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8
147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清绒毛促性腺激值高于2000u/l,低于5000u/l的异位妊娠化学药物保守治疗方法,观察46例早期异位妊娠患者符合以下条件血清绒毛促性腺激值高于2000u/l,低于5000u/l盆腔包块直径小于5cm,未见胎心搏动及胎芽,B超评估腹腔内出血少于200ml,患者行甲氨喋呤50mg肌注,隔日一次,分别于肌注甲氨喋呤次日肌注甲酰四氢叶酸钙6mg,治疗一周后血清绒毛促性腺激值下降未达到15%,则再次重复上述治疗。复查血清绒毛促性腺激,一周后下降达15%仍为治愈。结果甲氨喋呤50mg隔日肌注共两次,治愈率为93.47%,二次用药率为4.35%,总治愈率为97.82%,毒副反应发生率为2.8%。结论甲氨喋呤50mg隔日肌注一次,对于早期异位妊娠血清绒毛促性腺激值高于2000u/l,低于5000u/l病例效果显著,治愈率高达97.82%,毒副反应发生率低,无严重毒副反应发生。

  • 标签: 异位妊娠 血清绒毛膜促性腺激素 甲氨喋呤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恶性滋养细胞肿瘤包括侵蚀性葡萄胎和绒毛癌。侵蚀性葡萄胎具有较大的破坏性,故又称“恶性葡萄胎”。目的讨论侵蚀性葡萄胎和绒毛癌的护理。方法配合治疗进行护理。结论护士应密切观察病人有无咯血、胸闷、胸痛等不适,遵医嘱给予镇静药物以减轻症状。呼吸困难可以半坐卧位,有利于呼吸及痰的排出,间断吸氧。病人出现血胸时需保持安静,避免剧烈活动,出血多,症状严重可做胸腔穿刺,穿刺时应严格无菌操作,防止胸腔感染。同时注意观察体温、脉搏、呼吸的变化,及早发现肺部感染征兆。

  • 标签: 侵蚀性葡萄胎 绒毛膜癌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绒毛下血肿的疗效。方法选择我院2007年1月—2008年12月的20例孕妇为对照组,单用西医治疗;2009年1月—2011年6月的28例孕妇为治疗组,给予中西医结合治疗。结果治疗组自然流产5例(含死胎1例),早产5例,足月分娩18例;对照组自然流产9例(含死胎2例),早产4例,足月分娩7例。两组比较自然流产率及足月分娩率有显著性差异(P<0.05),早产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绒毛下血肿在改善妊娠结局方面具有较好临床疗效。

  • 标签: 中西医结合 超声 绒毛膜下血肿 妊娠结局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绒毛癌癌因性疲乏的效果。方法收集绒毛癌患者80例,对所患疾病已知情。实验组与对照组一般状况无明显差异。实验组患者在化疗期间实施心理护理,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结果经统计学分析得出实验组患者焦虑、抑郁情绪得到缓解;生活质量中部分功能得到改善。结论对绒毛癌患者实施认知-行为疗法、健康教育、音乐疗法三种方法相结合心理护理,使患者焦虑、抑郁得到缓解,躯体功能、角色功能、情绪功能明显增强,疲乏、恶心呕吐、失眠症状缓解,说明此心理护理方法是有效的。

  • 标签: 绒毛膜癌 癌因性疲乏 心理护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病例摘要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腮腺多形性腺瘤术后复发的临床病理特点。方法对12例腮腺多形性腺瘤术后复发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2例复发病例第2次手术分别采用浅叶切除术、腮腺全切术和扩大切除术。腮腺多形性腺瘤复发与组织学类型及术式关系密切,富于细胞者易复发,肿瘤单纯切除术复发率高。结论不规范的手术方法是导致多形性腺瘤复发的直接原因。

  • 标签: 腮腺多形性腺瘤复发临床病理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参芪扶正注射液联合654-2联合治疗糖尿病腹泻的疗效。方法84例糖尿病腹泻患者随机分成两组,观察组用参芪扶正注射液联合654-2联合治疗2周;对照组给予易蒙停治疗2周。结果观察组显效、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参芪扶正注射液联合654-2治疗糖尿病腹泻效果显著。

  • 标签: 糖尿病腹泻 参芪扶正注射液 654-2 神经病变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区域切除术在腮腺多形性腺瘤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确诊为腮腺多形性腺瘤且具有可比性的临床资料随机分为两组,一组45例,将其命名为研究组,给予腮腺区域切除术治疗腮腺多形性腺瘤,即手术时保留腮腺导管、只解剖部分面神经分支以及切除肿瘤在内的部分腺体;另一组也是45例,命名为对照组,给予传统腮腺浅叶切除术治疗腮腺多形性腺瘤,即将面神经的各个分支全部解剖,并将腮腺浅叶和包膜连同肿瘤一并切除。术后随访,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复发以及暂时性面瘫、涎瘘、耳垂麻木、术区明显凹陷畸形以及味觉出汗综合征等术后并发症的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术后复发无明显不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暂时性面瘫、涎瘘、耳垂麻木、术区明显凹陷畸形以及味觉出汗综合征等并发症的发生率均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p<0.05)。结论区域切除术和传统浅叶术相比,能明显的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有效的帮助患者身心健康的恢复,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区域切除术 腮腺浅叶切除术 腮腺多形性腺瘤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BV)对早孕绒MMP-2及9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收集HBsAg阳性早孕绒毛组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和westernblot检测HBV对绒毛组织MMP-2和MMP-9蛋白表达水平的影响。结果HBV感染病毒的绒毛组织未见明显病理改变;MMP-2蛋白主要在早孕绒毛EVT胞浆表达,VT、ST及间质有少量表达;MMP-9蛋白主要在早孕绒毛间质、EVT和VT胞浆表达,ST少量表达。与正常对照组相比,病毒组中早孕绒毛组织中两种蛋白表达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结论HBV降低早孕绒毛MMP-2和MMP-9蛋白表达。

