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脑梗死后情感障碍的影响因素及临床特征。方法抽取我院收治的60例脑梗死患者及50例正常者作为本组研究的对象,各自成为脑梗死组及正常组,并对两组患者的抑郁、焦虑情况进行测定,同时对两组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等进行评分,并做比较分析。结果脑梗死组患者的抑郁率、焦虑率均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体重、认知障碍、睡眠障碍、绝望感方面,正常组与脑梗死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梗死后情感障碍由多种因素相互影响,各个因素之间相互作用,脑梗死后,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较低,对脑梗死的预后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 标签: 脑梗死 情感障碍 影响因素 临床特征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注重情感关怀的人性化护理模式在提高离休干部患者住院、就医满意度上所起的积极作用。方法依据2011年2月1日使用自变量“八心护理法”为时间节点,实验组采用在2011年2月1日~7月31日这六个月期间在离休干部病区住院接受治疗的115名患者与对照组采用在2010年8月1日~1月31日六个月期间在离休干部病区住院接受治疗的98名患者,将前后两批离休干部患者的满意度进行比较和统计分析。结果在接受情感关护的积极干预下,病人的就医满意度有显著的提高。结论“八心护理法”即重视情感关护的护理模式切实有效的增进了医患信任关系,在提高患者满意度的过程中起到了有效的作用。

  • 标签: 八心护理法,情感关怀,离休干部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肿瘤护理人员职业情感体验的质性。方法通过现象学方法,对我院20名肿瘤科护理人员进行调查采访,并采用Colaizzi法对调查内容进行整理分析。结果分析整理护理人员情感投入和付出、负性情感应激及同情心疲乏、正性满足感及同情心。结论各医院应重视护理人员职业情感压力,多给予护理人员关心,从各方面、角度出发给予该群体心理慰藉,护理人员自身也应不断进行自身心理调节,必要时可寻求心理医生帮助,以积极向上心态面对工作,从而更好完成肿瘤护理工作。

  • 标签: 肿瘤护理 职业情感体验 同情心疲乏 情感应激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护理人员职业情感体验。方法选择现象学研究方法,对我院10名肿瘤护理人员为研究对象,与他们进行深入访谈,并采用类属分析法进行资料分析。结果发现4个主题(1)正性的同情心满足感;(2)负性情感应激;(3)大量的情感投入与付出;(4)同情心疲乏。结论护理管理者需重视护理人员的情感体验,并在家庭、团队及社会等多方面进行干预及支持,为护理人员提供良好的执业环境。

  • 标签: 护理人员 质性研究 情感体验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心理干预联合帕罗西汀治疗脑卒中后情感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脑卒中后情感障碍患者8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3例。对照组予以脑血管病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帕罗西汀与心理干预,比较两组的疗效。结果治疗后2周及4周,观察组的HAMD、HAMA及NIHS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BI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心理干预联合帕罗西汀治疗脑卒中后情感障碍可有效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促进神经功能与生活能力的恢复,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帕罗西汀 心理干预 脑卒中 情感障碍
  • 简介:摘要目的本研究通过建立护患“情感账户”,以探讨护患“情感账户”对提高住院患者护理工作满意度的影响。方法将380例意识清楚且无情感障碍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试验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为每位患者建立一个“情感账户”,并在住院期间记录护士的“存款”和“取款”行为,比较两组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有无差异。结果试验组患者护理工作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Z=1.385,P﹤0.01)。结论护患“情感账户”的建立有利于提高住院患者护理工作满意度,能进一步深化优质护理服务。

  • 标签: 护患&ldquo 情感账户&rdquo 神经内科 优质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齐拉西酮治疗情感障碍患者的应用效果及药物安全性。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6月-2015年3月收治的双向情感障碍患者60例作为本次的观察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分别为观察组和常规组,每组患者各30例。常规组采用喹硫平治疗,观察组采用齐拉西酮治疗,比较两种药物治疗后的应用效果及药物安全性。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YMRS总分与常规组相比无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常规组,两组之间比较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双向情感障碍患者采用齐拉西酮药物治疗能够明显改善临床症状,药物不良反应低,值得进一步推广并应用。

  • 标签: 情感障碍 齐拉西酮 治疗
  • 简介:目的探讨陪伴式情感干预在老干部慢性病抑郁中的影响。方法将120例慢病抑郁老干部按体检编号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按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对患者实施陪伴式情感干预,主要包括环境营造、心理支持及艺术情感干预等。干预30d、60d后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评价干预效果。结果干预30d、60d后,两组护士用SDS进行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陪伴式情感干预能降低慢性病患者的抑郁症状,促进疾病康复。

  • 标签: 陪伴式情感干预 慢性病 抑郁
  • 简介:摘要分裂情感障碍和伴精神病性症状的双相情感障碍,两者之间的皮质萎缩和其他异常改变的频度无明显差异,伴精神病性症状的双相情感障碍和无精神病性症状的情感障碍比较,前者脑室扩大明显,,但与阳性症状相对的是,脑室扩大表现在阴性症状为主、预后不良和病前适应水平差。本文主要针对青少年双相情感障碍状态及精神病性症状的研究现状进行分析。

  • 标签: 双相情感障碍 抑郁症 抗抑郁 心理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