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血细胞分离机采集血小板就是使用自动化程序在一次性无菌密闭的管道系统内通过密度、梯度离心,进行血小板的分离和去除,并将其他血液成分同步回输至患者体内。能及时去除患者外周血中大量增生的血小板,防止血栓发生,又可避免血液中其他成分丢失,是原发性血小板增多及其他骨髓增生性疾病的临床辅助治疗的重要手段。

  • 标签: 血小板 采集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原发性血小板增多(PT)的临床表现、诊断与治疗。方法对2005年12月~2007年3月间诊治的50例PT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病发病高峰年龄在40~60岁之间;大多伴有出血症状与血栓症状,骨髓象巨核细胞明显增多;羟基脲联合α干扰素治疗有效率达100%,随访6个月,无1例转为继发白血病或者骨髓增生综合征。结论PT患者具典型的临床和实验室特征,临床应予以重视,以防误诊。

  • 标签: 血小板增多症 原发性 羟基脲 &alpha 干扰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原发性血小板增多(ET)的临床表现、诊断与治疗。方法对本院2011年2月至2012年3月间诊治的50例ET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病发病高峰年龄在40-60岁之间;大多伴有出血症状与血栓症状者,骨髓象巨核细胞明显增多;羟基脲联合α干扰素治疗有效率达100%,随访6个月,无1例转为继发白血病或者骨髓增生综合征。结论ET患者具典型的临床和实验室特征,临床应予以重视,以防误诊。

  • 标签: 血小板增多症 原发性 羟基脲 &alpha 干扰素
  • 简介:1临床资料患者,男性,81岁。主因间断胸闷、心悸22余年,加重伴呼吸困难6d于2011年9月20日入院。查体:脉搏63/min,血压135/70mmng(1mmHg=0.133kPa),自动体位,轻度混合性呼吸困难,颈静脉稍充盈,肝颈静脉回流征阴性。

  • 标签: 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 肺栓塞 治疗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原发性血小板增多(essentialthrombocythemia,ET)是一种慢性骨髓增殖性疾病,其特征为出血倾向及血栓形成,血小板持续明显增多,骨髓巨核细胞过度增殖。治疗多采用骨髓抑制剂及放射性核素磷(32P),1985年开始应用anagrelide,1990年以后开始应用IFN-α。32P是治疗ET的重要方法之一,但是由于其可能诱发白血病,在临床上应用较少,但是对于药物治疗无效的患者,32P治疗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是一种可取的治疗方法。

  • 标签: 放射性核素磷 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原发性血小板增多导致冠脉综合征的临床特征及其治疗方法。方法对8例确诊为原发性血小板增多导致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冠脉选影检查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8例患者的中位血小板计数为981.4×109/L720~1336×109/L。其中急性下壁心肌梗死4例(3例犯罪血管为右冠状动脉,1例为回旋支);4例为不稳定性心绞痛,3例犯罪血管为右冠状动脉,1例为前降支)。8例中2例可见右冠脉近中段完全闭塞,1例有大量血栓,1例无血栓;冠脉重度狭窄2例,狭窄程度80-90%,可见冠脉内大量血栓;冠脉中度狭窄2例,狭窄程度60-80%,可见血栓;冠脉轻度狭窄2例,未见血栓,狭窄程度50-55%。随访一年,7例同时行降低血小板冶疗的患者未再发生急性冠脉综合征事件,1例患者一年内再次发生急性心梗住院治疗。8例患者在一年的治疗中未发生出血事件。结论原发性血小板增多导致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多累及右冠脉动脉,多可见大量血栓,在急性冠脉综合征常规治疗的过程中,强化降血小板治疗的出血并发发生率无明显增加。

  • 标签: 急性冠脉综合征 血小板增多 冠状动脉造影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儿童血小板增多血小板参数变化,提高血小板参数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收集我院住院儿童继发性血小板增多133例和140例健康儿童血小板参数进行分析。结果在继发性血小板增多的原因中,肺炎占第一位。结论血小板参数可以作为儿童继发性血小板增多的诊断和治疗的辅助指标。