  • 标签: 乙型肝炎病毒 绒毛外细胞滋养细胞 MMP-2 MMP-9 自然流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关节镜治疗色素沉着绒毛结节性滑膜炎(PVS)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于2009年1月-2010年12月关节镜下行滑全切术的PVS患者19例,术前均行X线及MRI检查。结果术后随访1年,无手术并发症发生。术后IKDC膝关节功能主观评分为(83.58±3.53)分,Lysholm膝关节评分(82.75±2.74)分。而术前IKDC膝关节功能主观评分为(52.86±3.02)分,Lysholm膝关节评分(51.20±2.89)分,二者相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0.05)。结论PVS患者于关节镜下行滑全切术疗效确切,创伤较小,术后膝关节功能恢复良好。

  • 标签: 色素沉着绒毛结节性滑膜炎 关节镜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应用睾丸鞘积液破囊去顶术治疗睾丸鞘积液的初步经验及临床效果。方法回顾分析我院从2006年2月至2010年2月未用睾丸鞘积液破囊去顶术治疗睾丸鞘积液36例的临床资料,均为单例睾丸鞘积液。结果手术均获得成功,手术时间10-20分钟,平均15分钟,住院时间1-7天,平3-4天,术后半天至1天可下床活动并恢复饮食,术后6-7天拆线,切口均为甲级愈合,术后发生阴囊轻度水肿4例,均未经处理治愈,本组36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个月-2年不等,无复发病例。结论使用睾丸鞘积液破囊去顶术治疗睾丸鞘积液具有手术方法简单、安全、可靠,并发症及复发率低,值得推广。

  • 标签:
  • 简介:康博士:最近,网上有人传出某“专家”说.母乳喂养时间并非越长越好,因为母乳中含有雌激素。所以建议男孩喂养不超过10个月,女孩不超过12个月。请问:母乳中的雌激素真的会给孩子健康带来问题吗?

  • 标签: 雌激素 母乳 喂养时间 孩子健康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性激素测定。方法对采集到的样本进行临床检验。结论雌二醇(estradiol-17β,E2)是雌激素中生物活性最强的一种,是使女性青春期外生殖器、输卵管和子宫等生长、发育的重要激素,并维持和促进女性特征的发育,对蛋白、糖、脂类和水、电解质以及钙、磷代谢有一定影响,在排卵的控制机制中也起着核心作用,E2主要由卵泡颗粒细胞层及卵泡内膜层分泌。

  • 标签: 性激素 测定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将我们在临床工作针对肛裂、混合痔、直肠型便秘的手术过程中,于麻醉状态下肛门在两手各一指的对抗扩肛中发现的几乎每一例上述疾病患者均存在2—3mm环状纤维环,就其在上述肛肠疾病的病因病理及其临床意义进行一些理论上的探索。方法手术中利用指尖的力量拉断该纤维环,肛门的紧缩感立刻消失,喇叭型肛门镜才得以深入肛门。结果术后肛门基本无创,除肛裂伴哨兵痔、浅皮瘘、肛乳头肥大需局部修整外,不需做所谓的内括约肌切断术,大大缩短了治疗周期,减少了病人的疼痛,避免了“匙孔现象”的产生。而肛门括约肌功能保持正常。结论一.我们临床发现的2—3mm宽的环状纤维环就是栉带。二.所谓“内括约肌失驰缓症”可能是个伪命题。三.肛裂敞扩术可能涉嫌过度治疗。四.栉带是胚胎时期肛直套迭的残留物,在肛门多种疾病的发生学上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五.结合我们提出的由于直肠辨变异而导致的直肠有效通过面积的狭窄,栉带紧束而导致的肛管有效通过面积的狭窄亦是肛肠科诸多疾病的最主要的初始原因。纠正其结构的缺陷,减少排出道阻力。可能为我们提出一系列肛肠疾病对因治疗的新的方法。

  • 标签: 栉膜带 手法扩肛
  • 简介:摘要目的检测子宫肌瘤组织中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和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的阳性表达率,探讨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法(SP)测定40例子宫平滑肌瘤和相应子宫肌层组织的ER、PR、PCNA的表达。结果子宫肌瘤组织中ER、PR阳性率分别为62.5%、70%;相应子宫肌层组织中ER、PR阳性率分别为40%、42.5%,两组ER和PR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子宫肌瘤中PCNA表达水平,无论在增殖期或分泌期,高于相应肌层组织,两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ER、PR、PCNA均是反映子宫肌瘤的生物学行为的指标,研制ER、PR、PCNA的拮抗剂,使子宫肌瘤萎缩或凋亡,有望成为治疗子宫肌瘤的新途径。

  • 标签: 雌激素受体 孕激素受体 增殖细胞核抗原 子宫肌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