法治疗腱鞘囊肿效果,为下一步的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在2007年1月1日-2010年12月31日4年期间,选腱鞘囊肿疾病患者,共76例,随机平分为A、B两组,A组给予常规治疗,B组用十字交叉扎法治疗,随访1年后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两组在拆线时囊肿均不明显,3个月后两组复查囊肿完全消失,随访1年后发现,A组复发6例(17.73%),B组复发1例(2.73%),两组患者复发率比较,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十字交叉扎法治疗腱鞘囊肿效果较好,有一定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 标签: 十字交叉缝扎法 腱鞘囊肿 效果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中医针灸治疗颈椎小关节错的临床观察。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来我院就诊的60例中医针灸治疗颈椎小关节错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观察患者临床反应,并采用中医针灸治疗,观察治疗效果。结果中医针灸治疗颈椎小关节错的时间在3~15d。治疗成功、有一定效果和失败的病例分别为42例(700%)、12例(20%)和6例(10%)。结论对于颈椎小关节错的治疗,采用中医针灸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 标签: 中医针灸 小关节错缝 临床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中医针灸治疗颈椎小关节错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门诊2013年1月~2014年12月间随诊的60例颈椎小关节错患者,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各30例。观察组给予中医针灸治疗,对照组给予颈椎牵引治疗,根据《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评价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具有显著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中医针灸治疗颈椎小关节错的临床效果显著,具有安全、有效、简便的特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中医针灸 颈椎小关节错缝 临床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