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本编辑部收到的文稿中。常发现作者使用卡线表。现摘录《科学技术期刊编辑教程》(王立名主编.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97:149~151)中有关内容供作者参考。

  • 标签: 三线表 摘录 论文 出版社 期刊编辑 作者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内镜下鼻中隔贯穿缝合术联合鼻中隔线应用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8-2020年在牡丹江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耳鼻咽喉科行鼻中隔偏曲矫正的手术患者进行疗效观察。结果:住院手术患者采取内镜下鼻中隔贯穿缝合术联合鼻中隔线的手术患者均取得良好的术后效果。结论:内镜下鼻中隔贯穿缝合术联合鼻中隔线术临床应用价值大,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内镜 贯穿缝合 三线减张 鼻中隔偏曲矫正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多西他赛联合吉西他滨线治疗晚期肺腺癌的近期临床疗效和毒副反应。方法20例经多程化疗后病情进展的患者,线应用多西他赛联合吉西他滨周方案化疗,即多西他赛75mg/m2d1,静脉滴注2小时;吉西他滨1250mg/m2d2,静脉滴注1小时。每周重复,至少治疗2周期。每2周期按照RECIST1.0版标准评价客观疗效,毒副反应按照NCI-CTCAE3.0标准判定。观察TTP、6个月生存率、1年生存率、2年生存率;并观察主要症状缓解情况,生活质量提高状况。结果20例肺腺癌患者CR0例,PR4例,SD6例,PD10例。ORR20%,DCR50%,TTP3.2个月,6个月生存率32.6%,1年生存率20.4%,2年生存率9.8%。主要毒副反应为脱发、肌肉、关节疼痛;胃肠道反应和骨髓抑制轻。结论多西他赛联合吉西他滨线治疗晚期肺腺癌具有较好的疗效,毒副反应小,生活质量得到改善,值得进一步研究推广。

  • 标签: 肺腺癌 多西他赛联合吉西他滨 三线系统化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瑞戈非尼线治疗转移性结直肠癌(mCRC)的效果以及不良反应。方法:选取mCRC患者28例,时间范围2022年1月至12月,实施瑞戈非尼线治疗,分析治疗效果。结果:28例研究对象疾病控制率为78.57%,治疗后患者CA199、CA242、CEA水平显著低于治疗前,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6.43%。结论:予以mCRC患者瑞戈非尼线治疗效果显著。

  • 标签: 转移性结直肠癌 瑞戈非尼 三线治疗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培美曲塞单药或联合铂类线及以上治疗晚期非鳞型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效果。方法选2015年9月至2016年9月收治的线及以上治疗晚期非鳞型非小细胞肺癌68例。分2组。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4例。对照组采用培美曲塞单药进行治疗,观察组则采用培美曲塞联合铂类予以治疗。对比两组患者取得的效果。结果治疗后个月,观察组有效率为82.4%,对照组治疗有效率为64.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例与发生率均少于对照组,数据符合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两组患者3个月、6个月、1年以及2年生存期,观察组存活例数均高于对照组,数据符合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线及以上治疗晚期非鳞型非小细胞肺癌采用培美曲塞联合铂类予以治疗临床效果较为显著,改善患者生存质量,延长生存期。

  • 标签: 培美曲塞 三线及以上 晚期非鳞型非小细胞肺癌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改良切口两线鼻中隔成形术在治疗鼻中隔偏曲的效果。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2011年1月~2013年6月我院耳鼻喉科收治的行改良切口两线鼻中隔成形术的中隔偏曲患者63例(改良组)及2009年1月~2011年12月我院行鼻中隔黏膜下切除术的鼻中隔偏曲患者63例(对照组),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疼痛、鼻中隔黏膜损伤情况及治疗效果等。结果改良组治愈率(74.60%)、有效率(95.24%)均高于对照组(47.62%、84.1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改良组患者手术时间(58.0±7.8)min、术中出血量(50.0±6.7)mL、术后疼痛(7.94%)、鼻中隔黏膜损伤(11.11%)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70.0±7.7)min、(61.0±8.2)mL、20.63%、26.9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改良切口两线鼻中隔成形术,切口张力低、术野清晰、手术时间短、出血量少、并发症少、治疗效果佳,是一种可以选择的手术方案。

  • 标签: 改良切口 两线减张 鼻中隔偏曲 鼻中隔成形术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改良切口两线鼻中隔成形术在治疗鼻中膈偏曲时产生的效果 方法 收集本院2019年12月到2021年3月期间收治的66例鼻中膈偏曲患者资料,按照不同治疗方案划分为两组,各为33例,A组运用鼻中隔黏膜下切除术开展治疗,B组运用改良切口两线鼻中隔成形术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 结果 B组手术时间以及手术中出血量均少于A组(P<0.05)。 结论 改良切口两线鼻中隔成形术治疗鼻中隔偏曲具有减少手术时间以及出血量的效果。

