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7
133 个结果
  • 简介:通过我国氧化矿石伴生银赋存特征的系统研究后指出,银以独立银矿物为主,少量为离子吸附银和类质同象银.银矿物组合及矿化系列、产出形态、结构、粒度及嵌布类型与原矿的成矿溶液性质和氧化程度有关.铅、锌、铁氧化物和残留的硫化物是银的主要载体矿物.银的配分受矿石氧化强度、矿物组合及嵌布形式控制.这一研究成果为有效提高银的回收率提供了科学依据.

  • 标签: 氧化矿石 赋存形式 嵌布类型 配分
  • 简介:德兴铜矿是我国乃至世界著名的低品位多金属岩型铜矿之一,多年来德兴铜矿在矿石浮选过程中对Cu元素进行了大量的研究,而对Re、Co、Au、Ag等伴生元素研究甚少。本文利用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物相分析等方法对德兴铜矿大山和泗州两个选矿厂不同浮选阶段的粉末样品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原矿中主要金属硫化物为黄铁矿、黄铜矿和辉钼矿,分别富集于硫精矿、铜精矿、钼精矿中。Re和Co主要以类质同象形式存在于硫化物中,Au和Ag分别以自然金和碲化物为主要载体。钼精矿中Re、硫精矿中Co、精铜中Au和钼粗精矿中Ag的含量在德兴铜矿浮选流程中最高,同时金红石、铂族元素、尾矿中的云母等均可以进行综合回收利用,以便提高矿山企业的经济效益。

  • 标签: Re-Co-Au-Ag元素 矿物学 地球化学 浮选过程 德兴铜矿
  • 简介:近年来,作者在研究阿坝地块层控金矿床的成矿规律时,发现了一种新类型的含金矿石建造——Au-Se矿石建造。拉尔玛层控金矿床位于西秦岭南亚带白依沟背斜西段的倾没端。矿床赋存于寒武系太阳顶群地层中,受层位控制明显。太阳顶群由碳质硅岩和碳质板岩组成,厚度最大可近千米,其中碳质硅岩

  • 标签: Au—se矿石建造 新建造类型 层控金矿床
  • 简介:矿山固体废物中硫化物经微生物作用形成的酸性矿山排水及其引起的重金属污染是备受关注的环境问题,而岩石和矿石中的方解石能够影响酸性矿山排水的生成和迁移.为了考察方解石对硫化物-微生物氧化作用的影响,开展了系统的模拟实验,利用ICP-AES、XRD、XRF等分析手段,测定了实验溶液的pH值、Eh值、离子浓度和次生沉淀成分.结果表明,在无方解石或方解石含量低时,黄铜矿的微生物氧化过程中,pH值下降、Eh值上升,有多种重金属离子进入溶液,并生成大量黄钾铁矾、自然硫等次生沉淀.添加过量方解石能有效中和氧化过程产生的酸并能显著抑制氧化菌的活动.因此通过添加碳酸盐矿物的方法可使溶液pH调节至微碱性,降低微生物的活性、阻滞铜矿石的氧化,能够有效降低重金属的释放.

  • 标签: 铜矿石 金属硫化物 微生物氧化 方解石 重金属
  • 简介:非平衡非线性现象已引起全世界自然科学界的广泛关注,并被中国科学院列为90年代交叉综合的重大科学前沿课题;而地质学中非线性现象的研究程度在世界范围内均处于十分薄弱的状态。具体表现为两个方面:(1)对地质体中发育的不同尺度的有序现象和不规则现象(均属非线性现象),如矿物的不规则生长、矿物内部的不规则混层和矿床分带等形成的动力学机理很少有人从非线性动力学角度研究。实际上,它是成岩成矿动力学体系在远离平衡的非线性区,经各种自反馈机制的耦合形成的典型非线性现象。对此类现象的研究不仅可进一步阐明地质过程中元素的活化、迁移、沉积物和相转变机理,而且还可对不规则现象如分形和混沌作合理的解释。(2)以往研究者在实验和理论研究中多数讨论的是平衡态或近平衡体系的动力学行为,即使遇到非线性问题也是尽可能地把它作线性化处理,可这种线性化处理后往往会损失很多有关体系成因和演化的信息,尤其是在远离平衡的非线性区,有时甚至得出与地质事实相悖的结论。可见,非线性现象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科学价

  • 标签: 非平衡非线性现象 非线性动力学 自反馈机制
  • 简介:为给砂宝斯金矿床的勘探和利用提供依据,本文总结了多年的野外观察资料,并通过镜下鉴定、人工重砂、电子探针等方法对该矿床的矿石矿物、金矿物特征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该矿床的矿石类型为贫硫化物微细粒浸染型金矿石,矿石矿物主要为黄铁矿,次为毒砂,含有较多的微量元素;脉石矿物主要为石英。矿石结构主要为半自形-自形、他形、交代、固溶体分离结构,浸染状或细脉浸染状构造。金矿物主要为自然金,其赋存状态以硫化物中包裹金和脉石粒间金为主,主要为微粒金及次显微金,呈微细分散状态。除Au元素外,矿床中其他元素均不具有综合利用价值,有害元素含量低。

