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5 个结果
  • 简介:河南西峡盆地上白垩统马家村组沉积厚度巨大,达1960m,由辫状河沉积、曲流河沉积和湖泊沉积组成.在河流与湖泊沉积中,发育丰富的遗迹化石,共6种类型,分别为Skolithoslinearis、Cylindricumichnosp.、Palaeophycustubularis、"J"形潜穴、垂直分枝潜穴和垂直螺旋潜穴.从形态分析,大多数为居住迹,按照遗迹化石产出岩层的岩性、扰动特征和残留遗迹等总体特征,将所发现的遗迹化石层划分为两类遗迹组构,即软底组构和僵底组构.前者主要发育在纹层状极细砂岩和粉砂岩中,潜穴密度大,属种单一,包括Skolithos组构和Palaeophycus组构;后者主要发育在厚层泥岩中,潜穴密度较大,类型稍多,包括由Cylindricumichnosp.、垂直分枝潜穴、J形潜穴和垂直螺旋潜穴所组成的遗迹组构.与报道过的其他地区陆相遗迹化石的对比表明,随着时间的推移,河流沉积中的组构特征在白垩纪有明显变化,而浅湖沉积中的遗迹组构表明造迹生物的扰动能力显著加强.

  • 标签: 湖泊沉积 遗迹组构 上白垩统 盆地 纹层 陆相
  • 简介:依据新的地层划分方案及大量钻井、露头和岩心资料,详细研究了鄂尔多斯盆地华池地区延安组延9油层组(Y9)沉积体系特征及演化,认为延9油层组主要为河流沉积,是延10油层组的继承与发展,发育有辫状河、辫状型曲流河和网状河3种类型的河流。Y9^3油层是辫状河发育的油层,Y9^2油层在继承Y9^3油层河流的基础上发育辫状型曲流河,Y9^1油层则是在前两期逐渐填平补齐之后,在准平原条件下发育的网状河沉积。华池地区延9油层组发育辫状河-辫状型曲流河和网状河两种河流沉积模式。

  • 标签: 辫状河 辫状型曲流河 网状河 沉积相 河流演化 延9油层组
  • 简介:山东临朐产出的中新统山旺组化石群,保存精美、属种分异度高。60多年来,经发掘和研究,目前已从约30余米的硅藻页岩沉积中报道了真菌、硅藻、介形虫、孢粉、昆虫、鱼类、两栖动物、爬行类、鸟类、哺乳动物及遗迹化石等十几个门类的化石,共计400余属700多种。本文总结了化石与周围无机界的关系、化石的埋藏特征、形成原因以及相关古生态学问题——古气候、古温度、古纬度、古地形、山旺湖的水文性质、湖水的季节性变化与硅藻页岩的纹层、动植物群的营养结构以及山旺盆地的沉积历史。

  • 标签: 生物群 湖相沉积 古生态 山旺 中新统 山东
  • 简介:在内蒙古自治区白彦花车站附近分布的20余个坑塘和1个较大的湖泊中,生活着大量的叶肢介。对该地区叶肢介的生活习性(游动、觅食、交配等)和生存环境(坑塘的大小、水温、水体的pH值和气温)进行的调查显示:叶肢介一般活动在浅水水域,如坑塘和湖泊边缘的浅水地带;他们的游动非常缓慢,大约1cm/s;当他们交配时就停留在某处,雄性用附肢拨动含有其精子的水流,使其流向雌性的壳内(即雌性壳体与软体之间),以使卵子受精。这些事实表明,叶肢介只能适应于静水或弱流水环境。叶肢介的现代环境与古环境的对比研究显示两者是非常相似的,因此,现生叶肢介生态和环境的研究对恢复他们的古生态与古环境具有重要的意义。

  • 标签: 叶肢介 生态考察 古生态 古环境
  • 简介:丽蚌动物群的分布受气候和地理环境控制,研究地层中的丽蚌动物群可以恢复当时的古环境。在河北省白洋淀地区全新统共发现13种珠蚌科(Unionidae)的化石,属Lamprotula—Cuneopsis—Unio组合,称为白洋淀丽蚌动物群。该动物群与长江中下游流域太湖、鄱阳湖、洞庭湖及其周围水域的现代丽蚌动物群和山东王因、河南西水坡中全新世丽蚌动物群相比,虽然分异度低,但其组合特征相似,同属东洋界中印亚界动物地理区,生活于亚热带湿热气候下的河湖环境中。推测白洋淀丽蚌动物群的生活时代应为中全新世早期,当时北亚热带和东洋界的北界应在白洋淀以北的京津-河套一带。

  • 标签: 白洋淀地区 全新世 丽蚌动物群 东洋界古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