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了解和分析全县钉螺分布情况,为血吸虫病控制策略和“十三五”防治规划的制订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组织村级查螺队经查螺技术培训,采用环境抽样法调查全部历史有螺环境和可疑环境,采集图片资料和地理信息(GPS定位)。发现钉螺的环境再采用系统抽样法调查。结果2016年查螺面积3144.0909hm^2,共调查98511框,发现有螺环境1376处,未查出活钉螺和感染性钉螺。历史有螺环境中未得到彻底改造且适宜钉螺孳生环境占90.26%,主要在桂林、郑村、富竭、溪头等5个镇,沿扬之河、丰乐水、富资水、布射水、双竦河等5条水系呈树枝型分布。结论歙县大部分历史有螺环境均有钉螺孳生可能性,2016年未查出钉螺,但血吸虫病传播风险依然存在,因而,在制订规划时应以传染源控制及病情监测为主,螺情监测为辅的防治策略。

  • 标签: 钉螺 历史有螺环境 螺情监测 血吸虫病
  • 简介:目的:调查污水沟内蚊幼分布情况,为合理、科学施用杀虫药品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运用幼虫采集勺,采集不同时间、不同生境、不同方位的蚊幼,记录不同生境的有关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污水沟岸边远高于污水沟中的蚊幼密度(t=5.432P<0.005),在两种生境中,有水草和漂浮物遮盖的水面蚊幼密度均大于无水草、无漂浮物遮盖的水面(t1=2.469P<0.0025t2=3.183P<0.01),污水沟中游蚊幼密度高于上游和下游(t3=4.119P<0.005t4=2.642P<0.005);结论:蚊幼密度高峰出现在8月.

  • 标签: 污水沟 蚊幼 分布 调查
  • 简介:摘要目的该区连续4年有鼠间鼠疫的流行,鼠疫曾波及过人间,为预防鼠疫,需掌握丽江鼠疫新疫区宿主动物、媒介的种群构成和密度,以便提前预警控制鼠疫的暴发。方法采用笼捕法、夹捕法在丽江市新疫区县捕鼠和检蚤,进行分类鉴定,计算捕获率、染蚤率、蚤指数季节消长。结果丽江市新疫区2006年—2010年共捕获宿主动物为2目6科2属22种;家栖鼠类3种,野栖鼠类19种。发现鼠体梳检寄生蚤7属12种,平均鼠体染蚤率11.02﹪,居民区游离蚤最低蚤指数0.01,最高蚤指数0.68,

  • 标签: 丽江鼠疫源地 宿主动物 媒介的分布
  • 简介:摘要1988—1989年用随机抽样方法,对我县人体肠道寄生虫分布情况进行调查调查方法按照《全国人体寄生虫分布调查实施细则》进行。根据地貌结合方位分为东西南北中5个点,共查2607人,受检率85.93,感染率为80.32%。查到肠道寄生虫12种,包括蠕虫5种和原虫7种。多种寄生虫混合感染现象十分普遍,最多1人同时感染9种寄生虫。主要致病虫种的感染率为钩虫5.41%(其中美洲钩虫0.69%、十二指肠钩虫0.19%)、蛔虫73.76%、鞭虫29.88%、蛲虫19.58%、溶组织内阿米巴2.61%、蓝氏贾第鞭毛虫0.81%、人酵母菌1.11%。总感染率和钩虫、蛔虫、鞭虫在不同性别、年龄、职业、和民族之间均有显著性差异。

  • 标签: 人体肠道寄生虫 分布调查 感染率 流行病学
  • 简介:目的了解全县钉螺和阳性钉螺分布现状,为急感防控、查灭螺工作及探索今后的防治策略和措施提供依据。方法于2015年开展全县螺情调查,同时收集2013~2014年螺情数据进行分析。结果枞阳县现有钉螺面积1542.8hm2,分布于8个乡镇的28个行政村。全县有螺框出现率16.59%,钉螺平均密度为0.776只/0.11m2,未查到阳性钉螺。钉螺主要分布在江、洲、湖滩,呈片状分布,占总有螺面积98.56%;内陆环境有螺面积较少,钉螺呈点状分布于沟、塘及距居民点附近。2015年全县有螺面积继续下降,仍未查获感染性钉螺。结论枞阳县螺情呈下降趋势,防控成果进一步巩固。