  • 标签:
  • 简介:摘要原发性醛固酮增多是引起继发性高血压疾病的一个重要原因。随着其发病率的不断升高,人们对此疾病的认识亦不断提高。血浆醛固酮与肾素活性比值(ARR)是原醛(PA)的一个敏感筛查指标,也是评价PA手术预后的指标之一。探讨血浆醛固酮与肾素活性比值测定的影响因素,特别是药物、盐负荷和体位的影响对提高ARR的筛查效率有重要意义。本文就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的筛选试验、确诊实验及治疗等进行综述。

  • 标签: 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 发展过程 筛选试验 确诊实验 治疗
  • 简介:摘要原醛患者病初常仅表现为高血压,低血钾常在疾病的中晚期出现。手术治疗对醛固酮腺瘤及单侧肾上腺增生效果好。

  • 标签: 高血压 低血钾 醛固酮瘤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小儿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对120例ITP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其临床表现、病因、治疗、疗效。结果120例患儿中急性型占80%,慢性型占20%,婴幼儿(<3岁)占58.5%,经过随访急性转为慢性ITP2例(1.9%),30%的患儿发病前1~3周有感染史;2.9%的患儿在发病前曾有预防接种史。应用激素和IVIG治疗效果显著,有效率达100%。结论ITP患儿绝大多数为急性型,预后良好。本病与感染、预防接种相关。激素与IVIG仍为治疗首选。

  • 标签: 血小板减少 紫癜 临床分析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出现病症的原因以及治理策略。方法我院收治的36例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依据各例患者的血小板数量进行分组,记录分析治疗前后患者的血小板含量、百分率以及聚集功能。结果36例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中有10例为CMV-IgM阳性,26例为CMV-IgM阴性;8例为B19-IgM阳性,28例为B19-IgM阴性;20例为MP-IgM阳性,16例为MP-IgM阴性。治疗前A、B、C三类患者血小板聚集功能无差异,治疗后三类差异显著。A类患者治疗前后差异显著(P<0.05);C类患者治疗前后血小板聚集功能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发生与多种原因有关,与血小板聚集状况以及生物感染关系密切,进行合理控制可以提高治疗效果。

  • 标签: 原发性 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诊治分析 血小板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分析肺癌患者各种血小板参数指标,探讨血小板计数增多与疾病的关系,治疗效果的临床意义。方法:比较研究组100例血小板增多的肺癌患者和对照组98例血小板正常的肺癌患者血小板相关指标的变化,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以及含铂类化疗的效果。结果:两组患者之间血小板计数与淋巴细胞数的比值(t=9.958,P<0.05),平均血小板体积(t=4.271,P<0.05)的差异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LT数量的增多与肺癌患者的临床临床分期(P<0.05)、是否有淋巴结的转移(P<0.05)以及是否存在远处转移(P<0.05)相关;PLT增多的肺癌患者化疗效果明显低于不增多的肺癌患者(χ2=17.944,P<0.05)。结论:血小板计数以及相关指标在临床工作中可用于对肺癌患者疾病发展的监测和含铂类化疗效果的辅助评估。

  • 标签: 血小板增多 肺癌 转移
  • 简介:摘要目的血小板减少一直以来作为外科手术的禁忌,外科医生不仅仅担心术中止血困难,更担心术后切口不愈合。原发性血小板减少的病因一直以来是血液病研究者值得关注的问题,但是仍有许多原发性血小板减少者病因不明确。近期我院原发性血小板减少阑尾切除术后临床治愈一例。

  • 标签: 血小板减少 阑尾炎 阑尾切除术 细菌感染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原发性醛固酮增多(Primaryaldosteronism,简称原醛)患者的不同临床表现以及治疗方法。方法收集我科2008年2月—2011年12月的32例原发性醛固酮增多患者,根据其主要的临床特点进行分组对照,观察其血压动态、24小时尿量、血钾浓度、心律失常、血浆及尿醛固酮浓度测定,进行统计学分析。2结果24例高血压组病例与8例周期性瘫痪组病例其血压动态、24小时尿量、血钾浓度与心律失常等数据比较,有显著差异性(P<0.001),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原发性醛固酮增多患者的主要临床表现为高血压和肌无力,血钾浓度下降,多饮,多尿。血浆及尿醛固酮浓度升高。2螺内酯能纠正电解质代谢紊乱并降低高血压,有效缓解临床症状。本科32例原醛患者经过系统治疗,均告痊愈出院,获得满意治疗效果。

  • 标签: 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患者 高血压 螺内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