  • 标签: 砂宝斯金矿床 矿石矿物 金矿物 黑龙江省
  • 简介:  0前言  一般而言,矿石的开采和选冶导致大量硫化物矿石及尾矿暴露于地表,改变了矿石原有的物理和化学状态,黄铁矿等硫化物矿物经风化淋滤作用将产生大量的酸性矿山废水,致使周围水体pH值降低,重金属和硫酸盐浓度严重超标,破坏矿区生态环境[1].  ……

  • 标签: 富镉锌矿 近中性淋滤 重金属污染 矿山环境
  • 简介:石鑫大理石矿床是四川省优质大理石重要的生产基地.矿床主矿体赋存于下二叠统上部地层,主要岩为结晶灰岩夹白色-浅灰-灰色大理岩.通过地质调查和样品测试分析,系统研究了矿床地质背景、矿床特征和矿石主要工艺性质,结果表明,各项指标达到或优于同类矿石国家标准.矿床开采技术条件较好,矿石加工技术性能优良,具备良好的开发前景.为矿区大理石的合理开采和综合利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 标签: 大理石 矿床 矿石 工艺性质 石鑫 四川
  • 简介:溶解有机质(DOM)是土壤的重要组成部分,虽然含量占土壤有机质成分的比例不高,却是非常活跃的化学物质,可影响土壤的形成及肥力,通过水循环进入水生生态系统参与水体内的各个过程、经微生物作用进入大气圈对全球气候产生巨大影响,在土壤乃至全球系统中都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已渐成为土壤学家、环境学家和生态学家研究的焦点。本文综述了众多学者的研究成果,讨论了土壤DOM的来源、含量、组成和分类,以及影响其含量变化的因素及其环境效应,指出了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和未来发展趋势。

  • 标签: 土壤 溶解性有机质 影响因素 环境效应
  • 简介:研究泥页岩的微观非均质,建立非均质的定量评价标准,运用扫描电镜大视域拼接技术对泌阳凹陷核桃园组核三段的4块黑色泥页岩样品的扫描电镜图片进行了分析处理,从而获得一系列高精度、大视域的成像图,然后通过背散射成像与能谱分析获得了大视域成像图片所对应的矿物分布情况。选定变异系数(C.V)并结合代表视域边长(REL)来建立非均质定量评价模型,确定C.V=0.1为非均质强弱的标准。运用这一判别指标,对四川盆地龙马溪组的L1和牛蹄塘组的N1的泥页岩进行了矿物和孔隙的微观非均质定量评价。结果表明,孔隙非均质是L1>N1,矿物非均质是N1>L1;且四川盆地泥页岩的微观非均质小于泌阳凹陷泥页岩的微观非均质

  • 标签: 非均质性定量评价标准 代表视域长度 变异系数 泥页岩
  • 简介:本文利用粉煤灰和城市污泥配施对毛乌素沙漠南缘的沙漠土进行了土壤改良实验,以玉米盆栽试验效果探讨了可行,实现了国内外首次用固体废弃物配施改良沙漠土的实验研究。结果表明:1)添加固体废弃物使土壤养分含量显著提高,有害元素均低于土壤环境质量要求的标准,C/N值符合土壤栽培要求;2)大大改善了土壤的物理性质,使沙漠土容重降低,孔隙度增加,保水保肥明显提高,pH明显降低,节约用水45%~48%;3)将本区沙漠土(松沙土)改造为沙壤土和轻壤土。实验对干旱缺水的沙漠进行农作物种植、恢复生态环境有重要意义,也使固体废弃物得以资源化利用。

  • 标签: 粉煤灰 城市污泥 改良沙漠土 陕西省榆林市
  • 简介:华南热液矿床形成的时代爆发性、空间分带及其成矿元素对前寒武纪基底的继承表明,构成华南基底和含矿建造的前寒武纪地层(主要为元古界)是华南陆内热液成矿作用的主要成矿物质来源,燕山期花岗岩类是热液成矿作用的主要成矿能量来源;华南热液成矿的区域分布趋势、矿床形成过程和成矿岩体演化等,均表现出与构造热隆起动态有关的成矿特征。多期花岗岩类侵入和迅速块断隆升造成地温梯度增高,基底含矿建造提供成矿物质,以及有利的热液通道和扩容空间是造成构造隆起带或盆地“凹中隆”成矿的重要条件。燕山期花岗岩成岩成矿与大陆地壳的多旋回熔融或再循环有密切的成因关系;地震层析图像资料显示,华南中生代软流圈上涌是造成华南陆壳热隆起的动力学因素。但其成因不同于地幔柱机制,具有被动上涌特征,可能与太平洋板块俯冲形成的大型冷幔柱下沉和地幔过渡带崩溃有关。