  • 标签: 钉螺 调查 枞阳县
  • 简介:目的掌握本溪市住区蚊类种群构成及分布,为指导蚊虫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灯诱法。结果本溪市住区蚊类种群构成为淡色库蚊、刺扰伊蚊、中华按蚊、朝鲜伊蚊;淡色库蚊为城市住区蚊类优势种群,占城市捕蚊总数的95.45%;刺扰伊蚊为农村住区蚊类优势种群,占农村捕蚊总数的79.71%;本溪市住区未监测到乙脑传播媒介三带喙库蚊;农村住区蚊类密度明显高于城市;本溪市蚊类活动高峰期在每年8月上旬至9月上旬。结论本溪市住区宜于每年8月上旬至9月上旬加强蚊类防治工作,城市住区以淡色库蚊为主要防治对象,农村住区以刺扰伊蚊为主要防治对象。

  • 标签: 优势种群 防治
  • 简介:目的掌握全市各类蝇种的分布特点及其生态习性,更好地控制蝇类的孳生与繁殖,为蝇类防制工作提供技术指导.方法选择5个调查点采用笼诱法诱捕.结果盐城市蝇类分属3科7属9种,金蝇、家蝇和绿蝇为优势蝇种,分别占40.94%、28.63%和19.55%.结论灭蝇工作是一项社会性很强的工作,蝇类种群与孳生物的种类和数量有关外,还与气温有很大关系,采取综合防治措施才能有效地控制蝇类.

  • 标签: 盐城市 蝇类 种群分布 季节消长 调查
  • 简介:[目的]了解西安咸阳机场口岸鼠类的种群分布及季节消长情况,为防止鼠害和加强出入境检疫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00年11月~2001年11月采用夹夜法对鼠密度进行监测.[结果]共捕获鼠类95只,经鉴定隶属1目3科5属6种.年平均鼠密度为1.34%(95/7116).农场的鼠密度较高,为5.0%(60/1200),全年鼠密度6~7月为高峰期.鼠种构成:大仓鼠为优势鼠种,占42.11%(40/95);黑线姬鼠占21.05%(20/95);褐家鼠占16.84%(16/95);小家鼠占12.63%(12/95);黄胸鼠占6.32%(6/95);达乌尔黄鼠占1.05%(1/95).检获鼠体外寄生虫革螨17种、新蚤属蚤及吸虱等.[结论]咸阳机场口岸鼠密度较低,鼠种构成相对简单,灭鼠重点应放在农场,把鼠密度控制在不足为害的水平.

  • 标签: 咸阳机场口岸 鼠类 种群分布 季节消长 调查 灭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人从青年到中年到老年各个不同时期血脂TG值的变化。结果50-60岁年龄段血脂TG值最高。结论积极降低血脂及改善血液粘稠度尤其对在50-60岁年龄段的人来说具有早预防早诊断早治疗的积极意义。

  • 标签: 血脂TG值 50-60年龄段 最高值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儿科呼吸病室病原菌菌群分布进行调查分析,为指导临床治疗和控制医院感染提供细菌学依据。方法采用前瞻性监测与回顾性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对2010年1月至2012年9月我院儿科呼吸病室收治的398例住院患儿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送检2988份标本,标本分布为痰标本1693份,血标本855份,其他标本440份。共分离病原菌386株,阳性率12.92%。分离的病原菌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共257株,占总分离病原菌的66.58%;分离革兰阳性球菌93株,占总分离病原菌的24.09%;分离念珠菌36株,占总分离病原菌的9.33%。主要病原菌依次为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其中产ESBLs的肺炎克雷白杆菌31株,产ESBLs的大肠埃希菌25株,耐甲氧西林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MRCNS)29株,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5株。结论儿科呼吸病室病原菌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呼吸病室内感染的病原菌耐药率增高趋势得到缓解,真菌感染上升趋势得到遏制。但仍应引起临床重视,在应用抗菌药物过程中,应根据病原菌耐药监测结果,有针对性地联合用药,以减少耐药性的产生及预防深部真菌感染。

