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1
217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立体定向放射治疗对原发性肝癌进行治疗的疗效。方法对有病理组织学证实的45例原发性肝癌病人用立体定向放射治疗(SRT)技术治疗,观察其毒、副反应和近期疗效。计划治疗野数6~8个,单次计量3.6~6Gy,2~5次/周,照射总剂量40Gy~60Gy。治疗计划中≥90%的等剂量面包绕PTV,平均肝脏剂量均小于25Gy,V30Gy(接受≥30Gy剂量照射的正常肝百分体积)均小于30%。结果45例肝癌病人包括门脉癌栓21例均入组研究。完全缓解(CR)7例,部分缓解(PR)26例,一年生存率68%,中位生存时间10个月。结论SRT技术可靠、安全,对于原发性肝癌有助于提高肝癌局部和区域性控制,进而显著提高病人生存率。

  • 标签: 肝脏肿瘤 放射疗法 立体定向
  • 简介:摘要探讨脑立体定向活检术获取病变组织病理学诊断的可靠性和临床意义,以及手术技术要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4月至2012年6月间,在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及南充市中心医院接受脑立体定向活检术124例病理学资料。结果脑立体定向活检术病理阳性率97.58%,冰冻结果和石蜡结果吻合率92.56%,无严重手术并发症和死亡病例。结论脑立体定向活检术是一种安全、准确率高的定性诊断方法,对获得颅内疾病病理学诊断起着重要作用。

  • 标签: 立体定向活检术 脑内病变 病理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立体定向下血肿排空术的护理体会。方法通过对63例立体定向下血肿排空术的分析,总结立体定向下血肿排空术的护理经验体会。结果全组2例再出血死亡,其余恢复良好。结论立体定向下血肿排空术具有手术简单、效果确切的特点,要求护理人员熟练掌握其治疗流程。

  • 标签: 立体定向下血肿排空术 治疗流程 护理体会
  • 简介:摘要肝癌是我国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恶性程度高,生存率低。其临床治疗方法有外科手术、化疗、放疗、介入治疗和生物治疗等。放射治疗是目前临床上广泛采用的一种肿瘤治疗方法,目前立体定向放射治疗因其定位、计划和照射的高度精确性,得到了临床的青睐。本文就立体定向放射治疗的原理及其在肝癌治疗中的主要研究进行综述。

  • 标签: 立体定向放射治疗 肝癌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慢性胃溃疡患者临床定向护理的效果。方法纳入我院2013年11月—2014年11月所收治的78例慢性胃溃疡患者作为临床研究对象,随机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每组各39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患者于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定向护理模式,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以及复发率。结果观察组患者护理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且复发率相比对照组患者显著较低,组间差异对比,P<0.05,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慢性胃溃疡患者临床治疗中,通过给予定向护理模式,不仅能够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同时能够有效降低病症复发率,强化患者生存质量,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 标签: 慢性胃溃疡 定向护理 复发率
  • 简介:【摘要】肝癌是我国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恶性程度高,生存率低。其临床治疗方法有外科手术、化疗、放疗、介入治疗和生物治疗等。放射治疗是目前临床上广泛采用的一种肿瘤治疗方法,目前立体定向放射治疗因其定位、计划和照射的高度精确性,得到了临床的青睐。本文就立体定向放射治疗的原理及其在肝癌治疗中的主要研究进行综述。

  • 标签: 立体定向放射治疗 肝癌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应用定向软通道吸引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62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在精确定位情况下,根据血肿形态、部位、大小及患者病情,选择适应穿刺点、方向,置入软管行微创吸引、液化引流术。结果162例患者出院139例、死亡23例、病死率14.2%。结论应用定向软通道治疗高血压脑出血,能最大限度清除血肿,减低脑组织损伤,减轻并发症,降低患者费用,具有较大优越性。

  • 标签: 定向软通道 高血压脑出血
  • 简介:【摘要】临床基本技能是每个医学生必须掌握的基础技能,是需要经过反复培训才能获得的。对临床医学五年制定向班学生注重在临床课程学习阶段进行临床技能训练,对提高教学质量、深化教学改革、培养兼具实用性与创新性的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医学定向生 临床技能培训
  • 简介:摘要目的对立体定向放射术治疗肺部小肿瘤的可行性进行分析和探讨。方法选择2013年4月至2014年4月我院收治的80例肺部小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42例,对照组38例,对照组患者采取传统的放疗模式进行临床治疗,实验组患者采取立体定向放射术进行临床治疗,治疗结束后,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率。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88.10%,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73.68%(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患者的不良反应率为30.95%,对照组患者的不良反应率为31.58%(P>0.05),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立体定向放射术治疗肺部小肿瘤具有切实的可行性,值得推广应用于临床。

  • 标签: 立体定向放射术 肺部 小肿瘤
  • 简介:立体定向放射治疗是目前实现肿瘤微创治疗和(或)精准放射治疗主要前沿技术手段之一,为此,分析X射线立体定向放射治疗设备的技术评价现状,从设备的技术性能、可用性、可靠性及安全性、临床功能及效果、经济性、服务体系以及适宜性等6个方面设计构建立体定向放射治疗设备从投入市场到临床使用以及维护保养等多个模块的评价体系,综合比较评价国内医疗机构在用立体定向放射治疗设备的优劣。