  • 标签: 金属矿床 花岗岩 矿床成因 热隆起 华南
  • 简介:磁铁矿在自然界分布广泛,是重要的成岩矿物和矿石矿物。磁铁矿的物理化学特征一直是研究的热点,尤其是近年来随着单矿物激光ICP-MS测试技术的成熟,利用磁铁矿的微量元素特征进行矿床成因机制研究已成为矿床学研究的前沿,已取得一系列成果。本文对这些成果进行了综述和介绍,同时也指出在开展这一研究中面临的主要问题,如分析方法不一致,缺乏重要的铁矿床类型实例,物理结构研究薄弱和勘查应用研究亟待加强等,并认为这些问题的解决应是今后开展磁铁矿研究的重要方向。

  • 标签: 磁铁矿 物理化学特征 存在问题 研究方向
  • 简介:  高水平放射放废物(简称高放废物)的安全处置不仅是保护人类生存环境的迫切需要,而且关系到核工业的可持续发展,长期以来受到国际社会的普遍关注.……

  • 标签: 黄铁矿 高放废物 放射性核素 阻滞作用
  • 简介:镁铁岩-超镁铁岩侵人体中常常含有少量及微量硫化物,它们是硅酸盐岩浆与硫化物熔体不混溶作用的产物。由于岩石圈环境下铂族元素亲硫的制约,当硅酸盐岩浆与硫化物熔体呈液态熔离时,铂族元素便被硫化物熔体所捕集和运载,尔后在重力分异过程中下沉到岩盆底部富集成矿。能否依据岩盆上部岩浆熔离硫化物的铂族元素丰度值来判断岩盆深部铂族元素潜在成矿能力呢?这是本文试图回答的问题。

  • 标签: 超镁铁岩 铂族元素 岩浆 侵入体 成矿 硅酸盐岩
  • 简介:云南三江地区富碱侵入岩与煌斑岩的同源金志升黄智龙朱成明(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贵阳550002)关键词三江地区富碱侵入岩煌斑岩同源三江地区富碱侵入岩带(亦称哀牢山-金沙江富碱侵入岩带)是世界上著名的富碱侵入岩带之一,前人对该区富碱侵入岩进行过...

  • 标签: 三江地区 富碱侵入岩 煌斑岩 同源性
  • 简介:月球是地球唯一的天然卫星,早期学者认为地月系统是普遍存在的行星一卫星系统的一员,但是月球又有许多特征,如质量异常大,挥发分和Fe元素亏损等,传统理论难以解释这些特征。因此,针对月球的起源提出了四种学说:捕获理论,共增生理论,分裂理论和大碰撞假说。目前对大碰撞假说研究较多,但研究者们始终无法较好解释地月系统氧同位素的高度一致等特征。本文试探提出新的月球起源分裂模型,能较好的解释某些月球特征,引起研究者们对月球起源新的思考。

  • 标签: 月球 捕获理论 共增生理论 分裂理论和大碰撞假说
  • 简介:碳酸氢铵是我国生产量最多,施用量最大的氮肥品种,年产量已达3150万吨,占化学氮肥的57%,为农业施用的主要化肥。但也有致命的缺点,主要是碳铵中的氨很活泼,与碳酸的结合极不稳定,即使在常温下(20℃)也易分解、挥发,造成氮的损失,加速潮解,使其结块,并污染环境,所以氮的利用率在所有化学氮肥中是最低的。在表施情况下,平均只有27%。如何减少氮的挥发损失,使其不结块,提高其利用率,是长期以来一直未解决的问题。作者经过大量的试验研究,研制成功一种新型矿物固氮剂,将它配入到碳酸氢铵中,可以有效地延缓和减少氮的挥发、损失,使固氮量提高1.5~2倍,存放233天不结块,氮的损失大大减少,氮的利用率提高到50%,促进作物增产1~3倍。

  • 标签: 固氮量 化学氮肥 挥发损失 氮肥厂 试验研究 表施
  • 简介:水热爆炸是活动性地热田的典型显示.腾冲热海火山地热区历史上曾发生过强烈的水热爆炸活动,但前期一度沉寂.1993年以来水热爆炸活动再度活跃.在过去十年间,研究区内发生过较大的爆炸喷发事件20余次,且规模越来越大.本文根据对爆炸形成泉点的逸出气体化学和氦同位素组成的测试结果,研究了区内近期水热爆炸活动的演化特征.逸出气体化学和氦同位素组成特征指示,区内近期引发水热爆炸活动的气体源区有从浅层、中层向深层发展的趋势;作者认为,区内未来可能发生更大规模的爆炸活动,其危险应引起高度关注.

  • 标签: 腾冲热海火山地热区 水热爆炸 阶段性演化 危险性
  • 简介:凝缩段成矿作用研究蔡雄飞(中国地质大学,武汉430074)关键词层序地层,凝缩段,成矿作用层序地层学中的凝缩段,是一种与上下地层有显著差异的特殊岩段,它具有独特的岩石学、矿物学、地球化学特征,又是确定层序年代的主要依据。因此它是划分层序地层的重要界...

  • 标签: 层序地层 凝缩段 成矿作用