  • 标签: 重症监护病房 耐药性 细菌分布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郴州市各级医院近3年016岁住院儿童疾病谱变化,为儿童疾病的防治及保健工作提供数据参考。方法采取便利整群抽样调查对202551例住院儿童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在各年龄组患病情况中,住院儿童男性多于女性;1岁及以下患儿最多,说明婴幼儿是儿童患病的高峰年龄段;患病时间以3月、5月、7月住院儿童最多,第四季度病人最少;病种以呼吸系统疾病占46.25%,主要为肺炎、支气管肺炎和上呼吸道感染,消化系统疾病占18.24%,主要为小儿腹泻病,新生儿疾病占6.98%,主要为早产儿、新生儿窒息及新生儿硬肿症。结论3年来郴州市住院儿童疾病谱发生了一些变化,但本地区今后的工作重点还是应该继续加强儿童各类常见病、多发病的防治工作。

  • 标签: 郴州市 住院儿童 疾病分布
  • 简介:[目的]掌握茂名口岸鼠形动物种群构成及体表寄生虫分布情况,为传染病防治、媒介生物控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02年1~12月,采用笼捕法,对鼠形动物的种群构成及鼠体携带寄生虫的情况进行了调查.[结果]共捕获鼠形动物401只,经鉴定,种群组成有2科4属6种,以褐家鼠、板齿鼠为优势种.年平均鼠密度水东港区与进港公路地区分别为13.5%和31.2%.鼠体染虫率较高.[结论]茂名口岸地区鼠密度和鼠体染虫率均较高,应积极开展灭鼠除虫工作.

  • 标签: 茂名口岸 鼠形动物 体表寄生虫 调查 种群 密度
  • 简介:目的掌握中国东北长白山区吸血虻的分布。方法采用动物诱和网捕法采集虻.收集相关研究文献。结果中国东北长白山区的吸血虻类现知有7属78种,其中石虻属1种,斑虻属14种。林虻属1种,麻虻属7种,瘤虻属26种,黄虻属9种,虻属20种。记述了长白山区已知虻种的县市区分布。结论为中国东北长白山区吸血虻的区系研究提供了依据。

  • 标签: 双翅目 虻科 分布
  • 作者: 朱玉茹
  • 学科: 医药卫生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 创建时间:2019-02-12
  • 出处:《中国保健营养》 2019年第2期
  • 机构:          (菏泽市妇幼保健院  山东菏泽 274000)  【摘  要】目的:对较大婴儿配方食品必需营养素含量分布情况展开调查分析。方法:抽选2014年06月-2016年12月,本市1426例较大(12月-36月)婴儿配方食品作研究对象,重点检测GB10767内规定的26种食品必需营养素含量,调查并分析其含量分布情况。结果:调查结果显示,1426例本市较大婴儿配方食品当中,必需营养素含量的分布相对均衡,其中,维生素D、蛋白质、氯营养素含量分布相对低,钠、铁、铜营养素含量分布相对高。结论:对较大婴儿配方食品必需营养素含量展开调查分析,含量分布较均衡,但还有部分食品必需营养素含量指出现极低或极高情况。  【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中医体质辨识的研究,探索本地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范围内的中医体质分布特征及规律,进一步为本地区的健康养生保健服务提供依据。方法运用中医体质测评问卷,对来我院健康体检的新碶街道60岁以上户籍人口进行调查问询,结合年龄段分型及是否有慢性病的差异对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参与调查的7463人中,平和质2764例,占37.04%;阳虚质2075例,占27.8%;阴虚质1058例,占14.18%;气虚质1837例,占24.61%;痰湿质1238例,占16.59%.;湿热质718例,占9.62%;气郁质242例,占3.24%,血瘀质20例,占0.27%;特禀质134例,占1.8%。结论2016年中医体质调查分析表明体质分布受年龄及慢性病的影响,对体质分布规律的研究可以进一步为我院治未病工作奠定基础。