  • 标签: 改良切口 两线减张 鼻中隔偏曲
  • 简介:在进食过程中,枣核、鱼刺、金属物等常会给人们造成食道异物,X线检查可以确定异物的存在、性质、位置,确定诊断后,通常疗法是耳鼻喉科经食道镜或手术将异物取出。这样会给病人带来痛苦,甚至导致并发症和不良后果。我院从1999年开始采用低疗法,获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 标签: 低张疗法 食道异物 X线检查 进食过程 确定诊断 异物取出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检验检疫部门伴随着改革开放而诞生,是对外贸易中不可缺少的一个涉外经济执法部门。检验检疫部门的发展壮大。从一个侧面也反映了改革开放的成果。1978年南通作为全国14个沿海对外开放城市得到国务院批准。如今2008年1至10月的检验批次已达11.2万批,货值超过100亿美元,在对外贸易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在进口商品的把关中使我们国家增添了更多话语权。

  • 标签: 检验检疫部门 照片 改革开放 对外贸易 执法部门 对外开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右肺中叶不的临床表现,CT与X线诊断与分析。方法本文收集我院于2001~2004年间右肺中叶不病例108例,现分析讨论如下

  • 标签: 右肺叶 CT/X线 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强调对臀骶部纤维织炎的早期认识,探索更加有效的治疗方法。方法采用针刀和手法松解治疗。结果经过1—10个月的随访,治愈27例,显效8例,有效2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4.87%。结论针刀能释放纤维组织张力,平衡组织间压差;手法能改善局部循环,软化瘢痕组织,促进炎症消散与吸收。共同作用消除张力对神经的刺激。

  • 标签: 减张松解法 臀骶部纤维织炎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反射性肠淤X诊断对临床的参考价值。方法对我院10-11年的100例放射科诊断反射性肠淤住院病例进行整理分析。结果临床诊断胆、肾绞痛及胰腺炎的病例35例,急性阑尾炎的有28例,腹部外伤的有24例,腹部肿瘤的4例,肺炎1例,其它的8例。结论可以进一步提高传统X线急腹症中对“反射性肠淤”诊断的认识,并为临床进一步针对性检查及治疗提供参考价值。

  • 标签: 急腹症 反射性肠淤张 X线诊断 临床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VSD)在骨筋膜室综合症切开创口的护理体验。方法观察6例骨筋膜室综合症切开创口患者,3例VSD敷料负压引流治疗护理,3例常规清洁换药及护理。结果使用VSD敷料负压引流患者5-7天打开创面,创面肉芽新鲜无分泌物,可进行皮瓣移植或植皮手术。常规换药组需10-14天创面可进行二期手术。结论使用VSD敷料负压引流技术效果好,可明显缩短创面愈合。

  • 标签: VSD敷料负压引流 切开减张创口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影像诊断中MR(磁共振 magnetic resonance)、CT(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d tomography)、X线(X射线X-rays)诊断技术实际应用效果。方法:从我院影像科选出45例参检者充当研究对象(检验时间:2022.1至2023.10),均参与MR、CT、X线诊断项目,对比检出率、满意率及最优技术的特异度和灵敏度指标。结果:MR、CT、X线诊断技术下检出率97.78%、82.22%、62.22%;满意率100%、86.67%、68.89%;显然MR技术数据最高,具备统计学对比意义(P<0.05),其特异度100%,灵敏度97.73%。结论:MR影像诊断技术检出准确度高于CT、X线,若无法参与MR诊断项目可转而选择CT诊断技术。

  • 标签: MR CT X线 检出率 灵敏度 特异度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精细缝合联合氦氖激光对面部色素痣切除术后瘢痕效果。方法:选择医院2022年1月至2022年12月收治的行面部色素痣切除术的7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计算机分组法将其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35例,对照组采用精细缝合,研究组采用精细缝合+氦氖激光治疗。对比两组临床效果与治疗满意度。结果:研究组治疗有效率97.14%高于对照组治疗有效率77.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精细减张缝合 氦氖激光 面部色素痣切除术 瘢痕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可吸收缝合线体外降解及在妇产科临床的应用效果及价值。方法选择2017年1月-2019年1月间妇产科接诊的100例治疗病患,将其随机分为2组。50例采用常规缝合线进行缝合操作,设为对照组。50例采取可吸收缝合线进行缝合操作,设为观察组。结果对比两组切口愈合时间、住院时间,观察组分别为(6.3±1.2)d、(5.4±1.1)d,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比较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也显示观察组更低,为4.0%(P<0.05)。结论可吸收缝合线在妇产科的应用效果显著,可提高切口愈合速度,降低不良反应发生几率,促进患者康复,应用价值较高。

  • 标签: 可吸收缝合线 体外降解 妇产科 应用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