  • 标签: 立体定向放射治疗设备 医用直线加速器 评价体系 人机环境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次立体定向放射治疗(FSRT)在鼻咽癌冶疗中的作用及意义。方法2008年6月至2010年11月用FSRT技术治疗鼻咽癌患者18例(初治者8例,复发者10例)。初治患者先行常规外照射40~50Gy,再行FSRT补量照射至75~80Gy。复发患者均行FSRT照射以85%~90%等剂量曲线包绕靶区周边。结果初治患者治疗后症状均有改善并全部存活,中位生存期9个月。复发患者中2例因肿瘤广泛侵犯症状无改善外其余症状均明显改善存活3例,中位生存期6个月。结论FSRT技术是治疗鼻咽癌的一种全新的途径,它提高了肿瘤的局控率并降低了放疗后并发症的发生率。

  • 标签: 分次立体定向放射治疗 鼻咽癌 常规外照射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老年心肌梗死患者恢复期临床定向护理干预的方法路径。方法选取2013年11月—2014年11月我院心内科所收治的110例老年心肌梗死恢复期患者作为临床研究对象,利用随机数字法将110例患者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两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患者给予定向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护理效果。结果两组患者护理总有效率存在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老年心肌梗死恢复期患者实施临床定向护理干预,能够显著降低患者并发症率同时强化患者整体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进一步应用推广。

  • 标签: 老年患者 心血管内科 心肌梗死 定向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癫痫患者立体定向脑电图手术的并发症分析与护理。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2月~2017年11月期间功能神经外科采取立体定向脑电图手术治疗的患者120例进行研究分析,为120例患者采取护理措施,分析患者在护理中出现并发症的原因,从而制定相应的护理对策。结果调查可知,患者术后护理出现并发症的患者有38例,其中立体定向头架安装失败患者5例,头部皮肤压疮患者7例,电极与导线脱落患者12例,术后监测出现癫痫持续状态的患者14例。结论为采取立体定向脑电图手术治疗的患者实施护理的关键,就是要消除患者安装立体定向头架的恐惧,给予患者针对性的心理护理,配合手术前的健康宣教,能够有效降低患者并发症发病率,保证患者的治疗效果和护理效果。

  • 标签: 癫痫 立体定向脑电图手术 并发症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同层厚和体位的MRI与CT图像融合在立体定向放射治疗中的应用。方法对立体定向放射治疗的验证头模分别行CT和MRI图像扫描,MRI与CT图像融合后,分别测量放置在头模内均质物体的直径,比较它们之间的差异。结果A系列测量物体的体积为CT图像23.33±3.75cm3,MRI图像3mm、5mm、8mm、10mm层厚的分别为23.83±3.99cm3、24.39±3.64cm3、24.70±3.62cm3、24.75±3.52cm3。CT和MRI的体积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但3mm层厚的MRI勾画的靶体积与CT最接近。B系列测量物体的体积CT图像22.85±3.92cm3,MRI图像后仰、前倾、偏斜以及旋转体位的分别为24.45±3.77cm3、24.30±4.14cm3、24.68±3.79cm3、24.64±3.54cm3,CT与不同体位的MRI勾画的靶体积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在立体定向放射治疗中,应采用相同体位和层厚的MRI与CT图像融合,勾画靶区才更准确。

  • 标签: 图像融合 CT成像 MRI成像 立体定向放射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X线立体定向放射治疗体部恶性肿瘤临床疗效。方法39例体部恶性肿瘤患者均采用X-SR治疗,记录其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给予统计学分析并得出结论。结果39例体部恶性肿瘤患者经X线立体定向放射治疗后总有效率84.62%、无效率15.38%,(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100.00%。结论体部恶性肿瘤患者经X线立体定向放射治疗后疗效较为满意,但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应在今后实际应用中给予针对性的干预措施,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

  • 标签: X线立体定向放射治疗 体部恶性肿瘤 临床疗效
  • 简介:目的:建立立体定向放射治疗设备可靠性评价模型,对国产和进口立体定向放射治疗设备的可靠性进行评价和对比分析。方法:采用文献法和专家咨询法设计立体定向放射治疗设备平均故障间隔时间(MTBF)、平均修复时间(MTTR)、故障程度、系统异常发生频次和设备工作年限5个层面的可靠性评价指标,对比分析5个层面的可靠性差异;采用层次分析法(AHP)建立评价模型,对立体定向放射治疗设备进行定性定量评价。结果:通过AHP得到可靠性评价模型定量计算的公式,并计算出理论上的最大值和最小值,设计的5个层面可靠性评价指标,能够将每个指标根据自身特点划分出不同的评价等级。结论:应用AHP对5个层面的可靠性评价指标及其不同的等级进行定量计算,为国内外立体定向放射治疗设备可靠性对比评价提供依据。

  • 标签: 立体定向放射治疗设备 可靠性评价 指标 模型 层次分析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