  • 标签: 北仑区新碶街道 中医体质分布规律 调查分析
  • 简介:目的张掖市儿童肿瘤分布特征及流行病学调查方法对我院1998~2007年肿瘤科、儿科及门诊400例肿瘤儿童。对所有病例按性别、年龄、恶性肿瘤的组织类型、肿瘤儿童的市分布与肿瘤儿童的父母职业分类并分析。结果良性肿瘤262例,男女发病相等,恶性肿瘤138例,以男性为主。婴幼儿组(~3岁)139例(39.75%),良性肿瘤大于恶性肿瘤;学龄前(~6岁)良性肿瘤仍多于恶性,良性肿瘤主要为血管瘤、囊肿和淋巴管瘤,恶性肿瘤主要为淋巴细胞性白血病和何杰金氏病、非何杰金氏病;学龄Ⅰ期(~9岁)93例(23%),恶性肿瘤多于良性肿瘤,恶性肿瘤以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和神经组织肿瘤为主;学龄Ⅱ期(~14岁)良性肿瘤又明显占优势,癌逐渐增多。恶性肿瘤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何杰金氏病、非何杰金氏病人数最多,其发病主要集中在民乐和山丹,分别占恶性肿瘤发病的34%和30%。考虑与生活习惯和父母亲职业有关。

  • 标签: 儿童肿瘤 分布特征 流行病学
  •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研究豫西南地区汉族人群MN血型及P血型系统表现型分布状况及基因频率。方法采用玻片法确认MN血型及P血型。结果豫西南地区汉族人群MN血型基因频率为m<n(m=0.4546、n=0.5454),血型分布特征为MN>N>M。P血型基因频率P1<P2(P1=0.2662、P2=0.7338),且各血型系统的观察值和期望值经X2检验都无显著差异(P>0.05),符合Hardy-weinberg定律。结论MN、P血型为两个独立的血型系统,掌握其在豫西南地区汉族人群中的分布规律,对稀有血型档案库的建立、临床输血、亲子鉴定及人类学研究等方面都有重要意义。

  • 标签: 豫西南地区 汉族 MN血型系统 P血型系统 分布
  •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无偿献血人群血型及血型的分布情况,为制定采供血计划提供科学依据。方法ABO血型正定型,反定型及RH(D)血型,采用全自动微板法。筛查出的RH阴性标本,采用抗人球蛋白试验确认,以排除Du型。结果ABO血型分布情况为A28.18%,B26.37%,O38.91%,AB6.54%,RH(D)阴性者占献血人群比率为0.26%。结论本地区献血人群ABO血型分布特征为O>A>B>AB,RH阴性(D)血型占人群中的比率符合我国汉族人群RH(D)阴性阴性占0.2%~0.5%的特点。

  • 标签: 无偿献血 ABO血型 RH血型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2006-2011年间烧伤病房收治的患者感染病原菌的变迁规律,分析其原因,为临床防治病菌菌感染及合理使用抗生素提供参考。方法将2006年1月—2011年12月烧伤科收治的1096例患者按入院时间分为A组2006年1月—2008年12月入院﹔B组2009年1月—2011年12月入院。对两组患者的创面分泌物进行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结果共分离出病原菌1432株。其中A组808株,以革兰氏阴性杆菌为主,铜绿假单胞菌占61.4%,大肠埃希菌占14.4%;B组以阳性球菌为主,金黄色葡萄球菌占59.1%,铜绿假单胞菌占13.8%,大肠埃希菌占11.1%;革兰氏阴性杆菌除对亚胺培南的耐药率均<10.0%,对头孢他啶、头孢哌酮/舒巴坦、庆大霉素、阿米卡星、左氧氟沙星等均表现出耐药,特别是铜绿假单胞菌耐药率较高,均>45.0%;金黄色葡萄球菌中耐甲氧西林菌株占88.6%,对多种抗菌药物均耐药。结论医院烧伤科感染病原菌由铜绿假单胞菌为主转变为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亚胺培南在烧伤科的广泛应用和耐甲氧西林菌株在病房的播散,是导致病原菌变迁的主要原因。

  • 标签: 烧伤患者 创面分泌物 病原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